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按如图所示安装渗透作用装置,将半透膜袋缚于玻璃管下端,半透膜袋内部装有50mL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
A、换用较大表面积的半透膜,物质运输的效率加快,达到平衡需要的回时间会缩短,答A正确;
B、将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换为质量浓度为0.5g/mL的蔗糖溶液,半透膜两侧的浓度差增大,进入玻璃管内的水分增多,玻璃管内的液面高度会增加,B正确;
C、达到平衡后,向烧杯中加适量清水,烧杯内的液面升高,液体的压力差减小,由烧杯进入半透膜的水分子增多,玻璃管中的液面会上升,C正确;
D、将玻璃管及缚于其上的半透明膜袋适当向上提长一段,玻璃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玻璃管内的液面位置相对于上端管口的位置将下降,D错误.
故选:D.
⑵ Ⅰ.某兴趣小组设计了两套渗透装置来探究关于渗透作用的问题.(1)图1所示的甲、乙、丙三个渗透装置中,
Ⅰ(1)①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三个渗透装置半透膜的面积和所盛蔗糖溶液的体积不同,所以该实验的研究课题为探究溶液上升速率与半透膜面积和溶液体积的关系.
②根据如图2所示结果,不难得出该实验的结论,即溶液上升速率与半透膜面积和溶液的体积有关,成正比例关系.
(2)①由于B溶液浓度大于C溶液,所以于B溶液与清水的浓度差大于C溶液与清水的浓度差,因此B中液面上升的高度比C中的高.
②当液面不再上升时,两溶液浓度大小的关系仍为B>C.
③同样道理,由于B溶液与清水的浓度差大于C溶液与清水的浓度差,所以A中水分子扩散到B的速率大于A中水分子扩散到C的速率.
Ⅱ(1)试管中的显色反应无需使用显微镜,而观察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需要使用显微镜,所以BCE实验中都是要观察细胞的变化,需要使用显微镜.
(2)A组实验时对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进行鉴定,根据原理,鉴定蛋白质一般使用双缩脲试剂,遇到蛋白质发生紫色反应;B组实验中用健那绿进行了染色,健那绿能将细胞中的线粒体染成蓝绿色,所以观察的细胞结构为线粒体;D组实验为探究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故挂差的指标为双氧水单位时间内水解生成的氧气气泡数.
故答案为:
Ⅰ.(1)①半透膜面积和溶液体积
②成正比(或成正相关)
(2)①(见图)
②B>C③大于
Ⅱ.(1)BCE
(2)双缩脲试剂(缺“试剂”不给分)紫色蓝绿气泡数
⑶ 如图1表示渗透作用装置,一段时间后液面上升的高度为h,其中半透膜为膀胱膜,装置溶液A、a起始浓度分别用
(1)图1中,开始时Ma>MA,则漏斗内液面上升,但由于漏斗内液柱压力的作用回,当液面不再答上升时,则MA小于Ma;图2中的1细胞膜、3液泡膜、5两者之间的细胞质组成的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
(2)图2中,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达到平衡后,MB等于Mb.
(3)图1漏斗液面上升过程中,半透膜两侧的浓度差越来越小,水分子扩散速度逐渐减慢;图2细胞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液的浓度越来越大,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增强,图1中的半透膜与图2中的细胞膜在功能上有何区别:细胞膜能主动转运物质而半透膜不可以.
故答案为:
(1)小于原生质层1、3、5
(2)等于
(3)减慢增强细胞膜能主动转运物质而半透膜不可以
⑷ 某同学制作了如图1所示的渗透作用装置
水从水浓度高的地方向水浓度低的地方运输,烧杯中为蒸馏水,漏斗中为蔗糖溶液,因版此最开始时,水分子进权入漏斗的量大于流出的量,当进入漏斗中的水和流出的水一样多时,达到动态平衡时,液面几乎不动,故长颈漏斗内部液面的变化趋势是先升高后维持在一定数值.
故选:B.
⑸ 某兴趣小组设计了两套渗透装置来探究关于渗透作用的问题.(1)图1所示的甲、乙、丙三个渗透装置中,三个
(1)①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三个渗透装置半透膜的面积和所盛蔗糖溶液的内体积不同,所以该实验的容研究课题为探究溶液上升速率与半透膜面积和溶液体积的关系.
②根据如图2所示结果,不难得出该实验的结论,即溶液上升速率与半透膜面积和溶液的体积有关,成正比例关系.
(2)①由于B溶液浓度大于C溶液,所以于B溶液与清水的浓度差大于C溶液与清水的浓度差,因此B中液面上升的高度比C中的高.
②当液面不再上升时,两溶液浓度大小的关系仍为B>C.
③同样道理,由于B溶液与清水的浓度差大于C溶液与清水的浓度差,所以A中水分子扩散到B的速率大于A中水分子扩散到C的速率.
故答案为:
(1)①溶液上升速率半透膜面积溶液体积(后俩空顺序可以颠倒)
②2、3、1溶液上升速率与半透膜面积和溶液的体积有关,成正比例关系
(2)①大于②B>C③大于
⑹ 如图表示渗透作用装置图,其中半透膜为膀胱膜(蔗糖分子不能通过,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图中溶液A、B、
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动力是浓度差.由题中Ma=Mb>MA>MB可知,水分回通过半透膜进入漏斗内,液答面都升高.又由于图乙中浓度差大于图甲中浓度差,所以达到平衡后hl<hu,M1>Mu.
故选:D.
⑺ 如图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漏斗内溶液(S1)和漏斗外溶液(S2)为两种不同浓
(1)渗透平衡时液面差△h与浓度差的大小有关,浓度差越大,△h越大;蔗糖是不能穿过半透膜是分子,图中由于漏斗内的蔗糖溶液浓度高,因此烧杯中的水分子或通过渗透作用进入漏斗,使漏斗内液面升高,渗透平衡时△h会产生压力与漏斗内因溶液浓度差产生的压力的大小相等,因此漏斗内的浓度仍然大于漏斗外;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h,此时S1和S2浓度大小关系为S1>S2
(2)图中半透膜模拟的是成熟植物细胞中的原生质层,两者在物质透过功能上的差异是原生质层能主动转运有关物质而半透膜不能.
(3)分别在装置X和Y的漏斗内加入适量的蔗糖溶液和KNO3溶液,蔗糖不能透过半透膜,渗透平衡时,漏斗内液面高,即X液面高;KNO3溶液在水中电离成硝酸根离子和钾离子,离子能透过半透膜,渗透平衡时,漏斗内外液面一样高;
(4)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浸润在的30%蔗糖溶液会质壁分离,浸润在KNO3溶液中,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硝酸根离子和钾离子,当细胞液浓度大于细胞外液浓度时,细胞又能渗透吸水,所以细胞质壁分离后会自动复原.
(5)如果用洋葱作为实验材料提取DNA,应用洗涤剂瓦解细胞膜,从而释放DNA.在0.14mol/L的NaCl溶液中DNA析出最多.
故答案为:
(1)S1>S2
(2)原生质层原生质层能主动转运有关物质而半透膜不能
(3)X
(4)质壁分离KNO3溶液中的细胞质壁分离后会自动复原,而蔗糖溶液中的不会
(5)细胞膜0.14mol/L的NaCl
⑻ 如图甲为两个用半透膜(②)制作的渗透装置,溶液a、b为等浓度的同种溶液,液体c为清水:图乙为“观察植
(1)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可看作一个封闭的渗透系统,图乙中的原生质层相当于图甲中的②(半透膜);细胞液相当于图甲中的a溶液,因为细胞壁为全透性,则④处的物质为蔗糖溶液.
(2)甲图装置l和装置2中a、b为等浓度的同种溶液,液体c为清水,由于水分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则液面会上升;由于半透膜溶质不能通过半透膜,则当这种变化停止时,②(半透膜)两侧浓度大小是a大于c.
(3)若要探究溶液浓度对渗透作用的影响,调整后a、b、c三种溶液浓度大小,顺序最好为 a>b>c,则a装置中液面上升速度快于b.
故答案为:
(1)原生质层 细胞液蔗糖溶液细胞壁为全透性
(2)上升大于
(3)a>b>c 或b>a>c
⑼ 如图甲、乙图是渗透装置示意图,丙图是根毛细胞示意图,请根据甲、乙、丙三图回答下列问题:(甲图是发生
(1)能够发生渗透作用的必须具有渗透装置,典型的渗透装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具有回半透膜和答半透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
(2)因为漏斗内液面上升,故是②>①吸水引起的.
(3)④是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由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构成,相当于甲图中的③半透膜.
(4)在30%蔗糖溶液中,由于细胞的失水,细胞会发生皱缩,而b侧的细胞壁比a侧的细胞壁薄,b侧收缩多,因此茎弯向b侧;置于清水中,细胞吸水膨胀,体积变大,b侧伸展多,更易弯向a侧,故选:D.
故答案为:
(1)具有半透膜半透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
(2)②>①
(3)原生质层③
(4)D
⑽ 如图甲、乙为两个渗透装置.甲图是发生渗透作用时的初始状态,乙图是较长时间之后,通过漏斗内外的水分子
A、图中③代表半透膜,水分子能自由通过,而大分子不能通过,故A正确内;
B、图甲和图乙容比较,漏斗内液面上升,说明漏斗内溶液②浓度高于烧杯中溶液①,故B正确;
C、由于漏斗内液柱压力的作用,当液面不再上升时,溶液②的浓度依然大于溶液①的浓度,故C错误;
D、图甲中溶液①和②浓度差越大,则水分跨膜运输的数量越多,则图乙中的水柱上升得越高,故D正确.
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