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图为探究光合作用某一产物的实验装置,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此实验在有光或无光下都可进
![]() 可用如图抄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将装置放在光下几小时,等气体充满试管的一半时取出试管,迅速将快要熄灭的木条伸进试管内,可以看到,木条复燃,说明有氧气产生. A、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该装置“为探究光合作用某一产物的实验”,因此应将实验装置放置在光下;故不符合题意. B、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条件是光,场所是叶绿体;此装置为“为探究光合作用某一产物的实验”,因此本实验不能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二氧化碳.故不符合题意. C、可用带有余烬的木条来检验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从而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中含有氧气,故符合题意. D、此实验装置没有经过暗处理和设置对照实验,不能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中含有有机物;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B. 如图为探究CO2是否为植物光合作用原料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其中a为实验装置,b为对照装置.有关用塑料袋扎
答案是:C。
用塑料袋扎紧花盆就是为了排除土壤中微生物代谢活动的干扰,以保证装置中的二氧化碳的量一定,当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消耗了二氧化碳最后可以观察出来。
C. 如图1中乙为研究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用打孔器在某绿色植物的叶片上打出多个圆片,再用气泵抽出气体直至
(1)分析题图1曲线可知,在ab段,随着NaHCO3溶液浓度的增加叶片上浮时间缩短,说明随NaHCO3溶液浓度的增加,光合作用速率逐渐增大.
(2)如果要在曲线bc段对应的NaHCO3浓度范围内缩短叶圆片上浮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适当增加光照、适当提高温度.
(3)当NaHCO3浓度为b点对应的浓度时,若突然撤去光照,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减少,被还原的C3减少,生成的C5减少,而CO2被C5固定形成C3的过程不变,故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3-磷酸甘油酸)的浓度将增加.
(4)因为NaHCO3溶液浓度过高,使叶肉细胞失水而导致代谢水平下降,所以在c点以后叶圆片上浮所用的平均时间变长.
(5)①已知图2中甲表示在光照充足、CO2浓度适宜的条件下,温度对某植物的真正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的影响.该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应该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所以实线表示CO2的吸收量,即真正光合作用速率,而虚线表示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比较两曲线可看出,实线先于虚线下降,所以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对高温更为敏感.
②由图2中的甲可知,在温度为55℃的条件下,该植物已经不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线粒体、细胞溶胶.
③植物在15~60℃范围内的净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曲线如下:(注意坐标轴的含义以及净光合速率=实线-虚线)
故答案为:
(1)逐渐增大
(2)适当增加光照、适当提高温度
(3)D
(4)因为NaHCO3溶液浓度过高,使叶肉细胞失水而导致代谢水平下降
(5)①实线 光合作用
②线粒体、细胞溶胶
③见图
D. 如图为探究光合作用某一产物的实验装置,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图在哪呢?
E. 如图甲为研究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用打孔器在某植物的叶片上打出多个叶圆片,再用气泵抽出气体直至叶片沉
(1)分析步骤可抄知,叶圆片转至含有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中,因此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二氧化碳浓度).
(2)分析题图曲线可知,在ab段,随着NaHCO3溶液浓度的增加叶片上浮时间缩短,说明随NaHCO3溶液浓度的增加,光合作用速率逐渐增强.
(3)由题意可知,植物光合作用最适温度为25℃,植物呼吸作用的最适宜温度是30℃,若将温度由30℃调节到25℃,光合作用增强,呼吸作用减弱,圆叶片上浮的时间缩短,图乙曲线中bc段将向下移动.
(4)C点以后,因NaHCO3溶液浓度过高,叶肉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而导致水平下降.
故答案为:
(1)CO2浓度(NaHCO3溶液浓度)
(2)逐渐增强
(3)下
(4)失水
F. 如图是证实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取一大烧杯装入大半杯水,烧杯内放入一些金鱼藻,并通入一定量的
(1)实验室使用碳酸钙和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所以本题答案为:CaCO 3 +2HCl═CaCl 2 +H 2 O+CO 2 ↑. (2)植回物的答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通入二氧化碳能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所以本题答案为:促进光合作用; (3)如图所示的装置,以烧杯内水面为基准,大气压强等于试管内气体压强和试管内高于烧杯内液面的液体的水压,所以试管内气压小于大气压强.所以本题答案为:小于; (4)产生的气体为氧气,可以使用带火星的木条进行检验,所以本题答案为:带火星的木条; (5)植物的光合作用必须在有光的环境中进行,所以本题答案为:光. |
G. 如图显示一套光合作用实验装置(1)这实验目的是什么______(2)氢氧化钾的功能是什么______(3)设
(1)二氧化碳设计成变量,验证光合作用需要CO2.
(2)KOH极易吸收CO2与CO?反应,反应方程式如专下所示:属2KOH+CO?=K?CO?+H?O;K?CO?+CO?+H2O=2KHCO?.
(3)A中清水不吸收CO2.B组KOH吸收CO?,与甲组形成对照试验.
(4)植物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淀粉,以免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有利于准确判断缺乏CO2的叶能否产生淀粉.
(5)实验现象为两片叶都含有淀粉,表明变量对实验不起作用,光合作用不需要CO2.
(6)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把这株幼嫩的植物的叶全部摘去后,光合作用的速度会降低,但是其他植物绿色部分也能进行光合作用,例如幼嫩的茎,所以光合作用不会降到0,故选:B.
故答案为:
(1)验证光合作用需要CO2.
(2)吸收CO2
(3)作为对照实验
(4)有利于准确判断缺乏CO2的叶能否产生淀粉.
(5)光合作用不需要CO2
(6)(B)
H. 如图为种子呼吸作用和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图,请据图回答: (1)瓶中加适量水后种子的呼吸作用会加
(1)种子萌发需要适量的水,瓶中加水后种子的呼吸作用加强,放出大量的二内氧化碳和能量,容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的增多使玻璃罩的幼苗的光合作用增强. (2)如果把漏斗和玻璃管都堵塞,幼苗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的氧无法进入瓶中,导致种子的呼吸作用因缺乏原料氧气而减弱. (3)碘液遇淀粉变成蓝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将玻璃罩内叶片取下脱色后滴加碘液观察到的现象变蓝色,说明进行了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 (4)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因此,该装置在光下放置一段时间后,玻璃罩内壁会出现许多水珠,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蒸腾作用,植物体失水的门户是气孔. 故答案为: (1)二氧化碳;原料; (2)没有氧气进入 (3)变蓝;淀粉 (4)蒸腾;气孔 |
I. 如图为种子呼吸作用和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图,请据图回答:(1)瓶中加适量水后种子的呼吸作用会加强
(1)种子萌发需要适量的水,瓶中加水后种子的呼吸作用加强,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和能版量,二氧化碳是光权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的增多使玻璃罩的幼苗的光合作用增强.
(2)如果把漏斗和玻璃管都堵塞,幼苗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的氧无法进入瓶中,导致种子的呼吸作用因缺乏原料氧气而减弱.
(3)碘液遇淀粉变成蓝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将玻璃罩内叶片取下脱色后滴加碘液观察到的现象变蓝色,说明进行了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
(4)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因此,该装置在光下放置一段时间后,玻璃罩内壁会出现许多水珠,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蒸腾作用,植物体失水的门户是气孔.
故答案为:
(1)二氧化碳;原料;
(2)没有氧气进入
(3)变蓝;淀粉
(4)蒸腾;气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