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实验室中能用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制取2氧化碳
那看制氧气用的是啥药品了,要是用的H2O2和MnO2制取氧气的装置就可以用了制取CO2,如果是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的那个制氧气的就不行了。制取气体用甚么样的装置主要就是看反应物的状态还有反应条件
㈡ 工业制取氧气的方法
分离液态空气法。
由于空气中大约含有21%的氧气,所以这是工业制取氧气的既廉价又易得的最好原料。
工业上制氧气采用的是分离液态空气法: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转变为液态空气,然后蒸发。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因此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是液态氧。
因为任何液态物质都有一定的沸点,人们正是利用了物质的这一性质,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转变为液态,然后蒸发。由于氮的沸点是-196℃,比液态氧(-183℃)低,因此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就是液态氧了。
为了便于贮存、运输和使用,通常把氧气加压到15000kPa,并贮存在漆成蓝色的钢瓶中。
(2)工业制氧气的实验装置扩展阅读:
工业制氧机
RDO制氧机分离空气主要由两个填满分子筛的吸附塔组成,在常温条件下,将压缩空气经过过滤,除水干燥等净化处理后进入吸附塔,在吸附塔中空气中的氮气等被分子筛所吸附。
而使氧气在气相中得到富集,从出口流出贮存在氧气缓冲罐中,而在另一塔已完成吸附的分子筛被迅速降压,解析出已吸附的成分,两塔交替循环,即可得到纯度为≥90%的廉价的氧气。整个系统的阀门自动切换均由一台电脑自动控制。
㈢ 制作氧气的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氯酸钾(白色晶体)或高锰酸钾(紫黑色晶体)
(3)实验装置:
a.注意事项:①用酒精灯外焰决定试管的高度。
②铁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便于加热。
③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以防止湿存水在反应过程中倒流到管底,使试管破裂。
④导管不可伸入试管太长,以利于氧气排出,防止药品堵塞导管。
⑤使用高锰酸钾反应时,需在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以防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
管。
b.适用范围:此装置适用于固体加热制取气体的反应。
(4)收集方法:
a.排水法----因为氧气难溶于水。
b.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导气管应伸入瓶底,尽量排净空气)
(5)验满方法: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如复燃,则已收满。
(6)检验方法: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如复燃,证明是氧气。
(7)集满放置:充满氧气的集气瓶应盖上玻片口向上正放。
(8)操作步骤(主要有七步):
①检----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装----装入药品,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
③夹----用铁夹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并使管口略向下倾斜,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
④点----点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排出管内空气。
⑤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⑥取----将导管从水槽内取出。
⑦灭----熄灭酒精灯。
注意:最后两步不可颠倒,否则水槽中的水会沿着导管流入试管,使试管破裂。
㈣ 如何连接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
(1)检查过气密性之后在试管中装入少量高锰酸钾,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专花,用带有导管的属塞子塞紧管口。把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固定在铁架台上。
(2)将两个集气瓶分别盛满水,并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然后把盛满水的瓶子连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盛水的水槽内。
(3)给试管加热。先使酒精灯火焰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高锰酸钾所在的部位加热。
(4)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当气泡连续地并比较均匀地放出时,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里。等瓶子里的水排完以后,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小心地把瓶子移出水槽,正放在桌子上。用同样的方法再收集一瓶氧气(瓶中留有少量水)。
(5)停止加热时,先要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
㈤ 工业上制取氧气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本质区别是______
由于空气中大约含有21%的氧气,所以这是工业制取氧气的既廉价又易得的最好原料;工业上制取氧气采用的是分离液态空气法,是利用液态氧与液态氮的沸点的不同;由于分离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实验室中常采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制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工业上制取氧气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本质区别是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
故答案为: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
㈥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1.过氧化氢(双氧水)法
方法简介:过氧化氢:化学式为H2O2,纯过氧化氢是淡蓝色的黏稠液体,可任意比例与水混溶,是一种强氧化剂,水溶液俗称双氧水,为无色透明液体。其水溶液适用于医用伤口消毒及环境消毒和食品消毒。在一般情况下会缓慢分解成水和氧气,但分解速度极其慢,加快其反应速度的办法是加入催化剂——二氧化锰等或用短波射线照射。
因此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过氧化氢,装置采用固液型, 用排水法收集。
方程式:2H2O2 =MnO2= 2H2O + O2↑
制取方法:http://www.sci100.com/hx/hxzsd/954.html
2.氯酸钾制取氧气
方法简介:氯酸钾化学式为KClO,为无色片状结晶或白色颗粒粉末,味咸而凉,强氧化剂。常温下稳定,在400℃ 以上则分解并放出氧气,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如硫、磷或金属粉末等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急剧加热时可发生爆炸。因此氯酸钾是一种敏感度很高的炸响剂,有时候甚至会在日光照射下自爆。遇浓硫酸会爆炸。可与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氧气。
因此,我们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时采用固固加热装置,用排水法收集
方程式:2KClO3 =MnO2、加热= 2KCl + 3O2↑
制取方法:http://www.sci100.com/hx/hxzsd/988.html
3.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方法简介:高锰酸钾(Potassium permanganate)(化学式:KMnO₄),强氧化剂,紫红色晶体,可溶于水,遇乙醇即被还原。常用作消毒剂、水净化剂、氧化剂、漂白剂、毒气吸收剂、二氧化碳精制剂等。1659年被西方人发现。医疗上有用作清洁消毒,和用来消灭真菌之用。实验室中我们经常也会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因此采用固固加热装置(同1),排水法收集
方程式:2KMnO4 =加热= K2MnO4 + MnO2 + O2↑
制取方法:http://www.sci100.com/hx/hxzsd/1044.html
更多信息可以关注科学高分网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㈦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
向下倾斜,时间是待气泡均匀冒出时,先移出导管,再停止加热…否则倒吸炸裂试管
㈧ 氧气实验室制法实验装置是什么
4.注意事项
(1)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实验装置顺序要先下后上,从左至右装配仪器。并注意铁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离管口的1/4)左右处,试管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2)理和装入固体试剂?
加入高锰酸钾,并使之倾斜地铺在管底,不要让它堆积在底部。
(3)为什么要稍向下倾?
因加热时药品里所含的湿气变成水蒸气,到管口处冷凝成水滴而倒流,致使试管炸裂。
(4)为什么气泡刚冒出时不宜立即收集气体?
开始加热时排出的主要是空气,当气泡连续地并比较均匀地放出时,才是氧气,这时才能进行收集。
(5)为什么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在停止制氧时,应先把导管从水里拿出来,然后移去酒精灯?
如果先移去酒精灯,试管内温度降低,气压减小,水就沿导管被吸到热的试管里,有使试管破裂的可能。
(6)为什么试管内的导管不宜过长?
伸入试管内的导管不宜过长,以免气体难于排出。
(7)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怎样验证氧气已经集满?
用带有火星的木条去试验氧气,是鉴定氧气的一种常用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经集满。
(8)怎样验证制得的气体是氧气?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气体是氧气。
㈨ 工业制氧气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在原理上有什么不同
工业上制氧气属于物理方法,即用空气分离法,利用空气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先将空气完全液化,再分步气化得到氧气。
实验室制备氧气是用化学方法,即分解反应法。将氯酸钾、高锰酸钾或双氧水等含较多氧元素的强氧化剂加热或催化分解制取氧气。
㈩ 氧气实验室制法的实验装置,收集方法,分别是什么
排水法适合不溶于水的气体,向上排气法适合比空气重的气体(就是相对回分子质量大于29的气体,氧答气32可以,广口瓶正放,导管伸入到瓶底,因为收集气体比空气重,就将空气挤了出来),向下排气法适合比空气轻的气体,如氢气,氨气,广口瓶倒放导管伸入瓶底. 氧气的收集可以用向上排气法和排水法 过氧化氢加热可以产生氧气,但实验室一般不用,因为会产生大量水蒸气,实验室制氧气用加热高锰酸钾产生锰酸钾.氯化锰和氧气,因为不会产生杂质气体.实验室还可以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二氧化锰作催化剂)产生氯化钾和氧气. 工业上利用空气降压法(空气中有百分之八十是氮气,有百分之二十是氧气,利用二者沸点不同) 高中教材说潜艇中有利用过氧化钠和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来制取氧气的 排水集气法制取的氧气纯度比排气法要高的多。 分解过氧化氢这个成本太高,而且在加热分解过程中会有水蒸气产生,高锰酸钾由于是固体,加入催化剂二氧化锰很容易分解制得氧气。 注: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是,加热高锰酸钾的试管口应朝下倾斜一定角度,避免将水倒吸至试管内造成试管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