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分)(1)空气或N
2 、O
2 ;(2)红色,专 NH
3 ·H
2 O

NH
4 + + OH
- [ (3)① Al
2 (SO
4 )
3 +6NH
3 ·H
2 O + 6H
2 O=2Al(OH)
3 ↓+3(NH
4 )
2 SO
4 ②Al
3+ +3NH
3 ·H
2 O =Al(OH)
3 ↓+3NH
4 + (4)先生成白色沉淀,让属后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❸ 如图是实验室进行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装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说明氨气是一种极易溶
A.氨气能形成喷泉,说明氨气极易溶于水从而产生压强差,故A正确; B.无色酚酞试液遇版碱变红色,权氨水溶于水后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说明氨水呈碱性,故B正确; C.将胶头滴管中的少量液体挤入烧瓶,氨气极易溶于水,使瓶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烧杯中的液体会顺利进入烧瓶,形成喷泉,所以烧瓶内的气压小于大气压,故C错误; D.只要这种气体极易溶于该溶液就能形成喷泉,氯气在水中的溶解性很小,所以不能形成喷泉实验,故D错误; 故选AB. |
❹ 氨水的喷泉实验怎样制备需要哪些实验器材又怎么改变它的颜色呢拜托解答哈达!
氨气的制备可以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钠制取,要加热,或是铵盐很碱混和制备加热。收集用向下排空法。。。
仪器:试管,试管夹,酒精灯,铁架台,锥形瓶,药勺,烧瓶
可以在水中家酚酞,喷泉变红。加石蕊,喷泉变蓝。。
将氨气收集满锥形瓶,将导管插入水中,用手焐热锥形瓶或用热毛巾焐热改变压强,喷泉就形成了。。。。。
希望可以听懂。。。
❺ 求氨气喷泉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
高中化学抄第2册的氨这一节是这样讲的:
在干燥的圆底烧瓶力充满氨气,用带有玻璃管和滴管(滴管力预先吸入水)的塞子塞紧瓶口。立即倒置烧瓶,使玻璃管插入盛水的烧杯里(水里事先加入少量的酚酞试液),把实验装置装好后。打开橡皮管的夹子,挤压滴管的胶头,使少量的水进入烧瓶。观察现象。
可以看到,烧杯里的水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喷泉,烧瓶内液体呈红色。
从上面的实验可以看出,氨极易溶于水,经试验测定,在常温,常压下,一体积的水中能溶解700体积的氨。
❻ 如图是实验室进行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装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实验说明氨气是一种极易溶于水
A.氨气能形成喷泉,说明氨气极易溶于水从而产生压强差,故A正确;
B.无色酚版酞试液遇碱变红权色,氨水溶于水后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说明氨水呈碱性,故B正确;
C.将胶头滴管中的少量液体挤入烧瓶,氨气极易溶于水,使瓶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烧杯中的液体会顺利进入烧瓶,形成喷泉,所以烧瓶内的气压小于大气压,故C错误;
D.只要这种气体极易溶于该溶液就能形成喷泉,氯气在水中的溶解性很小,所以不能形成喷泉实验,故D错误;
故选AB.
❼ 如图是实验室进行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说明氨气是一种极易
A、反应开始后,烧瓶内迅速形成喷泉,说明产生了很大的气压差,氨气极易溶于版水,故A正确; B、烧杯内权加入酚酞,呈现红色,说明溶液显示碱性,故B正确; C、将胶头滴管中的少量液体挤入烧瓶,氨气极易溶于水,使瓶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烧杯中的液体会顺利进入烧瓶,形成喷泉,故C正确; D、氯气在水中溶解性小不能形成足够的压强差,故D错误; 故选D. |
❽ 氨水红色喷泉实验中,为什么用作喷泉实验的容器,不能用锥形瓶或较薄的平底烧瓶
一般实验室的锥形瓶容积太小(250mL以下),做实验的效果太差(即喷的时间太短,甚至不会喷)。
平底烧瓶应该没有问题,至于你说的太薄问题那就是生产厂商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