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云怎么生成实验装置

云怎么生成实验装置

发布时间:2021-10-10 19:33:00

① 云是怎么形成的

太阳照在地球的表面,水蒸发形成水蒸气,一旦水汽过饱和,水分子就会聚集在空气中的微尘(凝结核)周围,由此产生的水滴或冰晶将阳光散射到各个方向,这就产生了云的外观。并且,云可以形成各种的形状,也因在天上的不同高度、形态而分为许多种。

长期的观测和实践表明,云的产生和消散以及各类云之间的演变和转化,都是在一定的水汽条件和大气运动的条件下进行的。人们看不见水汽,也看不见大气运动,但从云的生消演变中可以看到水汽和大气运动的一举一动,而水汽和大气运动对雨、雪、冰、雹等天气现象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1)云怎么生成实验装置扩展阅读

影响:

云吸收从地面散发的热量,并将其反射回地面,这有助于使地球保温。但是云同时也将太阳光直接反射回太空,这样便有降温作用。哪种作用占上风取决于云的形状和位置。

从地面向上十几公里这层大气中,越靠近地面,温度越高,空气也越充足;越往高空,温度越低,空气也越稀薄。

另一方面,江河湖海的水面,以及土壤和动、植物的水分,随着蒸发到空中变成水汽。水汽进入大气后,成云致雨,或凝聚为霜露,然后又返回地面,渗入土壤或流入江河湖海。以后又再蒸发(汽化),再凝结(凝华)下降。周而复始,循环不已。

② 云是怎么形成的

云的形成

如果我们知道蒸发、升华、凝结、凝华之后,我们就容易理解云是怎样形成的。海洋、湖面、植物表面、土壤里的水分,每时每刻都在蒸发,变成水汽,进入大气层。含有水汽的湿空气,由于某种原因向上升起。在上升过程中,由于周围空气越来越稀薄,气压越来越低,上升空气体积就要膨胀。膨胀的时候要耗去自身的热量,因此,上升空气的温度要降低。温度降低了,容纳水汽的本领越来越小,饱和水汽压减小,上升空气里的水汽很快达到饱和状态,温度再降低,多余的水汽就附在空气里悬浮的凝结核上,成为小水滴。如果温度比0℃低,多余的水汽就凝华成为冰晶或过冷却水滴。它们集中在一起,受上升气流的支托,飘浮在空中,成为我们能见到的云。

云是怎样形成的

人们常常看到天空有时碧空无云,有时白云朵朵,有时又是乌云密布。为什么天上有时有云,有时又没有云呢?云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它又是由有什么组成的?

漂浮在天空中的云彩是由许多细小的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有的是由小水滴或小冰晶混合在一起组成的。有时也包含一些较大的雨滴及冰、雪粒,云的底部不接触地面,并有一定厚度。

云的形成主要是由水汽凝结造成的。

我们都知道,从地面向上十几公里这层大气中,越靠近地面,温度越高,空气也越稠密;越往高空,温度越低,空气也越稀薄。

另一方面,江河湖海的水面,以及土壤和动、植物的水分,随时蒸发到空中变成水汽。水汽进入大气后,成云致雨,或凝聚为霜露,然后又返回地面,渗入土壤或流入江河湖海。以后又再蒸发(升华),再凝结(凝华)下降。周而复始,循环不已。

水汽从蒸发表面进入低层大气后,这里的温度高,所容纳的水汽较多,如果这些湿热的空气被抬升,温度就会逐渐降低,到了一定高度,空气中的水汽就会达到饱和。如果空气继续被抬升,就会有多余的水汽析出。如果那里的温度高于0°C,则多余的水汽就凝结成小水滴;如果温度低于0°C,则多余的水汽就凝化为小冰晶。在这些小水滴和小冰晶逐渐增多并达到人眼能辨认的程度时,就是云了。

云的形成

我们已经知道,依据云的厚度、形状、性质等气象学家将天空上的云分为不同的种类,它们形态各异,有的像一簇簇纤白的羽毛,有的像一缕缕轻盈的细丝,在蔚蓝的天幕上,有时候镶嵌着银色的鳞片,有时候却又点缀着一团团白色的棉花。这些不同种类的云的产生和消散,不同种类的云相互之间的演变和转化,都不是无缘无故的,而是在一定的水汽条件和大气运动的条件下进行的。

云的形成要有两个最基本的条件:一是有充分的水汽,二是有使水汽凝结的空气冷却,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有了大量的水汽,有了空气冷却,水汽还不能凝结形成云,这时还需要另一个促使水汽凝结的条件枣凝结核。

如果空气是绝对纯净,没有任何杂质的,水汽分子就无从依附。单个水汽分子之间相互合并的能力在一般气温条件下是很小的,它们相碰后往往又分开。即使聚合起来形成细小的水滴,也因为水汽分子很小,其形成的小水滴也很微小,而迅速被蒸发掉。要使水汽发生凝结,必须还要有使水汽依附、聚集的凝结核。在大气中含有大量的微小粒子,例如盐粒、烟粒、尘埃等,它们在水汽凝结成水滴的过程中起着凝结的核心作用。气象上称这些微小的粒子为凝结核。

凝结核是很小的,它比起云滴(云中水滴或冰晶)、雨滴要小得多。通常,雨滴半径为1毫米,云滴为1/100毫米,而凝结核只有1/10000?/FONT>l/1000毫米,人的头发丝半径约为5/100毫米。从这些数字可以得出比较直观的印象,即凝结核比人的头发丝还要细得多。

当具备了充足的水汽、使空气冷却的上升运动和凝结核以后,云就水到渠成地形成了。

③ 云是怎么形成的实验报告单

天空的云是这样形成的:云的形成要有两个最基本的条件:一是有充分的水汽,二是有使水汽凝结的空气冷却,两者缺一不可。有了大量的水汽,有了空气冷却,水汽还不能凝结形成云,这时还需要另一个促使水汽凝结的条件:凝结核。当充分的水汽上升,并遇到冷空气时,由于有凝结核的存在,便形成了云。云是指停留大气层上的水滴或瓦斯或冰晶胶体的集合体。云是地球上庞大的水循环的有形的结果。太阳照在地球的表面,水蒸发形成水蒸气,一旦水汽过饱和,水分子就会聚集在空气中的微尘(凝结核)周围,由此产生的水滴或冰晶将阳光散射到各个方向,这就产生了云的外观。云是地球上庞大的水循环的有形的结果。太阳照在地球的表面,水蒸发形成水蒸气,一旦水汽过饱和,水分子就会聚集在空气中的微尘(凝结核)周围,由此产生的水滴或冰晶将阳光散射到各个方向,这就产生了云的外观。因为云反射和散射所有波段的电磁波,所以云的颜色成灰度色,云层比较薄时成白色,但是当它们变得太厚或浓密而使得阳光不能通过的话,它们可以看起来是灰色或黑色的。地球以外行星也会有云,但水不一定是其它行星的云的主要成分,如金星的硫酸云。云形成的原因:云形成于当潮湿空气上升并遇冷时的区域。这可能发生在:①锋面云,锋面上暖气团抬升成云。②地形云,当空气沿着正地形上升时。③平流云,当气团经过一个较冷的下垫面时,例如一个冷的水体。④对流云,因为空气对流运动而产生的云。⑤气旋云,因为气旋中心气流上升而产生的云。

④ 科学小实验:天空中的云是怎么形成的

天空的云是这样形成的:
云的形成要有两个最基本的条件:一是有充分的水汽,二是有使水汽凝结的空气冷却,两者缺一不可。有了大量的水汽,有了空气冷却,水汽还不能凝结形成云,这时还需要另一个促使水汽凝结的条件:凝结核。
当充分的水汽上升,并遇到冷空气时,由于有凝结核的存在,便形成了云。
云是指停留大气层上的水滴或瓦斯或冰晶胶体的集合体。云是地球上庞大的水循环的有形的结果。太阳照在地球的表面,水蒸发形成水蒸气,一旦水汽过饱和,水分子就会聚集在空气中的微尘(凝结核)周围,由此产生的水滴或冰晶将阳光散射到各个方向,这就产生了云的外观。
云是地球上庞大的水循环的有形的结果。太阳照在地球的表面,水蒸发形成水蒸气,一旦水汽过饱和,水分子就会聚集在空气中的微尘(凝结核)周围,由此产生的水滴或冰晶将阳光散射到各个方向,这就产生了云的外观。因为云反射和散射所有波段的电磁波,所以云的颜色成灰度色,云层比较薄时成白色,但是当它们变得太厚或浓密而使得阳光不能通过的话,它们可以看起来是灰色或黑色的。
地球以外行星也会有云,但水不一定是其它行星的云的主要成分,如金星的硫酸云。
云形成的原因:
云形成于当潮湿空气上升并遇冷时的区域。这可能发生在:
①锋面云,锋面上暖气团抬升成云。
②地形云,当空气沿着正地形上升时。
③平流云,当气团经过一个较冷的下垫面时,例如一个冷的水体。
④对流云,因为空气对流运动而产生的云。
⑤气旋云,因为气旋中心气流上升而产生的云。

⑤ 云怎么形成的

人们常常看到天空有时碧空无云,有时白云朵朵,有时又是乌云密布。为什么天上有时有云,有时又没有云呢?云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 它又是由有什么组成的?

漂浮在天空中的云彩是由许多细小的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有的是由小水滴或小冰晶混合在一起组成的。有时也包含一些较大的雨滴及冰、雪粒,云的底部不接触地面,并有一定厚度。

云的形成主要是由水汽凝结造成的。

我们都知道,从地面向上十几公里这层大气中,越靠近地面,温度越高,空气也越稠密;越往高空,温度越低,空气也越稀薄。

另一方面,江河湖海的水面,以及土壤和动、植物的水分,随时蒸发到空中变成水汽。水汽进入大气后,成云致雨,或凝聚为霜露,然后又返回地面,渗入土壤或流入江河湖海。以后又再蒸发(升华),再凝结(凝华)下降。周而复始,循环不已。

水汽从蒸发表面进入低层大气后,这里的温度高,所容纳的水汽较多,如果这些湿热的空气被抬升,温度就会逐渐降低,到了一定高度,空气中的水汽就会达到饱和。如果空气继续被抬升,就会有多余的水汽析出。如果那里的温度高于0°C,则多余的水汽就凝结成小水滴;如果温度低于0°C,则多余的水汽就凝化为小冰晶。在这些小水滴和小冰晶逐渐增多并达到人眼能辨认的程度时,就是云了。

⑥ 云是怎么形成

云是地球上庞大的水循环的有形的结果。太阳照在地球的表面,水蒸发形成水蒸气,一旦水汽过饱和,水分子就会聚集在空气中的微尘周围,由此产生的水滴或冰晶将阳光散射到各个方向,这就产生了云的外观。

因为云反射和散射所有波段的电磁波,所以云的颜色成灰色,云层比较薄时成白色,但是当它们变得太厚或浓密而使得阳光不能通过的话,它们看起来是灰色或黑色的。

从地面向上10多千米这层大气中,越靠近地面,温度越高,空气也越稠密;越往高空,温度越低,空气也越稀薄。

另一方面,江河湖海的水面,以及土壤和动、植物的水分,随时蒸发到空中变成水汽。水汽进入大气后,成云致雨,或凝聚为霜露,然后又返回地面,渗入土壤或流入江河湖海。以后又再蒸发,再凝结下降。周而复始,循环不已。

水汽从蒸发表面进入低层大气后,这里的温度高,所容纳的水汽较多,如果这些湿热的空气被抬升,温度就会逐渐降低,到了一定高度,空气中的水汽就会达到饱和。

如果空气继续被抬升,就会有多余的水汽析出。如果那里的温度高于0℃,则多余的水汽就凝结成小水滴;如果温度低于0℃,则多余的水汽就凝化为小冰晶。在这些小水滴和小冰晶逐渐增多并达到人眼能辨认的程度时,就是云了。其他行星的云不一定会由水所组成,如金星的硫酸云。

⑦ 云是怎么形成的呢(要过程)

首先,漂浮在天空中的云由许多细小的水滴或冰晶组成,有的由小水滴或小冰晶混合在一起组成。有时也包含一些较大的雨滴及冰、雪粒,云的底部不接触地面,并有一定厚度。
云的形成主要是由水汽凝结造成的。
从地面向上十几公里这层大气中,越靠近地面,温度越高,空气也越稠密;越往高空,温度越低,空气也越稀薄。
另一方面,江河湖海的水面,以及土壤和动、植物的水分,随时蒸发到空中变成水汽。水汽进入大气后,成云致雨,或凝聚为霜露,然后又返回地面,渗入土壤或流入江河湖海。以后又再蒸发(升华),再凝结(凝华)下降。周而复始,循环不已。
水汽从蒸发表面进入低层大气后,这里的温度高,所容纳的水汽较多,如果这些湿热的空气被抬升,温度就会逐渐降低,到了一定高度,空气中的水汽就会达到饱和。如果空气继续被抬升,就会有多余的水汽析出。如果那里的温度高于0°C,则多余的水汽就凝结成小水滴;如果温度低于0°C,则多余的水汽就凝化为小冰晶。在这些小水滴和小冰晶逐渐增多并达到人眼能辨认的程度时,就是云了。

⑧ 云怎么形成的

云的形成要有两个最基本的条件:一是有充分的水汽,二是有使水汽凝结的空气冷却,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有了大量的水汽,有了空气冷却,水汽还不能凝结形成云,这时还需要另一个促使水汽凝结的条件枣凝结核。
如果空气是绝对纯净,没有任何杂质的,水汽分子就无从依附。单个水汽分子之间相互合并的能力在一般气温条件下是很小的,它们相碰后往往又分开。即使聚合起来形成细小的水滴,也因为水汽分子很小,其形成的小水滴也很微小,而迅速被蒸发掉。要使水汽发生凝结,必须还要有使水汽依附、聚集的凝结核。在大气中含有大量的微小粒子,例如盐粒、烟粒、尘埃等,它们在水汽凝结成水滴的过程中起着凝结的核心作用。气象上称这些微小的粒子为凝结核。
凝结核是很小的,它比起云滴(云中水滴或冰晶)、雨滴要小得多。通常,雨滴半径为1毫米,云滴为1/100毫米,而凝结核只有1/10000?/FONT>l/1000毫米,人的头发丝半径约为5/100毫米。从这些数字可以得出比较直观的印象,即凝结核比人的头发丝还要细得多。
当具备了充足的水汽、使空气冷却的上升运动和凝结核以后,云就水到渠成地形成了。

⑨ 云的形成过程实验

云的形成简单说是水蒸气到高空遇冷液化的小水珠或有些是凝华形成的小冰粒而形成云。
如果知道蒸发、升华、凝结、凝华之后,就容易理解云是怎样形成的。
海洋、湖面、植物表面、土壤里的水分,每时每刻都在蒸发,变成水汽,进入大气层。含有水汽的湿空气,由于某种原因向上升起。在上升过程中,由于周围空气越来越稀薄,气压越来越低,上升空气体积就要膨胀。膨胀的时候要耗去自身的热量,因此,上升空气的温度要降低。
温度降低了,容纳水汽的本领越来越小,饱和水汽压减小,上升空气里的水汽很快达到饱和状态,温度再降低,多余的水汽就附在空气里悬浮的凝结核上,成为小水滴。如果温度比0℃低,多余的水汽就凝华成为冰晶或过冷却水滴。它们集中在一起,受上升气流的支托,飘浮在空中,成为我们能见到的云。

⑩ 不靠云朵机造云,该怎么人工造出云朵来。

造云肯定要用云朵机呀,不用云朵机无法目前无法造出云来的。

阅读全文

与云怎么生成实验装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超声波焊接怎么看好坏 浏览:903
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实训体会 浏览:813
冷藏车难制冷管道结冰是什么回事 浏览:74
哈斯机床转速高用代码转换是什么 浏览:930
卖机床刀具需要办理什么手续 浏览:912
山东球磨制砂设备哪里卖 浏览:129
实验室常用如图7所示装置 浏览:710
设备已交款货未到记哪个会计科目 浏览:635
自动送料装置的四个功能 浏览:936
阀门井有些什么 浏览:849
工具箱锁子 浏览:258
王牌战争自动装置怎么放 浏览:952
车内空调不制冷怎么办 浏览:622
带传动自动张紧装置原理 浏览:718
巴拿马用什么标准阀门 浏览:533
刚性推件装置中推件板设计 浏览:239
双管路气压制动传动装置由哪几部分组成 浏览:614
初中化学所有的实验装置 浏览:393
铸造牙用什么材料最好 浏览:219
办公设备的净残值如何 浏览: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