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重庆信涵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重庆信涵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02月07日,主要经营范围为生产、销售:Ⅱ类:6826物理治疗及康复设备:红外辐照治疗装置等。
法定代表人:朱涵
成立时间:2012-02-07
注册资本:20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500113000048426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地址:重庆市南川区西城街道办事处新桥居委
Ⅱ 红外热像仪有什么用
自然界中只要高于绝对零度(-273℃)的物体,都会不断向外辐射红外线。红外热像仪是指通过光学系统、红外探测器芯片及电子处理系统,将物体表面红外辐射转换成可见图像的设备。总体来说,红外热像仪有两大功能:测温和夜视。
测温功能主要分为人体测温和工业测温两大领域。人体测温领域,这也是红外热像仪比较为大众熟知的一个领域,疫情期间,车站、机场、商场等很多地点都安装了大批量热成像人体测温设备,可在不影响人流正常通行的情况下,快速进行多人测温。除了人体测温,红外热像仪还可以应用于工业测温领域,如电力检测、建筑检测、危化品检测等。
夜视功能:红外热像仪是利用温度成像,不受可见光影响,因此可以无惧黑暗、眩光、雾霾等,可应用于自动驾驶、户外观察等。
红外热像仪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空间,可以应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红外热成像技术的成熟及成本的下降,相信红外热像仪很快可以走进千家万户,走进我们的生活,得到更充分地普及和推广应用。
Ⅲ 周林频谱仪是电磁还是红外线
周林频谱仪是一项生物工程技术的产物,主要通过模拟人、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生物频谱,对人、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生长发育,生存状态进行良性调节,应用领域包括:医学保健,植物育种,胚胎工程,新型材料等。高端系列产品是电磁波辐射理疗仪器,具有宽频特性,涉及可见光、红外线全频段(主能量区)并延伸至毫米(微弱)。仪器通过照射的方式直接作用于人体,达到治疗保健效果。经临床验证,周林频谱仪系列产品具有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血液流变性、促进新陈代谢、改善神经系统功能、提高机体免疫能力的作用。
采用仿生学原理和电子技术研制的周林频谱仪,能近似模拟人体辐射频谱,工作时通过通过辐照将电磁能转化成人体易于吸收的生物能,基于匹配吸收原理,使病变处产生“生物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促进机体生理生化反映,产生对人体有重要作用的四大生物效应:
1、促进血液循环,消除微循环障碍
2、调节和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
3、促进新陈代谢、增强组织的修复与再生能力
4、具有特异的双向调节作用
频谱:一切物质都有自己的物理特性,用光谱测量出,凡是高于绝对零度(-273.16℃),物质就会向外界释放电磁波 。
生物频谱:生物自身物理信息的频率和光谱称为生物频谱。生物体自身是一个天然的辐射源,向周围发射频谱信号,其所覆盖范围是由紫外线到微弱波。人体的生物频谱主要是在红外线至微弱波(毫米波)。这种频谱的特征由构成人体组织的各种物质的内部结构和生命活动特征、温度所决定。
Ⅳ 微波治疗仪家用的和医院用的效果一样吗我在医院用过微波治疗仪,家用的使用安全吗有没有微波辐射
医院用的微波治疗仪已经比较普及,微波对炎症类疾病是有特效的,效果是用过微波的都认可,家用微波这几年很多人用过,效果的确也很好,尤其是现在脉冲式家用微波治疗仪的面市,可以说微波治疗仪能比较放心地进入家庭,而且效果比传统微波好得多,国外的微波都是脉冲式微波,主要考虑应该就是提供使用时的热感,同时由于脉冲微波是以更高的微波功率间歇式输出,所以穿透深度得到提高,而且人体待治疗组织的温升下降了,这样能很好避免烫伤的发生,微波对骨关节炎症疾病和妇科炎症\前列腺炎\鼻炎\痔疮,还有伤口愈合作用还是很好的,
安全性是通过技术来保证的,一是脉冲技术是同等功率下热感大大增强,而平均温升反而下降,所以能很好预防微波灼伤.
微波辐射是很多人关心的,微波的频率其实比红外线低很多倍,所以担心微波辐射是没有道理的,微波不属于电离辐射电磁波范围,对分子不会起破坏作用,另外国家批准进入临床的设备是可以放心的,并不是保健仪器.
Ⅳ 请问,场效应治疗仪,或红外线,有辐射吗
场效应治疗仪 利用的时候红外辐射的热辐射作用,也就是说受到辐射的部分皮肤会吸收辐射的能力量从而发热,达到治疗效果. 红外线就是一种电磁波,在工作中会产生有害的电磁辐射.会伤害人体,但是比起无线电波(手机等)的辐射来说红外辐射造成的伤害较低 .
Ⅵ 周林频谱仪与特定电磁波仪有什么不同
周林频谱仪是一种理疗的仪器,他是辅助作用,使你的病好得更快 周林频谱仪WS-301作用原理 WS系列频谱保健治疗仪是电磁波辐射理疗仪器,具有宽频谱特性,涉及可见光、红外线全频段(主能区),并延伸至微波范围(微弱)。仪器以直接照射方式作用于人体,产生有益的生理、生化反应,达到保健治疗效果。
周林频谱仪WS-301适用范围 1.保健: 2.妇女:促进女性激素的分泌,改善皮肤微循环,具有美容效果。 3.老年人:改善微循环,提高机体免疫能力,调节神经和内分泌功能,具有防病和抗衰老作用。 儿童:提高儿童对疾病的免疫能力,增进营养的吸收和消化。 4.青壮年:促进代谢,促使精力充沛,减轻疲劳。 5.治疗:具有促进血液循环、消炎、镇痛、改善神经系统功能等作用。对支气管炎、骨关节病、伤口愈合不良、慢性盆腔炎、慢性胃炎、带状疱疹、冻疮等有治疗或辅助治疗效果。
周林频谱仪WS-301使用指南 1.依据使用要求,参照本手册中《使用参考表及穴区图》进行照射,穴区可依序选择。 2.使用时照射头应直接面对患部,该部位应完全裸露,但要避免风吹受凉;对非照射部位注意保暖,照射后立即穿好衣服。 3.照射距离一般为10~20厘米,以患部感觉温和、舒适为宜(皮肤表面处可为38~46℃) 4.通常一日照射一次(也可多次),每次照射时间一般不少于30分钟,深部病灶可适当延长时间。通常七天为一疗程,一般慢性病应连续治疗3~5个疗程,疗程之间可不安排间隔。 5.显效时间通常依适应症和病况而异,治疗效果与能否在疗程内保持连续照射,并保证每次照射时间有关。经常照射保健穴区能产生良好的健身效果。 6.个别患者照射时有蚁走、热麻、催眠感或病况短期内略有加剧等现象,继续使用将会逐渐减缓、消失。此类虽属正常反应,但使用时仍需注意观察,以免产生不良影响。 7.照射涉及眼部时,请闭眼并用弱档,每次治疗时间不超过20分钟。 8.冻疮等体表溃疡者,以及婴幼儿照射时,以选择弱档为宜。 9.本仪器与药物(尤其是涂敷药物)同时使用时,通常能增强药物吸收效果。 10.老人、婴幼儿及残疾人使用时,需有人在旁护理。 11.对使用参考表中尚未列入适用范围的病症,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Ⅶ 红外线的作用
红外线的作用较多,用途很广,以下通过几个例子进行说明:
(1)夜视
当可见光不足时,红外线用于夜视设备。夜视设备通过一个过程来运作,包括将环境光子光子转换为电子,然后通过化学和电子过程放大,然后转换回可见光。红外光源可用于增强夜视设备转换的可用环境光,增加黑暗中的可见度,而无需使用可见光源。红外光和夜视设备的使用不应与热成像混淆,热成像通过检测从物体和周围环境发出的红外辐射(热量),根据表面温度的差异生成图像。
(2)热成像
红外辐射可用于远程确定物体的温度(如果发射率已知)。这被称为温度记录法,或者在NIR中非常热的物体或可见的情况下称为高温测定法。热成像(热成像)主要用于军事和工业应用,但由于大量降低生产成本,该技术以汽车红外相机的形式进入公众市场。热像仪可检测电磁波谱(大约900-14,000纳米或0.9-14微米)的红外范围内的辐射并生成该辐射的图像。由于红外辐射是由所有物体根据其温度发射的,根据黑体辐射定律,热像仪可以在有或没有可见光照的情况下“观察”人的环境。物体发射的辐射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因此热成像可以让人看到温度的变化(因此名称)。
(3)加热
红外辐射可以用作故意的加热源。例如,它被用在红外线桑拿房中以加热居住者。它也可以用于其他加热应用,例如去除飞机机翼上的冰(除冰)。红外线可以用于烹饪和加热食物,因为它主要加热不透明的吸收性物体,而不是它们周围的空气。红外加热在工业制造过程中也变得越来越流行,例如涂层固化,塑料成形,退火,塑料焊接和印刷干燥。在这些应用中,红外加热器取代对流烤箱和接触加热。通过将红外加热器的波长与材料的吸收特性相匹配来实现效率。
(4)通信
红外数据传输也用于计算机外围设备和个人数字助理之间的短距离通信。这些设备通常符合红外数据协会IrDA公布的标准。遥控器和IrDA设备使用红外发光二极管(LED)发射红外辐射,通过塑料透镜聚焦成窄光束。光束被调制,即开启和关闭,以防止来自其他红外线源(如日光或人造光线)的干扰。接收器使用硅光电二极管将红外辐射转换为电流。它仅响应由发射器产生的快速脉冲信号,并缓慢地从环境光中滤除变化的红外辐射。红外通讯适用于人口密度高的地区的室内使用。红外线不会穿透墙壁,因此不会与相邻房间中的其他设备发生干扰。红外线是遥控器控制电器的最常见方式。红外遥控协议(如RC-5,SIRC)用于与红外通信。使用红外激光器进行自由空间光通信可能是一种相对便宜的方式,在工作速度高达4千兆比特/秒的城市地区安装通信链路,相比埋入光缆的成本,辐射损伤除外。“由于眼睛无法检测红外,因此可能不会发生眨眼或闭眼以帮助预防或减少损伤。”红外激光器被用来为光纤通信系统提供光。波长大约为1,330纳米(最小色散)或1,550纳米(最佳透射率)的红外光是标准二氧化硅光纤的最佳选择。通过RIAS(远程红外声频标识)项目正在研究印刷标志的编码音频版本的红外数据传输,以帮助视障人士。将IR数据从一个设备传输到另一个设备有时被称为发光。
(5)天文学
天文学家使用光学元件(包括反射镜,透镜和固态数字探测器)观察电磁波谱中红外部分的物体。出于这个原因,它被归类为光学天文学的一部分。为了形成图像,红外望远镜的组件需要小心屏蔽热源,探测器使用液氦冷冻。
地基红外望远镜的灵敏度受到大气中水汽的显着限制,它吸收了从选定大气窗口外部空间到达的部分红外辐射。通过将望远镜天文台放置在高海拔处,或者在望远镜的高空携带气球或飞机,可以部分缓解这种局限性。太空望远镜不会受到这种障碍的困扰,因此外太空被认为是红外天文学的理想地点。
该光谱的红外部分对天文学家有几个有用的好处。我们银河系中的气体和尘埃的冷,黑暗的分子云将在辐射热量照射下被嵌入恒星照射。在开始发射可见光之前,红外也可用于检测原生星。红外光谱中的恒星会释放出一小部分能量,因此可以更容易地检测附近的诸如行星等很酷的物体。(在可见光谱中,来自恒星的眩光将淹没来自行星的反射光。)
红外光对于观察活动星系的核心也很有用,它们通常在气体和灰尘中隐身。具有高红移的遥远星系将使其光谱的峰值部分向较长波长偏移,因此它们在红外线中更容易观察到。
扩展阅读:
红外辐射(IR)是具有比可见光更长的波长的电磁辐射(EMR),并且因此对于人眼通常是不可见的(尽管来自特定脉冲激光器的波长高达1050nm的IR可以在特定条件下被人看到)。它有时被称为红外光。IR波长从700纳米(频率430THz)的可见光谱的标称红色边缘延伸到1毫米(300GHz)室温附近物体发出的大部分热辐射都是红外线。像所有的EMR,IR携带辐射能,并且表现都像波浪和类似其量子粒子,所述光子。
红外线是由天文学家爵士在1800发现了威廉·赫歇尔,谁通过其对温度计效应来发现一个类型的光谱能量比红光低,无形的辐射。太阳总能量的一半以上最终被发现以红外线的形式到达地球。吸收和发射的红外辐射之间的平衡对地球气候有重要影响。
红外辐射在改变其旋转振动运动时被分子发射或吸收。它通过偶极矩的变化激发分子中的振动模式,使其成为研究适当对称分子这些能态的有用频率范围。红外光谱检查红外范围内光子的吸收和透射。
红外辐射用于工业,科学,军事,执法和医疗应用。使用主动近红外照明的夜视设备可以在没有检测到观察者的情况下观察人或动物。红外天文学使用配有传感器的望远镜穿透分子云等空间中的灰尘区域,检测诸如行星等物体,并查看宇宙早期高度红移的物体。[8]红外热成像相机被用来检测热损失在绝缘系统中,来观察改变皮肤血流量,并检测电气设备的过热。
军事和民用应用的广泛用途包括目标获取,监视,夜视,归位和跟踪。正常人体温度下的人体主要辐射10微米(微米)左右的波长。非军事用途包括热效率分析,环境监测,工业设施检查,生长检测,远程温度传感,短距离无线通信,光谱学和天气预报。
Ⅷ 仙鹤牌神灯治疗仪有辐射吗
神灯治疗仪是以红外线照射人体,使某些部位减轻疼痛。对人体无害。
Ⅸ 海奥圣半导体激光治疗仪的具体生物学效应
激光生物效应总的可分为热效应和非热效应。热效应主要是热致组织凝固变性,它将随入射光的增强,温度升高而加剧,严重者可导致局部生物组织烧焦,炭化,汽化而蒸发,从组织病理学角度看,这是一个局部生物组织的烧伤性凝固坏死过程。非热效应主要是以机械损伤为主,同时有光化,电离和一系列非线性效应。
现在一般认为激光的生物效应包括:激光的热作用、压强作用、光化作用、电磁场作用和生物刺激作用。这五种作用即为激光生物效应的机制。下面海奥圣激光治疗仪小编给你具体介绍。
(一)热效应
主要是可见光与红外线波段的激光辐照引起的效应,当激光照射生物组织后,激光的光子能量被生物组织的分子吸收,被吸收的光能加剧生物分子本身的振动和转动,同时也加剧这些受激分子和周围分子的碰撞。分子的运动加剧,使受照射的局部组织逐渐变热,以温升的形式表现出来,特别是组织细胞内含有多种色素(黑色素、血红蛋白、胡萝卜素等)更增加了光能的吸收,促进了生物组织的变性,尤其是造成蛋白质变性,从而使组织细胞遭到不同水平(宏观的、微观的或功能的)损伤。
在激光的作用下,可能触发某些吸热的化学反应,叫热化反应。生物体内存在各式各样的热化反应,热化反应特点之一是其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因为温度增高可以使碰撞频率和分子的能量都增加,而光化反应的激活能是来自吸收光子的能量,而不是来自碰撞,所以光化反应速率几乎和温度没有关系。光化反应和热化反应的另一区别是光化反应可产生其他的受激原子、分子和自由基,而这些在热化反应时是不可能产生的。但实际上是不易区别光化反应还是热化反应。因为化学反应的初级反应可能是光化反应,而次级反应是热化反应。激光对组织的热作用有其一般规律:
(1)组织温升将随激光能量的上升而上升;
(2)红外激光的生热效率高;
(3)生物组织对光的吸收率高者生热多;
(4)生物组织的比热和热容量(即含水量)小者生热快;
(5)生物组织的血流量和热导率高者生热慢。
就对被照组织的局部温度来说,由于温升不同,生物组织的影响也不同,例如激光辐照皮肤和黏膜时,因温升不同会相继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变。低强度激光仅使局部组织温升1~2℃,使局部组织产生温热感,这种温度绝不会引起热致损伤,主要引起光化学的改变,使机体产生一系列的生理生化改变,调节机体的功能来达到治疗目的。临床常用He-Ne激光、半导体激光进行局部照射、穴位照射、反射区照射、激光血管内照射和鼻腔黏膜照射等。
1~2mW He-Ne激光器或半导体激光照射离体皮肤可以使照射部位平均升温0.05~0.1℃,如照射迎香、颊车穴位5min以后,局部温度升高1.5~5℃不等。在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时,患者有时自觉照射部位有温热感,说明有轻度的热产生,它可以激活血管内酶和血管内感受器,使机体产生一系列的生理生化改变。鼻腔内照射时,有的患者自觉鼻内发干、有的甚至不能坚持,这是由于鼻腔较封闭,热不易散出,水分蒸发,可调小剂量或缩短作用时间。
(二)压强效应
生物组织被激光照射时,由于光子在其表面撞击而产生的压力,称之为光压。
一般认为形成压力的激光主要是脉冲,Q开关和锁模激光。普通光照射到生物体时,光子在其表面上碰撞形成的辐射压力,这种光压非常微小,可以忽略不计。但激光的光压(自身光压)虽然很微低,但是集中起来,其功率也是有一定增强的。
脉冲低强度激光照射鼻腔后产生的轻微压力,如用脉冲频率8~13Hz与快速睡眠(REM)频率一致,这样治疗效果可能更佳,REM正常可以长寿。
(三)光化学效应
当一个分子吸收一个光子后,将使该分子上升到电子激发态,从而开始一系列此激发态分子返回到它起始的基态及其能量不断降低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除了发生辐射和非辐射(所谓光物理)之外,激发态分子还可以经过若干键断裂与键形成的化学反应,就是旧键被完全破坏或新键形成的过程,这就是所谓光化学反应。简单地说,光化作用,就是利用光能作为激活能而发生的化学反应叫光化反应。
激光化学效应主要发生在紫外波段,少数发生在蓝绿光波段,这是由于生物大分子的光谱吸收特性所决定。如嘌呤、嘧啶核苷酸、核酸、维生素A、B族维生素、维生素D、维生素E、核黄素,氨基酸、多肽蛋白质等物质的光谱吸收峰都处在260^371nm波长范围,而细胞色素a、b、c,还原血红蛋白,氧化酶,胡萝卜素,黑色素,类黑色素,视紫红质等物质的主要光谱吸收峰处在400~550nm波段,由此可见,激光波长越短,光化学效应越明显。 对于生物组织来说,一般光化学反应是生命存活所必须的,是一种贮能方式,在正常生物体内不断地进行。例如视网膜的视紫红质异构化,在紫外线照射下皮肤产生维生素D,植物叶绿素的光合作用等。根据体外实验的结果,光化学反应可分为几种类型:①光致聚合反应;②取代反应;③光致分解;④光致氧化,光致异构以及光敏化作用等。超剂量激光照射所产生的光化学效应,可使分字体损伤,分子键共振效应可使DNA键断裂。
当激光辐照时,其能量没有达到破坏生物组织,热效应与压强效应不占主导地位时,在生物组织中可能主要是光化学效应。
大多数细胞对可见光是不敏感的,因为它们的有机组成对可见光没有明显吸收。但是如果有适当的光敏化剂存在,并在生物组织细胞内浓集时,某些细胞器大分子能选择地吸收这些光敏化剂。受到激光照射后光敏化剂分子吸收光能,引起光化学反应,从而使细胞器遭到破坏,甚至将细胞杀死。所以,低强度激光血液照射时,一定要慎用药物,特别是光敏的药物。光敏化剂并不发生永久的化学反应,它仅仅是催化光化反应。
在光敏化治疗中可以分为两大类,其中一类是不需要氧分子参加的补骨脂素。它是高效的光敏化剂,而且温度对光敏化反应速率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在病变处涂以补骨脂酊这类药物,再用紫外光的氮分子激光,准分子激光进行照射,可以治疗银屑病和白癜风,如有呋喃豆素存在时,用365nm的紫外光照射可以迅速把细菌杀灭。
另一类光敏治疗是需要氧分子参加的光动力学疗法。这种光敏治疗方法的先决条件是特殊波长的光,光敏物质和分子氧,反应过程中的关键是单态氧的形成。血卟啉衍生物是目前最常用的光敏剂,给癌症患者静脉注射血卟啉衍生物以后3d后再用630nm的染料激光照射癌瘤局部,由于光敏化作用破坏供应肿瘤的血管组织和癌组织,造成癌细胞的死亡。这种方法已在国内外广泛地应用体表肿瘤和内腔肿瘤(胃癌,肺癌,直肠癌)的治疗,其有效率可以达到80.6%。除癌症以外,这种方法还可以用于治疗鲜红斑痣,牛皮癣等,均取得较好的疗效。除了血卟啉衍生物这种光敏剂以外,还有很多新的光敏剂也应用到临床,如竹红菌素,中药的黄柏、黄连,均用于光敏剂治疗病毒性角膜炎,外阴白斑,老年性黄斑变性,甚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等。
除治疗以外,还可以给患者注射一些荧光药物,再用紫外激光或蓝、紫、绿色激光进行局部照射,在恶性肿瘤时发出特异性荧光,而在正常组织则不显示荧光,这对早期诊断,早期发现癌症有很大帮助。如注射荧光素钠以后,用He-Cd激光照射宫颈癌可以显示出紫葡萄颜色的荧光,照射胃癌处可以显示出黄绿色荧光,又如注射血卟啉衍生物后用氪分子激光或氩离子激光照射,在肿瘤处可以显示出橘红色荧光,这种诊断癌瘤的方法对瘤前期病变也能显示出荧光,对于5个癌细胞的癌瘤即显示出荧光,故可以早期诊断肿瘤,其诊断符合率可达88%。
(四)电磁效应
激光波属于电磁波,它在和生物物质相互作用中都会引起电磁效应。而电磁场强度取决于辐照能量的大小。因低强度激光输出功率很小,所以对电磁效应的影响也较小。但即使是低强度激光与生物体作用时所产生的电场强度也比地面最强的太阳光产生的电场强度大50倍左右。但它的电磁场力可以使细胞膜构象改变,包括膜受体、膜表面电荷、膜脂质双层、膜蛋白等,使膜表面负电荷增加,使红细胞和血小板聚集性降低,血沉减慢,降低血液黏稠度。
(五) 刺激效应
上述四种作用效应都是考虑一定强度的激光热作用,机械作用、化学作用,引起组织细胞的损伤,而在低强度激光的辐照下,生物组织既不会受到损伤,又能促进病灶组织恢复正常状态,这在动物实验和临床治疗上已经有大量资料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