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的装柱方法及装柱前的处理方法
先给树脂柱中加入1/3的水,然后将准确量好体积的D101树脂用水转移到树脂柱中,再用70%的乙醇2倍树脂体积处理,流速为1倍树脂体积,过完醇后用水洗至无醇味即可进行使用。
㈡ 大孔吸附树脂
静态吸附就是把需要吸附处理的溶液与一定量的树脂加入到碘量瓶中,然后放到恒温振荡器中震荡,再控制一定的时间。需要测吸附前后溶液中你想要测的物质的浓度;
动态吸附就是把树脂置于吸附柱中,让待处理的溶液从上部流入,下部流出,并隔一定时间取流出水样测物质的浓度,这样就可以测出树脂吸附的动态曲线,以时间为横坐标,流出水样的浓度为纵坐标。
㈢ 求助,急,大孔吸附树脂的再生处理方法
大孔吸附树脂的预处理及再生
1.1预处理:取市售大孔吸附树脂,用乙醇加热回流洗脱(或用改良索氏提取器加热洗脱),洗至洗脱液蒸干后无残留物。经乙醇洗净的树脂挥去溶剂后保存备用。
1.2装柱:以乙醇湿法装柱,继续用乙醇在柱上流动清洗,不时检查流出的乙醇,至与水混合不呈白色混浊为止(取1 mL乙醇液加5 mL水)。然后以大量的蒸馏水洗去乙醇,备用。少量乙醇存在将会大大降低树脂的吸附力。
1.3再生:将样品溶于少量水中加至柱的上端,也可以将样品先溶于少量乙醇中,拌入适量树脂,挥去乙醇后,再将拌有样品的树脂加到柱上。先用水,继而以乙醇-水洗脱,逐步加大醇的浓度,同时配合高效液相色谱法作指导。一般用95%的乙醇洗脱至无色时,树脂柱即已再生,然后以大量水洗去醇,即可进行下一次的提取分离。经反复使用后,吸附树脂颜色变深,吸附效果下降时,可用0.01%~1
mol/L
NaOH(或HCl)洗涤或浸泡适当时间,至树脂接近原颜色为宜,继用蒸馏水洗至中性即可再用。如果柱上方沉积有悬浮物,影响流速,可用水从柱上进行反洗,以便把悬浮物顶出。经多次使用后,有时柱床挤压过紧,或树脂颗粒部分破碎而影响流速,可从柱中取出树脂,盛于一个较大容器中用水漂洗除去小颗粒和悬浮杂质,再重新装柱。大孔吸附树脂应湿态保存,若部分颗粒暴露在空气中失水,在进行水溶性杂质分离时,失水后被空气填充的颗粒会浮于水面,此时将上浮树脂用乙醇处理,将树脂内部的空气排出后使用。
㈣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的原理是什么
记得学功能高分子的时候学过,我也有点模糊,给你说说。
吸附树脂上应当有大小不同的空洞通道, 而且这些孔的直径最小要大于所要分离的颗粒的最小粒径,而且最大还要小于要分离的最大颗粒的粒径,否则起不到分离的效果。
这样当大小不等的颗粒通过吸附树脂的时候,大粒径的颗粒由于无法通过孔径通道而从树脂外部通过,最先分离出来,其他不同粒径的颗粒会在树脂中在适合自己直径的通道通过,由于这样不同粒径颗粒在树脂中通过的时间不同,宏观上就会出现不同时间段流出颗粒不同从而起到分离的作用。
希望我的解释你能明白,不明白再问,继续帮你解答!系哇嘎多你有帮助~
㈤ 大孔吸附树脂的原理及预处理、再生的方法
吸附树脂上应当有大小不同的空洞通道,
而且这些孔的直径最小要大于所要分离的颗粒的最小粒径,而且最大还要小于要分离的最大颗粒的粒径,否则起不到分离的效果。
这样当大小不等的颗粒通过吸附树脂的时候,大粒径的颗粒由于无法通过孔径通道而从树脂外部通过,最先分离出来,其他不同粒径的颗粒会在树脂中在适合自己直径的通道通过,由于这样不同粒径颗粒在树脂中通过的时间不同,宏观上就会出现不同时间段流出颗粒不同从而起到分离的作用。
㈥ 大孔吸附树脂吸附问题
第一个问题:
吸附1~3次,吸附量成直线增加,这是正常的。大孔吸附树脂出厂前都会精制以洗脱致孔剂,但洗脱干净程度直接关系到成本,所以一般出厂不会洗脱特别干净,就会有部分致孔剂占用孔道影响吸附效果,而随着使用次数增多,通过不断的再生、解析等操作,残留的致孔剂不断被洗脱下来,相应孔道也被打开
一般新树脂吸附曲线,开始缓慢上升,到一定程度达到峰值并趋于稳定,而后又缓慢下降
第二个问题
吸附量与溶液pH肯定有关系,大孔吸附树脂吸附主要通过范德华力、氢键作用力、色散力等,所以要吸附的底物应该以分子态被吸附,若以离子态存在则将很难被吸附,所以你应根据你所要处理的物质调节溶液的PH,已达到最佳的吸附效果
希望对你有帮助,树脂方面有问题,可随时hi我~~~
㈦ 大孔树脂吸附装置的固定床吸附设备和循环流化床吸附设备,主要是制药方面的
你这个问题主要是想知道什么?
目前大孔树脂都采用树脂柱设备!
㈧ 大孔树脂静态吸附和动态吸附的区别
静态吸附是为了考察最佳大孔树脂、最佳洗脱剂及浓度以及PH等对样品吸附的影响,这些用静态吸附我想应该是为了节约大孔树脂用量吧...而动态吸附包括泄露曲线和洗脱曲线的考察,前者是为了确定最大上液体积,后者是为了确定洗脱液用量,但是动态吸附试验必须在静态基础上才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