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图是用以研究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的一个模拟实验装置(米勒设计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米勒
(1)、(2)装置里的气体相当于原始大气,有水蒸气、氨气、甲烷等,与现在大气成分的主要区别是无氧气.正负极接通进行火花放电是模拟自然界的闪电.这主要是为该实验提供了条件.
(3)、(4)、(5)、(6)米勒实验的目的是验证无机物可以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小分子物质能合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吗?他做出的假设是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小分子物质能合成有机小分子物质;米勒在实验中通过分析所得溶液的化学成分发现,溶液中含有多种小分子的有机物.他得出的结论是在原始地球条件下,由无机小分子物质能合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是可能.
(7)A处为取样活塞,若取样鉴定,可检验到其中含有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物质,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此装置是模拟原始地球条件下的原始海洋.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在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中,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物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是完全可能的.
故答案为:(1)模拟原始地球的闪电
(2)原始的大气
(3)原始地球有没有可能产生生命
(4)原始地球可能产生生命
(5)产生出原先不存在的各种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
(6)在一定的条件下,原始地球上的原始大气中的各种成分是能够转化为有机小分子
(7)原始海洋、氨基酸
⑵ 烧结矿的烧结率和成品率怎么计算
烧结、球团成品率(yield。f finished proet of sinteringand pelletizing)烧结成品率为干 烧结料〔其中包括返矿)的成品烧结矿产出率;球团成 品率为干球团料(其中包括返矿)的成品球团矿产出 率。用公式表示为p一(Q。/Q:)x10o%。尸为烧结料或 球团料的成品率,%;Q:为成品烧结矿或球团矿的数 量,t;Q:为干烧结料或干球团料的数量,t。 烧结料和球团料的成品率,实为二者的收得率。在 铁矿石造块工艺操作稳定的条件下,返矿量基本不变, P值大小仅与烧结料或球团料的烧损量有关,配人烧 损量大的物料多,p值小;反之,尸值大。因此,造块配 料的矿石种类、燃料和熔荆的数量,对尸值都有直接 影响。在原料条件和造块成分确定之后,烧损量变化不 大,尸值取决于造块工艺操作水平,凡能提高烧结矿和 球团矿强度和降低返矿量的操作,都将使QZ增加,Ql 减少,结果尸值升高。提高烧结料和球团料的成品 率,是提高二者生产率和降低能耗的重要途径之一。 此外,还可以用尸值变化情况检验操作制度的合理 性。 除烧结料成品率外,还有烧结矿成品率的指标,即 单位质量烧结饼(即全部烧结残存物)中成品烧结矿的 数量。它同烧结矿强度直接有关。
⑶ 烧结矿 质量检验标准
评价烧结矿的质量指标主要有:化学成分及其稳定性、粒度组成与筛分指数、转鼓强度、落下强度、低温还原粉化性、还原性、软熔性等。
1、化学成分
化学成分主要检测:TFe,FeO,CaO,SiO2,MgO,Al2O3,MnO,TiO2,S,P等,要求有效成份高,脉石成份低,有害杂质(P、S等)少。
2、稳定性
根据《我国优质贴烧结矿的技术指标》(YB/T-006-91),TFe≥54%,允许波动±0.4%;FeO<10%,允许波动±0.5%;碱度R(CaO/SiO2)≥1.6,允许波动±0.05;S<0.04%。
3、筛分指数
取100Kg试样,等分为5份,用筛孔为5X5的摇筛,往复摇动10次,以<5mm出量计算筛分指数:C=(100-A)/100*100%,其中C为筛分指数,A为大于5mm粒级的量。
(3)矿石烧结模拟实验装置扩展阅读:
烧结矿交货时试验程序
试样可以适用交货时的试样,或者是孜然干燥的试样,也可以是炉子干燥的试样,炉子干燥的试样需要在105±5℃下干燥至恒重。干燥试样需要冷却至常温后才能进行试验。将干的容器称量,记下其质量为m。称量准确到0.2kg。
将这种交货的试样、自然干燥的试样或干燥炉干燥好的试样装填容器,装料时对于容积为0.05 m的使用50号取样铲,对于容积为0.01 m的使用10号取样铲。卸料高度(距容积内料面高度)保持50mm左右。装卸时应小心操作,避免发生料的偏析.当装料已满,并有溢流时,使用一根直尺刮平斜面。
将装满试样的容器移至磅秤上,但不要造成试样的散落和损失,称出其质量为m,称量准确到0.2kg。使用同一容器,用另外的试样再做一次容积密度试验。
⑷ 烧结杯是做什么用的有没有图片可以参考啊
简而言之,烧结杯就是实验室用小型杯状烧结实验设备。其主要作用是在实验室中模拟烧结生产条件重现整个烧结过程,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研究各种铁矿石的烧结性能,优化铁矿石的烧结配矿,优化烧结参数,提高烧结矿质量。
烧结杯是目前钢铁企业和研究机构开展烧结研究的重要技术手段,也是指导烧结生产最有效、最经济的技术措施。
我国的首套烧结杯实验装置于1986年在钢铁研究总院建成并正式使用。这套实验装置经过不断的改进完善,现已被石钢、宣钢、泰钢、马钢、太钢、通钢、韶钢、天钢、包钢等各大钢铁企业引进使用。
⑸ 如何进行铁矿石土法烧结
用粘合剂把他们混合粘好 再烧结!!!!!!!
⑹ 下图1是实验室模拟炼铁的装置图,试回答: (1)按上图连接实验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
(1)③①⑤⑥②④ (2)3CO + Fe 2 O 3 ![]() (3)CO有毒,会污染空气 (4)产生CO ;因为生铁密度大于炉渣密度 |
⑺ 化学问题:下图是实验室模拟工业冶铁的装置图
玻璃管内红色固体逐渐变为黑色粉末 试管内石灰水变浑浊
节约能源(相对从矿石中冶炼金属,回收利用废旧金属灰节约70%的能源)
⑻ 如图是美国青年学者米勒设计的一个模拟实验装置,用以研究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
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水蒸气、氨气、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见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1)、美国青年学者用如图的实验证明了生命起源的第一步.米勒实验装置中的A里的气体相当于原始大气,有水蒸气、氨气、甲烷等,与现在大气成分的主要区别是无氧气.正负电机接通进行火花放电是模拟自然界里的闪电. (2)、B装置模拟的是原始海洋,实验后可检验到其中含有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物质. (3)、此实验结果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故答案为:(1)原始大气;氧气;闪电 (2)原始海洋;氨基酸 (3)无机小分子物质 |
⑼ 下图是美国科学家米勒等人根据原始地球环境设计的一个模拟实验装置。将装置内抽成真空后,从A处向玻璃仪
(1)水蒸气、甲烷、氨(6种中3种即可) (2)闪电 (3)原始海洋 (4)氨基酸 (5)无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小分子物质 (6)不能;条件不具备 |
⑽ 铅锌矿的电化学溶解及提取模拟实验研究
(1)实验装置
1)在室内设置一长2m,宽1.5m,高1m的水泥槽,槽内放置一长40cm,直径20cm的人造柱状模拟矿体(主要是破碎成小块的闪锌矿和方铅矿),在模拟矿体两端加一电压为50V,电流200mA的激发电源,以自来水为电解液放入水泥槽中,通电使矿体产生电化学溶解。
2)在水泥槽内布置电提取装置,即在槽内左侧放置光谱纯石墨电极做正极,右侧放置元素接收器为负极,两极间施加电压220V,电流300mA。实验总体设计见图4-19a,元素接收器的组成见图4-19b。
(2)实验结果
上述装置安装好后开始通电,每隔一小时从元素接收器中取样分析Zn2+含量。据测量数据绘制时量曲线,见图4-20。
从图4-20可以看出,在4h之前进入提取器中的Zn2+量较低,在实验进行至4h提取器中Zn2+的含量突增至3.8×10-6,说明在4h以前进入接收器中的Zn2+可能来自水的本底含量,或开始放入水时被模拟矿体污染的少量Zn2+,而通电到4h接收器中的Zn2+突然增加,是由模拟矿体发生电化学溶解所产生的大量Zn2+入到元素接收器中所致,通电4h以后接收器中的Zn2+含量基本保持稳定,即逐步达到动态平衡。
实验中还可以观测到矿体电化学溶解的宏观现象。在模拟矿体向阳极一侧的槽底有呈舌状的黄色物质出现,具颜色由深变浅的分带现象。表明模拟矿体产生电化学溶解后,金属阳离子被提取到元素接收器,阴离子S2-向阳极移动,并被氧化,其电离式为:
ZnS→Zn2++S0+Ze
图4-19 模拟实验装置(a)和元素接收器(b)示意图
在电场作用下,S2-向阳极移动,使电离平衡被破坏,导致反应向正方向进行,产生大量的 S2-,其在迁移过程中被氧化成单质硫,所以在模拟矿体向阳极一侧的槽底可见到黄色物质的分带现象。
图4-20 模拟实验Zn2+提取时量曲线
实验室所做矿物的电化学溶解试验及水槽中的模拟实验结果,进一步证明在自然电场或人工电场的作用下,能使矿体产生电化学溶解,所电离出的金属离子在外电场作用下可源源不断进入到所设置的元素接收器中积累起来,通过测元素接收器中的积累量,便可达到寻找深部隐伏矿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