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发电厂主要在哪些方面实现自动化
现在发电厂自动化程度都挺高的
B. 哪一个的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做的好
推荐伏安国电
C. 发电厂自动化控制系统中交换机起什么作用
一级调度管理下面那么多调度单位、变电站、电厂不可能每个设备单拉一根线吧,下面所有设备连到接入交换机,接入交换机连到汇聚交换机,再连到核心交换机,最后在核心交换机统一管理。
D. 智能建筑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有哪几个关键技术
变电站自动化监控系统的结构组成分类有很多种,一般来说比较常用的分法是把它分成这几个部分组成:
1. 间隔层:就是在现场运行的那些设备的数据采集,保护和控制装置。比如:综保继电器,保护控制柜,多功能电表啊等等。他们是和一次设备联系最紧密的部门,实际的数据采集,设备控制都是由它们来完成。
2. 通信层:间隔层和站控层(见如下)的数据需要通过一些通讯电缆/光缆进行传输,中间还得有一些通信设备比如通信管理机,交换机之类的,用来负责数据的分发和传输,以及原始数据的存储等等。
3. 站控层:其实我们通常所说的后台了,包括电脑,打印机监控屏幕等等。在这一层要对搜集上来的数据进行一些应用开发,以便显示在终端屏幕上;一些遥控指令也从这一层发出去,通过通信层最后送到间隔层去执行。
哪些部分是核心,就看你怎么理解了。我认为以上这三个部分都很重要,缺一不可。就好像站控层是大脑,通信层是组成身体的神经,心脏和血液和骨骼和肌肉;而间隔层是我们的神经末梢和手脚。
E. 发电厂常用的自动化装置
发电厂常用的自动化装置:发电机自动励磁装置,自动准同期并列装置,自动重回合闸装置,汽答轮机自动调速装置,除氧器水位自动装置,凝器水位自动装置,高加水位自动装置,锅炉汽压汽温自动装置,汽包水位自动装置,锅炉燃烧自动装置,等等。
F. 发电厂自动化监控系统
你这没说清楚,你是需要做什么?
1,采用的框架是B/S模式还是C/S模式。
2,服务器是单一式还是分布式。
3,数据库是Oracle还是MySQL还是SQL server。
4,服务器是Tomcat还是Weblogic还是Websphere还是JBOSS。
5,你手上有没有现成的框架,框架的核心架构是那种。是基于哪种平台的。J2EE还是.NET。
说明:如果你拥有2-3年开发经验的程序员,而且注意是小公司的程序员,你就可以花上2到3年做出一个项目的测试版本。如果没有2年以上J2EE企业级解决方案开发设计经验,我觉得你还是学习一下。不是贬低你的意思,看你的字理行间觉得你并没有这方面的开发经验,QT和J2EE完全是两个不搭边的东西。
如果你真有这方面的兴趣,在看完大量的技术资料之后,看看可以看看SAP公司的电力ERP解决方案说明书和其中小型公司的解决方案实例。当然这大部分是英文。国内的这方面的知识非常之少。
如果你有条件,可以去华为外包锻炼两年,华为主攻的就是资源和电信。
一个系统不是一个软件,而是一个包含了技术和管理的综合解决方案,牵扯的东西太过庞大,外界的非技术因素相当重要。
我个人认为,你可以从一个小的桌面软件开始,或者从一个小的功能开始做起。
PS:
恩,确实,掌握一个好的大局观是非常必要的。
因为我不是专攻电力项目的,我目前参与开发的是MID(名字不敢打)的条形码综合供应链业务,只能再项目开发上给予你一定的帮助。
根据你的需要,我觉得你现在的主要范围是在PC端,给你简单说明一下我们的PC端开发流程吧。
1,项目调研
项目竟标之后开始项目调研,项目调研不是凭空想像的,也不是从书还看的,我记忆尤新的是我们几个包括项目经理被逼着在MID的各大事业部每个车间蹲了一个月点,天天看着生产线。
后来又跑到上海蹲了两个星期的仓库,怎一个日字了得,每天40万的供货量,至少12个小时在鸟不拉屎的上海郊区,天天吃泡面走10公里,一不小心就被上海合资公司的老板训成狗熊了。
过了2两个月左右,初期需求出来了,要对需求进行需求分解。画出详细的需求分解图。这里环境因素非常重要,要考虑的方面很多,包括物流过程中出现条码损坏,太阳太大PDA反光扫不进码,大小箱条码箱包关系混乱,防串货等等等等。
2,项目前台设计
这里是静态页面的设计,采用的是HTML+JavaScript+CSS,这里我们遇到了几个难点,MID的原料供应尚和原料仓库需要一个可视化的仓库分配和月台卸货界面,这个界面要详细的精确到每个仓库的每个货架的实时容量监控,还有一个就是员工效率算法,需要各种岗位的员工效率监控。这里采用的技术比较多,JavaScript框架包括EXT和JQuery和DHTMLx,由于公司架构师是个9年J2EE开发经验的高手,还请了2个专职UI设计师,,所以最为繁琐的难点——EXT和JQuery加载缓慢的问题得以很轻松的解决。
3,数据库设计
(不知道怎么回事,老说我文字有包含非法,下面的就删掉了)
G. 小型水电站自动化设计有哪些特点
按照功能要求搭电路或数字逻辑。
(1)搭传统电路:可以查“水电站自动化”(教材)和水电站机电设计手册-电气二次。这也是了解水电站控制过程非常好的资料;
(2)数字控制与逻辑: 随着控制技术的发展,现在的二次回路全部采用智能装置实现,只要你熟悉电站的控制过程及原理,非常容易实现。如机组顺序及开停机流程控制,现在全部采用PLC实现;油、气、水等辅机系统的控制也全部采用小型PLC做。微机保护更简单,只需要你设置参数和整定值。PLC编程非常简单,只需外部接线和进行接口定义,控制逻辑全部由软逻辑实现。
H.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
从上图可以看出这种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 是上海聚仁电力研发的,该系统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等实现对变电站二次设备(包括继电保护、控制、测量、信号、故障录波、自动装置及远动装置等)的功能进行重新组合、优化设计,对变电站全部设备的运行情况执行监视、测量。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基本特点:
■分层:该系统分间隔层和站控层两层,层与层之间相对独立,通过具有冗余结构的前置层(通讯管理机)设备连接通信。间隔层设备包括保护设备、数据采集、控制设备及指示显示部分等。站控层设备包括工控机、综合自动化监控软件,可组单机网络,也可组多机热备用网络。站控层通过通信管理机与间隔层通信,实现站级协调、优化控制和当地监控;同时实现与远方调度中心的通信。既可完成RTU四遥和远程接入功能,也可直接进入上一级调度网络。
■分布:间隔层以站内一次设备(如变压器、电机、线路等)为间隔对象,面向对象,综合分析电站对信息的采集控制要求,分布式配置小型化、高可靠性的微机保护和测控单元装置。各间隔单元相对独立,通过可选择的RS485、CAN、以太网等网络互联。在功能分配上,凡可以在本间隔单元就地完成的功能,不依赖通信网络,即使网络瘫痪也不影响保护迅速切除故障。由于采用保护、测控一体化小型化设计,屏柜的数量较传统设计大为减少。
■分散:系统对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二次保护和监控单元设备,可选择就地分散安装在开关柜上,做到地理位置上的分散。对于无人值班的35KV及以下电站,根据用户需要,站控层的设备也可移到调度中心或集控站,电站内不设当地监控而只留接口,当维护人员进入电站时,使用便携机即可替代后台机。这样的分层、分布和分散式系统与集中式系统相比,具有明显优点:提高了系统可告性,任一部分设备有故障时,只影响局部;站内减少了二次电缆和屏柜,节省了投资,也简化了施工与维护;提高了系统可扩展性和灵活性,既适用于新建电站,也适用于老站改造;运行维护方便。
■可靠性:间隔层各种保护测控装置的主功能完全独立于通讯网络,独立地保护电网安全运行;各装置均有大屏汉字液晶显示,不间断显示装置运行工况,保证了通讯网中断或后台死机情况下,运行人员依然可监视;保留了简易的强电控制功能,在各单元设置了独立于装置软件的分合按钮功能和就地、远方操作转换,作为后备操作或检修操作手段,保证了网络中断后台死机,甚至装置故障时,运行人员依然可以操作,同时保证了本级操作时,其它级处于闭锁状态,符合分层操作控制要求;保留了强电中央事故和告警接点,启动事故音响和预告音响,保证了通讯中断后台死机甚至装置本身故障的情况下运行人员还可以就地人工操作和监视(听)。
■灵活性:系列化的面向对象的间隔保护测控装置,对于任何具有不同规模、不同一次接线、不同要求的电站均可实现电站综合自动化,这些产品象搭积木一样配置在一根网络通讯线上,并可以根据一次系统的变化,任意增、减或改变系统中的单元装置以达到改造或扩建的目的。
■开放性:系统可以实现各种微机保护、自动装置的通信管理;实现各种测控装置、智能电能表的通信管理;实现厂站智能辅助设备,如直流电源通信等的通信管理;实现与厂站主计算机系统的通信交互;以及实现与远动调度、集控中心的数据筛选、处理、转发等。支持多种通信接口(以太网、RS232、RS485、RS422、CAN等)和通信规约(如IEC60870-5-101、IEC60870-5-104、IEC60870-5-103、部颁CDT、HostZF、XT9702、SC1801、μ4F、IEC61850等)。通过GPS,自动接受对时和统一系统时间。各设备、装置通信状态检查和监视、记录。内部数据的再加工处理,逻辑生成,转发信息的编辑、合成。通过网络,远程维护和监测。可配置双机冗余工作方式,通信通道监视和自动切换。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实现的两个原则:
■第一条原则:中低压变电站采用自动化系统,以便更好地实施无人值班,达到减人增效的目的。
■第二条原则:对高压变电站(220kV及以上)的建设和设计来说,是要求用先进的控制方式,解决各专业在技术上分散、自成系统,重复投资,甚至影响运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