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牛顿环实验
1.牛顿环的原理和空气劈是一样的,只是牛顿环的“劈”的上表面的玻璃是曲面,这就造成了干涉条纹内输外密。
2.如何判断:从环外往圆心看,往圆心里凸的,待测面是凸起的,往圆外凸的,待测面是凹的
3.原理相同,不同的是牛顿环的空气劈的上表面是曲面,不是线性变化的。
Ⅱ 等倾干涉条纹为什么内疏外密
因为,等倾干涉相邻条纹的间距为:
eN=(f/2n0)√(nλ/(h(N-1+ε))),其中f是透镜的焦距,n0是介质的折射率,空气中等于1。n是玻璃砖的厚度,λ是波长,N是从中心数向外弟几个圆环,ε是中心干涉级多余部分。那么可见,当圆环数N越大,eN越小,也就是条纹间隔越小,条纹间隔越小,条纹越密集!当然N越大的意思就是中心算起,越靠外边!具体这个公式怎么来的,请参考石顺祥《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光的干涉一章!
Ⅲ 迈克尔逊等倾干涉圆环为什么内疏外密
图片中显示了为什么内疏外密。主要取决于d、倾斜角等等。不知道对你有没有帮助。
Ⅳ 迈克尔逊干涉仪思考等倾干涉为什么是内疏外密
这个问题对大部分一年级本科生都有一定难度。
等倾干涉光程差为2dcosx,其中d为空气膜厚度,x为入射角。为使理解容易,不妨假定d=50个波长(lambda,记为l)。现在考虑明纹,即当光程差为100lcosx=kl时,对于垂直入射即x=0,中心处的干涉级数为100。容易知道周围各环(明纹)的干涉级次依次为99,98,97,……(仅当级数小于等于100,x才可能取得实数值)。x越大,级数越小。可以算出对应的x角分别为8.1,11.5,14.1°,级数越小(越靠外)角度差越小,表明条纹越密。楼主还可以严格证明试试看,不过证明涉及的计算比较复杂,这里就不给出了。
Ⅳ 为什么牛顿环的干涉条纹是中疏边密
因为上方是凸透镜,距离中心越远,与底部平板玻璃的间隔增加的速度(不是间隔本身而是间隔增加的速度)就越快,即,每增加一个波长的光程差,需要的半径增加量就越少,条纹就越细密。
牛顿环装置是由一个曲率半径相当大的平凸透镜放在一平板玻璃板上组成的。平凸透镜的凸面与平板玻璃之间的空气层厚度从中心接触点到边缘逐渐增加。
若将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到牛顿环装置上,则经空气层上、下两表面反射的两束光就产生光程差,它们在平凸透镜的凸面相遇后,将产生干涉。当用显微镜观察时,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中心是暗斑,而周围许多明暗相同、间隔逐渐减小的同心环。
(5)本实验装置中牛顿环为何内疏外密扩展阅读:
牛顿环应用
判断透镜表面凸凹、精确检验光学元件表面质量、测量透镜表面曲率半径和液体折射率。
在加工光学元件时,广泛采用牛顿环的原理来检查平面或曲面的面型准确度。
应用于光谱仪、把复合光分离成单色光的组成。
Ⅵ 为什么牛顿环的干涉条纹是内疏外密
牛顿环实际上是等倾干涉条纹,越到凸透镜外缘斜率变化越大,于是条纹越密集
Ⅶ 如何用劈尖干涉的特点解释牛顿环为什么内疏外密
劈尖的干涉条纹由空气膜上下表面距离的变化率决定,牛顿环实验所用的实验晶体的下表面是弧形的,就是说空气膜的上表面是弧形的,越靠近边缘空气膜厚度的变化越剧烈,条纹密度也就越大,呈现出牛顿环内疏外密的干涉条纹。 在学习中可以将劈尖条纹和地理学上的等高线类比,越陡的地方条纹越密集
Ⅷ 为什麼牛顿环的干涉条纹是内疏外密的
牛顿环实际上是等倾干涉条纹,越到凸透镜外缘斜率变化越大,于是条纹越密集
Ⅸ 干涉条纹的疏密与什么有关,牛顿环为什么内疏外密啊
杨氏双缝:x=L*波长/d(d两孔间距,L孔屏距离)
牛顿环:
在牛顿环的示意图上,B为底下的平面玻璃,A为平凸透镜,其与平面玻璃的接触点为O,在O点的四周则是平面玻璃与凸透镜所夹的空气气隙。当平行单色光垂直入射于凸透镜的平表面时。在空气气隙的上下两表面所引起的反射光线形成相干光。光线在气隙上下表面反射(一是在光疏媒质面上反射,一是在光密媒质面上反射)。
相干加强条件:2d=k*波长
d(n+1)-d(n)=波长,图中d从o向外不断增大,越向外,d(n+1),d(n)间距越小
因此牛顿环内疏外密。
Ⅹ 用劈尖干涉的特点解释牛顿环为什么内疏外密
劈尖的干涉条纹由空气膜上下表面距离的变化率决定,牛顿环实验所用的实验晶体的下表面是弧形的,就是说空气膜的上表面是弧形的,越靠近边缘空气膜厚度的变化越剧烈,条纹密度也就越大,呈现出牛顿环内疏外密的干涉条纹。 在学习中可以将劈尖条纹和地理学上的等高线类比,越陡的地方条纹越密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