① 在python中如何调用PCSC中的接口
你找个工具将这个接口API,自动转换成python版本的就可以了。好象是SWIG和Boost。 这两个以前看过,偶尔还试过几次。之所以建议你用自动工具,就是因为python对于C++扩展麻烦些,对于C语言接口可以使用ctypes和cython简单解决。不过C++如果用这些方法有时候被很麻烦。
boost在linux里会经常用到,在windows下也可以使用。SWIG在一般的教程里都会提及到。SIP也是最近出名的。
下面是一些参考资料,搜索来的。
=== 使用工具进行扩展 ===
虽然扩展过程并不复杂,但也可以使用许多已知的工具简化扩展过程。
(1) SWIG
由David Beazley创建,是一个自动的扩展构造工具。它读入注释的C/C++头文件,为python、tcl、perl等多种脚本语言产生wrap代码。SWIG可以包装大量C++特性到Python的扩展模块中。
评价:swig简单,可以支持多种脚本文件,但支持的c++特性不完备。
(2) SIP
由Phil Thompson创建,是一个C++模块构造器,专门为C++的类创造wrapper。它曾经被用于创建PyQt和PyKDE扩展模块,因此比较出名。
评价:支持C++特征很齐全,但比较复杂。
(3) bgen
该工具被包含在标准Python发布包中的模块构建工具集里,由Jack Jansen维护。它用于产生在Macintosh版本可用的Python扩展模块。
(4) pyfort
由Paul bois创建,用来产生Fortran语言生成的扩展模块。
(5) cxx
也由Paul Dubois创建,是一个库,为Python的C++扩展提供了友好的API。Cxx允许将许多python对象(如list和tuple)使用到STL的运算中。库也提供了C++异常处理到python异常处理的转化。
(6) WrapPy
由Greg Couch创建,通过读入C++头文件来产生扩展模块。
(7) Boost Python Library
由David Abrahams创建。该库提供了更多与众不同的C++ wrap到python扩展中,而只需要对要扩展的C++类写很少的附加信息。
评价:Boost为C++提供了许多实用的库,如Regex(正则表达式库)、Graph(图组件和算法)、concept check(检查泛型编程中的concept)、Thread(可移植的C++多线程库)、Python(把C++类和函数映射到Python之中)、Pool(内存池管理)等等。
Boost总体来说是实用价值很高,质量很高的库。并且强调对跨平台的支持。但是Boost中也有很多是实验性质的东西,在实际的开发中实用需要谨慎。
boost.python支持的c++特性较多,但是比较复杂。
② 如何使用c118+osmocombb进行短信嗅探实验
一:更新系统
H6(NP[1~](5%B2HRVXZ$GM6.jpg
右上角进入软件更新,修改更新源(当然也可以命令修改vi /etc/apt/sources.list)
1I$_G{H{K9O8_L(C)`73EA7.jpg
点击settings
Y{A]TQL`_XLLG9CG{CPGPNB.jpg
software里面找到download from 修改自己国家的更新源
然后保存退出即可
现在打开终端
$ sudo apt-get update
$ sudo apt-get upgrade
二:接着安装一系列依赖
$ sudo apt-get install libusb-0.1-4 libpcsclite1 libccid pcscd
$ sudo apt-get install libtool shtool autoconf git-core pkg-config make gcc build-essential libgmp3-dev libmpfr-dev libx11-6 libx11-dev texinfo flex bison libncurses5 libncurses5-dbg libncurses5-dev libncursesw5 libncursesw5-dbg libncursesw5-dev zlibc zlib1g-dev libmpfr4 libmpc-dev libpcsclite-dev
(不要嫌多。。直接复制)
三:创建几个目录,下载ARM编译器
$ mkdir osmocombb
$ cd osmocombb
$ mkdir build install src
$ wget http://bb.osmocom.org/trac/raw-attachment/wiki/GnuArmToolchain/gnu-arm-build.3.sh
$ cd src
$ wget http://ftp.gnu.org/gnu/gcc/gcc-4.8.2/gcc-4.8.2.tar.bz2
$ wget http://ftp.gnu.org/gnu/binutils/binutils-2.21.1a.tar.bz2
$ wget ftp://sources.redhat.com/pub/newlib/newlib-1.19.0.tar.gz
四:安装gnu-arm-build.3.sh
$ cd ..
$ chmod +x gnu-arm-build.3.sh
$ ./gnu-arm-build.3.sh
VBB)~U_7~({XG))_}SJDJ`5.jpg
看到这里直接回车即可(过程非常漫长,建议可以看个电影先。。)
五:安装完过后添加环境
$ cd install/bin
$ pwd
(查看路径)
$ vi ~/./.bashrc
export PATH=$PATH:/osmocombb/install/bin
(最后一行加入,保存退出)
$ source ~/.bashrc
_}E`KZPQ}11CC]M86T}NC18.jpg
六:下载并编译osmocomBB
回到osmocombb目录下载osmocom
$ git clone git://git.osmocom.org/libosmocore.git
$ git clone git://git.osmocom.org/osmocom-bb.git
在安装libosmocore执行./configure 的时候很多人会遇到 No package ‘talloc’ found 这种错误,因为找不到talloc,下面是解决办法
$ wget https://www.samba.org/ftp/talloc/talloc-2.1.7.tar.gz
$ tar -zxvf talloc-2.1.7.tar.gz
$ cd talloc-2.1.7/
$ ./configure
$ make
$ sudo make install
安装libosmocore
$ cd libosmocore/
$ autoreconf -i
$ ./configure
$ make
$ sudo make install
$ cd ..
编译osmocombb
$ cd osmocom-bb
$ git checkout --track origin/luca/gsmmap
$ cd src
$ make
七:修改问题文件(如果你是gnu-arm-build.2.sh并且没有出现cell扫描不动的问题,请跳过这一步)
进入osmocom-bb找到这些文件并修改他们
vi osmocom-bb/src/target/firmware/board/compal/highram.lds
vi osmocom-bb/src/target/firmware/board/compal/ram.lds
vi osmocom-bb/src/target/firmware/board/compal_e88/flash.lds
vi osmocom-bb/src/target/firmware/board/compal_e88/loader.lds
vi osmocom-bb/src/target/firmware/board/mediatek/ram.lds
找到里面的这一串代码
KEEP(*(SORT(.ctors)))
在下面加入
KEEP(*(SORT(.init_array)))
列如:
6EAOU(5`)8E)I_ICM_DFAYB.jpg
保存即可,全部修改好,在进入osmocom-bb/src重新编译一下
$ make -e CROSS_TOOL_PREFIX=arm-none-eabi-
八:插~入你的118刷入固件
还是在osmocom-bb目录
$ cd src/host/osmocon
$ sudo ./osmocon -m c123xor -p /dev/ttyUSB0 ../../target/firmware/board/compal_e88/layer1.compalram.bin
@N3T67P`CB2Z[`MYL4$O}65.jpg
回车出现这样等待的时候按一下你c118的开机键,按一下就可以
F[5VR[EFHCPWZ[8`BAK%$_6.jpg
如果这样是刷入失败,看一下你的c118连接线,如果你是买的新手机建议把线插紧一点。。最好把壳拆下来
M6$I8HT_LM@%25NO`A$BAN8.jpg
九:扫描基站信息
打开新的终端还是在osmocom-bb目录
$ cd src/host/layer23/src/misc
$ sudo ./cell_log -O
U$9)$BHYA%U}P{(KWZVM%`N.jpg
接着输入
$ sudo ./ccch_scan -i 127.0.0.1 -a ARFCN
ARFCN就是上面图圈出来的那个值,列如
$ sudo ./ccch_scan -i 127.0.0.1 -a 59
十:安装wireshark
打开新的终端
$ sudo apt-get install wireshark
$ sudo wireshark -k -i lo -f 'port 4729'
B%2V5(QN$HTU2{MOT[[email protected]
在filter输入 gsm_sms
接下来静静的等待吧。。。
③ 干细胞与肿瘤细胞之间主要有哪些相似性
AACRl3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Cancer Research)2006年给出的定义是:肿瘤中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并能产生异质性肿瘤细胞的细胞。传统观念认为,肿瘤是由体细胞突变而成,每个肿瘤细胞都可以无限制地生长。但这无法解释肿瘤细胞似乎具有无限的生命力以及并非所有肿瘤细胞都能无限制生长的现象。肿瘤细胞生长、转移和复发的特点与干细胞的基本特性十分相似,因此,有学者提出肿瘤干细胞(tumor stem cell,TSC)的理论。这一理论为我们重新认识肿瘤的起源和本质,以及临床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和视觉角度。
目录
概念 实验依据
肿瘤启动细胞
血液TSC
实体瘤干细胞
TSC的特性极强的致瘤能力
TSC与成体干细胞关系
成体干细胞TSC与Bmi1Bmi?
干细胞与TSC有相似的生长调控机制
TSC理论对目前肿瘤临床的影响肿瘤基础与临床
移植技术
结语
图书信息内容简介
图书目录
概念 实验依据
肿瘤启动细胞
血液TSC
实体瘤干细胞
TSC的特性 极强的致瘤能力
TSC与成体干细胞关系
成体干细胞TSC与Bmi1 Bmi?
干细胞与TSC有相似的生长调控机制
TSC理论对目前肿瘤临床的影响 肿瘤基础与临床
移植技术
结语
图书信息 内容简介
图书目录
展开 编辑本段概念
实验依据
从20世纪50年代Southam C.等进行的肿瘤细胞自体/异体移植实验到后来众多实验都证实并非每个肿瘤细胞都有再生肿瘤的能力,只有一小部分肿瘤细胞在体外克隆形成实验中可以形成克隆,在异种移植模型中,只有移植人大量的肿瘤细胞才能形成移植瘤,究竟何种细胞行使肿瘤起源细胞(tumor—initiating cell,T—IC)的功能?目前有两种理论解释,一是随机化理论,它认为肿瘤细胞具有同质性,即每一个肿瘤细胞都具有新生肿瘤的潜力,但是能进入细胞分化周期的肿瘤细胞很少,是一个小概率随机事件。而分层理论认为,肿瘤细胞具有功能异质性,只有有限数目的肿瘤细胞具有产生肿瘤的能力,但这些肿瘤细胞再生肿瘤是高频事件。虽然两种理论都认为只有很少数量的肿瘤细胞能再生肿瘤,但是机制是完全不同的。目前的实验结果倾向于第二种解释,即肿瘤组织中存在数量稀少的癌细胞,在肿瘤形成过程中充当干细胞的角色,具有自我更新、增殖和分化的潜能,虽然数量少,却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复发和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其众多性质与干细胞相似,所以这些细胞被称为肿瘤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能不对称产成两种异质的细胞,一种是与之性质相同的肿瘤干细胞,另一种是组成肿瘤大部分的非致瘤癌细胞。AACRl3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Cancer Research)2006年给出的定义是:肿瘤中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并能产生异质性肿瘤细胞的细胞。
肿瘤启动细胞
(tumor?initiating cell,T?IC) 肿瘤细胞自体同源移植实验表明,移植瘤细胞数大于106个以上,才能形成肿瘤[1]。体外培养骨髓瘤、人肺癌、卵巢癌及神经母细胞瘤细胞也发现,仅极少细胞能形成集落[2,3]。这些数量极其稀少,却在肿瘤发生中起主要作用的肿瘤细胞亚群,被称为T?IC。 1.2TSC
血液TSC
急性髓性白血病的研究表明[4,5],不同的白血病细胞亚群移植到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的裸鼠,其肿瘤细胞成瘤能力差异巨大。占总数0.2%~1%的白血病细胞有稳定持续的形成肿瘤克隆的能力,具备干细胞特性,被称作白血病干细胞。
实体瘤干细胞
少数睾丸癌细胞含有与不成熟胚胎细胞同样的表面标志,提示实体瘤中TSC可能存在 [6]。首先证实实体瘤中TSC存在的是在2003年,Clarke的研究小组从乳腺癌中分离出了乳腺癌干细胞[7]。随即,星形细胞瘤、成神经管细胞瘤与胶质母细胞瘤等脑肿瘤干细胞先后分离成功[8]。
编辑本段TSC的特性
极强的致瘤能力
TSC数目极其稀少,成瘤能力较普通肿瘤细胞大数百倍以上[7] ,是肿瘤发生、发展与维持的基础。 2.2自我更新并多向分化 肿瘤中部分细胞多向分化的现象在临床观察中很早就有发现:前列腺瘤经雄激素治疗后可以变成小细胞癌、鳞癌或者是癌肉瘤;生殖细胞肿瘤也可以转变为非生殖细胞肿瘤的类型,包括肉瘤、癌、神经外胚层肿瘤以及造血组织恶性肿瘤[9] ;大部分混合瘤中虽然肿瘤细胞有各种不同的组织形态,但却具有遗传同源性,说明它们来源于一个共同的祖细胞[10];单个大鼠结肠腺瘤细胞注射到小鼠,可生成结肠所有类型细胞,如黏膜细胞、柱状细胞、内分泌细胞和未分化的肿瘤细胞。 多发性骨髓瘤中得到的TSC属于B淋巴细胞亚群,能自我更新并分化为浆细胞和肿瘤细胞[11]。乳腺癌细胞与脑肿瘤TSC移植到裸鼠,可以生成原来肿瘤的所有细胞类型,说明TSC具备自我更新与多向分化能力 [7] 。
TSC与成体干细胞关系
3.1肿瘤细胞突变最早发生于干细胞 干细胞与TSC具有无限增殖相似的生物学特性,只需突变获得过度增殖能力, 就可以转化成为肿瘤[12];干细胞比分化细胞周期性更新快,寿命长,突变更容易累积。干细胞是突变的靶。 3.2表面标记表明TSC来源于成体干细胞 由于造血干细胞研究进展,白血病干细胞的分离和表面标记测定较早开始。目前研究发现,所有几乎白血病干细胞与造血干细胞一致,均为CD34+ [13],如所有的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除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4,5] 干细胞都为[CD34+, CD38?]。 白血病细胞为[CD34+CD38-Thy?1-]。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频繁发生染色体易位(8;21),形成AML1?ETO嵌合转录物。患者缓解后骨髓中有一部分干细胞仍能合成AML1?ETO融合蛋白,但这部分干细胞及其子代不能诱发白血病,在体外能分化为正常的红细胞系,细胞表面标记也与正常造血干细胞几乎完全一致,为[CD34+CD38-Thy?1+]。说明易位最早发生于正常造血干细胞,突变在造血干细胞的亚群或子代中发生,导致白血病的发生。根据白血病干细胞的标记与正常造血干细胞的不同,突变大约发生于Thy?1-的祖细胞或丢失Thy?1-的造血干细胞[4,14,15]。 其他成体干细胞分离与表面标记研究不够深入,目前难以比较TSC与成体干细胞的表面标记。动物实验发现,乳腺癌干细胞标记CD44+在幼稚细胞、祖细胞或干细胞中都是经常见到的[7];而64位乳腺癌患者的观察证实,大部分患者的肿瘤细胞表型与干细胞表型相同[CK8+,14+,18+;Vi? mentin+,EGFR+] [16];对未成年患者脑肿瘤研究表明,TSC标记CD133、musashi?1、 Sox2、melk、 PSP、 Bmi?1和nestin,与神经干细胞完全一致[17]。
编辑本段成体干细胞TSC与Bmi1
基因参与正常造血过程,其功能障碍与AML有关。Bmi?1基因敲除的小鼠干细胞移植入免疫力摧毁的小鼠,干细胞可以短期产生血细胞 ,8周后,移植细胞基本消失。说明Bmi?1基因对正常血液干细胞的自我更新是必要的[18,19]。
Bmi?
1基因对白血病细胞的产生也是必要的。Meis1a和Hoxa9癌基因导入小鼠骨髓细胞可以产生AML模型。把Meis1a和Hoxa9癌基因导入正常小鼠与BMI?1基因失活小鼠,都可以产生白血病细胞。但是Bmi?1基因失活小鼠的白血病细胞移植入免疫缺陷小鼠后不能再产生白血病细胞。所以,Bmi?1基因对白血病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维持都是必要的[20]。
干细胞与TSC有相似的生长调控机制
Wnt、SHH(sonichedgehog)、Notch途径,也往往调控干细胞的生长分化,提示机体一生中细胞的生长分化由相似的生长调控机制调节,其异常可引起细胞过度增殖,导致肿瘤。 3.5TSC与干细胞有相同的起源 我们知道,侧脑室室管膜下层与海马齿状回是神经干细胞的起源地。通过神经祖细胞与其他祖细胞癌基因神经纤维瘤病1与p53抑癌基因突变,可以制造小鼠脑肿瘤模型。这些模型小鼠产生不同的脑肿瘤。影象学研究表明,这些脑肿瘤虽然可以在广泛的脑内区域产生,但这些肿瘤都起源于侧脑室与海马。
编辑本段TSC理论对目前肿瘤临床的影响
肿瘤基础与临床
TSC理论可以解释临床上肿瘤对放射治疗与化疗药物治疗不敏感的原因。正常干细胞拥有排出化疗药物的分子泵,对化疗药物敏感性低。TSC与正常干细胞一样,比较分化细胞有更好抵御化疗与放射治疗的能力[21]。 TSC理论认为,肿瘤一开始就有转移能力,只要TSC到达一个新的区域,转移将不可避免。 4.2TSC理论对肿瘤诊断与预后判断的影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肿瘤细胞的CD38阳性率大于20%的患者,其病情往往处于进展期;而CD38阴性的患者预后较好 [22] 。 恶性程度高的成神经管细胞瘤与胶质母细胞瘤比较恶性程度较低的星形细胞瘤含TSC的比例要高一些[14]。Clarke指出,极度恶性的乳腺癌,其TSC的比例可达到肿瘤细胞总数的25%。 前列腺早期干细胞突变形成的肿瘤会表达一些神经内分泌标志,象嗜铬粒蛋白A(CgA),但不表达特异性前列腺抗原(PSA) ;源于分化晚期的前列腺干细胞产生的肿瘤细胞表达PSA,而不是CgA。以此类推,源于分化中期干细胞的前列腺癌会同时表达CgA和PSA[23]。 4.3肿瘤治疗的靶—TSC 传统的化疗药物主要是通过筛选能杀灭分裂中肿瘤细胞的化合物。TSC理论认为,只要存在TSC,肿瘤就不可能治愈。所以,肿瘤治疗的焦点是杀伤TSC。但是TSC通常处于静止状态,只是在增殖时才开始快速分裂产生子细胞,所以,按照传统方法筛选出来的肿瘤治疗药物与杀灭TSC的要求差异巨大。针对TSC治疗肿瘤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在80%前列腺癌中表达的特有标记前列腺干细胞抗原,是前列腺癌治疗很好的靶点。静脉注射前列腺干细胞抗原单克隆抗体治疗前列腺癌,可以延长荷瘤小鼠的存活时间,并基本抑制前列腺癌肺转移[24];针对肿瘤干细胞的重要位点?Bmi1进行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也正进行中
移植技术
使用分子芯片技术,可分析TSC与他们相应成体干细胞基因表达特征的不同。利用这种差异,可能会出现既直接针对TSC,又能保护成体干细胞的治疗手段;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中,通过TSC的特征标记,可以去除污染的TSC。
结语
目前,在血液肿瘤、乳腺癌、脑肿瘤及前列腺癌中,TSC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各种TSC的鉴定与分离、TSC特征以及TSC与成体干细胞的确切关系,迫切需要通过一些严谨而富有想象力的实验进行探索。TSC理论是肿瘤基础与临床理论上的突破,必将对肿瘤发生、发展的了解,以及肿瘤的临床诊断、治疗都带来深远的影响
编辑本段图书信息
书 名: 肿瘤干细胞 作 者:窦骏 出版社: 东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07月 ISBN: 9787564117269 开本: 16开 定价: 42.00 元
内容简介
《肿瘤干细胞》较全面介绍了干细胞与肿瘤、干细胞与肿瘤干细胞、肿瘤与干细胞及肿瘤干细胞间的分子联系、肿瘤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肿瘤干细胞的来源、肿瘤干细胞研究的演进、肿瘤干细胞研究现状、常见的肿瘤干细胞研究、肿瘤干细胞研究面对的挑战与任务等方面内容,详细描述了国内外科研人员近年来对肿瘤干细胞的研究概况与进展,并提供了有关肿瘤干细胞研究的新技术和新信息,内容较丰富,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可读性。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肿瘤干细胞绪论 第一节 干细胞与肿瘤干细胞 第二节 肿瘤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第三节 肿瘤干细胞的细胞起源 第四节 肿瘤干细胞的研究现况与展望 第二章 肿瘤干细胞研究演进 第一节 肿瘤研究历史 第二节 干细胞研究历史与演进 第三节 肿瘤干细胞研究演进 第三章 肿瘤与干细胞生物学特性 第一节 肿瘤生物学特性 第二节 干细胞生物学特性 第三节 肿瘤与干细胞共有的生物学特性 第四节 肿瘤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第四章 肿瘤与干细胞及肿瘤干细胞间的分子联系 第一节 肿瘤、干细胞、肿瘤干细胞相关的信号传导途径 第二节 肿瘤、干细胞、肿瘤干细胞间的分子联系研究展望 第五章 肿瘤干细胞特征性表面标记 第一节 肿瘤干细胞特征性CD分子研究 第二节 肿瘤干细胞特征性ATP结合框转运体 第三节 肿瘤干细胞其他特征性分子研究 第六章 肿瘤干细胞体外培养特性 第一节 脑神经胶质瘤干细胞体外培养特性 第二节 卵巢癌干细胞体外培养特性 第三节 消化道肿瘤干细胞体外培养特性 第四节 乳腺癌肿瘤干细胞体外培养特性 第五节 其他肿瘤干细胞体外培养特性 第七章 SP细胞及肿瘤干细胞 第一节 SP细胞来源及分布 第二节 SP细胞的特性及与肿瘤干细胞的关系 第三节 影响SP细胞检测的因素及展望 第八章 肿瘤干细胞在动物模型致瘤性研究 第一节 肿瘤干细胞在NOD/SCID小鼠致瘤性研究 第二节 如何评价肿瘤干细胞在动物模型中的致瘤性 第九章 肿瘤干细胞的放化疗抵抗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第一节 耐药相关蛋白的表达 第二节 肿瘤干细胞耐药相关的信号通路 第三节 肿瘤干细胞介导放化疗抵抗的其他相关机制 第四节 结语 第十章 肿瘤干细胞微转移 第一节 常见的肿瘤干细胞早期微转移 第二节 肿瘤干细胞早期微转移的机制 第三节 如何诊断肿瘤干细胞早期微转移 第十一章 肿瘤干细胞的早期诊断 第一节 肿瘤干细胞的早期诊断方法 第二节 血液系统肿瘤干细胞的早期诊断 第三节 实体瘤肿瘤干细胞的早期诊断 第四节 神经系统肿瘤干细胞的早期诊断 第十二章 造血系统肿瘤干细胞 第一节 白血病干细胞起源 第二节 白血病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第三节 各系白血病中的白血病干细胞 第四节 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第十三章 前列腺癌干细胞 第一节 人前列腺生物学、病变及病理学改变 第二节 前列腺上皮干细胞 第三节 前列腺癌干细胞 第四节 前列腺中干细胞示踪 第五节 PCSC对前列腺癌的临床影响 第十四章 黑色素瘤与黑色素瘤干细胞 第一节 黑色素干细胞与黑色素瘤干细胞 第二节 黑色素瘤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第三节 展望 第十五章 脑胶质瘤干细胞 第一节 脑神经干细胞研究 第二节 脑胶质瘤干细胞研究 第三节 脑神经干细胞和脑胶质瘤干细胞的关系 第四节 脑胶质瘤干细胞在神经系统肿瘤中的重要意义 第五节 展望 第十六章 卵巢癌肿瘤干细胞 第一节 卵巢结构和发育概况 第二节 卵巢肿瘤干细胞的发现和来源 第三节 卵巢癌干细胞分离鉴定、培养及标志研究 第十七章 乳腺癌干细胞 第一节 乳腺干细胞与乳腺癌干细胞 第二节 乳腺癌干细胞与信号转导异常 第十八章 癌干细胞研究面对的挑战与任务 第一节 全面认识癌干细胞生物学特性 第二节 建立特异性方法鉴定癌干细胞 第三节 癌干细胞靶向治疗的策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