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废气焚烧装置设计手册

废气焚烧装置设计手册

发布时间:2021-03-12 16:34:12

⑴ GWKB3-2000

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

GWKB 3—2000

代替:HJ/J 18—1996

Standard for pollution control on the municipal solid waste incineration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活垃圾焚烧厂选址原则、生活垃圾入厂要求、焚烧炉基本技术性能指标、焚烧厂污染物排放限值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生活垃圾焚烧设施的设计、环境影响评价、竣工验收以及运行过程中污染控制及监督管理。

2 引用标准
以下标准所含条文,在本标准中被引用而构成本标准条文,与本标准同效。

GB 14554-93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8978-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12348-90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GB 5085.3-1996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

GB5086.1~5086.2-1997 固体废物 浸出毒性浸出方法

GB/T 15555.1~15555.11-1995 固体废物 浸出毒性测定方法

GB/T16157-1996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GB5468-91 锅炉烟尘测试方法

HJ/T20—1998 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

当上述标准被修订时,应使用基最新版本。

3 定义
3.1危险废物

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性的废物。

3.2焚烧炉

利用高温氧化作用处理生活垃圾的装置。

3.3处理量

单位时间焚烧炉焚烧垃圾的质量。

3.4烟气停留时间

燃烧气体从最后空气喷射口或燃烧器到换热面(如余热锅炉换热器等)或烟道冷风引射口之间的停留时间。

3.5焚烧炉渣

生产垃圾焚烧后从炉床直接排出的残渣。

3.6热灼减率

焚烧炉渣经灼热减少的质量占原焚烧炉渣质量的百分数,其计算方法如下:

式中: P——热灼减率,100%;

A——干燥后的原始焚烧炉渣在室温下的质量,g;

B——焚烧炉渣经600±25℃3h灼热,然后冷却至室温后的质量,g。

3.7二恶英类

多氯代二苯并-对-二恶英和多氯代二苯并呋喃的总称。

3.8二恶英类毒性当量(TEQ)

二恶英类毒性当量因子(TEF)是二恶英类毒性同类物与2,3,7,8-四氯代二苯并-对-二恶英对Ah受体的亲和性能之比。二恶英类毒性当量可以通过下式计算:

3.9标准状态

烟气温度为273.16K,压强为101 325Pa时的状态。

4 生活垃圾焚烧厂选址原则
生活垃圾焚烧厂选址应符合当地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的规定,并符合当地的大气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自然保护的要求。

5 生活垃圾入厂要求
危险废物不得进入生活垃圾焚烧厂处理。

6 生活垃圾贮存技术要求
进入生活垃圾焚烧厂的垃圾应贮存于垃圾贮存仓内。

垃圾贮存仓应具有良好的防渗性能。贮存仓内部应处于负压状态,焚烧炉所需的一次风应从垃圾贮存仓抽取。垃圾贮存仓还必须附设污水集装置。收集沥滤液和其他污水。

7 焚烧炉技术要求
焚烧炉技术性能要求见表1。

表1 焚烧炉技术性能指标

项 目
烟气出口温度

烟气停留时间
s
焚烧炉渣热灼减率%
焚烧炉出口烟气中氧含量%

指 标
≥850
≥2
≤5
6~12

≥1000
≥1

7.2焚烧炉烟囱技术要求

7.2.1焚烧炉烟囱高度要求

焚烧炉烟囱高度应按环境影响评价要求确定,但不能低于表2规定的高度。

表2 焚烧炉烟囱高度要求

处理量
t/d
烟囱最低允许高度
m

<100
25

100~300
40

>300
60

注:*在同一厂区内如同时有多台垃圾焚烧炉,则以各焚烧炉处理量总和作为评判依据。

7.2.2焚烧炉烟囱周围半径200m距离内有建筑物时,烟囱应高出最高建筑物3m以上,不能达到该要求的烟囱,其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应按表3规定的限值严格50%执行。

7.2.3由多台焚烧炉组成的生活垃圾焚烧厂,烟气应集中到一个筒集合式排放。

7.2.4焚烧炉的烟囱或烟道应按GB/T16157的要求,设置永久采样孔,并安装采样监测用平台。

7.3生活垃圾焚烧炉除尘装置必须采用袋式除尘器。

8 生活垃圾焚烧厂污染排放限值
8.1焚烧炉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

焚烧炉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见表3。

表3 焚烧炉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1)

序号
项 目
单 位
数值含义
限 值

1
烟尘
mg/m3
测定均值
80

2
烟气黑度
林格曼黑度,级
测定值2)
1

3
一氧化碳
mg/m3
小时均值
150

4
氮氧化物
mg/m3
小时均值
400

5
二氧化硫
mg/m3
小时均值
260

6
氯化氢
mg/m3
小时均值
75

7

mg/m3
测定均值
0.2

8

mg/m3
测定均值
0.1

9

mg/m3
测定均值
1.6

10
二恶英类
ng TEQ/ m3
测定均值
1.0

注:1)本表规定的各项标准限值,均以标准状态下含11%O2的干烟气为参考值换算。

2)烟气最高黑度时间,在任何1h内累计不得超过5min。

8.2生活垃圾焚烧厂恶臭厂界排放限值

氨、硫化氢、甲硫醇和臭气浓度厂界排放限值根据生活垃圾焚烧厂所在区域,分别按照GB14554表1相应级别的指标值执行。

8.3生活垃圾焚烧厂工艺废水排放限值

生活垃圾焚烧厂工艺废水必须经废水处理系统处理,处理后的水应优先考虑循环再利用,必须排放时,废水中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按GB 8978执行。

9 其它要求
9.1焚烧残余物的处理要求

9.1.1焚烧炉渣与除尘设备惧的焚烧飞灰应分别收集、贮存和运输。

9.1.2焚烧炉渣按一般固体废物处理,焚烧飞灰应按危险废物处理。其他尾气净化装置排放的固体废物按GB5085.3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判断是否属于危险废物,如属于危险废物,则按危险废物处理。

9.2生活垃圾焚烧厂噪声控制限值

生活垃圾焚烧厂噪声控制限值按GB 12348执行。

10 检测方法
10.1监测工况要求

在对焚烧炉进行日常监督性监测时,采样期间的工况应与正常运行工况相同,生活垃圾焚烧厂的人员和实施监测的人员都不应任意改变运行工况。

10.2焚烧炉性能检验

10.2.1烟气停留时间根据焚烧炉设计书检验。

10.2.2出口温度用热电偶在燃烧室出口中心处测量。

10.2.3焚烧炉渣热灼减率的测定

按HJ/T20采样制样技术规范采样,依据本标准3.7所列公式计算,取平均值作为判定值。

10.2.4氧气浓度测定按GB/T16157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10.3烟尘和烟气监测

10.3.1烟尘和烟气的采样方法

10.3.1.1烟尘和烟气的采样点和采样方法按GB/T16157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10.3.1.2本标准规定的小时均值是指以连续1h的采样获取忍气吞声平均值,或在1h内,以等时间间隔至少采取3个样品计算的平均值。

本标准规定测定均值是指以等时间间隔至少采取3个样品计算的平均值。

10.3.2监测方法

焚烧炉大气污染物监测方法见表4。

表4 焚烧炉大气污染物监测方法

序号
项 目
监测方法
方法来源

1
烟尘
重量法
GB/T16157-1996

2
烟气黑度
林格曼烟度法
GB5468-91

3
一氧化碳
非色散红外吸收法
HJ/T44-1999

4
氮氧化物
紫外分光光度法
HJ/T42-1999

5
二氧化硫
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1)

6
氯化氢
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
HJ/T27-1999

7

冷原子吸收法分光光度法
1)

8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

9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

10
二恶英类
色谱-质谱联用法
1)

注:1)暂时采用《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北京,1990年),待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相应标准后,按标准执行。

2)暂时采用《固体废弃物试验分析评价手册》(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北京,1992年),待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相应标准后,按标准执行。

10.4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测定方法

其他尾气净化装置排放的固体废物按GB5086.1~5086.2做浸出试验,按GB/T15555.1~15555.11浸出毒性测定方法测定。

11 标准实施
11.1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二恶英类污染物排放限值在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深圳市试行。2003年6月1日之日起在全国执行。

11.2本标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实施。

⑵ 化工工业的焚烧炉执行什么标准

化工工业的焚烧炉执行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2001)。具体内容如下:

3.2焚烧

指焚化燃烧危险废物使之分解并无害化的过程。

3.3焚烧炉

指焚烧危险废物的主体装置。

3.4焚烧量

焚烧炉每小时焚烧危险废物的重量。

3.5焚烧残余物

指焚烧危险废物后排出的燃烧残渣、飞灰和经尾气净化装置产生的固态物质。

3.6热灼减率

指焚烧残渣经灼热减少的质量占原焚烧残渣质量的百分数。其计算方法如下:

P=(A-B)/A×100%

式中:P-热灼减率,%;

A-干燥后原始焚烧残渣在室温下的质量,g;

B-焚烧残渣经600℃(土25℃)3h灼热后冷却至室温的质量,g。

3.7烟气停留时间

指燃烧所产生的烟气从最后的空气喷射口或燃烧器出口到换热面(如余热锅炉换热器)或烟道冷风引射口之间的停留时间。

3.8焚烧炉温度

指焚烧炉燃烧室出口中心的温度。

3.9燃烧效率(CE)

指烟道排出气体中二氧化碳浓度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浓度之和的百分比。用以下公式表示:

CE=CO2/(CO2+CO)×100%

式中:[CO2]和[CO]-分别为燃烧后排气中CO2和CO的浓度。

3.10焚毁去除率(DRE)

指某有机物质经焚烧后所减少的百分比。用以下公式表示:

DRE=(Wi-WO)/Wi×100%

式中:Wi-被焚烧物中某有机物质的重量;

Wo-烟道排放气和焚烧残余物中与Wi相应的有机物质的重量之和。

(2)废气焚烧装置设计手册扩展阅读

焚烧炉排气筒中烟尘或气态污染物监测的采样点数目及采样点位置的设置,执行GB/T16157。

在焚烧设施于正常状态下运行1h后,开始以1次/h的频次采集气样,每次采样时间不得低于45min,连续采样3次,分别测定。以平均值作为判定值。

焚烧设施排放气体按污染源监测分析方法执行。焚烧残渣热灼减率监测,样品的采集和制备方法执行HJ/T20。

焚烧残渣热灼减率的分析采用重量法。依据公式计算,取3次平均值作为判定值。

⑶ 二恶英毒性当量浓度怎样判断是否合格

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2001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加强对危险废物的污染控制,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国家环保总局特制定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全文如下:1范围本标准从危险废物处理过程中环境污染防治的需要出发,规定了危险废物焚烧设施场所的选址原则、焚烧基本技术性能指标、焚烧排放大气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排放限值、焚烧残余物的处置原则和相应的环境监测等。本标准适用于除易爆和具有放射性以外的危险废物焚烧设施的设计、环境影响评价、竣工验收以及运行过程中的污染控制管理。2引用标准以下标准所含条文,在本标准中被引用即构成本标准的条文,与本标准同效。GHZB1-199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T16157-1996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15562.2-1995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12349-9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HJ/T20-1998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当上述标准被修订时,应使用其最新版本。3术语3.1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3.2焚烧指焚化燃烧危险废物使之分解并无害化的过程。3.3焚烧炉指焚烧危险废物的主体装置。3.4焚烧量焚烧炉每小时焚烧危险废物的重量。3.5焚烧残余物指焚烧危险废物后排出的燃烧残渣、飞灰和经尾气净化装置产生的固态物质。3.6热灼减率指焚烧残渣经灼热减少的质量占原焚烧残渣质量的百分数。其计算方法如下:P=(A-B)/A×100%式中:P-热灼减率,%;A-干燥后原始焚烧残渣在室温下的质量,g;B-焚烧残渣经600℃(土25℃)3h灼热后冷却至室温的质量,g。3.7烟气停留时间指燃烧所产生的烟气从最后的空气喷射口或燃烧器出口到换热面(如余热锅炉换热器)或烟道冷风引射口之间的停留时间。3.8焚烧炉温度指焚烧炉燃烧室出口中心的温度。3.9燃烧效率(CE)指烟道排出气体中二氧化碳浓度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浓度之和的百分比。用以下公式表示:CE=CO2/(CO2+CO)×100%式中:[CO2]和[CO]-分别为燃烧后排气中CO2和CO的浓度。3.10焚毁去除率(DRE)指某有机物质经焚烧后所减少的百分比。用以下公式表示:DRE=(Wi-WO)/Wi×100%式中:Wi-被焚烧物中某有机物质的重量;Wo-烟道排放气和焚烧残余物中与Wi相应的有机物质的重量之和。3.11二恶英类多氯代二苯并-对-二恶英和多氯代二苯并呋喃的总称。3.12二恶英毒性当量(TEQ)二恶英毒性当量因子(TEF)是二恶英毒性同类物与2,3,7,8-四氯代二苯并-对-二恶英对的亲和性能之比。二恶英毒性当量可以通过下式计算:TEQ=∑(二恶英毒性同类物浓度×TEF)3.13标准状态指温度在273.16K,压力在101.325KPa时的气体状态。本标准规定的各项污染物的排放限值,均指在标准状态下以11%O2(干空气)作为换算基准换算后的浓度。4技术要求4.1焚烧厂选址原则4.1.1各类焚烧厂不允许建设在GHZB1中规定的地表水环境质量一类、二类功能区和GB3095中规定的环境空气质量一类功能区,即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需要特殊保护地区。集中式危险废物焚烧厂不允许建设在人口密集的居住区、商业区和文化区。4.1.2各类焚烧厂不允许建设在居民区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地区。4.2焚烧物的要求除易爆和具有放射性以外的危险废物均可进行焚烧。4.3焚烧炉排气筒高度4.3.1焚烧炉排气筒高度见表1。焚烧量(kg/h)废物类型排气筒最低允许高度(m)≤300医院临床废物20除医院临床废物以外的第4.2条规定的危险废物25300-2000第4.2条规定的危险废物352000-2500第4.2规定的危险废物45≥2500第4.2条规定的危险废物504.3.2新建集中式危险废物焚烧厂焚烧炉排气筒周围半径200米内有建筑物时,排气筒高度必须高出最高建筑物5米以上。4.3.3对有几个排气源的焚烧厂应集中到一个排气筒排放或采用多筒集合式排放。4.3.4焚烧炉排气筒应按GB/T16157的要求,设置永久采样孔,并安装用于采样和测量的设施。4.4焚烧炉的技术指标4.4.1焚烧炉的技术性能要求见表2。表2焚烧炉的技术性能指标指标/废物类型焚烧炉温度(℃)烟气停留时间(s)燃烧效率(%)焚毁去除率(%)焚烧残渣热灼减率(%)危险废物≥1100≥2.0≥99.9≥99.99<5多氯联苯≥1200≥2.0≥99.9≥99.9999<5医院临床废物≥850≥1.0≥99.9≥99.99<54.4.2焚烧炉出口烟气中的氧气含量应为6%-10%(干气)。4.4.3焚烧炉运行过程中要保证系统处于负压状态,避免有害气体逸出。4.4.4焚烧炉必须有尾气净化系统、报警系统和应急处理装置。4.5危险废物的贮存4.5.1危险废物的贮存场所必须有符合GB15562.2的专用标志。4.5.2废物的贮存容器必须有明显标志,具有耐腐蚀、耐压、密封和不与所贮存的废物发生反应等特性。4.5.3贮存场所内禁止混放不相容危险废物。4.5.4贮存场所要有集排水和防渗漏设施。4.5.5贮存场所要远离焚烧设施并符合消防要求。5污染物(项目)控制限值5.1焚烧炉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焚烧炉排气中任何一种有害物质浓度不得超过表3中所列的最高允许限值。5.2危险废物焚烧厂排放废水时,其水中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按GB8978执行。5.3焚烧残余物按危险废物进行安全处置。5.4危险废物焚烧厂噪声执行GB12349。表3危险废物焚烧炉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1)序号污染物不同焚烧容量时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限值(mg/m3)≤300(kg/h)300-2500(kg/h)≥2500(kg/h)1烟气黑度林格曼1级2烟尘10080653一氧化碳(CO)10080804二氧化硫(SO2)4003002005氟化氢(HF9.07.05.06氯化氢(HCL)10070607氮氧化物(以NO2计)5008汞及其化合物(以HG计)0.19镉及其化合物(以CD计)0.110砷,镍及其化合物(以AS+NI计)21.011铅及其化合物(以PB计1.012铬,锡,锑,铜,镭及其化合物4.013二恶英类0.5TEQng/m31)在测试计算过程中,以11%O2(干气)作为换算基准。换算公式为c=10/(21-Os)×Cs式中:c-标准状态下被测污染物经换算后的浓度(mg/m3);Os-排气中氧气的浓度(%);Cs-标准状态下被测污染物的浓度(mg/m3)。2)指砷和镍的总量。3)指铬、锡、锑、铜和锰的总量。6监督监测6.1废气监测6.1.1焚烧炉排气筒中烟尘或气态污染物监测的采样点数目及采样点位置的设置,执行GB/T16157。6.1.2在焚烧设施于正常状态下运行1h后,开始以1次/h的频次采集气样,每次采样时间不得低于45min,连续采样三次,分别测定。以平均值作为判定值。6.1.3焚烧设施排放气体按污染源监测分析方法执行(见表4)。表4焚烧设施排放气体的分析方法序号污染物分析方法方法来源1烟气黑度林格曼烟度法GB/T5468-912烟尘重量法GB/T16157-19963一氧化碳(CO)非分散红外吸收法HJ/T44-19994二氧化硫(SO2)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1)5氟化氢(HF)滤膜氟离子选择电极法1)6氯化氢(HCL)硫氰汞分光光度法HJ/T27-1999硝酸银容量法1)7氮氧化物盐酸萘二胺分光光度法HJ/T43-19998汞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1)9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1)10铅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1)11砷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1)12铬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1)13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1)14锑5-Br-PADAP分光光度法1)15铜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1)16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1)17镍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1)18二恶英类色谱-质谱联用法2)1)《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北京,1990年。2)《固体废弃物试验分析评价手册》,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北京,1992年,P332-359。6.2焚烧残渣热灼减率监测6.2.1样品的采集和制备方法执行HJ/T20。6.2.2焚烧残渣热灼减率的分析采用重量法。依据本标准“3.6”所列公式计算,取三次平均值作为判定值。7标准实施(1)自2000年3月1日起,二恶英类污染物排放限值在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执行。2003年1月1日之日起在全国执行。(2)本标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与实施。参考资料:危险废弃物控制标准

⑷ 燃烧废气经过水膜除尘器后,二氧化硫去除率是多少

脱硫就是加石灰石,或者写加碱性介质。看你锅炉的吨位,要是大的一般加熟石灰,即消石灰:主要化学成分是氢氧化钙Ca(OH)2。。小锅炉有直接加氢氧化钠的。贵了。利用的是so2溶于水呈酸性酸碱中和原理。很简单。碱法脱硫的基本原理:对于烟气中的二氧化硫的吸收,可归纳为物理吸收和化学吸收。物理吸收是指二氧化硫单纯地被水吸收,其特点是随水温的增加,被吸收的气体量减少。物理吸收的程度,取决于气—液平衡,只要气相中被吸收的分压大于液相呈平衡时该气体的分压。吸收过程就会进行。由于物理吸收的推动力很小,吸收速率较低。所以,除尘器中的水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吸收率不会超过15%。而化学吸收有极高的吸收率,其原理是:被吸收的二氧化硫气体与碱性吸收液发生化学反应,使二氧化硫气体与碱液组分引起了变化,有效地降低了溶液表面被吸收二氧化硫气体的分压,增加了吸收过程的推动力。所以,化学吸收率可达60%以上。影响碱液吸收二氧化硫的主要因素是碱浓度。当碱液的浓度较低时,化学传质的速度较低;当提高碱液浓度时,传质速度也随之增大;当碱液浓度提高到某一值时,传质速度达到最大值。此时碱液的浓度称为临界浓度。当碱液浓度高于临界浓度时,传质速度并不增大。为此,在烟气脱硫的化学吸收过程中,当使用碱液吸收烟气中的而氧化硫时,适当提高碱液浓度,可以提高对二氧化硫的吸收率。但是,碱液的浓度不能超过临界浓度。当超过临界浓度,脱硫效率并不能提高。碱液的最佳浓度为临界浓度,此时,脱硫效率最高。锅炉燃煤烟气量及烟气中各污染物的排放量采用《环境统计手册》中给出的计算方法计算。A.烟气量V0=0.251×QL/1000+0.278Vy=1.04×QL/4178+0.77+1.0161(α-1)V0式中:V0-理论空气量,Nm³/kg;Vy-烟气排放量,Nm³/kg;QL-燃料低位发热值,KJ/kg,取23030KJ/kg;α-空气过剩系数,取1.8。依据上述模式计算出燃烧每千克燃煤产生的实际烟气量为11.4m³/kg。根据锅炉燃煤量1758.3t/a,计算出烟气排放量为2.0×107m³/a。B.烟尘量Gd=1000•B•A•dfh•(1-η)/(1-Cfh)式中:Gd-烟尘排放量,t/a;B-燃料消耗量,t/a;A-煤的灰分,取20.8%;dfh-烟气中烟尘占灰分量的百分数,取15%;η-除尘器效率,设计总效率为95%;Cfh-烟尘中可燃物含量,取30%。C.SO2排放量GSO2=1.6•B•S(1-ηs)式中:GSO2-SO2排放量,t/a;B-燃料消耗量,t/a;S-煤全硫分,%,取0.5%;ηs-脱硫率,%,设计为60%。

⑸ 为什么含氯大于5%的危险废物焚烧系统,尾气净化必须选择湿法净化

国家环保总局特制定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全文如下:1范围本标准从危险废物处理过程中环境污染防治的需要出发,规定了危险废物焚烧设施场所的选址原则、焚烧基本技术性能指标、焚烧排放大气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排放限值、焚烧残余物的处置原则和相应的环境监测等。本标准适用于除易爆和具有放射性以外的危险废物焚烧设施的设计、环境影响评价、竣工验收以及运行过程中的污染控制管理。2引用标准以下标准所含条文,在本标准中被引用即构成本标准的条文,与本标准同效。GHZB1-199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T16157-1996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15562.2-1995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12349-9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HJ/T20-1998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当上述标准被修订时,应使用其最新版本。3术语3.1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3.2焚烧指焚化燃烧危险废物使之分解并无害化的过程。3.3焚烧炉指焚烧危险废物的主体装置。3.4焚烧量焚烧炉每小时焚烧危险废物的重量。3.5焚烧残余物指焚烧危险废物后排出的燃烧残渣、飞灰和经尾气净化装置产生的固态物质。3.6热灼减率指焚烧残渣经灼热减少的质量占原焚烧残渣质量的百分数。其计算方法如下:P=(A-B)/A×100%式中:P-热灼减率,%;A-干燥后原始焚烧残渣在室温下的质量,g;B-焚烧残渣经600℃(土25℃)3h灼热后冷却至室温的质量,g。3.7烟气停留时间指燃烧所产生的烟气从最后的空气喷射口或燃烧器出口到换热面(如余热锅炉换热器)或烟道冷风引射口之间的停留时间。3.8焚烧炉温度指焚烧炉燃烧室出口中心的温度。3.9燃烧效率(CE)指烟道排出气体中二氧化碳浓度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浓度之和的百分比。用以下公式表示:CE=CO2/(CO2+CO)×100%式中:[CO2]和[CO]-分别为燃烧后排气中CO2和CO的浓度。3.10焚毁去除率(DRE)指某有机物质经焚烧后所减少的百分比。用以下公式表示:DRE=(Wi-WO)/Wi×100%式中:Wi-被焚烧物中某有机物质的重量;Wo-烟道排放气和焚烧残余物中与Wi相应的有机物质的重量之和。3.11二恶英类多氯代二苯并-对-二恶英和多氯代二苯并呋喃的总称。3.12二恶英毒性当量(TEQ)二恶英毒性当量因子(TEF)是二恶英毒性同类物与2,3,7,8-四氯代二苯并-对-二恶英对的亲和性能之比。二恶英毒性当量可以通过下式计算:TEQ=∑(二恶英毒性同类物浓度×TEF)3.13标准状态指温度在273.16K,压力在101.325KPa时的气体状态。本标准规定的各项污染物的排放限值,均指在标准状态下以11%O2(干空气)作为换算基准换算后的浓度。4技术要求4.1焚烧厂选址原则4.1.1各类焚烧厂不允许建设在GHZB1中规定的地表水环境质量一类、二类功能区和GB3095中规定的环境空气质量一类功能区,即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需要特殊保护地区。集中式危险废物焚烧厂不允许建设在人口密集的居住区、商业区和文化区。4.1.2各类焚烧厂不允许建设在居民区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地区。4.2焚烧物的要求除易爆和具有放射性以外的危险废物均可进行焚烧。4.3焚烧炉排气筒高度4.3.1焚烧炉排气筒高度见表1。焚烧量(kg/h)废物类型排气筒最低允许高度(m)≤300医院临床废物20除医院临床废物以外的第4.2条规定的危险废物25300-2000第4.2条规定的危险废物352000-2500第4.2规定的危险废物45≥2500第4.2条规定的危险废物504.3.2新建集中式危险废物焚烧厂焚烧炉排气筒周围半径200米内有建筑物时,排气筒高度必须高出最高建筑物5米以上。4.3.3对有几个排气源的焚烧厂应集中到一个排气筒排放或采用多筒集合式排放。4.3.4焚烧炉排气筒应按GB/T16157的要求,设置永久采样孔,并安装用于采样和测量的设施。4.4焚烧炉的技术指标4.4.1焚烧炉的技术性能要求见表2。表2焚烧炉的技术性能指标指标/废物类型焚烧炉温度(℃)烟气停留时间(s)燃烧效率(%)焚毁去除率(%)焚烧残渣热灼减率(%)危险废物≥1100≥2.0≥99.9≥99.99<5多氯联苯≥1200≥2.0≥99.9≥99.9999<5医院临床废物≥850≥1.0≥99.9≥99.99<54.4.2焚烧炉出口烟气中的氧气含量应为6%-10%(干气)。4.4.3焚烧炉运行过程中要保证系统处于负压状态,避免有害气体逸出。4.4.4焚烧炉必须有尾气净化系统、报警系统和应急处理装置。4.5危险废物的贮存4.5.1危险废物的贮存场所必须有符合GB15562.2的专用标志。4.5.2废物的贮存容器必须有明显标志,具有耐腐蚀、耐压、密封和不与所贮存的废物发生反应等特性。4.5.3贮存场所内禁止混放不相容危险废物。4.5.4贮存场所要有集排水和防渗漏设施。4.5.5贮存场所要远离焚烧设施并符合消防要求。5污染物(项目)控制限值5.1焚烧炉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焚烧炉排气中任何一种有害物质浓度不得超过表3中所列的最高允许限值。5.2危险废物焚烧厂排放废水时,其水中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按GB8978执行。5.3焚烧残余物按危险废物进行安全处置。5.4危险废物焚烧厂噪声执行GB12349。表3危险废物焚烧炉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1)序号污染物不同焚烧容量时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限值(mg/m3)≤300(kg/h)300-2500(kg/h)≥2500(kg/h)1烟气黑度林格曼1级2烟尘10080653一氧化碳(CO)10080804二氧化硫(SO2)4003002005氟化氢(HF9.07.05.06氯化氢(HCL)10070607氮氧化物(以NO2计)5008汞及其化合物(以HG计)0.19镉及其化合物(以CD计)0.110砷,镍及其化合物(以AS+NI计)21.011铅及其化合物(以PB计1.012铬,锡,锑,铜,镭及其化合物4.013二恶英类0.5TEQng/m31)在测试计算过程中,以11%O2(干气)作为换算基准。换算公式为c=10/(21-Os)×Cs式中:c-标准状态下被测污染物经换算后的浓度(mg/m3);Os-排气中氧气的浓度(%);Cs-标准状态下被测污染物的浓度(mg/m3)。2)指砷和镍的总量。3)指铬、锡、锑、铜和锰的总量。6监督监测6.1废气监测6.1.1焚烧炉排气筒中烟尘或气态污染物监测的采样点数目及采样点位置的设置,执行GB/T16157。6.1.2在焚烧设施于正常状态下运行1h后,开始以1次/h的频次采集气样,每次采样时间不得低于45min,连续采样三次,分别测定。以平均值作为判定值。6.1.3焚烧设施排放气体按污染源监测分析方法执行(见表4)。表4焚烧设施排放气体的分析方法序号污染物分析方法方法来源1烟气黑度林格曼烟度法GB/T5468-912烟尘重量法GB/T16157-19963一氧化碳(CO)非分散红外吸收法HJ/T44-19994二氧化硫(SO2)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1)5氟化氢(HF)滤膜氟离子选择电极法1)6氯化氢(HCL)硫氰汞分光光度法HJ/T27-1999硝酸银容量法1)7氮氧化物盐酸萘二胺分光光度法HJ/T43-19998汞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1)9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1)10铅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1)11砷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1)12铬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1)13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1)14锑5-Br-PADAP分光光度法1)15铜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1)16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1)17镍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1)18二恶英类色谱-质谱联用法2)1)《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北京,1990年。2)《固体废弃物试验分析评价手册》,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北京,1992年,P332-359。6.2焚烧残渣热灼减率监测6.2.1样品的采集和制备方法执行HJ/T20。6.2.2焚烧残渣热灼减率的分析采用重量法。依据本标准“3.6”所列公式计算,取三次平均值作为判定值。7标准实施(1)自2000年3月1日起,二恶英类污染物排放限值在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执行。2003年1月1日之日起在全国执行。(2)本标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与实施。

⑹ �工业废物焚烧wh-12是什么意思

国家环保总局特制定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全文如下:
1范围
本标准从危险废物处理过程中环境污染防治的需要出发,规定了危险废物焚烧设施场所的选址原则、焚烧基本技术性能指标、焚烧排放大气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排放限值、焚烧残余物的处置原则和相应的环境监测等。
本标准适用于除易爆和具有放射性以外的危险废物焚烧设施的设计、环境影响评价、竣工验收以及运行过程中的污染控制管理。
2引用标准
以下标准所含条文,在本标准中被引用即构成本标准的条文,与本标准同效。
GHZB1-199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T16157-1996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GB15562.2-1995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
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12349-9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HJ/T20-1998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
当上述标准被修订时,应使用其最新版本。
3术语
3.1危险废物
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
3.2焚烧
指焚化燃烧危险废物使之分解并无害化的过程。
3.3焚烧炉
指焚烧危险废物的主体装置。
3.4焚烧量
焚烧炉每小时焚烧危险废物的重量。
3.5焚烧残余物
指焚烧危险废物后排出的燃烧残渣、飞灰和经尾气净化装置产生的固态物质。
3.6热灼减率
指焚烧残渣经灼热减少的质量占原焚烧残渣质量的百分数。其计算方法如下:
P=(A-B)/A×100%
式中:P-热灼减率,%;
A-干燥后原始焚烧残渣在室温下的质量,g;
B-焚烧残渣经600℃(土25℃)3h灼热后冷却至室温的质量,g。
3.7烟气停留时间
指燃烧所产生的烟气从最后的空气喷射口或燃烧器出口到换热面(如余热锅炉换热器)或烟道冷风引射口之间的停留时间。
3.8焚烧炉温度
指焚烧炉燃烧室出口中心的温度。
3.9燃烧效率(CE)
指烟道排出气体中二氧化碳浓度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浓度之和的百分比。
用以下公式表示:
CE=CO2/(CO2+CO)×100%
式中:[CO2]和[CO]-分别为燃烧后排气中CO2和CO的浓度。
3.10焚毁去除率(DRE)
指某有机物质经焚烧后所减少的百分比。用以下公式表示:
DRE=(Wi-WO)/Wi×100%
式中:Wi-被焚烧物中某有机物质的重量;
Wo-烟道排放气和焚烧残余物中与Wi相应的有机物质的重量之和。
3.11二恶英类
多氯代二苯并-对-二恶英和多氯代二苯并呋喃的总称。
3.12二恶英毒性当量(TEQ)
二恶英毒性当量因子(TEF)是二恶英毒性同类物与2,3,7,8-四
氯代二苯并-对-二恶英对的亲和性能之比。二恶英毒性当量可以通过下式计
算:
TEQ=∑(二恶英毒性同类物浓度×TEF)
3.13标准状态
指温度在273.16K,压力在101.325KPa时的气体状态。
本标准规定的各项污染物的排放限值,均指在标准状态下以11%O2(干空气)作为换算基准换算后的浓度。
4技术要求
4.1焚烧厂选址原则
4.1.1各类焚烧厂不允许建设在GHZB1中规定的地表水环境质量一类、二类功能区和GB3095中规定的环境空气质量一类功能区,即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需要特殊保护地区。集中式危险废物焚烧厂不允许建设在人口密集的居住区、商业区和文化区。
4.1.2各类焚烧厂不允许建设在居民区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地区。
4.2焚烧物的要求
除易爆和具有放射性以外的危险废物均可进行焚烧。
4.3焚烧炉排气筒高度
4.3.1焚烧炉排气筒高度见表1。

焚烧量(kg/h)
废物类型
排气筒最低允许高度(m)
≤300
医院临床废物
20
除医院临床废物以外的第4. 2条规定的危险废物
25
300-2000
第4.2条规定的危险废物
35
2000-2500
第4.2规定的危险废物
45
≥2500
第4.2条规定的危险废物
50
4.3.2新建集中式危险废物焚烧厂焚烧炉排气筒周围半径200米内有建筑物时,排气筒高度必须高出最高建筑物5米以上。
4.3.3对有几个排气源的焚烧厂应集中到一个排气筒排放或采用多筒集合式排放。
4.3.4焚烧炉排气筒应按GB/T16157的要求,设置永久采样孔,并安装用于采样和测量的设施。
4.4焚烧炉的技术指标
4.4.1焚烧炉的技术性能要求见表2。
表2焚烧炉的技术性能指标
指标/废物类型
焚烧炉
温度(℃)
烟气停留
时间(s)
燃烧效率
(%)
焚毁去除率
(%)
焚烧残渣热灼减率(%)
危险废物
≥1100
≥2.0
≥99.9
≥99.99
<5
多氯联苯
≥1200
≥2.0
≥99.9
≥99.9999
<5
医院临床废物
≥850
≥1.0
≥99.9
≥99.99
<5
4.4.2焚烧炉出口烟气中的氧气含量应为6%-10%(干气)。
4.4.3焚烧炉运行过程中要保证系统处于负压状态,避免有害气体逸出。
4.4.4焚烧炉必须有尾气净化系统、报警系统和应急处理装置。
4.5危险废物的贮存
4.5.1危险废物的贮存场所必须有符合GB15562.2的专用标志。
4.5.2废物的贮存容器必须有明显标志,具有耐腐蚀、耐压、密封和不与所贮存的废物发生反应等特性。
4.5.3贮存场所内禁止混放不相容危险废物。
4.5.4贮存场所要有集排水和防渗漏设施。
4.5.5贮存场所要远离焚烧设施并符合消防要求。
5污染物(项目)控制限值
5.1焚烧炉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
焚烧炉排气中任何一种有害物质浓度不得超过表3中所列的最高允许限值。
5.2危险废物焚烧厂排放废水时,其水中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按GB8978执行。
5.3焚烧残余物按危险废物进行安全处置。
5.4危险废物焚烧厂噪声执行GB12349。
表3危险废物焚烧炉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1)
序号
污染物
不同焚烧容量时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限值 (mg/m3)
≤300(kg/h)
300-2500(kg/h)
≥2500(kg/h)
1
烟气黑度
林格曼1级
2
烟尘
100
80
65
3
一氧化碳(CO)
100
80
80
4
二氧化硫(SO2)
400
300
200
5
氟化氢(HF
9.0
7.0
5.0
6
氯化氢(HCL)
100
70
60
7
氮氧化物(以NO2计)

500

8
汞及其化合物(以HG计)

0.1

9
镉及其化合物(以CD计)

0.1

10
砷,镍及其化合物(以AS+NI计)2

1.0

11
铅及其化合物(以PB计

1.0

12
铬,锡,锑,铜,镭及其化合物

4.0

13
二恶英类

0.5TEQng/m3

1)在测试计算过程中,以11%O2(干气)作为换算基准。换算公式为
c=10/(21-Os)×Cs
式中:c-标准状态下被测污染物经换算后的浓度(mg/m3);
Os-排气中氧气的浓度(%);
Cs-标准状态下被测污染物的浓度(mg/m3)。
2)指砷和镍的总量。
3)指铬、锡、锑、铜和锰的总量。
6监督监测
6.1废气监测
6.1.1焚烧炉排气筒中烟尘或气态污染物监测的采样点数目及采样点位置的设置,执行GB/T16157。
6.1.2在焚烧设施于正常状态下运行1h后,开始以1次/h的频次采集气样,每次采样时间不得低于45min,连续采样三次,分别测定。以平均值作为判定值。
6.1.3焚烧设施排放气体按污染源监测分析方法执行(见表4)。
表4焚烧设施排放气体的分析方法

序号
污 染 物
分 析 方 法
方 法 来 源
1
烟气黑度
林格曼烟度法
GB/T5468-91
2
烟尘
重量法
GB/T16157-1996
3
一氧化碳(CO)
非分散红外吸收法
HJ/T44-1999
4
二氧化硫(SO2)
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1)
5
氟化氢(HF)
滤膜氟离子选择电极法
1)
6
氯化氢(HCL)
硫氰汞分光光度法
HJ/T27-1999
硝酸银容量法
1)
7
氮氧化物
盐酸萘二胺分光光度法
HJ/T43-1999
8

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
9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
10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
11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1)
12

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1)
13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
14

5-Br-PADAP分光光度法
1)
15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
16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
17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
18
二恶英类
色谱-质谱联用法
2)
1)《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北京,1990年。
2)《固体废弃物试验分析评价手册》,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北京,1992年,P332-359。

6.2焚烧残渣热灼减率监测
6.2.1样品的采集和制备方法执行HJ/T20。
6.2.2焚烧残渣热灼减率的分析采用重量法。依据本标准“3.6”所列公式计算,取三次平均值作为判定值。
7标准实施
(1)自2000年3月1日起,二恶英类污染物排放限值在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执行。2003年1月1日之日起在全国执行。
(2)本标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与实施。

⑺ 有关环境保护的书籍

这些希望对你有用:

书籍]《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pdf/1,514KB
[书籍]《水环境监测实用手册》.pdf/18,650KB
[书籍]21世纪的水处理.pdf/11,619KB
[书籍]DAT-IAT污水处理技术.pdf/5,057KB
[书籍]GIS在环境科学与工程中的应用.pdf/6,680KB
[书籍]SBR及其变法污水处理与回用技术.pdf/13,346KB
[书籍]UASB工艺的理论与工程实践.pdf/10,265KB
[书籍]包装材料的回收利用与城市环境.pdf/6,403KB
[书籍]城市大气污染总量控制方法手册.pdf/9,661KB
[书籍]城市固体废物管理与处理处置技术.pdf/17,848KB
[书籍]城市可持续发展与水污染防治对策.pdf/7,780KB
[书籍]城市垃圾处理工程.pdf/11,457KB
[书籍]城市垃圾管理与处理处置技术标准规范应用事务全书.pdf/20,434KB
[书籍]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管理.pdf/5,169KB
[书籍]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设计指南.pdf/19,275KB
[书籍]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导论.pdf/20,321KB
[书籍]城市污泥处理与利用.pdf/7,151KB
[书籍]城市污水厂处理设施设计计算527.pdf/54,478KB
[书籍]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建设与运行.pdf/15,579KB
[书籍]城市污水处理设备选型手册.pdf/4,976KB
[书籍]城市污水回用技术手册.pdf/28,044KB
[书籍]城市污水回用深度处理设施设计计算.pdf/8,844KB
[书籍]城市污水生物处理新技术开发与应用.pdf/13,904KB
[书籍]城市污水土地处理技术指南.pdf/2,974KB
[书籍]城市污水稳定塘处理技术指南.pdf/2,290KB
[书籍]除尘技术手册.pdf/13,526KB
[书籍]除尘设备.pdf/21,217KB
[书籍]大气污染控制工程.pdf/16,252KB
[书籍]大气污染控制技术.pdf/12,996KB
[书籍]大气污染控制技术1.pdf/6,959KB
[书籍]电力工业废气治理.pdf/4,450KB
[书籍]反渗透膜技术·水化学和工业应用.pdf/11,035KB
[书籍]反渗透水处理技术应用问答.pdf/5,748KB
[书籍]反渗透水处理应用技术.pdf/12,949KB
[书籍]反渗透水处理应用技术及膜水处理剂.pdf/14,560KB
[书籍]纺织印染工业废水治理技术.pdf/6,286KB
[书籍]废弃物填埋场设计.pdf/2,993KB
[书籍]废水废气固体废物专项治理与综合利用实务全书(上、中、下卷)2116.pdf/71,936KB
[书籍]废水处理概论.pdf/7,884KB
[书籍]废水处理工程(第二版).pdf/12,792KB
[书籍]废水处理工艺设计计算.pdf/5,467KB
[书籍]废水处理基础知识.pdf/2,327KB
[书籍]废水处理理论与设计1049.pdf/48,420KB
[书籍]废水处理与回用(第四版).pdf/30,701KB
[书籍]废水处理与矿井水资源化.pdf/5,886KB
[书籍]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pdf/10,111KB
[书籍]废水生物处理:(第二版)改编和扩充.pdf/21,972KB
[书籍]废水生物处理新技术:理论与应用.pdf/11,414KB
[书籍]废水厌氧生物处理理论与技术.pdf/12,207KB
[书籍]分析化学与水质分析上册.pdf/5,085KB
[书籍]粉煤灰利用技术.pdf/4,560KB
[书籍]辐射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pdf/4,547KB
[书籍]高等环境化学与微生物学原理及应用.pdf/6,739KB
[书籍]高等学校教材水文地球化学基础.pdf/6,738KB
[书籍]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技术与工程应用.pdf/14,485KB
[书籍]高浓度有机废水生物处理技术.pdf/13,627KB
[书籍]给水排水工程快速设计手册(2)—排水工程.pdf/8,583KB
[书籍]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技术.pdf/10,247KB
[书籍]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五册水质处理与循环水冷却.pdf/10,434KB
[书籍]给水排水新技术.pdf/16,407KB
[书籍]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处理技术经济手册.pdf/6,169KB
[书籍]工业锅炉水处理技术.pdf/9,336KB
[书籍]工业炉窑设计制造及节能环保治理技术手册2011.pdf/61,289KB
[书籍]工业企业环境管理.pdf/6,974KB
[书籍]工业生态学—理论与应用.pdf/10,331KB
[书籍]工业水处理技术问答(第三版).pdf/14,905KB
[书籍]工业污染物产生和排放系数手册.pdf/4,747KB
[书籍]工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手册第二分册.pdf/1,797KB
[书籍]工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手册第一分册.pdf/1,550KB
[书籍]工业用水处理设施设计计算.pdf/5,488KB
[书籍]工业与生态.pdf/11,904KB
[书籍]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工程与管理.pdf/18,120KB
[书籍]管道安装工艺问答.pdf/33,111KB
[书籍]管道工(高级工).pdf/14,273KB
[书籍]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及实例.pdf/11,648KB
[书籍]锅炉水处理原理与实用.pdf/8,935KB
[书籍]国内外废水处理工程设计实例.pdf/7,218KB
[书籍]海水淡化工程.pdf/6,537KB
[书籍]含氮废水处理技术与应用.pdf/6,427KB
[书籍]河流污染治理技术与实践.pdf/22,433KB
[书籍]湖泊生态调查观测与分析.pdf/13,538KB
[书籍]化工废水处理技术.pdf/7,628KB
[书籍]化学工业出版社--膜技术手册.pdf/33,696KB
[书籍]化学工业固体废物治理.pdf/7,997KB
[书籍]化学与环境.pdf/8,739KB
[书籍]环保产业与高新技术.pdf/3,954KB
[书籍]环保设备材料手册.pdf/22,300KB
[书籍]环保设备创新设计生产新技术适用手册2321.pdf/44,569KB
[书籍]环保设备设计基础.pdf/26,599KB
[书籍]环保设备设计手册:固体废物处理设备.pdf/36,317KB
[书籍]环保设备设计手册_大气污染控制设备.pdf/16,332KB
[书籍]环境保护(第二版).pdf/11,031KB
[书籍]环境保护基础-程发良.pdf/7,973KB
[书籍]环境保护基础-冷宝林.pdf/5,876KB
[书籍]环境保护设备选用手册——监测仪器设备.pdf/14,282KB
[书籍]环境保护设备选用手册——水处理设备.pdf/18,046KB
[书籍]环境保护设备选用手册:大气污染控制设备.pdf/7,901KB
[书籍]环境保护设备选用手册:固体废物处理、噪声控制及节能设备.pdf/8,328KB
[书籍]环境保护文件选编2000.pdf/19,837KB
[书籍]环境保护与绿色技术.pdf/9,091KB
[书籍]环境保护与清洁生产.pdf/9,527KB
[书籍]环境保护中的催化治理技术.pdf/6,926KB
[书籍]环境地理学导论.pdf/10,374KB
[书籍]环境地球物理学.pdf/14,526KB
[书籍]环境地质工作手册.pdf/31,805KB
[书籍]环境地质学.pdf/10,408KB
[书籍]环境分析.pdf/23,866KB
[书籍]环境风险评价实用技术和方法.pdf/11,949KB
[书籍]环境工程标准手册第八章.pdf/3,755KB
[书籍]环境工程标准手册第二章.pdf/766KB
[书籍]环境工程标准手册第九章.pdf/2,568KB
[书籍]环境工程标准手册第六章.pdf/5,126KB
[书籍]环境工程标准手册第七章.pdf/2,740KB
[书籍]环境工程标准手册第三章.pdf/782KB
[书籍]环境工程标准手册第十章.pdf/2,254KB
[书籍]环境工程标准手册第四章.pdf/2,077KB
[书籍]环境工程标准手册第五章.pdf/4,567KB
[书籍]环境工程标准手册第一章.pdf/3,102KB
[书籍]环境工程计算手册.pdf/31,287KB
[书籍]环境工程设计手册.(修订版).pdf/25,895KB
[书籍]环境工程师手册水污染及其处理.pdf/33,990KB
[书籍]环境工程原理568.pdf/53,013KB
[书籍]环境管理学-叶文虎.pdf/15,016KB
[书籍]环境管理与影响评价.pdf/22,909KB
[书籍]环境化学(修订版).pdf/1,060KB
[书籍]环境化学毒物防治手册1282.pdf/46,421KB
[书籍]环境监测与分析实践教程.pdf/5,323KB
[书籍]环境评价方法与实践.pdf/12,442KB
[书籍]环境评价学.pdf/18,586KB
[书籍]环境生态学概论.pdf/5,994KB
[书籍]环境统计与环境经济核算.pdf/22,437KB
[书籍]环境土建工程.pdf/9,410KB
[书籍]环境卫生机械设备.pdf/94,433KB
[书籍]环境学.pdf/13,121KB
[书籍]环境学导论(第二版).pdf/12,590KB
[书籍]环境影响评价.pdf/8,355KB
[书籍]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及500典型案例分析1799.pdf/48,145KB
[书籍]环境影响评价原理和方法.pdf/11,850KB
[书籍]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第5版).pdf/20,293KB
[书籍]间歇式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技术及工程实例.pdf/11,731KB
[书籍]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规范.pdf/1,112KB
[书籍]开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原理和方法.pdf/11,850KB
[书籍]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pdf/18,530KB
[书籍]跨世纪的环境保护科学技术.pdf/14,604KB
[书籍]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规范.pdf/5,300KB
[书籍]矿山环境工程.pdf/8,958KB
[书籍]绿色化学工艺.pdf/4,364KB
[书籍]膜法水处理技术及工程实例.pdf/9,452KB
[书籍]膜技术在水和废水处理中的应用.pdf/7,633KB
[书籍]膜技术在污水治理及回用中的应用.pdf/12,437KB
[书籍]曝气生物滤池污水处理新技术及工程实例.pdf/8,531KB
[书籍]企业环境保护实用手册2.pdf/39,266KB
[书籍]汽车排放污染物控制实用技术.pdf/9,208KB
[书籍]区域生态环境预警的理论与实践.pdf/6,229KB
[书籍]全流程生物氧化技术处理微污染原水.pdf/8,014KB
[书籍]燃烧理论与污染控制.pdf/23,673KB
[书籍]容积式压缩机技术手册.pdf/40,983KB
[书籍]三废处理工程技术手册废气卷.pdf/24,799KB
[书籍]三废处理工程技术手册废水卷.pdf/26,566KB
[书籍]生活垃圾焚烧技术407.pdf/111,449KB
[书籍]生态系统生态学.pdf/10,244KB
[书籍]生物固定化技术与水污染控制.pdf/10,059KB
[书籍]生物化工废水处理技术及工程实例.pdf/9,514KB
[书籍]声学手册.pdf/1,017KB
[书籍]石油化工废水处理设计手册.pdf/18,478KB
[书籍]石油化学工业废气治理.pdf/87,542KB
[书籍]实用环境保护标准汇编(下册).pdf/18,952KB
[书籍]实用环境保护标准汇编(中册).pdf/20,155KB
[书籍]实用环境保护标准汇编.pdf/16,509KB
[书籍]实用环境工程手册水处理材料与药剂_1.pdf/11,225KB
[书籍]实用环境工程手册水处理材料与药剂2.pdf/10,904KB
[书籍]实用环境工程手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pdf/14,519KB
[书籍]食品工业废水处理.pdf/6,020KB
[书籍]室内上下水道和雨水道手册(设计、结构、设备和计算).pdf/12,744KB
[书籍]室内污染检测控制方法与标准规范实用手册.ceb4,755KB
[书籍]水处理高级氧化技术.pdf/8,775KB
[书籍]水处理工程典型设计实例(第二版).pdf/23,633KB
[书籍]水处理工程精解(含给水及污水)沈永宁编著.pdf/5,694KB
[书籍]水处理工程师手册p.pdf/25,326KB
[书籍]水处理化学品.pdf/10,583KB
[书籍]水处理剂概论.pdf/12,564KB
[书籍]水处理设施下册.pdf/10,361KB
[书籍]水处理新工艺新技术与工程方案设计及质量检验标准规范实用全书2198.pdf/41,918KB
[书籍]水处理新技术及工程设计_化工版2001.pdf/8,617KB
[书籍]水处理药剂及材料实用手册.pdf/17,113KB
[书籍]水处理药剂及配方手册.pdf/17,170KB
[书籍]水处理药剂及其应用.pdf/14,123KB
[书籍]水处理药剂手册.pdf/18,052KB
[书籍]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pdf/20,344KB
[书籍]水景喷泉工程技术规程.pdf/12,844KB
[书籍]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pdf/1,710KB
[书籍]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荒地治理技术.pdf/959KB
[书籍]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技术.pdf/751KB
[书籍]水污染控制工程_胡亨魁(武理工).pdf/10,535KB
[书籍]塑料废弃物的利用与回收.pdf/6,384KB
[书籍]太湖水环境及其污染控制.pdf/11,789KB
[书籍]土壤农化分析(第二版).pdf/12,478KB
[书籍]微生物与水处理工程.pdf/19,965KB
[书籍]微污染水源净水技术及工程实例.pdf/8,977KB
[书籍]污染及有益元素的土壤化学平衡.pdf/7,626KB
[书籍]污染生态学.pdf/10,012KB
[书籍]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手册.pdf/8,531KB
[书籍]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培训教程.pdf/7,659KB
[书籍]污水处理的基本方法及应用.pdf/6,339KB
[书籍]污水处理的氧化沟技术,(美)Mandts,MG,袁懋梓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pdf/4,185KB
[书籍]污水处理工必读.pdf/13,590KB
[书籍]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与新技术应用实务全书.pdf/26,357KB
[书籍]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与新技术应用实务丛书.pdf/26,357KB
[书籍]污水处理工艺及工程方案设计.pdf/7,298KB
[书籍]污水处理新工艺与设计计算实例.pdf/8,994KB
[书籍]污水处理组合工艺及工程实例.pdf/12,082KB
[书籍]污水海洋处置工程设计理论与方法.pdf/4,188KB
[书籍]污水回用新技术及工程设计.pdf/12,196KB
[书籍]污水排放工程水力学,郭振仁,科学出版社2001.pdf/5,451KB
[书籍]污水厌氧生物处理.pdf/10,731KB
[书籍]洗煤泥与污泥处理焚烧技术及工程实例.pdf/17,638KB
[书籍]现代膜技术及应用指南.pdf/29,568KB
[书籍]现代水环境质量评价理论与方法.pdf/10,931KB
[书籍]小区集中生活热水供应设计规程.pdf/9,368KB
[书籍]循环冷却水处理手册.pdf/3,892KB
[书籍]油田污水处理工程.pdf/4,096KB
[书籍]有色金属工业固体废物治理.pdf/8,479KB
[书籍]造纸工业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pdf/10,186KB
[书籍]噪声控制工程.pdf/4,973KB
[书籍]噪声控制及应用实例.pdf/7,947KB
[书籍]植被护坡工程技术341.pdf/87,512KB
[书籍]制冷空调原理及应用.pdf/16,394KB
[书籍]中国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保护利用.pdf/9,162KB
[书籍]中水工程实例及评析.pdf/6,392KB
[书籍]中水回用技术及工程实例.pdf/14,320KB
[书籍]重金属污水化学法处理设计规范.pdf/2,601KB
[书籍]资源环境统计.pdf/9,272KB
[书籍]钻井废物处理技术.pdf/4,908KB

阅读全文

与废气焚烧装置设计手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滑梯儿童游乐设备在哪里买 浏览:338
日本多山为什么农业机械化高 浏览:885
amt滑块轴承是什么型号 浏览:37
乙醇催化氧化乙醛实验装置 浏览:824
暖气流量表阀门 浏览:346
标准节流装置设计计算6 浏览:161
adsl用户端设备怎么插线 浏览:224
大众途安中央仪表如何拆 浏览:265
高铁自动灭火装置 浏览:142
深圳废切削液处理设备哪里买 浏览:890
机械视频用什么软件做的 浏览:423
轴承端盖m是什么意思 浏览:979
物资与设备如何区分 浏览:216
暖气试水开阀门有漏水 浏览:999
魅族工具箱类似软件 浏览:78
自动爬树装置 浏览:414
康力源健身器材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37
富阳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393
测温计五金件 浏览:81
氧气阀门的清洗记录 浏览: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