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为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若干组,在25℃条件下进行了一系列
(1)组别1中,光照强度为0,此时叶肉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由于小室中CO2缓冲液能够保持小室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相对稳定,因此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因此装置中气体总量减少,引起该组液滴左移.
(2)组别3的光照强度为4000lx,组别4的光照强度为6000lx,因此与组别4相比,限制组别3液滴移动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表中光照为10000lx和12000lx时,液滴移动的距离相等,表明此时光合作用达到光饱和点,因此光照强度不再是主要环境因素,此时限制装置内植物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主要是二氧化碳浓度.
(3)表中右移的值表示光合作用氧气的净释放量,因此真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右移的值+左移的2.2.则光照强度为8000lx时,植物真光合速率=5.9+2.2=8.1mL/h,因此植物光合作用2小时产生氧气16.2mL.若光照强度由8000lx突然降低到2000lx,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减少,这将抑制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而二氧化碳固定仍在发生,因此此时叶绿体内C3的相对含量将升高,用于暗反应的ATP来自光反应中水的光解.
(4)25℃是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当升高温度时,是光合作用强度减弱,而呼吸作用增强,因此氧气的净生成量减少.因此在6000lx光照条件下,将实验装置的温度提升至30℃,由于氧气净生成量减少,导致液滴右移明显减慢.
故答案为:
(1)细胞质基质 线粒体 呼吸作用吸收氧气,导致装置中气体总量减少
(2)光照强度 二氧化碳浓度
(3)16.2 升高 光反应中水的光解
(4)25℃是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当升高温度时,是光合作用强度减弱,而呼吸作用增强,因此氧气的净生成量减少
㈡ 为探究CO2浓度和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若干组,利用缓冲液
A、组别1中没有光照,液滴向左移2.24代表的是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了密闭小室内的氧气,由于室温维持在25℃,其他组别的呼吸作用保持不变,A正确;
B、组别6中在光照强度1500,CO2浓度0.03时,既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液滴向右移动9.00,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量大于有氧呼吸消耗氧气量,B错误;
C、组别2和3相比,CO2浓度0.03时,光照强度分别是800和1000,限制液滴移动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C正确;
D、组别3和4相比,光照强度1000,CO2浓度分别是0.03和0.05,限制液滴移动的主要环境因素是CO2浓度,D正确.
故选:B.
㈢ xx中学初三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步骤是:①检查装置的气密
(1)红磷燃烧的现象是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当红磷与氧气反应完全后,广口瓶内氧气耗尽,由于生成物是固体,导致瓶内气体压强减小,所以打开弹簧夹时,水倒流到广口瓶中,倒流进的水约占广口瓶体积的五分之一;由此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故答案为: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打开弹簧夹后水倒流进瓶内,倒流进的水约占广口瓶体积的五分之一;红磷燃烧生成物是固体;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2)空气主要成分是氧气和氮气,其中氧气和红磷反应,故集气瓶中剩余的主要气体是氮气,而实验完成后剩余红磷而空气中氮气的量也没有减少,说明氮气不易溶于水;氮气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因此将燃着的红磷再次伸入瓶中,燃着的红磷立即熄灭; 故答案为:不易;是氮气; (3)没有先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装置漏气,因此发现红磷燃烧的同时,导气管另一端有气泡产生;装置内的部分空气逸散出来,就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水体积大于五分之一; 故答案为:气泡;大于;装置内的部分空气逸散出来,导致进入集气瓶中水体积大于五分之一; (4)如果实验中因红磷量不足而氧气没有完全消耗或因装置漏气而在冷却过程中进入少量空气或未冷却至室温而打开弹簧夹或烧杯中的水太少等,都可能出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积的五分之一的结果. 故答案为:①③④⑤. |
㈣ 某科研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并进行了以下实验:①将此装置放于黑暗处一昼夜后,移至适宜自然光
(1)植物具有蒸腾作用,水分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叶片的气孔散失到大气中,装置中两瓶上的液体一方面是瓶中的叶片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另一方面是瓶中的溶液中也有水分,在阳光的照射下,通过蒸发也可以在瓶内壁凝结成水珠.
(2)实验前要将此装置放到黑暗片一昼夜,目的是除去叶片内原有的淀粉,如果叶片内残留有以前光合作用制造的淀粉,实验结果就会不明显,为了排除原有淀粉的干扰,放到黑暗片一昼夜,植物叶片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淀粉,原来的淀粉消耗完后,就不会干扰实验,使实验结果更加明显.
(3)酒精能溶解叶绿素.这样处理后,摘取一片部分遮光的叶片,除去不透光纸片后,将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
(4)向叶片滴加碘液的目的是根据淀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检验是否产生淀粉.观察现象之前,用清水冲掉碘液的目的是碘液本身有颜色去掉碘液颜色的干扰,便于观察叶片颜色的变化,使实验现象明显.实验现象:叶片见光(未遮盖)部分,遇碘变蓝,说明叶片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淀粉;叶片遮光部分,遇碘不变蓝,说明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5)乙组装置与丙组装置的区别是丙里面是清水,乙里面是氢氧化钠溶液,由于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清水没有此功能,故乙、丙两装置内丙里面有二氧化碳,乙里面没有二氧化碳.因此乙、丙两装置中的叶片所处的环境,惟一变量是二氧化碳,由于乙叶片所处的环境没有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所以乙叶片由于缺乏原料而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有机物淀粉,因此遇碘不能变蓝色.而丙叶片由于环境中有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故遇碘变蓝色.该对照组证明了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6)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使放出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作用下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一般情况下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通过以上实验结果分析原因可能是:三片叶都要进行 呼吸作用,其强度大于或等于光合作用,结果光合作用的产物不能积累,所以实验中看不到变蓝的现象.
(7)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分,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同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公式为:二氧化碳+水
光 |
与科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分别用相同强度不同颜色在实验过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160笔记本机械硬盘多少钱
浏览:679
晋城市五金建材市场在哪
浏览:23
自动灭火装置装哪里
浏览:416
制冷设备维修电话多少
浏览:313
消防主机设备注册是什么意思啊
浏览:175
松木桩用什么机械打
浏览:742
实验室灌装的仪器叫什么
浏览:196
铸造的铁钱从什么时候开始使用
浏览:164
全国多少五金机电城
浏览:316
思域怎么把仪表调成英里
浏览:965
三轮车前轴承换多少钱
浏览:925
四线制仪表怎么连信号发生器
浏览:570
6205k的轴承是什么
浏览:56
工业管道安装阀门试压
浏览:279
考制冷证要看什么app
浏览:88
变压器防爆装置的作用
浏览:569
定做电动工具
浏览:925
阀门厂上班有没有毒
浏览:766
怎么看机器设备的图纸
浏览:790
女性趣电动工具
浏览:5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