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装置4可实现制取co2实验中即关即止

装置4可实现制取co2实验中即关即止

发布时间:2021-03-12 09:02:26

A.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图,该装置可方便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下列四个选项,哪些可以起到与如

A、由于锥形瓶中长颈漏斗没有伸到液面以下液体难以与固体进行分离,故A错误;专
B、用弹簧夹夹住橡胶管时气属体排不出去,球形瓶中的气体压强变大从而迫使稀盐酸排出球形瓶并与大理石分离,反应停止.放开弹簧夹时,稀盐酸进入球形瓶,并和烧杯中的液面相平同时与大理石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所以该装置可以通过控制弹簧夹来达到使盐酸和大理石分离,从而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故B正确;
C、装置中只有一只导管,难以实现酸与大理石的分离,故C错误;
D、该装置可以通过控制弹簧夹来达到使盐酸和大理石分离,从而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故D正确.
故选BD.

B. 二氧化碳的制取装置

试管、锥形瓶(或广口瓶)、集气瓶、烧杯、分液漏斗、橡皮塞(单孔和双孔)、导气管(玻璃和橡胶)、玻璃片、镊子、火柴、大理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

实验步骤:

(1)按图安装好制取二氧化碳的简易装置

(2)锥形瓶中加入10克左右块状大理石,塞紧带有长颈漏斗和导管的橡皮塞。

(3)气体导出管放入集气瓶中,导管口应处在集气瓶的瓶底处。

(4)通过长颈漏斗加入适量的稀盐酸,锥形瓶中立刻有气体产生。

(5)片刻后,划一根火柴,把燃着的火柴放到集气瓶口的上方,如果火柴很快熄灭说明集气瓶中已经受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盖好毛玻璃片,将集气瓶口向上放在桌子上备用。

要点: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如选用大理石为原料,则不能选用稀硫酸。因为生成的碳酸钙是微溶性物质,它包裹在大理石表面,使酸液不能与大理石接触,从而使反应中止。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可用启普发生器,以便随制随用。

(3)收集二氧化碳气体也可用排水法,但水槽中的液体最好选用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它不会使二氧化碳损失

1.注意气密性(第二步),这样防止外界的气体进去,导致制出二氧化碳不纯!

2.导管口要在瓶底处,因为二氧化碳的空气比重不一样,所以要在地步!!!!

C. 在CO2复习课上,老师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既可用于制取CO2,又可用于探究CO2性质.说明:1.装置

(1)反应物是碳酸钙和盐酸,生成物是氯化钙、水、二氧化碳,用观察法配平即可,二氧化碳后面标上上升符号;由于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将燃着的木条放至导管口a处,木条熄灭,说明收集满;
(2)因为酸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并且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所以湿润试纸变红,干燥的不变红,又因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所以最下面的试纸先变红,上边的后变红,写方程式时反应物是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物是碳酸已经平了,把短线改成等号就行,通过这一实验现象能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故答案为:(1)CaCO3+2HCl═CaCl2+H2O+CO2↑;将燃着的木条放至导管口a处,木条熄灭说明收集满(2)干燥试纸无变化,湿润试纸由下至上依次变红;CO2+H2O═H2CO3;密度比空气大,能与水反应.

D. 用如图的实验装置可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并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清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装置A中的错误之

(1)通过教材二氧化来碳的实验装置自可知:
①用硫酸是错误的,不用硫酸的原因是生成的硫酸钙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进行;
②长颈漏斗未插入液面以下是错误的,这样的话会导致二氧化碳气体通过长颈漏斗泄露;
(2)①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可以在课本直接找到,即:CaCO 3 +2HCl═CaCl 2 +H 2 O+CO 2 ↑;
②作任何有关气体实验(尤其是有毒性气体),第一步都是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③d;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检验二氧化碳的一个常用方法;
④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后熄灭;主要是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填充烧杯的顺序是:由下向上;既证明了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自身也不会燃烧的性质.

E. 下列装置用于实验室制取CO2,不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装置是()A.B.C.D

实验室制取二来氧化碳常选用源石灰石和稀盐酸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常温下石灰石与稀盐酸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只要接触即可反应产生二氧化碳.A装置只要打开止水夹两种反应物即可接触,当关闭止水夹试管内的气体就会将酸从试管底部的小孔压入烧杯,两种反应物分离反应停止,同样CD也一样;但B固体放在大试管中酸放在小试管中,酸和固体不能分离.故选B

F. 某班级同学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若干问题进行如下探究:[实验一]: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的选


[实验一]:由现象:产生气泡,反应持续时间较长可知,本实验速率适中(持续产生二氧化碳),便于收集气体,适合于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故答案为:
反应速率适中,可持续产生CO2,便于收集;块状大理石和稀盐酸;
[实验二]:(3)标号仪器是试管和锥形瓶;
故答案为:试管;锥形瓶;
(4)大理石和稀盐酸在常温下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
:就能进行,故答案为:常温、固液反应;
(4)导管要伸到集气瓶的底部,故答案为:a
(5)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温即可进行,不需加热,故A不能用于制取二氧化碳;
故选A;
(6)制取二氧化碳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固体反应物放在隔板上,便于和盐酸分离,放在试管底部无法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故答案为:多孔隔板上;
(7)装置C相对于B来说,打开夹子固液接触生成气体,夹上夹子,试管内气压增大,将液体压入长颈漏斗,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故可使反应随时发生和停止,但无法控制反应速率;药品的量固定,则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也无法改变,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与装置没有关系;
故选①;
(8)A、试管底部有缺口,只要放入烧杯中,稀盐酸可以随时进入试管产生气体,不用时可以随时移出试管,故可以控制反应的进行;
B、虽然有带孔的塑料片,但是稀盐酸总是浸没大理石,所有无法控制反应的进行;
C、石灰石在有孔塑料片上,用气体时,打开开关,U型管的右边压强减小,稀盐酸就会浸没石灰石产生气体,不用时关闭开关,压强增大盐酸又被压到塑料片以下,控制了反应的进行;
D、原理同A,可以上下移动铜丝,就移动了有孔的塑料瓶,因此可以控制反应的进行;
故选B;
[实验三]:(9)排空气收集时,集气瓶中导管应接近集气瓶底部,便于排尽空气;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木条要放于瓶口;
故答案为:a;Ⅱ;
(10)用排水法收集气体之前,先要在集气瓶中装满水,再将气体通过短管通入,随着瓶内气压增大,将水挤压到集气瓶底部并排出;
故答案为:水;h;
(11)用排水法收集与排空气法收集CO2进行比较(分别用体积相同的2个集气瓶收集):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必须满足密度比空气大,不与空气发生反应等条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当看到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说明集气瓶中的水已排完,气体已收集满;通过实验分析可知,二氧化碳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时能看到什么时候收集满,而用向上排空气法则不能,木条熄灭瓶内也可能仍混有空气,因而用排水法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比较纯净;
故答案为:

不与空气发生反应
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
①能;②高
(12)设制取3.3g二氧化碳气体,至少需使用纯度为75%的石灰石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75%3.3g
100
x75%
=
44
3.3g

解得 x=10g
答:制取3.3g二氧化碳气体,至少需使用纯度为75%的石灰石10g.

G. (1)科学贵在创新.如图1有关制备气体的四种发生装置中,有三种属于创新改进装置.针对它们的描述正确的


(1)
A、装置a不能用作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因为铁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专使收集的二氧化碳不纯,属同时铁容易被腐蚀.不正确.
B、装置b烧杯中加水后,干燥管内外液面一致,说明装置漏气,干燥管内外液面不一致,说明气密性良好.不正确.
C、加热固体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应该略向下倾斜,试管口斜向上容易导致试管炸裂.不正确.
D、实验室利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不需要加热,利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时不需要加热,因此装置d可作实验室制备氧气、氢气.正确.
(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分解成水和氧气,反应的方程式为:2H2O2

MnO2
.

H. 所示制取二氧化碳装置中 具有即用即反应、即停即止特点的是

如果用碳酸钙粉末与盐酸制取的话,就不能用C中的多孔塑料片了

与装置4可实现制取co2实验中即关即止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滑梯儿童游乐设备在哪里买 浏览:338
日本多山为什么农业机械化高 浏览:885
amt滑块轴承是什么型号 浏览:37
乙醇催化氧化乙醛实验装置 浏览:824
暖气流量表阀门 浏览:346
标准节流装置设计计算6 浏览:161
adsl用户端设备怎么插线 浏览:224
大众途安中央仪表如何拆 浏览:265
高铁自动灭火装置 浏览:142
深圳废切削液处理设备哪里买 浏览:890
机械视频用什么软件做的 浏览:423
轴承端盖m是什么意思 浏览:979
物资与设备如何区分 浏览:216
暖气试水开阀门有漏水 浏览:999
魅族工具箱类似软件 浏览:78
自动爬树装置 浏览:414
康力源健身器材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37
富阳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393
测温计五金件 浏览:81
氧气阀门的清洗记录 浏览:489
© Arrange www.fbslhl.com 2009-2021
温馨提示:资料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