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刚和小丽两位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验证CO2与NaOH是否发生反应.(1)小刚用A装置未看到明显的
(2)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二氧化碳为气体,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则会使广口瓶中气体压强减小,使气球鼓起;稀盐酸与生成的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瓶中压强增大,使气球变瘪;
(3)做对比试验,取两个同样大的矿泉水瓶充满CO2后,注入同体积的水和NaOH溶液盖上瓶盖振荡,比较两矿泉水瓶变瘪的程度.
故答案为:
(2)CO2+2NaOH═Na2CO3+H2O;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瓶中压强减小,使气球鼓起;稀盐酸与生成的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瓶中压强增大,使气球变瘪.
(3)取两个同样大的矿泉水瓶充满CO2后,注入同体积的水和NaOH溶液盖上瓶盖振荡; 比较两矿泉水瓶变瘪的程度.
㈡ (2013营口)小明同学在利用如图所示电路进行电学实验时,闭合开关,发现灯L1亮、灯L2不亮,电流表和电
闭合开关,发现灯L1亮、灯L2不亮,电流表有示数,说明电路为通路,因此电路故障为短路,灯L2不亮,并且电压表有示数,说明灯L2短路.
故选D.
㈢ (2010荆州)小丽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探究保持电压不变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当ab间接入电阻R1=5Ω
(1)当a、b两点间的电阻由5Ω更换为10Ω后,ab间的电压将增大,该实验要控制ab间的电压不变,所以下一步的操作是:向右移动滑片,使滑动变阻器连入的电阻变大(分压变大),使ab间的电压减小,直到电压表的示数为6V为止.
(2)如果操作正确,接入R2后电路的总电流变小,电路的总电压不变,根据P=UI可知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变小.
故答案为:(1)右;电压表示数为6V;(2)小.
㈣ 小丽同学利用如图3所示的装置研究磁和电的关系,请仔细观察图中的装置、操作和现象,然后归纳出初步结论
甲中观察到小磁针发生了偏转,通电导体产生了磁场,而乙中没有偏转说明导线不产生磁场,故能说明只有通电导体周围才能产生磁场.
由甲丙可看出,两图中电流方向不同,小磁针的偏转方向不同,故说明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故答案为:通电导体周围产生磁场,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电磁铁
㈤ 为了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小丽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并在下表中记录了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
(1)冰的熔点为0℃,所以装有碎冰的烧杯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但能使烧回杯均匀受热,而且冰答的温度升高较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为了使烧杯内各部分受热均匀,还需要用搅拌棒进行搅拌;
(2)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不仅要探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而且要观察其状态的变化;
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所以其示数为-4℃;
(3)根据表格中数据进行描点,并将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如图所示:
(4)由图象知,熔化前温度升高;熔化时温度不变.
故答案为:(1)慢;用搅拌棒进行搅拌;(2)状态;-4;(4)①熔化前温度升高;②熔化时温度不变.
㈥ ①小翔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弹簧弹力F与伸长量△l的关系,由实验绘出F与△l的关系图线如图乙所示,
①弹簧的F-△l图象的斜率是弹簧的劲度系数,
由图象可知,弹簧的劲度系数:k=
F |
△l |
15N |
0.12m |
㈦ 小刚和小丽两位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与氢氧化钠能发生反应.(1)小刚先关
(1)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内:CaCO3+2HCl=CaCl2+H2O+CO2↑;NaOH与CO2反应容产生碳酸钠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2)要证明NaOH与CO2发生反应,应该是关闭c,打开b.这样CO2就会在锥形瓶内积累的越来越多,气压越来越大,会把上一步骤中NaOH与CO2反应产生的Na2CO3压入了右侧的烧杯中,和澄清石灰水反应,观察到的现象是烧杯中的石灰水变浑浊.
故答案为:(1)CaCO3+2HCl=CaCl2+H2O+CO2↑;CO2+2NaOH=Na2CO3+H2O;
(2)c;b;烧杯中的石灰水变浑浊.
㈧ (2009北京)小刚和小丽两位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都能发生反
(1)小刚关闭K,通入二氧化碳,A、B中均无明显变化.假设A中为氢氧化钙,则一定变浑浊;可推测B中盛放的物质为氢氧化钙,无现象,因为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干净;
(2)小刚关闭K,继续通入二氧化碳,A中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完,所以二氧化碳与B中氢氧化钙溶液,故化学方程式为:
Ca(OH)2+CO2=CaCO3↓+H2O;此步实验目的是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能发生反应;
(3)已知“通常状况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则量取50ml上述溶液放入A,最多溶解50ml二氧化碳,剩余的二氧化碳一定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剩余的二氧化碳再与氢氧化钙反应,所以“A、B中均无明显变化”.故小丽用洗涤干净的上述装置重新实验,分别量取50ml上述溶液放入A、B中,关闭K,通入约500ml二氧化碳,A、B中均无明显变化.此实验可以说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关闭K时,B中溶液无明显变化,且通入的二氧化碳体积远大于A中溶液的体积,说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故答为:(1)氢氧化钙;
(2)Ca(OH)2+CO2=CaCO3↓+H2O;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能发生反应;
(3)关闭K时,B中溶液无明显变化,且通入的二氧化碳体积远大于A中溶液的体积,说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㈨ 小丽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磁和电的关系,请仔细观察图中的装置、操作和现象,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1)a图中无电流,小磁针不发生了偏转,b图中有电流,小磁针发生偏转,因此可知: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
(2)b和c中都有电流通过,但电流方向相反,同时小磁针偏转的方向也相反,因此这两图的比较可得出电流的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的结论.
故答案为:(1)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2)通电导体周围的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