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钢筋原材力学性能实验具体怎么操作,求详解,可以文字叙述当然附图更好
2、实验目的
了解钢筋混凝土用钢筋力学性能的实验方法,熟悉国家标准的技术要求。
3、实验要求
实验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Φ14(牌号HRB335)的力学性能: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断后伸长率等力学性能特征值;工艺性能:弯曲性能。
每一组进行钢筋的2拉2弯试验,并根据实验结果评定钢筋的质量。
4、主要仪器设备
4.1万能材料试验机 准确度为1级或优于1级(示值误差不大于1%)
为保证设备安全和实验准确,其吨位选择应是使试件达到最大荷载时位于试验机量程的20%~80%范围内。
4.2支辊式弯曲装置(钢筋弯曲机)
4.3连续式打点机
4.4量具(游标卡尺) 精度为0.1mm
5、实验环境的温、湿度
温度18℃,湿度60%。
6、实验方法及步骤
6.1拉伸实验
6.1.1实验方法
采用标准GB1499.2-2007《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中8.2有关“拉伸、弯曲、反向弯曲试验”和GB/T 228-2002《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进行。
6.1.2实验步骤
6.1.2.1钢筋力学性能
A、原始标距(L0)的标记
钢筋的原始标记用连续式打点机打点,每一点距离为10mm。
注:原始标距(L0)的标记应用小标记、细划线或细黑线标记原始标距,但不得用引起过早断裂的缺口作标记。6.5mm、8mm的钢筋原始标记L0=10d;10~50mm 的钢筋原始标记L0=5d(d为钢筋的公称直径)。
B、试验机指示系统调零(输入相关数据)。
C、夹固试件,确保试样受轴向拉力的作用。
D、开机,以1~2kN/s的速率加载,直至钢筋被拉断。
注:实验的应力速率为6MPa/s~60 MPa /s。
E、关闭送油阀,取下试件,再打开回油阀。
6.2弯曲实验
6.2.1实验方法
采用标准GB1499.2-2007《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中8.2有关“拉伸、弯曲、反向弯曲试验”和GB/T 232-1999 《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进行。
6.2.2实验步骤
A、调整两支辊间距离l=(3d+3d)±0.5a=84±7mm,并且在试验过程中不允许有变化。
B、试样放置于两个支点上,将弯心直径为3d=42mm的弯心在试样的两个支点中间缓慢施加压力,使试样一次弯曲到180°,或出现裂纹、裂缝、断裂为止。
7、实验记录
原始标记
L0=70mm
屈服极限
FeL1=57.5kN
FeL2=55.4kN
抗拉极限
Fm=85.1kN
Fm=81.9kN
断后标距
Lu1=90.84mm
Lu2=89.13mm
8、结果计算与分析讨论
8.1钢筋力学性能
8.1.1屈服强度(ReL)
实验时,读取测力度盘指针不计初始瞬时效应时屈服阶段中指示的最小力或首次停止转动指示的恒定力。将其除以试样原始横截面积(S0)得到屈服强度。
也可以使用自动测试系统测定屈服强度,可以不绘制拉伸曲线图。
屈服强度数值修约至5MPa。
屈服极限
FeL1=57.5kN
FeL2=55.4kN
钢筋公称直径 d0=14mm
钢筋横截面面积 S0=πd02/4=153.94mm2
屈服强度
ReL=FeL/S0
ReL1=373.5MPa
ReL2=359.9MPa
经过修约的屈服强度ReL
试验序号
屈服强度ReL(MPa)
1
375
2
360
8.1.2抗拉强度(Rm)
从测力度盘,读取试验过程中的最大力,最大力除以试样原始横截面积(S0)得到抗拉强度。抗拉强度数值修约至5MPa。
抗拉极限
Fm=85.1kN
Fm=81.9kN
钢筋横截面面积 S0=πd02/4=153.94mm2
抗拉强度
Rm=Fm/S0
Rm1=552.8MPa
Rm2=532.0MPa
经过修约的抗拉强度Rm
试验序号
抗拉强度Rm(MPa)
1
555
2
530
8.1.3.断后伸长率(A)
选取拉伸前标记间距5d为原始标记(L0)。则断后伸长率(A)为断后标距的残余伸长(Lu-L0)与原始标记(L0)之比的百分率,结果精确至0.5%。
为了测定断后伸长率,应将试样断裂的部分仔细地配接在一起使其轴线处于同一直线上,并采取特别措施确保试样断裂部分适当接触后测量试样断后标距。原则上只有断裂处于最接近的标距标记的距离不小于原始标距的三分之一情况方为有效,但断后伸长率大于或等于规定值,不管断裂位置处于何处测量均为有效。
原始标记
L0=70mm
断后标距
Lu1=90.84mm
Lu2=89.13mm
断后伸长率A
A=(Lu-L0)/L0*100%
A1=30.0%
A2=27.5%
8.2弯曲性能
检查试件弯曲处的外表面,若无肉眼可见裂纹,则评定试样合格。
结果:
经过两次弯曲试验后,两个收弯钢筋试件弯曲处均无肉眼可见裂纹,故评定试样弯曲性能合格。
8.3试验结果判定
8.3.1根据GB 1499.2-2007《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对HRB335钢筋的要求,如果实验钢筋的屈服点、抗拉强度、伸长率和弯曲性能全部合格即认为该钢筋为合格。
8.3.2如有一根钢筋试样不符合GB1499.2-2007标准要求,应再抽取双倍数量的钢筋,制取双倍数量试件重作试验,如仍有一根试件的一个指标达不到标准要求,则不论这个指标在第一次试验中是否达到标准要求,该批钢筋即判定为不合格。
2拉2弯试验中钢筋试样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和弯曲性能等指标均满足标准要求,故认为该批钢筋合格。
9、结论
该批钢筋合格。
钢筋的屈服强度ReL、抗拉强度Rm、伸长率A和弯曲性能全部符合GB 1499.2-2007标准要求。
10、其它
这次实验中,我们通过实践了解了钢筋混凝土中使用的钢筋的各方面性能。钢筋作为现代工程结构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确实具有良好的抗拉、抗弯性能。
还有,实验中使用的支辊式弯曲装置很是令人称奇,只要轻轻启动装置,看似坚硬强劲的钢筋便被完成180o。同时,这也说明,一种材料性能的好坏只是相对的。要想真正运用好这些材料,一方面,要熟知他们的独特性能与优缺点;另一方面,要把材料合理地运用到合适的地方去,毕竟工程的可靠性主要靠的是自身合理的结构,而并非材料强度的潜力
⑵ 购买热延伸试验装置这款设备,要注意哪些啊!
产品说明:
试验标准
符合GB/T2951-2008标准及其它需用该装置的条款GB5013-2008,需与JN-ZRLH-401老化试验箱配合使用。
1、砝码:1、2、5、10、20、50g
2、150mm不锈钢尺
3、材料:不锈钢
4、重量:约2kg
取样
试样制备及其截面积的测定从每一被试试样上切取两个绝缘样段和护套样段,按GB/T2951.1第9章规定的试验方法制备试样及测量截面积后进行试验。
哑铃试件应在除去所有凸脊和或半导电层后从绝缘和护套内层制取。
试片厚度应不小于0.8mm,不大于2.0mm。如果不能制备0.8mm厚的试片,则允许其最小厚度为0.6mm。
试验 设备
a)试验应在如GB/T2951.2-1997第8.1条的规定的烘箱中进行。试验温度按有关电缆产品标准中对相关材料的规定。
b)在烘箱内每一试件应从上夹头悬挂下来,用下夹头夹住,并在下夹头上加重物。
注:用夹头固定管状试件时,不应使试件两端紧密封闭。可用任何适当的方法实现,如在试件一端插入一小段金属针管,其尺寸略小于试件内径。
试验步骤
a)试件应悬挂在烘箱中,下夹头加重物。所产生作用力按有关电缆产品标准对相关材料的规定。
b)在烘箱内15min后,测量标记线间距离并计算伸长率。如果烘箱没有观察窗而必须把门打开进行测量,则应在打开门后30s内测量完毕。烘箱温度按有关电缆产品标准对相关材料的规定。 如有争议,试验应带观察窗的烘箱内进行,并且不打开箱门测量。
c)然后从试件上解除拉力(在下夹头处把试样剪断),并使试件在规定温度下恢复5min。然后从烘箱中取出试件,慢慢冷却至室温,再次测量标记线间的距离。
试验结果的评定
在规定温度下负重15min后,伸长率的中间值应不大于有关电缆产品标准的规定。
试件从烘箱内取出冷却后标记线间距离的增加量的中间值对试件放入烘箱前该距离的百分比应不大于有关电缆产品标准的规定。
⑶ 水泥比表面积测试 如何做 用的是全自动的测定仪
找到比表面积的测试方法,上面都有具体步骤,然后你根据步骤操作比表面积全自动测定仪就可以了,如果是第一次用的话可能还需要用到水银和水泥标准样品,比较麻烦
⑷ 矩形样s1的测定应用缩颈处什么宽度乘以什么厚度来求得
钢筋原始标距是5倍直径,但是不小于100mm。
根据《公路工程试验工程师手册●修订版》,式样原始标距与原始横截面积成比例的叫做比例式样,比例式样L。=K*√s。(L。为原始标距,s。为原始横截面积,√s。为S。开方(开方符号打不出来),K为常数)。国际上一般取K=5.65.原始标距应不小于15mm。当式样横截面积太小,以致采用比例系数K为5.65不能符合这一最小标距要求时,可采用较高的值K=11.3或采用非比例式样进行标距。
当钢材式样为圆形比例式样时(1)K=5.65的钢筋L。=5d,(2)K=11.3的钢筋L。=10d。
(1)试验准备
首先测量试样标距两端和中间这三个截面处的尺寸,对于圆试样,在每一横截面内沿互相垂直的两个直径方向各测量一次,取其平均值。用测得的三个平均值中最小的值计算试样的原始横截面面积a
(2)上屈服强度和下屈服强度的测定。
图解方法:试验时记录力-延伸曲线或力-位移曲线。从曲线图读取力首次下降前的最大力和不计初时瞬时效应时屈服阶段中的最小力或屈服的恒定力。将其分别除以试样原始横截面积,得到上屈服强度和下屈服强度。仲裁试验采用图解方法。
指针方法:试验时,读取测力度盘指针首次回转前指示的最大力和不计初时瞬时效应时屈服阶段中指示的最小力和首次停止转动的指示的恒定力。将其分别除以试样原始横截面积,得到上屈服强度和下屈服强度(σs)。
可以使用自动装置(如微处理机等)或自动测试系统测定上屈服强度和下屈服强度,可以不绘制拉伸曲线图
(3)抗拉强度测定
抗拉强度可以采用图解法或指针法测定。
对于呈现明显屈服(不连续屈服)现象的金属材料,从记录的力-延伸或力-位移曲线图,如图1-4,或从测力度盘,读取过了屈服阶段之后的最大力;对于呈现无明显屈服(连续屈服)现象的金属材料,从记录的力-延伸或力-位移曲线图,或从测力度盘,读取试验过程中的最大力。最大力除以试样原始横截面积(a)得到抗拉强度(σb)。
可以使用自动装置(如微处理机等)或自动测试系统测定上抗拉强度,可以不绘制拉伸曲线图。
(4)断后伸长率的测定
为了测定断后伸长率,应将试样断裂的部分仔细地配接在一起使其轴线处于同一直线上,并采取特别措施确保试样断裂部分适当接触后测量试样断后标距。对于小横截面试样和低伸长率试样更应注意这一点。
(5)断面收缩率的测定
测量时,将试样断裂部分仔细地配接在一起,使其轴线处于同一直线上。对于圆形横截面试样,在缩颈最小处相互垂直方向测量直径,取其算术平均值计算最小横截面积;对于矩形横截面试样,测量缩颈处的最大宽度和最小厚度,两者之乘积为断后最小横截面积。断裂后最小横截面积的测定应准确到±2%。
原始横截面积a0与断后最小横截面积a1之差除以原始横截面积的百分率得到断面收缩率ψ。
⑸ 装卡在拉伸试样上用来测量其变形的装置叫什么
如果说想知道装卡在拉伸式样的一个测试变量的过程中要什么的话,就可以通过相应的一个软件。
⑹ 钢筋试验中的测点位置如何确定
(1)试验准备
首先测量试样标距两端和中间这三个截面处的尺寸,对于圆试样,在每一横截面内沿互相垂直的两个直径方向各测量一次,取其平均值。用测得的三个平均值中最小的值计算试样的原始横截面面积a
(2)上屈服强度和下屈服强度的测定。
图解方法:试验时记录力-延伸曲线或力-位移曲线。从曲线图读取力首次下降前的最大力和不计初时瞬时效应时屈服阶段中的最小力或屈服平台的恒定力。将其分别除以试样原始横截面积,得到上屈服强度和下屈服强度。仲裁试验采用图解方法。
指针方法:试验时,读取测力度盘指针首次回转前指示的最大力和不计初时瞬时效应时屈服阶段中指示的最小力和首次停止转动的指示的恒定力。将其分别除以试样原始横截面积,得到上屈服强度和下屈服强度(σs)。
可以使用自动装置(如微处理机等)或自动测试系统测定上屈服强度和下屈服强度,可以不绘制拉伸曲线图
(3)抗拉强度测定
抗拉强度可以采用图解法或指针法测定。
对于呈现明显屈服(不连续屈服)现象的金属材料,从记录的力-延伸或力-位移曲线图,如图1-4,或从测力度盘,读取过了屈服阶段之后的最大力;对于呈现无明显屈服(连续屈服)现象的金属材料,从记录的力-延伸或力-位移曲线图,或从测力度盘,读取试验过程中的最大力。最大力除以试样原始横截面积(a)得到抗拉强度(σb)。
可以使用自动装置(如微处理机等)或自动测试系统测定上抗拉强度,可以不绘制拉伸曲线图。
(4)断后伸长率的测定
为了测定断后伸长率,应将试样断裂的部分仔细地配接在一起使其轴线处于同一直线上,并采取特别措施确保试样断裂部分适当接触后测量试样断后标距。对于小横截面试样和低伸长率试样更应注意这一点。
(5)断面收缩率的测定
测量时,将试样断裂部分仔细地配接在一起,使其轴线处于同一直线上。对于圆形横截面试样,在缩颈最小处相互垂直方向测量直径,取其算术平均值计算最小横截面积;对于矩形横截面试样,测量缩颈处的最大宽度和最小厚度,两者之乘积为断后最小横截面积。断裂后最小横截面积的测定应准确到±2%。
原始横截面积a0与断后最小横截面积a1之差除以原始横截面积的百分率得到断面收缩率ψ。
⑺ 钢筋伸长率测量试样断后标距有什么要求
(1)试验准备
首先测量试样标距两端和中间这三个截面处的尺寸,对于圆试样,在每一横截面内沿互相垂直的两个直径方向各测量一次,取其平均值。用测得的三个平均值中最小的值计算试样的原始横截面面积a
(2)上屈服强度和下屈服强度的测定。
图解方法:试验时记录力-延伸曲线或力-位移曲线。从曲线图读取力首次下降前的最大力和不计初时瞬时效应时屈服阶段中的最小力或屈服平台的恒定力。将其分别除以试样原始横截面积,得到上屈服强度和下屈服强度。仲裁试验采用图解方法。
指针方法:试验时,读取测力度盘指针首次回转前指示的最大力和不计初时瞬时效应时屈服阶段中指示的最小力和首次停止转动的指示的恒定力。将其分别除以试样原始横截面积,得到上屈服强度和下屈服强度(σs)。
可以使用自动装置(如微处理机等)或自动测试系统测定上屈服强度和下屈服强度,可以不绘制拉伸曲线图
(3)抗拉强度测定
抗拉强度可以采用图解法或指针法测定。
对于呈现明显屈服(不连续屈服)现象的金属材料,从记录的力-延伸或力-位移曲线图,如图1-4,或从测力度盘,读取过了屈服阶段之后的最大力;对于呈现无明显屈服(连续屈服)现象的金属材料,从记录的力-延伸或力-位移曲线图,或从测力度盘,读取试验过程中的最大力。最大力除以试样原始横截面积(a)得到抗拉强度(σb)。
可以使用自动装置(如微处理机等)或自动测试系统测定上抗拉强度,可以不绘制拉伸曲线图。
(4)断后伸长率的测定
为了测定断后伸长率,应将试样断裂的部分仔细地配接在一起使其轴线处于同一直线上,并采取特别措施确保试样断裂部分适当接触后测量试样断后标距。对于小横截面试样和低伸长率试样更应注意这一点。
(5)断面收缩率的测定
测量时,将试样断裂部分仔细地配接在一起,使其轴线处于同一直线上。对于圆形横截面试样,在缩颈最小处相互垂直方向测量直径,取其算术平均值计算最小横截面积;对于矩形横截面试样,测量缩颈处的最大宽度和最小厚度,两者之乘积为断后最小横截面积。断裂后最小横截面积的测定应准确到±2%。
原始横截面积a0与断后最小横截面积a1之差除以原始横截面积的百分率得到断面收缩率ψ。
⑻ 试样断裂伸长断面缩收测量装置哪里有卖的
对于标准试样,在试样离开中间小直径与两端大直径的直径变化圆滑过渡的过渡半径R处的距离分别为10mm以上处的中部,取50mm长作好记号(两个距离50mm的圆圈印记),并且测量试样中部的直径D0。 在试样拉断后,从拉伸机上取下试样,把它仔细拼接起来,
1、测量50mm长记号拉伸后的距离记为 L1 , 延伸率=((L1-50)/ 50)*100( 单位 %)
2、仔细测量断口拼接处(直径最小处)的直径D1,
断面收缩率=((D0^2-D1^2)/D0^2)*100(单位%)
一般要求试样需3根,如果断口在50mm标距之外,这根试样作废。
⑼ 试样的截面形状和尺寸对测量弹性模量有无影响
弹性模量之和零件的材料有关。
至于零件的形状和尺寸改变
不会影响弹性模量。
但是我有一点要说明,就是测量弹性模量的式样件形状和尺寸不一致时,要通过换化成一致,如果不换,可能会结果错误
注意该错误不是形状尺寸原因,是认为计算出错了
如有不明白
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