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急求:实验室反渗透法海水淡化的加压装置,及实验具体操作
一个是反渗透压脱盐一个是离子交换法脱盐反渗透:RO(Reverse Osmosis)反渗透技术是利用压力表差为动力的膜分离过滤技术。反渗透法通常又称超过滤法,反渗透膜属新材料范畴,是一种用高分子化学材料特殊加工制成的、具有半透性能的薄膜。它能够在外加压力作用下使水溶液中的某些组分选择性透过,从而达到淡化、净化或浓缩分离的目的。反渗透法的最大优点是整个过程中无水相变化,能耗较少,而且设备投资省、建设周期短。它的能耗仅为电渗析法的1/2,蒸馏法的1/40。反渗透海水淡化的技术关键在于反渗透膜、高压泵、能量回收装置和系统优化设计技术。 反渗透特点 1、分离介质:分子扩散膜,也称半透膜。 2、截留因素:水溶液的渗透压和浓度。 3、分离对象:分子态和离子态溶解物。 RO反渗透膜孔径小至纳米级(1纳米=10-9米),在一定的压力下,H2O分子可以通过RO 以离子交换剂上的可交换离子与液相中离子间发生交换为基础的分离方法。广泛采用人工合成的离子交换树脂作为离子交换剂,它是具有网状结构和可电离的活性基团的难溶性高分子电解质。根据树脂骨架上的活性基团的不同,可分为阳离子交换树脂、阴离子交换树脂、两性离子交换树脂、螯合树脂和氧化还原树脂等。用于离子交换分离的树脂要求具有不溶性、一定的交联度和溶胀作用,而且交换容量和稳定性要高。 离子交换反应是可逆的,而且等当量地进行。由实验得知,常温下稀溶液中阳离子交换势随离子电荷的增高,半径的增大而增大;高分子量的有机离子及金属络合阴离子具有很高的交换势。高极化度的离子如Ag+、Tl+等也有高的交换势。离子交换速度随树脂交联度的增大而降低,随颗粒的减小而增大。温度增高,浓度增大,交换反应速率也增快。 离子交换分离广泛用于:①水的软化、高纯水的制备、环境废水的净化。②溶液和物质的纯化,如铀的提取和纯化。③金属离子的分离、痕量离子的富集及干扰离子的除去。④抗菌素的提取和纯化等
❷ 超虑镆水处理国家标准
膜产品通过组装成装置或设备应用于许多行业,装置标准的建立促进了膜技术的广泛应用。反渗透膜产品装置标准有:《反渗透水处理设备》(GB/T19249—2003),《反渗透系统膜元件清洗技术规范》(GB/T23954—2009),《纯水机》(CJ/T168—2002),《生活垃圾渗滤液碟管式反渗透处理设备》(CJ/T279—2008),《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CB/T3753—1995),《火电厂反渗透水处理装置验收导则》(DL/T951—2005),《反渗透装置》(HCRJ065—1999),《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反渗透水处理装置》(HJ/T270—2006),《反渗透装置完好要求和检查评定方法》(SJ/T31455—1994),《饮用纯净水制备系统SRO系列反渗透设备》(HY/T068—2002),《膜法水处理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设计规范》(HY/T074—2003);纳滤膜产品装置标准有:《纳滤装置》(HY/T114—2008);超滤膜产品装置标准有:《超滤水处理设备》(CJ/T170—2002),《中空纤维超滤装置》(HY/T060—2002),《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超滤装置》(HJ/T271—2006),《火力发电厂超滤水处理装置验收导则》(DL/Z952—2005),《家用和类似用途超滤净水机》(QB/T4143—2010);微滤膜产品装置标准有:《微滤水处理设备》(CJ/T169—2002),《GTL-D型膜孔径测定仪》(HY/T038—1995),《聚偏氟乙烯微孔滤膜折叠式过滤器》(HY/T066—2002),《中空纤维微孔滤膜装置》(HY/T103—2008);离子交换膜产品装置标准有:《电渗析技术电渗析器》(HY/T034.3—1994),《电去离子膜堆(组件)》(HY/T120—2008),《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电渗析装置》(HJ/T334—2006)。
❸ 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的标准配制
卷式复合膜,单膜平均除盐率99.5%
5微米纤维过滤器
不锈钢多级离心泵
过滤器前后压力指示
高压泵压力指示
纯水、浓水流量计
❹ 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
一种一次性投资较少的海水淡化设备,我觉得他只适合在小型系统和投资方资金紧张的项目中,不适用于国家大型项目。
大型项目我觉得用热法比较可行,系统三废排放少,不像RO法每5年就扔一批塑料制品(RO复合膜)
我知道的一个问题和缺点就是,系统比较容易结垢,加药阻垢我觉得都是祸害后代的事。
❺ 火力发电厂节能减排手册的图书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节能减排政策解读
第一节 我国节能政策综述
第二节 我国减排政策综述
第二章 节能标准解读
第一节 《火力发电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解读
第二节 《节能技术监督导则》解读
第三节 《常规燃煤发电机组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解读
第三章 节能法规解读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 约能源法》解读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解读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解读
第四章 火力发电厂对标管理
第一节 对标管理的定义
第二节 标杆管理的类型
第三节 标杆管理的特征与要素
第四节 对标管理的指标体系
第五节 对标管理的实施步骤
第六节 对标管理的误区
第五章 节能改造技术
第一节 干渣风冷技术
第二节 等离子点火技术
第三节 汽动给水泵代替电动给水泵的改造技术
第四节 国产引进型300MW汽轮机组系统优化改造
第五节 凝汽机组的供热改造
第六节 火力发电厂辅机选择调速系统时应注意的问题 第六章 二氧化硫污染与治理现状
第一节 燃煤造成的环境污染
第二节 火力发电厂脱硫技术概况
第三节 火力发电厂脱硫工艺分类
第七章 火电厂湿法烟气脱硫工艺
第一节 石灰石一石膏法
第二节 海水脱硫法
第三节 氧化镁烟气脱硫除尘技术
第四节 WFGD运行控制技术
第八章 半干法脱硫工艺
第一节 旋转喷雾半干法烟气脱硫技术
第二节 炉内喷钙尾部增湿活化法
第三节 新型一体化工艺
第九章 干法脱硫工艺
第一节 荷电干式吸收剂喷射法烟气脱硫技术
第二节 电子束法脱硫脱硝
第三节 活性炭(焦)吸附烟气脱硫技术
第十章 循环流化床脱硫技术
第一节 循环流化床锅炉
第二节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主要设备与系统
第三节 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内脱硫
第四节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运行调整
第五节 RCFB烟气循环流化床法 第十一章 氮氧化物的控制技术概述
第一节 氮氧化物的生成机理
第二节 火电厂氮氧化物的控制技术
第十二章 烟气脱硝技术
第一节 选择性催化还原烟气脱硝技术
第二节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烟气脱硝技术
第三节 其他方法进行烟气脱硝技术
第四节 SCR烟气脱硝技术的应用
第五节 SNCR烟气脱硝技术的应用
第六节 常见催化剂的应用
第十三章 烟气脱硫技术分析
第一节 初投资成本分析
第二节 运行成本分析
第三节 各种脱硫脱硝技术的特点
第四节 对脱硫、脱硝工程的几点建议 第十四章 锅炉补给水的预处理
第一节 混凝澄清处理
第二节 水的过滤处理
第三节 水的杀菌和除氯
第十五章 水的化学除盐
第一节 离子交换水处理
第二节 电渗析水处理
第三节 反渗透水处理装置
第四节 影响反渗透水处理系统性能的因素
第五节 反渗透水处理装置的清洗
第十六章 火力发电厂废水处理
第一节 火电厂废水特点与处理方式
第二节 废水零排放技术
第三节 生活污水的处理与回收
第四节 烟气脱硫废水的处理与回收
第十七章 海水淡化技术
第一节 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设计导则
第二节 海水淡化预处理
第三节 海水淡化技术经济比较 第十八章 清洁生产概论
第一节 清洁生产的定义
第二节 清洁生产的意义
第三节 清洁生产的目的与内容
第四节 清洁生产效益
第五节 清洁生产的指标体系
第十九章 清洁生产的审核
第一节 清洁生产的审核思路
第二节 清洁生产的审核程序
第三节 清洁生产的审核准备
第四节 清洁生产的预审核
第五节 清洁生产的审核
第六节 方案的产生和筛选
第七节 实施方案的确定
第八节 清洁生产方案的实施
第九节 持续清洁生产
第十节 清洁生产审核报告的编写
第十一节 清洁生产审核的管理
第十二节 清洁生产评价
第十三节 火电厂实施清洁生产的主要途径
第十四节 清洁生产与环境管理体系
第十五节 节能减排的主要工作与措施
第十六节 锅炉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
第二十章 循环经济
第一节 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
第二节 发展循环经济的原则与措施
第三节 循环经济实施方案编制大纲 第二十一章 除尘基本原理与特性
第一节 除尘器的分类与特点
第二节 提高电除尘器除尘效率的措施
第三节 电除尘器的维护与检修
第二十二章 除尘器改造技术
第一节 电除尘器增容改造
第二节 电除尘器改成袋式除尘器
第三节 电袋复合式除尘器 第二十三章 粉煤灰的综合利用
第一节 粉煤灰的特性
第二节 粉煤灰的综合利用
第二十四章 脱硫副产品的综合利用
第一节 脱硫副产品的特性
第二节 脱硫副产品的综合利用
参考文献
……
❻ 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的电导值高怎么解决
电导值高说明脱盐率低,这种情况再增加一级反渗透可能整体投资较大,一级反渗透污染速度较快,可增加一套电渗析装置,用电渗析脱盐效率很高,电渗析产水再进反渗透膜,反渗透的运行情况就比较稳定,膜寿命也较长,水质也能有保证。
❼ 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的应用范围
船只的淡水供应
海岛、海滨的淡水供应
海岛、海滨的工业用水
❽ 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的介绍
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是一种用来提取海水制造淡水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