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某课外活动小组同学用右下图装置进行以下表格中的三组实验,两极各有一个盛满水倒扣的小试管用来收集气体
(1)若实验①中,开关打到K1,为电解池,则X为电解池的阴极,溶液中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电极反应为:2H++2e-=H2↑;Y电极为阳极,溶液中氯离子失电子生成氯气,电极反应2Cl--2e-=Cl2↑;
A、X为阴极,电解池中电子流向是从电源负极流出,流向阴极,故A错误;
B、阳离子向阴极移动,则钠离子向X极移动,故B正确;
C、电极上生成氯气,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能置换出碘单质,碘与淀粉试液变蓝色,则Y极处逸出的气体能使湿润的KI淀粉试纸变蓝,故C正确;
D、根据“析出什么加入什么”的原则加入物质,阴极上析出氢气,阳极上析出氯气,则应加入氯化氢气体可恢复到电解前电解质的浓度,加入盐酸会增多水的量,故D错误;
故答案为:2H++2e-=H2↑;AD;
(2)若实验②中,开关打到K1,为电解池,则X为电解池的阴极,溶液中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2H++2e-=H2↑,Y为电解池阳极,溶液中氢氧根离子失电子生成氧气,电极反应为:4OH--4e-=O2↑+2H2O;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将开关打到K2,为原电池,氢气一端X为原电池负极,氢气失电子在碱溶液中生成水,氧气一端Y为正极,氧气得到电子生成氢氧根离子,浸有饱和硫酸钠和酚酞混合溶液的滤纸片上是电解池原理,a为阴极溶液中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水电离平衡正向进行,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b为阳极溶液中氢氧根离子失电子生成氢氧根离子,水平衡正向进行,氢离子浓度增大;
A、开关打到K2后,形成原电池反应,滤纸片a点为电解池阴极,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水电离平衡正向进行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溶液逐渐变红,故A正确;
B、开关打到K2后U形管中,形成的为氢氧燃料电池属于原电池,滤纸片作为电解池,故B错误;
C、开关打到K2后U形管中形成氢氧燃料电池生产水,电解质溶液浓度逐渐变小,滤纸片上时到家水溶液浓度逐渐增大,故C错误;
D、开关打到K2后形成原电池反应,电路中的电子流向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X流向a,但不能通过电解质溶液,故D错误;
故答案为:4OH--4e-=O2↑+2H2O;A;
(3)若实验③的目的是利用这套装置模拟工业电解精炼铜的过程,X为电解质阴极,Y为电解池阳极,粗铜做阳极,电极反应Cu-2e-=Cu2+,纯铜做阴极,电极反应为Cu2++2e-=Cu,含镀层金属铜离子的电解质溶液Z;
A.开关打到K1,和电源负极相连,X做阴极是纯铜,Y和电源正极相连做阳极是粗铜,故A正确;
B.Z可以是CuSO4溶液或Cu(NO3)2溶液,可以是CuCl2溶液,因为阳极是活性电极,溶液中氯离子不放电,故B错误;
C.粗铜中含有Fe、Zn、Ag等杂质,阳极失电子的为铜、铁,锌,阴极析出铜,随着实验的进行,Z中铜离子的浓度略有减小,故C正确;
D.如果导线中转移了1mol的电子,依据电子守恒计算,则X极为阴极,电极反应为:Cu2++2e-=Cu,电极的质量增重32g,因为粗铜中含有Fe、Zn、Ag等杂质,阳极失电子的为铜、铁,锌,依据电子守恒可知,Y极不一定定减轻32g,故D错误;
故答案为:Cu2++2e-=Cu;AC.
2. 关于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三个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甲、乙、丙三套实验装置,请根据下列要求回答有关
①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加热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气体可能发生爆炸,实验开始时,要先通一会儿一氧化碳然后再加热,目有的是排尽玻璃管中的空气,防止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后发生爆炸.实验结束时要先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继续通一氧化碳到试管冷却.防止生成的铜又被氧化成氧化铜;
②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故看到的现象为:黑色粉末逐渐变红;化学方程式为 CO+CuO
△ | .
3. 在学习一氧化碳化学性质时,关于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老师让同学们设计实验装置.三个组的同学设计
(1)仪器名称为:铁架台、酒精灯 (2)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加热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气体可能发生爆炸,实验开始时,要先通一会儿一氧化碳然后再加热 目有的是排尽玻璃管中的空气,防止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后发生爆炸.实验结束时要先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继续通一氧化碳到试管冷却.防止生成的铜又被氧化成氧化铜; (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故看到的现象为:黑色粉末逐渐变红;化学方程式为CO+CuO △ | .
4. 如图所示,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甲、乙、丙三组同学分别从A、B两套器材中任选一套来完成实验:(
B 质量 不断吸热,温度不变,不断汽化(三选二) 水蒸气变多 98,小于,气压
5. 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甲、乙、丙三组同学分别从图A、B两套器材中任选一套来完成实验:(实验室已
(1)甲、乙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水开始沸腾的时刻不同,水吸收热量不同,根据Q=cm△t知,水的质量不同.他们还发现水沸腾时,杯口不断地冒出大量“白气”,为了探究“白气”到底是水蒸气还是小水珠,在壶嘴附近由于温度比较高,他们要选择一块高温玻璃板放在白气处观察. (2)由图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所以其示数为102℃.则水的沸点为102℃,大于100℃,1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为100℃,丙组同学选择的是烧杯内的气压高于1标准大气压,由于B装置加盖,所以烧杯内的气压会升高,丙组同学选择的是B装置. (3)读图C可知,a、b两条曲线当呈水平时所对应的温度值都是100℃,说明它们沸腾时的温度是100℃,水沸腾时,需要吸热、温度不变. 故答案为:(1)质量;高温;(2)102;102;B;(3)需要;不变.
6. 请同学们回忆光学课堂上三个实验的操作过程,并完成填空:(1)图A学生做“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
(1)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则将纸板B向后折不能接收到反射光线. 根据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当入射角分别为15°、30°、45°时,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即反射角也应分别是15°、30°、45°,但不能达到正确结果,可能测量的角度是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 (2)因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之一是像与物体等大,与物距大小无关,所以如果把蜡烛A向镜面移动一段距离,又移动蜡烛B去与蜡烛A的像比较,会发现蜡烛A像的大小不变. 本实验是探究、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他们下一步应该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通过将白纸沿玻璃板放置的位置对折,观察像和物的对应点是否重合. (3)①为了使物体成像在光屏上,首先要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而图示的情景中,光屏中心与烛焰凸透镜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并且相差很大,这样使像不能成在光屏的中央. ②烛焰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小段距离时,物距变大,所以像距应减小,因此光屏应靠近凸透镜. ③像的位置应该是像最清晰的位置.各小组的像距不同的原因,可能是有的小组光屏上的像不是最清晰的时候测量的. 故答案为(1)不能、把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误认为反射角. (2)不变、将白纸沿玻璃板放置的位置对折,观察像和物的对应点是否重合. (3)①光屏的位置太高了;②靠近;③没有等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就确定像的位置并测量像距.
7. 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做了三个趣味实验,装置如右图(气密性良好).当开启分液漏斗的旋塞,液体
(1)生成能使石蕊溶液变红的气体说明是一种酸性气体;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符合此反应现象,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H2O+CO2↑; (2)试管2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观察到两支导管口同时冒气泡、吸滤瓶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试管2内温度升高,溶解能放出热量的物质有氢氧化钠;故答案为:NaOH (3)吸滤瓶内盛有的红色溶液变无色,说明发生了酸碱中和,故试管2中的固体溶解能吸收热量,使瓶内压强减小,把烧杯中的物质吸入吸滤瓶,溶于水吸热的物质是硝酸铵; 故答案为:水、硝酸铵;酸; 试管2中的固体溶解(或与液体反应)时吸收热量,使吸滤瓶中的压强减小,烧杯中的酸倒吸入锥形瓶中,与锥形瓶中碱性物质发生反应,使红色溶液变无色.
8. 下面是某兴趣小组同学做的3个小实验.根据实验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序号 实验装置 实验操作 实
(1)①关闭活塞K,给木炭加热,不燃烧现象说明不与氧气接触物质不燃烧;专熄灭酒精灯,属待木炭冷却后,打开活塞K,通入氧气不燃烧现象说明温度达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物质不燃烧;点燃酒精灯,给木炭加热,木炭燃烧现象说明了燃烧的条件; (2)碳酸钠固体与稀硫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生成的碳酸使用紫色石蕊试液湿润的试纸变红;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下面的试纸先变红; (3)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热,使烧杯中的饱和石灰水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增大而减小,所以饱和石灰水中有固体析出;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时吸热,使硝酸钾溶液温度降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硝酸钾溶液中会有晶体析出. 故答案为:(1)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2)小试管中有大量气泡产生,试管外壁干燥的试纸无变化,润湿的试纸由紫色变为红色,且下层试纸先变红;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且密度比空气大 (3)饱和石灰水和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均有固体析出;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硝酸铵溶于水吸热,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
9. 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做了三个趣味实验,装置如右图(气密性良好)。当开启分液漏斗的旋塞,液体滴
(1)CaCO 3 + 2HCl ====CaCl 2 + H 2 O + CO 2 ↑(碳酸盐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即可) (2)NaOH (烧碱、氢氧化钠固体) (3)水、硝酸铵(或干冰、冰)酸。 试管2中的固体溶解(或与液体反应)时吸收热量,使吸滤瓶中的压强减小,烧杯中的酸倒吸入锥形瓶中,与锥形瓶中碱性物质发生反应,使红色溶液变无色。 (1.说出试管2中降温; 2.说出吸滤瓶中压强减小;3.酸中和掉碱性)
与三组学生做实验装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购机工具箱
发布:2025-10-08 16:35:58
浏览:720
电疗仪器指哪些
发布:2025-10-08 14:24:30
浏览:134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