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机械互锁与电气互锁有哪些区别
电气互锁就是通过继电器、接触器的触点实现互锁,比如电动机正转时,正转接触器专的触点切断反转按属钮和反转接触器的电气通路。机械互锁就是通过机械部件实现互锁,比如两个开关不能同时合上,可以通过机械杠杆,使得一个开关合上时,另一个开关被机械卡住无法合上。电气互锁比较容易实现、灵活简单,互锁的两个装置可在不同位置安装,但可靠性较差。机械互锁可靠性高,但比较复杂,有时甚至无法实现。通常互锁的两个装置要在近邻位置安装。
B. 机械互锁和电气互锁原理的区别
机械互锁是通过杠杠的联动达到另一个开关的自锁,电气互锁是当一个开关打开的同时关闭了另一个开关的电源达到互锁的目的一般电器互锁是使用交流接触器达到互锁目的,当一个接触器接通的同时,切断另一个接触器的线圈供电回路。
C. 进线柜和联络柜之间的闭锁怎么实现
用来连接两段母线抄的设备袭,在单母线分段、双母线系统中常常要用到母线联络柜。常见为电气闭锁,即用另两个断路器的常闭触点并接后串入本侧断路器的合闸回路。
这样,当另两个断路器处于合闸位置时,本侧无法合闸。还有一种闭锁方式是机械互锁,对于分段系统,这种闭锁方式略为复杂,在不分段系统中,机械互锁还是很常见的。施耐德有专门带机械互锁的断路器。以满足用户选择不同运行方式的要求或保证故障情况下有选择的切除负荷。
(3)进线柜机械和电子互锁装置扩展阅读:
电气闭锁方式通常是在电气接线回路增加附加的触点,通过电气线在被控的电气设备上添加闭锁控制。它通过开合被控设备的电源达到强制闭锁的目的。为了满足运行可靠性的要求、达到防止误操作的目的。
电气闭锁添加的辅助触点需要能够正确保证设备状态的跳转,其通断也需要考虑可靠性。电气闭锁普遍应用于电动操作的隔离开关和电动操作的接地刀间。
图中将断路器的位置动断触点串到隔离开关的控制回路中,只有当断路器处于断开位置时,隔离开关的控制回路才能导通进行操作,从而达到"防止带负荷误分、误合隔离开关"的目的。
D. 进线柜与计量柜为什么加机械电气闭锁
防止误入带电间隔
防止带电插入和抽出电流互感器(有CT手车的情况)
E. 二个进线柜断路器和二个联络柜断路器电路互锁电路图
辅助触头被广泛应用在电气工业,要知道,为实现断路器断开,同时实现这个功能,以及将信号发送到其他设备。
例:#1断路器的时候,我会要求#2断路器闭合,那么你可以使用#1断路器常开触点(在关闭状态时),得到第二断路器断开发出的信号。
之间的接触断路器触点实际上构成了广大的电气控制电路。
抓斗机等的开闭,电力起重机的开始和停止等。
F. 两个进线柜,一个联络柜咋互锁
这是 WQ6母联控制器的接线图。 采用的电气互锁。就是利用断路器的常闭,常开点实现互锁。
G. 机械联锁和电气联锁联络柜合闸,进线柜都跳闸了
我是做低压成套的,一般使用三合二联锁。指两个母线的进线开关和两段母线之间的联络开关版这三个开权关。这三个开关之中,只能同时闭合两个。这叫做三合二电气联锁,通常为了保证可靠性。不但做电气联锁,还做机械联锁。加装机械联锁时,首先考虑三个主开关不要离太远。一般机械联锁线都不太长。如果三个开关同时闭锁,一般会造成两个不同电源并网。在相位角不同时,会产生重大事故。
H. 机械连锁与电气互锁的区别和联系
电气互锁就是通过继电器、接触器的触点实现互锁,比如电动机正转时,正转回接触器的触点切断反转按答钮和反转接触器的电气通路。
机械互锁就是通过机械部件实现互锁,比如两个开关不能同时合上,可以通过机械杠杆,使得一个开关合上时,另一个开关被机械卡住无法合上。
电气互锁比较容易实现、灵活简单,互锁的两个装置可在不同位置安装,但可靠性较差。
机械互锁可靠性高,但比较复杂,有时甚至无法实现。通常互锁的两个装置要在近邻位置安装。
I. 机械互锁和电气互锁原理是什么 区别在哪
机械互锁的原理是通过机械杠杆的作用,使得一个接触器吸合时,另一个被机构卡住而无法同时吸合。
电气互锁的原理是2个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分别控制对方接触器线圈电路,使得一个接触器吸合时,其常闭触点切断另一个接触器线圈电路而无法同时吸合。
机械互锁与电气互锁的区别如下几点:
1、实现互锁方式的区别:
电气互锁就是通过继电器、接触器的触点实现互锁,比如电动机正转时,正转接触器的触点切断反转按钮和反转接触器的电气回路。
机械互锁就是通过机械部件实现互锁,比如两个开关不能同时合上,可以通过机械杠杆,使得一个开关合上时,另一个开关被机械卡住无法合上。
2、实现互锁难易程度的区别:
电气互锁灵活简单,比较容易实现,并且互锁的两个装置可在不同位置安装,受环境局的限影响较小。
机械互锁实现比较复杂,有时甚至无法实现。通常互锁的两个装置要在近邻位置安装。
3、可靠性的区别:
机械互锁的可靠性要高于电气互锁的可靠性。
(9)进线柜机械和电子互锁装置扩展阅读:
互锁的作用:
互锁的作用是为了避免接触器、继电器的主回路中的触点竞争所产生的不良后果。
通常情况下是为了避免接触器上的主触点发生相间短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