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让同一小球抄从斜面的不袭同高度滚下是为了保证小球到达斜面底端具有相同的速度,因此可探究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不同小球将木块推得越远,说明小球撞击木块前的动能很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为探究物体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时,应该控制质量相同,速度不同,因此让质量相同的小球从不同高度滚下,该选项说法正确;
D、为探究物体动能与质量的关系时,应该控制速度相同,质量不同,因此让质量不同的小球从相同高度滚下,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2. 在《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和受力的关系》实验中,装置如图所示.(1)实验装置中所用打点计时器应接_____
(1)实验装置中所用打点计时器应接交流电源,故选:B.
(2)开始记录时,应先给打点计时器通电,然后再释放重锤,让它带着纸带一同落下,如果先放开纸带让重物下落,再接通打点计时时器的电源,由于重物运动较快,不利于数据的采集和处理,会对实验产生较大的误差.故选:A.
(3)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要控制小车质量不变而改变拉力大小;
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关系时,应控制拉力不变而改变小车质量;
这种实验方法是控制变量法,故选:A.
(4)平衡摩擦力就是让小车在无拉力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让重力沿斜面的分力等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
当每次改变重物的质量时,不需要重新调节木板的倾角,即不要重新平衡摩擦力.故选:B.
故答案为:(1)B;(2)A;(3)A;(4)B.
3. “探究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用该装置实验时,不可缺少的操作是()A.测
A、本实验是为了探究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只要保证小车的质量不变即可,不专需要测量小车的质量,故属A错误.
BD、实验中改变拉力做功时,为了能定量,所以用不同条数的橡皮筋且拉到相同的长度,这样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就有倍数关系.而不需要测量出每根橡皮筋做功的数值,即不需要测量橡皮筋的伸长量.每次只要保证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这样开始时橡皮筋的形变量相同,过程中每根橡皮筋做的功就相同.故B错误、D正确.
C、平衡摩擦力时,把木板的一段垫高,使得小车做匀速运动即可,不需要用量角器测出长木板的倾角,故C错误.
故选:D.
4. 小明同学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物体质量大小的关系”实验中,所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A为小球,B为木块
(1)刻抄度尺为厘米刻度袭尺,示数为24.5cm;
(2)本实验中根据木块移动的距离远近,来判断小球动能的大小;
(3)从图中所给数据,可以知道:小球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4)木块运动到了长木板的末端之外,可以减小木块的动能,也就是减小小球的重力势能,即降低小球开始下落时的高度.
故答案为:(1)24.5;(2)木块移动距离的远近;(3)小球的速度一定时,小球质量越大,动能越大;(4)降低小球开始下落时的高度.
5.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探究加速度a与物体所受合力F及物体质量m关系的实验,如图所示,图甲为实验装置简图.(1
(1)由于抄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故打点时间间隔为0.02s,所以每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0.1s,利用逐差法△x=aT2可得:
(x3+x4)-(x1+x2)=4aT2
则有:a=
x4+x3?x2?x1 |
4T2 |
0.0721+0.0772?0.0619?0.0670 |
4×0.042 |
6. 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通过观察实验可知,物体和像到镜的距离 ,物体
相等,相等
7. 在“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一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左侧
①为了减小偶然误差,采用逐差法处理数据,有:
解得:a=
②图中当F≠0时,a=0.也就是说当绳子有拉力时,小车的加速度为0,说明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的不够; ③对a-F图来说,图象的斜率的倒数表示物体质量,c图中斜率不同,说明两个同学做实验时小车质量不同,乙的斜率大于丙的斜率,则乙的质量小于丙的质量. ④当木块质量远远大于重物质量时,可以近似认为木块受到的拉力等于重物的重力. 故答案为:①
8. 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的关系”实验中,设计出如下的实验方案,其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已知
(复1)当物体小车匀速下滑时有:制
(3)根据a=
故答案为:(1)否;(2)0.88;(3)小车的质量的倒数,在计算小车所受的合外力时未计入砝码盘的重力,砝码盘的重力. 9. (10分)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探究加速度a与物体所受合外力F关系的实验,如图所示为实验装置图。为了实验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