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描述物联网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意义与前景~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的英文名称叫“The Internet of things”。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1、引言
以物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发展被誉为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2010年以来中国政府对物联网的发展极为重视,一系列物联网发展的产业政策及规划相继出台,物联网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
我们认为,物联网的发展并不是一个突变的过场,而是一个从信息自动提取、信息整合、物品局域联网、局部系统的智能服务与管控等向全网融合逐步深化的过程。物联网的理念最初是基于RFID/EPC的技术而提出的,后来物联网的理念又是随着各种感知技术与网络技术的突破而提升和完善。
当1999年世界上首先提出基于RFID/EPC的物联网技术的时候,物流行业被寄予厚望,仓储业由于其在物流行业核心的地位,也最早开展了物联网技术应用的探索。从2003年底开始中国仓储业开始探索基于RFID/EPC的物联网技术应用,在2004年-2006年也曾经历过一波物联网应用的炒作。目前RFID等物联网技术在仓储业已有很多成功案例,但大都局限于智能仓储管理与自动化作业层面。
2、目前仓储业应用的主要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是通过各类传感装置、RFID技术、视频识别技术、红外感应、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根据需要实现物品互联互通的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智能网络系统。
物联网主要有三层架构:即: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根据这一物联网架构,物联网主要有三大技术体系,一是感知技术体系;二是通信与网络技术体系;三是智能技术体系。
在仓储行业目前最常用的物联网感知技术主要有:RFID技术、GPS技术、传感器技术、视频识别与监控技术、激光技术、红外技术、蓝牙技术等;在以仓储为核心的物联网网络技术,常采用企业内部局域网直接相连的网络技术,并留有与互联网、无线网扩展的接口;在不方便布线的地方,常采用无线局域网技术;
现代仓储系统内部不仅物品复杂、形态各异和性能各异,而且作业流程复杂:既有存储、又有移动;既有分拣;也有组合。因此仓储为核心的智能物流中心,常采用的智能技术有:自动控制技术、智能机器人堆码跺技术、智能信息管理系统技术、移动计算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等等;
3、物联网技术在仓储业应用状况分析
感知技术应用情况:
根据华夏物联网研究中心调查了解,目前在中国仓储业应用最普遍的物联网感知技术就是RFID技术,在一些先进的仓储配送中心,RFID标签及智能手持RF终端产品有比较广泛的应用。这是因为RFID技术与托盘系统结合,在仓储配送中心闭环应用,可以有效降低成本;此外,基于RFID技术的只能手持拣选终端,可以提升拣选效率和速度。2010年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RFID技术在仓储业应用也获得了快速发展,增长速度预计在18%以上。
在普通的仓储系统中,除了基于条码自动识别等技术具有最广泛应用外,“电子标签辅助拣选系统”也有普遍的应用。这里所谓的电子标签指的不是RFID标签,而是指采用电子指示标签进行拣选作业的系统。利用这一系统,将出入库订单经计算机系统分解,传输到货架个货位,用电子手段显示拣选的数量的辅助拣选系统。这一系统简洁实用,应用较广。近两年出现了采用无线网络技术传输拣选数据,不用现场布线搭建系统,大大方便了技术的应用。
在先进的仓储配送系统中,全自动输送分拣系统也常用激光、红外等技术进行物品感知、定位与计数,进行全自动的快速分拣。此外为了使仓储作业做到可视化,对仓库实行视频监控,部分仓储系统采用了视频感知监控系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10年,一种基于辅助语音拣选的系统也开始在国内得到应用。这一系统由仓储信息系统将出入库的订单进行分解处理,形成语音提示信息,借助无线网络和戴在拣货员头上的耳机,向拣货员发出拣货指令,完成拣选作业。
此外,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2010年在无锡粮食物流中心、济宁物联网大蒜冷库基地,均采用了温度、湿度等传感器感知技术,将传感器技术与其他感知技术集成,实时感知物品的温度、湿度等物理信息,使感知技术得到更深入应用。
智能仓储的网络与传输技术应用情况
现代物流的最大趋势就是网络化与智能化。在制造业企业内部,现代仓储配送中心往往是与企业生产系统相融合,仓储系统作为生产系统的一部分,在企业生产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内部系统系统的网络架构,往往都是以企业内部局域网为主体建设的独立的网络系统。
物流公司面对大范围的物流网络,各地仓储网络化的信息管理往往是借助于互联网系统与企业局域网相结合。物流中心与门店和配送点的
信息传输也往往借助于互联网技术。2010年以来,基于无线局域网的技术在仓储业物联网系统也得到了较多应用。
智能仓储作业与管控技术
根据对相关资料的统计分析,目前仓储业智能终端技术有机器人技术、RF手持终端、语音提示终端、视频监控终端、无人搬运车等技术。借助这些技术,实现了物品的自动搬运、机器人自动堆码跺、物品自动识别、智能辅助人工拣选等作业。在智能仓储管控系统中,物联网技术与WMS技术相结合,实现了仓储也智能化与自动化。能够实现对物流过程智能控制与管理的还不多,物联网及物流信息化还仅仅停留在对物品自动识别、自动感知、自动定位、过程追溯、在线追踪、在线调度等一般的应用。专家系统、数据挖掘、网络融合与信息共享优化、智能调度与线路自动化调整管理等智能管理技术应用还有很大差距。
目前只是在企业物流系统中,部分物流系统还可以做到与企业生产管理系统无缝结合,智能运作;在部分全智能化和自动化的物流中心的物流信息系统,可以做到全自动化与智能化物流作业。
㈡ 压力容器设计软件研发意义和前景
压力容器设计软件研发前景很好。压力容器现在国内普遍使用sw6作为强度计算软件,作为一个被认可的软件,而周围又没有同类型的软件竞争,基本处于前端地位。
压力容器,英文:pressure vessel,是指盛装气体或者液体,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
㈢ 红岛的红岛特产
青岛市红岛街道位于胶州湾北岸,三面环海,海岸线35.2公里,面积28.7平方公里,人口3.8万,拥有渔船1053条(总马力22627千瓦)、浅海滩涂7万余亩,辖区17个行政村均为渔业村,是一个典型的以水产业为支柱产业的沿海街道。
红岛海岸线漫长且近海物产丰富,各种鱼类,贝类,蟹类等,特别是盛产“红岛蛤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娱乐方式正在改变,逐步由城市向农村转移,回归自然、亲近自然成为现代人的生活时尚。今年,红岛街道在多次派人到日照、长岛等地考察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依托资源优势、以“赶海、吃海、玩海、购海、知海”为主题,发展特色旅游的工作思路,聘请知名专家进行滨海景区规划、设计,增强了景点的艺术氛围,并提出以节促特色旅游的工作举措,促使渔民由传统的渔业捕捞模式向效益好、附加值高的第三产业和其他配套产业发展,为渔业增效和财政增收开辟一条新道路。通过举办蛤蜊节和红岛龙母会等发展滨海旅游,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极大的提高了红岛知名度,促进了红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仅红岛休闲渔村外门票收入就达30余万元,赶海收入达50余万元,其他摊位租赁费收入、停车费收入达20余万元,在农民增收方面效果明显。餐饮业主收入累计600多万元,休闲渔村内的摊点平均日利润达1000余元。同时加快旅游产品和纪念品开发,让游客在体验渔家生活的同时,感受购物的喜悦和快乐,开展海上垂钓、拖地网、撒播蛤蜊苗等特色活动,使其活动的内容更加贴近于游客的心理需求和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增强红岛海上特色旅游的亲和力。借助红岛信息网等互联网平台的宣传,今年接待游客12万人,渔民增加各项收入3000余万元。我们以此为契机注册了“红岛蛤蜊”商标,提升红岛蛤蜊品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实现了常规渔业向名牌进军的转化。
还记得赵保乐老师那句经典名言吗?“红岛挖蛤蜊(青岛方言音蛤蜊为“ga la”)一挖一麻袋。”也正是因为这句话,红岛的海鲜开始闻名全国。这不,如赵老师所言,去红岛挖蛤蜊的季节到了。春夏之交,蛤蜊最肥美。青岛红岛蛤蜊节,2013年已经是第十届。经过十年的发展,红岛蛤蜊节在岛城及周边区市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固定的游客群,“春夏红岛挖蛤蜊”,似乎已经成为约定俗成的短途游项目之一了。每逢蛤蜊节,红岛最南端的红岛休闲渔村便会人头攒动,熙熙攘攘,今年的蛤蜊节赶上了适宜赶海的好潮水,人们早已按耐不住挖蛤蜊的热情,提前备好了水靴、水桶、小铲子,早早赶到红岛。待到潮落,游人争先恐后赶往赶海区,偕老带幼,挥舞着各种“武器”发掘着海滩上的战利品,挖蛤蜊、敲海蛎、捡海菜、捡海螺,忙的不亦乐乎,偶有游客捡到拳头大的海螺或八带,难以掩饰兴奋的心情而呼喊,引得旁人艳羡。蛤蜊节作为一项特色休闲旅游项目,对比传统旅游项目,其乐趣在于能够投身大自然的怀抱,通过赶海拾贝等休闲活动,既愉悦身心、锻炼身体又能体验收获的乐趣。挖蛤蜊,心急最要不得。有经验的渔民师傅会告诉你,蛤蜊最适合在泥沙混合的滩涂生长,退潮后,滩涂上会布满一些小孔,这些是蛤蜊舌头取水摄食的痕迹,偶有一股股水柱溅出。此时,用铲子顺着小孔下挖即可收获。蛤蜊一般生长在滩涂下5—10厘米,挖蛤蜊时不必挖得太深,不然就白费力气。挖蛤蜊选择好位置很重要,蛤蜊一般具有聚堆性,找到蛤蜊生长位置向周边开挖就会有较多收获,大不可漫无目的的乱采乱挖。如果说游人赶海的器具为小打小闹,那么渔民们的器具则可称为真抓实干了。海螺网用来捕捞八带(章鱼),根据八带钻螺壳寄生的习性,人们把海螺网放在海里一段时间,从海里提上来时,出于本能的八带鱼要往螺壳里,成了瓮中之鳖。一串串用草绳栓成的海螺网,提出一篓篓的大蛸,不费一丁点饵料,其乐无穷。螃蟹笼,类似沙漏状,在笼子的中间白色小网状盒里装上面条鱼、川丁鱼当诱饵,螃蟹闻到气味就会进入笼子里,可怜这横行霸道的王者,进去后很难再爬出来。
红岛区发展规划
2012年7月19日,青岛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红岛经济区规划情况。红岛经济区范围包
括青岛高新区、青岛出口加工区及城阳区红岛街道、河套街道,占地面积约为160平方公里。红岛
新区区位条件优越、腹地空间广阔、景观资源丰富,是城市发展重要的战略储备空间,未来该区将
按照独立城区的建设标准, 打造成青岛版的“新浦东”。
红岛经济区是青岛市委、市政府为实施 “三城联动”发展战略,在已先期启动开发的青岛高
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胶州湾北部园区的基础上,整合空间资源、保护胶州湾底生态岸线,统筹并带动
区域协调发展设立的。
青岛市规划局副局长刘敏表示,红岛组团作为北岸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承担起商务会展、
旅游接待、文化休闲等城市公共职能。作为红岛经济区重要组成部分的青岛高新区主园区,将重点
规模化发展软件外包、研发孵化、高端制造,建设高新技术密集区和科技、生态、人文新城。这样
可以在红岛内配建公共服务设施,满足独立城区功能。
“按照独立城区的建设标准,与其他城区一样,红岛经济区规划配置其自身的行政中心、市民
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刘敏表示,该区还将配置一些为大青岛城市群所服务的会议中心、文
化中心、商务中心以及旅游休闲活动区等功能用地,如蓝海国际会议中心、奥林匹克运动中心、高
端商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以及辐射北部的区域性健康、教育园区等,以满足作为一个独立城区而
应有的功能。
另外,红岛经济区还将打造创新与智慧型产业集聚区。产业发展方面,依托高新区中央智力岛
初具规模的研发孵化平台,建设青岛市软件科技城,打造创新与智慧型产业集聚区,培育新的经济
增长极。正阳路以北区域,则集中发展高端制造业,提升区域产业能级,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发展前景
预计到2015年,青岛高新区将发展成为集知识创新密集区、研发孵化密集区、高端产业密集区
、高端服务密集区为一体的自主创新战略高地、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载体和实现创新驱动与科学发
展的先行区域。
刘敏表示,青岛经济区还将统筹与规划建设红岛经济区及周边区域,这对于促进胶州湾北岸城
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伴随“三城联动”战略的实施,在胶州湾,红岛将作
为一座生态新城、魅力新城、活力新城而崛起,引领青岛实现蓝色跨越,跻身国际化海湾大都市的
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