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 (2014路北区一模)如图所示装置在化学实验室中常被称为“万能瓶”.(1)如果用它来收集CO2气体,与气
(1)收集二氧化碳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气体从b端排出,故a端进气,故填:a;
(2)干燥二氧化碳使用浓硫酸,故填:浓硫酸;
(3)在氧气瓶与病人呼吸面具之间安装盛有水的该装置,可以观察气泡的快慢判断氧气输出的速率,故填:判断氧气输出的速率.
F. 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①A装置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②B装置所起的作用是______③C处
①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来是碳酸钙,通常源情况下,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
②氢氧化钠溶液能将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除去;故填:除去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
③加热时,要先排净装置中的空气,以防混合气体加热时发生爆炸;故填:排净玻璃管中的空气,以防发生爆炸;
④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是一种有毒的气体,为了防止造成空气的污染,所以要用气球进行收集.故填:防止尾气污染空气.
G. 如图所示,中学化学实验室采用该装置用于制备乙酸乙酯.(1)写出制备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______.(2)
(1)酯化反应的本质为酸脱羟基,醇脱氢,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该反应为可逆反应,
故答案为:CH3COOH+CH3CH2OH
CH3COOCH2CH3+H2O
(2)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需浓硫酸作催化剂,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浓硫酸吸水利于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方向移动,浓硫酸的作用为催化剂,吸水剂,
故答案为:催化作用;吸水作用;
(3)水交界处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气泡的主要成分是乙酸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故答案是:气体CO2;
(4)闻到的刺激性气味的物质是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和乙醇;原因是:注入的石蕊试液快速降至油层下方,油层内含有的乙酸不断扩散溶解到下层的水溶液中,上层红色是因为乙酸浓度较高,中间紫色层是因为乙酸与碳酸钠反应接近中性,下层蓝色是因为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故答案为:乙酸;乙醇;注入的石蕊试液快速降至油层下方,油层内含有的乙酸不断扩散溶解到下层的水溶液中,上层红色是因为乙酸浓度较高,中间紫色层是因为乙酸与碳酸钠反应接近中性,下层蓝色是因为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5)碳酸钠在饱和食盐水中易溶,乙酸乙酯溶解度减小,故选用饱和食盐水除去乙酸乙酯中的碳酸钠杂质,故答案为:碳酸钠;
(6)根据沸点不同,将混合液体分离的操作是蒸馏,通过蒸馏可以分离乙酸乙酯,故答案为:蒸馏.
H. 如图所示装置为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的四套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可以
c
2、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3、从长颈漏斗口注水至形成液封,继续加水形成一段水柱,静置一段时间观察液面高度不变,说明气密性好的
I. 化学题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能完成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是
应该选C;A错误,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不能使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B错误,同样因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所以不能使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它;
D错误,因为二氧化碳是固体跟液体接触反应生成气体,不需要加热,所以不能所以(1) 发生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J. 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装置,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2)实验
(1)仪器a是长颈漏斗,通过长颈漏斗可以向锥形瓶中注入液版体.权 故填:长颈漏斗. (2)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 4 K 2 MnO 4 +MnO 2 +O 2 ↑; 因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应该用B装置作为发生装置. 故填:2KMnO 4 K 2 MnO 4 +MnO 2 +O 2 ↑;B.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二氧化锰起到催化作用,反应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因此还可以使用. 故填:质量和化学性质. (4)因为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用D装置收集;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若观察到燃烧的木条熄灭,说明瓶中已充满二氧化碳; 向该集气瓶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振荡后,能够观察到溶液变红色,这是因为二氧化碳和石蕊试液中的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故填:D;燃烧的木条熄灭;变红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