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所示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图中a、b、c表示止水夹)。 请按要求填空:(1)利用B
(1)H 2 、CO 2 、H 2 S等;(2)不合理;因为制取的氯气中含有的HCl气体,HCl溶于水后也能与NaHCO 3 粉末反应产生气泡;(3)在甲、乙、丙中分别装入浓HCl、MnO 2 、NaBr溶液,烧瓶中有黄绿色气体生成,试管中溶液有无色变为橙色,证明Cl 2 的氧化性强于Br 2 ;(4)Cu+4HNO 3 (浓)=Cu(NO 3 ) 2 +2NO 2 ↑+2H 2 O;双手握热试管丁,使2NO 2 与水接触; 42.08或44.04
B.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实验研究(图中a、b、c表示止水夹).请对其方案进行完善或
(1)B、C、E相连后,应选择固体和液体不加热的方法制取氯气,如可以用次氯酸钙和浓盐酸,故答案为:次氯酸钙、浓盐酸(或其它合理的答案); (2)实验室制得的氯气中有杂质气体水蒸气和氯化氢气体,要进行干燥的氯气不具备漂白性的验证试验,再进行实验Ⅰ才能得到结论;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盐酸,盐酸也能和碳酸氢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不一定是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的酸性,故答案为:不合理;没有事先证明干燥的氯气无漂白性;不合理;制取的氯气中含有HCl气体,HCl溶于水后能与碳酸氢钠粉末反应产生气泡;(3)氯气的制取原理方程式为:MnO2+4H++2Cl- 加热 | .
C. 实验室开放日,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出如下实验装置对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产物
(1)在酒精灯火焰处加金属网罩的作用是: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2)根据题目中的信息“发现试管中的黑色固体物质变红”,则推测该红色物质是铜,故其化学式为Cu.若已知一氧化碳的特征反应是使浸有磷钼酸溶液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成蓝色.根据结论“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产物中既有CO也有CO2”,则推测观察到装置B中的现象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装置B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3)根据题目中的信息:“①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直接发生反出产生CO;②反应中的C+2CuO 高温 | .
D.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展开了如下探究:(1)小明同学选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制取氧气
(1)如果用双氧水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观察导气管口是否有连续的气泡出现,该实验操作的目的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故答案为:2H2O2 MnO2 | .
E. 下图所示为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的乙醇催化氧化的实验装置(图中加热仪器、铁架台、铁夹等均未画出).图中
(1)装置中反应流程是需要制备氧气和乙醇蒸气在加热时反应生成乙醛,通入氢氧化铜中需要加热才会出现砖红色沉淀,所以需要加热的装置有:F是加热制氧气,A需要得到乙醇蒸气需要加热;B处乙醇的催化氧化需要加热;乙醛通入E氢氧化铜溶液需要加热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故答案为:ABEF; (2)B处的反应是乙醇的催化氧化生成乙醛和水的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CH2OH+O2 催化剂 |
F.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图中a、b、c表示止水夹). 请按要求填空 : (1)
(1)装置气密性检查的原理一般是通过压强差产生的明显现象来判断,所以用止水夹夹住橡皮管,向长颈漏斗中加水,若试管中液面不再改变,则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故答案为:用止水夹夹住橡皮管,向长颈漏斗中加水,若试管中液面不再改变,则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①浓盐酸有挥发性,所以制取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极易溶于水生成盐酸,盐酸和品红溶液不反应,但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氯气和水反应也生成盐酸,所以实验Ⅱ无法判断是哪部分的盐酸,所以不合理. 故答案为:实验Ⅰ结论合理,实验Ⅱ结论不合理,因为制取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溶于水后能与碳酸氢钠粉末反应产生气泡; ②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分液漏斗只能盛装液体,所以甲装浓盐酸,乙盛装二氧化锰;丙是用来检验氯气的性质,所以盛装溴化钠溶液;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生成黄绿色的氯气,所以会看到烧瓶中有黄绿色的气体生成;氯气和溴属于同一主族的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所以氯气能置换出溴化钠中的溴,试管内溶液由无色变为橙色,由此证明氯气的氧化性强于溴,则证明Br - 的还原性强于Cl - . 故答案为:在甲、乙、丙中分别装入浓盐酸、二氧化锰、溴化钠溶液,烧瓶中有黄绿色气体生成,试管中溶液由无色变为橙色,证明氯气的氧化性强于溴,则证明Br - 的还原性强于Cl - . (3)①铜和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二氧化氮和水,方程式为:Cu+4HNO 3 (浓)=Cu(NO 3 ) 2 +2NO 2 ↑+2H 2 O. 故答案为:Cu+4HNO 3 (浓)=Cu(NO 3 ) 2 +2NO 2 ↑+2H 2 O. ②若二氧化氮能和水反应,则烧杯内气体的压强会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烧杯中的溶液会倒流于试管丁,所以先关闭止水夹 ab再打开止水夹 c,使烧杯中的水进入试管丁. 故答案为:ab;c;双手紧握试管丁使试管中气体逸出,二氧化氮与水接触后即可引发烧杯中的水倒流于试管丁. ③设容器的体积为VL,所以二氧化氮气体的物质的量为n= ,二氧化氮和氧气、水反应生成硝酸,所以溶质是硝酸. 设生成硝酸的物质的量为xmol; 4NO 2 +O 2 +2H 2 O=4HNO 3 4mol 4mol xmol x=
C= = =0.045mol/L 故答案为:0.045mol/L. |
G.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图中a、b、c表示止水夹) 请按要求填空
(1)H 2 、CO 2 、NO 2 、NO、C 2 H 2 、H 2 S 等(答两个即可) (2)①实验I结论合理,实验II结论不合专理; 制取的氯气中属含有HCl气体,HCl溶于水后能与碳酸氢钠粉末反应产生气泡 ②在甲、乙、丙中分别装入浓盐酸、二氧化锰、溴化钠溶液;烧瓶中有黄绿色气体生成,试管中溶液由无色变为橙色,可证明氯气的氧化性强于溴,则Br - 的还原性强于Cl - (3)①Cu+4HNO 3 (浓)==Cu(NO 3 ) 2 +2NO 2 ↑+2H 2 O ②ab;c;双手紧握(或微热)试管丁,使试管中气体逸出,NO 2 与水接触后即可引发烧杯中的水倒流入试管丁中 |
H. 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了以下实验.
1.2kmno4=k2mno4+mno2+o2 21 2gx=1g 氧气的体积来v=质量/密度=1/1.29=自己算吧 2.3fe+o2=fe3o2(二氧源化三铁) 瓶子炸裂是没有放沙子温度过高,其他问 题没有图也不好答了
I.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图示实验装置(图中省略了夹持仪器)来测定某铁碳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并探究铁与
由装置图可知,该实验原理:通过测定干燥管E的质量增重确定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铁碳合金中碳的质量,进而计算铁的质量,再计算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故二氧化硫会影响二氧化碳的测定,进入干燥管E的气体应除去二氧化硫、且干燥. (1)常温下Fe在浓硫酸中钝化,碳不与浓硫酸反应,没有二氧化硫生成,故A、B均无明显现象, 故答案为:常温下Fe在浓硫酸中钝化; (2)加热条件下,Fe、碳都与浓硫酸反应,碳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方程式为:C+2H2SO4(浓) △ | .
J. 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学习了实验室制取氧气后,准备对气体的制取装置进行探究和设计.(所用装置图用序号
(2)熟悉常见的化学仪器,并能说出名字.如:a.试管b.酒精灯c.铁架台d.集气瓶 (3)实验室中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要在加热的条件下进行,加热过程中为防止生成的水珠倒流入试管,引起试管的炸裂,要让试管口向下倾斜.故选B;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是固体与液体作用并且不需加热,为了防止气体的逸出,长颈漏斗要深入液面一下.故选A装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又不易溶于水,故可选用E或F作为收集装置.故答案为:B、A、E,F、O 2 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 (4)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是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得,并且为使气体不外逸,可选用A装置;根据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的特点,可选用E装置作为收集装置.故答案为:A、E (5)从(3)、(4)小题可知,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时的条件以及反应过程的注意事项,都会影响反应装置的选择;生成物的溶解性、是否与水反应、以及密度的大小都会影响收集装置.故答案为:气体的发生装置的选择由反应物状态、反应时所需的条件、反应过程等因素决定的,而收集装置与生成物的性质有关. |
与化学兴趣小组对实验装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购机工具箱
发布:2025-10-08 16:35:58
浏览:720
电疗仪器指哪些
发布:2025-10-08 14:24:30
浏览:134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