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⑶ 若用下列装置设计一个实验,以测定SO2转化为SO3的转化率(1)这些装置的连接顺序(按气体左右的方向)是
(1)因从溶液中反应生成气体中混有水蒸气,所以产生的气体首先经过干燥装置Ⅴ,然后版再进行二氧化硫气体权的催化氧化即经过装置Ⅱ,然后是收集S03,S03的熔点是16.8℃,沸点是44.8℃,所以选择装置Ⅳ进行冷却,使三氧化硫与二氧化硫分离,最后在Ⅲ中吸收未反应的SO2,故答案为:h;i;b;c;f;g;d;
(2)为保证产生的二氧化硫尽可能多的转化为三氧化硫,应先先加热V2O5,后缓缓滴入浓硫酸,故答案为:先加热V2O5,后缓缓滴入浓硫酸;
(3)装置IV处是用来冷却三氧化硫气体,使之变成液态或固态,从而收集得到三氧化硫,所以可以在Ⅳ处看到有无色(或白色)晶体(或固体)生成,故答案为:有无色(或白色)晶体(或固体)生成;
(4)nmolNa2SO3粉末与足量浓硫酸反应生成nmol二氧化硫,当反应结束时,Ⅲ处增重的部分为未反应的二氧化硫,则转化了的二氧化硫的质量为:64n-m,所以实验中SO2的转化率为
×100%,故答案为:
×100%.
⑷ 请用下列装置设计一个实验,检验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1)连接上述装置的正确顺序是(填写各接口的字母
①由该实验可知,应选择制取二氧化碳装置→除杂装置→干燥装回置→一氧化碳的制答取装置→吸收二氧化碳的装置→还原实验装置→验证实验产物的装置来选择接口,且除杂时导管长进短出,故答案为:N→LM→JK→HI→FG→DE→BC→A; ②因盐酸容易挥发,则二氧化碳中混有HCl,则NaHCO 3 溶液的作用是吸收HCl气体,故答案为:吸收HCl气体; ③因浓硫酸和无水硫酸铜都具有吸收性,则起干燥作用的物质为浓硫酸和无水硫酸铜,故答案为:浓硫酸和无水硫酸铜; ①因氢氧化钠在还原实验装置之前,为排除对还原实验产生检验的影响,应将一氧化碳中混有的二氧化碳除去,则氢氧化钠可吸收二氧化碳,氢氧化钙溶液在还原实验装置之后,则可利用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来检验二氧化碳,故答案为:吸收CO 2 气体;证明氧化产物是CO 2 ; ②因实验中碳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反应条件为高温,则反应为C+CO 2 2CO,故答案为:C+CO 2 2CO. |
⑸ 实验室制取氨气,为防止多余的氨气逸散到空气中,可用_(物质名称)吸收。最好选用下列_装置吸收,理由是
实验室制取氨气时,为防止多余的氨气逸散到空气中,可用_____稀硫酸_____(填物质名称)吸收。最好选用下列
____气体吸收___装置吸收,理由是__可以吸收彻底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 如图是一套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用于发生、干燥、收集和吸收有毒气体,下列各实验能利用这套装置进行的是
A.二氧化锰和浓抄盐酸反应生成氯气,氯气有毒,应有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尾气,但反应需要加热才能进行,故A不选;
B.锌和稀硫酸生成氢气,氢气密度比空气小,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B不选;
C.铜屑和浓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气体,有毒,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尾气,故C选;
D.浓氨水和生石灰反应生成氨气,密度比空气小,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D不选.
故选C.
⑺ 下图是一套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用于发生、干燥、收集 和吸收有毒气体,下列各实验能利用这套装置进行的是
A需要加热,图中肯定没有加热的酒精灯
⑻ 下列实验装置图正确的是()A.装置甲可用于做HCl喷泉实验B.装置乙可用于吸收HCl气体,并防倒吸C.
A、由于氯化氢极易溶于水,所以装置甲可用于做氯化氢喷泉实验,故A正确版;
B、装置权乙不可由于吸收氯化氢气体,应该把苯改为密度比水大的四氯化碳,且导管要插到四氯化碳液体中,才能防止倒吸,故B错误;
C、用固体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加热可以制取氨气,装置丙可用于实验室制取少量的氨气,故C正确;
D、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装置丁的左侧导管口进气可收集二氧化碳等气体,故D错误;
故选AC.
⑼ 下列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利用图1装置进行喷泉实验B.利用图2装置吸收HCl气体C.利用图3装置
A.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烧瓶内压强减小,可形成喷泉,故A正确;
B.HCl易溶于水,内易产生倒吸,应用四容氯化碳,故B错误;
C.没有加热,反应不能进行,故C错误;
D.二氧化硫的密度比空气大,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D错误.
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