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设计国旗的人是谁
随着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中取得胜利,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在1949年7月发出了征集国旗图案的通告,最终选了38幅候选草图。经过多次讨论确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为五星红旗,旗面为红色,长宽比例为3:2。左上方缀黄色五角星五颗,四颗小星环拱在一颗大星的右面,并各有一个角尖正对大星的中心点。
国旗设计者是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设计者是来自浙江瑞安的曾联松。曾联松的设计经过多次讨论和少量修改,满足了各个阶级,各文化,各民族人群对于国旗的需求和想象,因此得到了普遍的欢迎。1949年10月1日,第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由毛泽东在天安门广场首次升起。
1990年6月28日,中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了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国旗法》不仅规定了国旗的制法、悬挂场合及悬挂方式,还强调了国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因此每个公民与组织“都应当尊重和爱护国旗”。
B. 国徽的设计者是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1949年7月10日,新政协筹委会在《人民日报》等大报上刊登了公开征集国旗、国徽图案及国歌词谱的启事。
当时梁思成是国旗、国徽评选委员会的顾问,另外,他和夫人林徽音都是清华大学国徽设计组的负责人。国徽征稿结束时,共收到900多件设计图案,但都未被选中,政协筹委会决定把设计国徽的任务交给清华大学和中央美院。
梁思成夫妇认真分析了征集来的国徽资料,首先明确了国徽和商标的区别,认为国徽是一个国家的标志,它应体现一个民族的历史,一个国家的意志,一个政党的主张。中国的国徽要有中国的特征,能突出政权特征,形式也要庄严富丽,要表现出中国人民的自豪感。于是他们以百倍的热情投入到这项神圣的工作中。经过几个月不分昼夜的奋战,国徽图案终于诞生了。而梁思成和林徽音却在终评的前一天双双病倒,只得让秘书去参加评选工作。
C. 国旗设计者是谁
五星红旗的设计者是曾联松。
1949年7月的一天,上海人民沉浸在刚刚解放的胜利的喜悦之中。曾联松在上海“现代经济通讯社”工作,当曾老在《人民日报》、《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刊登的征求国旗图案的通知中,得知要设计人民共和国的国旗。
曾联松反复阅读,认真思索,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应是伟大祖国的象征、中华儿女的寄托、炎黄子的骄傲。他想自己虽然不是专业画家,但有美术爱好的基础,决定投身到这一具有伟大意义的设计工作中去。
1949年秋季,政协收到国旗应征图案3012幅。从中筛选了38幅作候选图案,并编辑成《国旗图案参考资料》,发给政协与会人员阅评。其中有一幅大星嵌镰刀斧头五星红旗,正是曾联松的作品。政协特地在北京饭店设立国旗图案临时选阅室,将候选旗帜陈列展览。
(3)自动升国旗装置设计者扩展阅读:
1990年6月28日,中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了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并于同日通过第2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公布。
该法于1990年10月1日起开始施行,《国旗法》不仅规定了国旗的制法、悬挂场合及悬挂方式,还强调了国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因此每个公民与组织都应当尊重和爱护国旗。
D. 国旗自动升起构造
室外/广场---“全自动音乐升降旗”是升国旗、奏国歌同步进行(可制作世界各国升降国旗、校旗、运动旗、企业旗......)的一项新创举,运用现代电子技术,将升起仪式与铜管乐队演奏国歌浑然一体。将过去手动的升旗方式全部自动化,将升旗(无绳升旗、广场草皮音响)、奏国歌、电动吹旗等一系列功能全部集中在电子电路板上。升旗时只需用手轻轻一按就能使奏国歌、升国旗同步进行,国旗升到位时自动吹风-----红旗飘飘,撼动人心,达到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效果。除以上功能外,室外广场“全自动音乐升降旗”还将单位、学校的扩音设备多功能化,学校、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单位召开大会不需动扩音设备,只需将麦克风轻轻插入旗杆的麦克风预留孔就能达到讲话的理想效果。
结构 室外“全自动音乐升降”旗主要由以下部件组成:
A. 水泥基础,汉白玉、花岗石、大理石等材质旗座(客户自己要求);
B. 铁座;
C. 不锈钢旗杆;
D. 国旗;
E. 控制系统(可将该系统放置于室内或旗座内---用遥控控制升降);
F. 旗座四周可加不锈钢防护栏;
G. 根据需要可增加装置,在旗杆顶部进行吹风;
H. 高度:8米~32米(可根据客户实际需要设计制作).
...... ......
E. 国旗的设计者是谁请回答!
国旗的设计者是【曾联松】
曾联松(1917年-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图案设计者。浙江瑞安人,少年青年时代就读于瑞安县小学、瑞安中学。1936年考入南京大学前身中.央大学的经济系,后参加抗日救亡联合会,投身革命。1938年入党,积极从事地下活动,担任中.央大学学生地下党支部书记。新中国成立后担任过上海市政协委员、政协常委。
1949年,全国政协向全国公开征集国旗、国徽的图案。曾联松从报上获知后,设计了“五星布成椭圆形,大星导引于前,小星环绕于后,恰似众星拱北斗的五星红旗”。
1949年9月25日,五星红旗得到毛主席的肯定,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一致通过国旗议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诞生。10月1日,五星红旗随着新中国的诞生飘扬在天安门广场的上空。
1950年,曾联松应邀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这是党和人民给他的崇高荣誉。
1999年10月19日,曾联松在上海病逝,骨灰暂放在当地龙华烈士陵园。
2004年9月,曾联松的骨灰正式入葬上海嘉定长安墓园。
电影《共和国之旗》就是讲他的故事。
F. 国旗的设计者是谁
我国的国旗,设计者是曾联松。
曾联松,是浙江瑞安人,毕业于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前身)经济学,1938年5月,曾联松经同学黄大明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之后,历任第五届、第六届上海市政协常委。1999年10月19日,曾联松在上海病逝,骨灰存放在当地龙华烈士陵园。
曾联松设计的国旗方案,最初并没有入选,但是在田汉的坚持下被收录了。不过,审议组整体审核的时候,经过多轮讨论,将大五角星中的镰刀斧头标志去掉,改成现在四个小五角星围绕一个大五角星的图案,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见的国旗样式。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一致通过国旗议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诞生,曾联松也由此成为五星红旗设计者。
充满爱国激情的热血青年
从学生时代起,曾联松就是一位充满爱国激情的热血青年。他眼见旧中国倍受外强蹂躏,金瓯残缺,满目疮痍,民不聊生,真是心如火焚。“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他曾和爱国学生一起,走上瑞安街头,宣传抵制日货。
1935年,他又在南京勇敢地参加了响应北京“一二·九”学生运动的集会游行,并且在党的引导下,开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他亲眼目睹亲身体验过军阀割据、八年离乱,以及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白色恐怖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不顾全国人民的和平统一要求,悍然发动内战,又把中国人民投入水深火热之中。
当解放战争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全国绝大多数城乡已经得到了解放,人民共和国像一轮喷薄欲出的太阳,正出现在东方地平线上的时候,他是多么地激动和兴奋啊!他同全国人民一样,盼望着一个崭新的人民政权的诞生。
G. 五星红旗的制作者是谁,
曾联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五星红旗设计者。
王大珩——国旗标准倡议人,国旗和国旗颜色国家标准主要起草人。
李玉坤——国旗法倡议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提案人。
孙秀如——国旗和国旗颜色国家标准主要起草人,国旗升挂装置国家标准主要起草人,香港、澳门区旗国家标准主要起草人。
H. 五星红旗的设计者是谁呢﹖
五星红旗的设计者是曾联松。
1949年7月的一天,上海人民沉浸在刚刚解放的胜利的喜悦之中。曾联松在上海“现代经济通讯社”工作,当曾老在《人民日报》、《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刊登的征求国旗图案的通知中,得知要设计人民共和国的国旗。
曾联松反复阅读,认真思索,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应是伟大祖国的象征、中华儿女的寄托、炎黄子的骄傲。他想自己虽然不是专业画家,但有美术爱好的基础,决定投身到这一具有伟大意义的设计工作中去。
1949年秋季,政协收到国旗应征图案3012幅。从中筛选了38幅作候选图案,并编辑成《国旗图案参考资料》,发给政协与会人员阅评。其中有一幅大星嵌镰刀斧头五星红旗,正是曾联松的作品。政协特地在北京饭店设立国旗图案临时选阅室,将候选旗帜陈列展览。
曾老设计的红旗引人注目。首先被田汉、郭沫若等名家看中,定为惟一中选的国旗。由田汉送呈毛泽东主席审阅。毛主席同意选为国旗,但建议删去“镰刀斧头”,成为一幅纯洁亮丽的五星红旗;交由政协会议讨论。毛主席说:五星红旗图案表现我们革命人民大团结。现在要大团结,将来也要大团结。因此,现在也好,将来也好,又是团结,又是革命。
在1949年9月27日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正式通过了曾联松设计的五星红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五星红旗为长方形,红色的旗帜象征着革命。左上方缀有5颗黄色的五角星,一星较大居左,四星较小环拱在大星之右,各有一尖正对着大星的中心点,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
(8)自动升国旗装置设计者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中规定: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
每个公民和组织,都应当尊重和爱护国旗。
第四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国旗的升挂和使用,实施监督管理。
外交部、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对各自管辖范围内国旗的升挂和使用,实施监督管理。
国旗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指定的企业制作。
第五条 下列场所或者机构所在地,应当每日升挂国旗:
(一)北京天安门广场、新华门;
(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三)外交部;
(四)出境入境的机场、港口、火车站和其他边境口岸,边防海防哨所。
I. 国旗的设计者是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设计者曾联松同志,浙江瑞安人,少年青年时代就读于原瑞安县小学(现瑞安市小学)、瑞安市中学。1936年考入南京大学前身中央大学的经济系,后参加抗日救亡联合会,投身革命。
1949年,全国政协向全国公开征集国旗、国徽的图案。曾联松从报上获知后,设计了“五星布成椭圆形,大星导引于前,小星环绕于后,恰似众星拱北斗”的五星红旗。
9月25日,五星红旗得到毛主席的肯定,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一致通过国旗议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诞生。曾联松由此成为五星红旗设计者。
(9)自动升国旗装置设计者扩展阅读
后世为曾联松同志拍摄了一部电影《共和国之旗》讲述了1949年解放前夕,曾联松还是上海一家通讯社的职员,当他看到报上征集新国旗的启示,就设计了一幅国旗图案寄到北京。
没想到他设计的五星红旗被选定为新中国的国旗。半个世纪过去了,曾联松与所有的中国人一样伴随着共和国走过了艰辛的历程,所不同的是,他与这面旗更有许多特殊情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