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开题,有谁懂得99%以上二氧化钛的纯度检测方法,其制作流程及测试方法是不是国家级机密
国内外合成纳米TiO2的方法主要有溶胶—凝胶法(S—G方法)、气象法(CVD)的胶溶法。利用金属醇盐的水解和缩聚作用的溶胶—凝胶法,作为一种制备纳米粉末的有效方法,已经合成了均匀性好的TiO2凝胶及纳米TiO2粒子。而CVD法则在技术和材质方面要求高,工艺复杂,投资大。相比较而言,溶胶法工艺简单得多。用水热法能制得高纯度的二氧化钛,但产物的晶粒较大。采用硫酸法钛白粉生产的中间产品偏钛酸为原料,成功地制得了热稳定性好、粒度均匀、分散性好的锐钛矿型二氧化钛纳米粒子。
验纯有两种方法:法金属铝还原法或法锌汞齐法
⑵ 二氧化钛
研究食品添加剂、食用香精、加工助剂以及与食品相关物料的科学专家委员会已经着手讨论金红石型二氧化钛代替允许使用的锐钛型二氧化钛的安全性。
二氧化钛(俗称钛白粉)是一种允许使用的食用色素,JECFA中没有规定ADI值。1969年JECFA.得出此项结论的依据是在大量的物种研究包括对人类的研究中,并没有发现二氧化钛被大量的吸收和组织的存积。在欧盟,二氧化钛(俗称钛白粉)作为允许的食用色素被列入欧共体94/36/条例的附录I中。生产出的二氧化钛有两种晶型结构——锐钛矿型和金红石型。在94/36/条例中规定二氧化钛仅允许使用锐钛型。而JECFA规定允许使用两种形式。
专家委员会认为金红石型和锐钛矿型两种晶型的二氧化钛(俗称钛白粉)具有相近的化学性质,但它们的晶型结构及光反射度是不同的。评审员认同新生物利用率所研究显示:这两种形式的生物利用率本质上是相同的,近而毒理学数据适用于任何一种形式。评审员还提出虽然评论只显示了请求者使用这种片状的金红石型二氧化钛的提议,但这种型式的二氧化钛可能会代替锐钛矿二氧化钛应用于目前的各个使用领域。
二氧化钛-毒理数据
二氧化钛JECFA论述了二氧化钛的安全性包括吸收,分布,新陈代谢,排泄以及急性短期和长期的毒性。JECFA断定:“二氧化钛为难溶化合物。对包括人在内的几个物种进行研究,显示摄取二氧化钛后既没有大量的吸收也没有组织的沉积。关于可溶性钛化合物的研究至今还没有结论。有价值的记载论述吸收少量的钛离子没有毒性影响。这样就没有必要规定人类每日摄取量。”
除了JECFA (JECFA 1969)评论的毒物学数据库以外,)专家委员会已经展开了二氧化钛的额外的生物利用率(Colorcon, 2003),慢性毒性和致癌性研究(NCI, 1979; Bernard et al., 1990和评论。
在鼠类中进行研究新生物利用率,评论提议者对不同级别的二氧化钛吸收、分布和排泄进行描述。
1. rutile titanium dioxide (thick platelet), 金红石二氧化钛(厚片)
2. rutile titanium dioxide (thin platelet) 金红石二氧化钛(薄片)
3. rutile titanium dioxide (amorphous) 金红石二氧化钛(不定形)
4. anatase titanium dioxide (amorphous).锐钛矿二氧化钛(不定形)
二氧化钛在服用含有片状金红石二氧化钛、不定形金红石和锐钛矿二氧化钛之后,雄性和雌性鼠的吸收速度和排泄过程以及钛分布。三个动物群每个性别每个时间点接受或者指定食物或者含有二氧化钛四种类型之一的食物。四种形式的二氧化钛放入食物中,表明的浓度为200 mg/kg(大约近似于体重每公斤30毫克)。当指定的食物代替了治疗的食物之后,这些食物又连续喂给鼠类7天,当停止服用治疗性食物后,二氧化钛在组织(肝脏、肾、肌肉和血液)和尿以及面部收集超过72小时的容量诱导一对血浆原子发射光谱(ICP-AES) 而导致动物群分别在1小时、24小时和72小时死去。
二氧化钛主要的通道是经过面部。所有二氧化钛涉及的组群排泄的排泄物每个收集间隔(0 - 24, 24 - 48, 48 – 72小时)是相同的。雄性鼠服用范围为1.1-2.2mg,雌性鼠服用范围为1.1-1.3mg,当停止服用二氧化钛食物后,计算72小时内面部钛排泄的总量。尿排泄的钛量一般低于极限量(<0.04 mg/l)。所有组的血液中钛浓度也低于0.04 mg/l,而肝脏、肾和肌肉中低于检测极限(<0.1 - <0.2 mg/kg wet weight)或者大多数动物服用含二氧化钛的食物湿重范围为0.1 - 0.3 mg/kg。
这些结果表明当服用含二氧化钛200 mg/kg食物后,在组织中并没有钛的积累,对照早期研究报道:大鼠服用高浓度的二氧化钛(100000 mg/kg diet)至少30天(West and Wyzan 1963),在肌肉中只累积少量钛。
实验室动物进行慢性毒性和致癌性研究:
致癌性研究50组每组由不同性别的334只大鼠和小鼠组成,剂量为每kg 食物含0, 25000 and 50000 mg二氧化钛,服用103周(NCI, 1979)。增加甲状腺C-细胞的注射发现在雌性大鼠产生腺瘤或者癌,但是这些增加既不是统计的重要部分也不是值得考虑与试验化合物有关的部分。在其他组中进行肿瘤注射,比控制者并没有明显提高。慢性饮食研究0, 1, 2and5%二氧化钛涂在云母上334只大鼠130周没有显示毒性或致癌影响(Bernard et al., 1990)。
⑶ 任务硅酸盐中二氧化钛的测定
实训准备
岩石矿物分析
任务分析
一、硅酸盐中二氧化钛的测定方法
钛的测定方法很多。由于硅酸盐试样中含钛量较低,例如TiO2在普通硅酸盐水泥中的含量为0.2%~0.3%,在黏土中为0.4%~1%,所以通常采用光度法测定。Ti(Ⅳ)有数百种有机显色剂可用于光度法测定,常用的是过氧化氢光度法、二安替比林甲烷光度法和钛铁试剂光度法等。另外,钛的配位滴定法通常有苦杏仁酸置换-铜盐溶液返滴定法和过氧化氢-铋盐溶液返滴定法。
二、过氧化氢光度法
在酸性条件下,TiO2+与 H2O2形成黄色的[TiO(H2O2)]2+配离子,其 lgK =4.0,λmax=405nm,ε=704L/(mol·cm)。过氧化氢光度法简便快速,但灵敏度和选择性较差。
该方法应注意以下问题:
(1)显色反应可以在硫酸、硝酸、高氯酸或盐酸介质中进行,一般在5%~6% 的硫酸盐溶液中显色。
显色反应的速率和配离子的稳定性受温度的影响,通常在20~25℃显色,3min可显示完全,稳定时间在1 d以上。过氧化氢的用量,以控制在50mL以上显色体积中加3% 过氧化氢2~3mL为宜。
(2)为了防止Fe(Ⅲ)离子黄色所产生的正干扰,需加入一定量的磷酸。但由于
(3)U、Th、Mo、V、Cr和Nb在酸性溶液中能与H2O2生成有色配合物,Cu、Co和Ni等离子具有颜色,它们含量高时对Ti的测定有影响。
三、二安替比林甲烷光度法
二安替比林甲烷光度法灵敏度较高,而且易于掌握,重现性和稳定性较好。
显色反应的速率随酸度的提高和显色剂浓度的降低而减慢。反应介质选用盐酸,因硫酸溶液会降低配合物的吸光度。比色溶液最适宜的盐酸酸度范围为0.5~1mol/L。如果溶液的酸度太低,一方面很容易引起TiO2+的水解;另一方面,当以抗坏血酸还原Fe3+时,由于TiO2+与抗坏血酸形成不易破坏的微黄色配合物,而导致测定结果的偏低。如果溶液浓度达1mol/L以上,有色溶液的吸光度将明显降低。当显色剂的浓度为0.03mol/L时,1 h可显色完全,并稳定24 h以上。
四、钛铁试剂光度法
钛铁试剂光度法不仅灵敏度高,而且可用于微量钛、铁的连续测定。
钛铁试剂(又称试钛灵)的化学名称为1,2-羟基苯-3,5-二磺酸钠,也称为邻苯二酚-3,5-二磺酸钠。在pH=4.7~4.9时,钛铁试剂与钛形成黄色配合物,λmax=410nm,ε=1.5×104L/(mol·cm)。在试样溶液中加入显色剂后30~40min既可显色完全,并稳定4 h以上。线性范围为0~200 ug/50mL。
在同样条件下,Fe(Ⅲ)与钛铁试剂能形成蓝紫色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565nm,可进行铁的测定。显然,铁对钛的测定将产生影响。可通过加入还原剂抗坏血酸或亚硫酸钠来还原Fe3+,使蓝紫色消失,既消除铁对钛的干扰。所以,有时可进行铁和钛的连续滴定。
五、苦杏仁酸置换-铜盐溶液返滴定法
在pH=4时,过量的EDTA可定量配位铝和钛,然后用铜盐回滴剩余的EDTA。再加入苦杏仁酸,将EDTA-Ti配合物中的钛取代配位,用铜盐滴定释放的EDTA。该法多应用于生料、熟料、黏土等TiO2+的含量小于1% 试样,由于可以同铁、铝在同一份溶液中连续滴定,十分简便。
再测定完铁后的溶液中,先在pH=3.8~4.0的条件下,以铜盐标准滴定溶液返滴定法测定Al3++TiO2+的合量,然后加入苦杏仁酸溶液,则苦杏仁酸夺取TiOY2-配合物中的TiO2+,与之生成更稳定的苦杏仁酸配合物,同时释放出与TiO2+等物质的量的EDTA,然后仍以PAN为指示剂,以铜盐标准滴定溶液返滴定释放出的 EDTA,从而求的 TiO2的含量。
该方法应注意以下问题:
(1)用苦杏仁酸置换TiOY2-配合物中的Y4-时,适宜的pH=3.5~5。如pH<3.5,反应进行不完全;pH>5,则TiO2+的水解倾向增强,配合物TiOY2-的稳定性随之降低。苦杏仁酸的加入量以10mL 100g/L溶液为宜。
(2)测定某些成分比较复杂的试样,如某些黏土、页岩等,如溶液温度高于80℃,至终点时褪色较快。此时,可在滴定之前将溶液冷却至50℃左右,然后加入3~5mL乙醇(95%),以增大PAN及Cu2+-PAN的溶解度,可改善终点。
(3)以铜盐回滴时,终点颜色于EDTA及指示剂的量有关,因此需作适当调整,以最后突变为亮紫色为宜。EDTA 过量10~15mL 为宜,及回滴定硫酸铜溶液[
(4)苦杏仁酸置换钛,以钛含量不大于2mg为宜,当钛含量较低,生产中又不需要测定钛时,可不用苦杏仁酸置换,全以铝量计算亦可。
六、过氧化氢配位-铋盐溶液返滴定法
此法多用于矾土、高铝水泥、钛渣等含钛量较高的试样。
在滴定完 Fe3+的溶液中,加入适量过氧化氢溶液,使之与 TiO2+的生成[TiO(H2O2)]2+黄色配合物,然后加入过量 EDTA,使之生成更稳定的三元配合物[TiO(H2O2)Y]2-、剩余的EDTA以半二甲酚橙(SXO)为指示剂,用铋盐溶液返滴定法。其反应式为:
TiO2++H2O2=[TiO(H2O2)]2+
[TiO(H2O2)]2++H2Y2-=[TiO(H2O2)Y]2-+2H+
Bi3++H2Y2-(剩余)=BiY-+2H+
终点时:
岩石矿物分析
该方法应注意以下问题。
(1)实验溶液中的pH一般控制在1~1.5。若pH<1,不利于配合物[TiO(H2O2)Y]2-的形成;pH>2,则TiO2+的水解倾向增强,[TiO(H2O2)Y]2-的稳定性降低,另外Al3+有可能产生干扰,应以硝酸(1+1)调整pH=1.5。这里不使用盐酸,是以防Cl-对Bi3+的干扰。
(2)H2O2的加入量一般为5滴的H2O2(30%)。过多的H2O2在其后测定铝时,在煮沸条件下将对EDTA产生一定的破坏作用,影响铝的测定结果。
(3)溶液温度不宜超过20℃,以防止Al3+的干扰。如温度超过35℃,则滴定终点拖长,测定结果明显偏高。
(4)EDTA过量不宜太多。特别是测定铝矾土及铝酸盐水泥等高铝试样时,如分取出0.05 g试样的溶液测定钛时,0.015mol/L EDTA溶液过量1.5~3.0mL较适宜,既返滴定消耗的0.015mol/L 铋盐溶液为1.5~3.0mL。测定高钛样品时,由于铝的含量较低,EDTA可以多过量一些。
技能训练
二安替比林甲烷光度法检测二氧化钛
(一)检测流程
岩石矿物分析
(二)试剂配制
(1)抗坏血酸溶液(50g/L):现用现配。
(2)二安替比林甲烷溶液(20g/L):称取2g二安替比林甲烷于100mL盐酸溶液(2mol/L)中,摇匀(有沉淀应过滤)。
(3)二氧化钛标准溶液A(0.5000mg/mL):称取0.5000g经预先在1000℃灼烧的光谱纯二氧化钛于铂坩埚中,加入10 g焦硫酸钾,于600~650℃马弗炉中熔融10~15min,取出冷却,放入400mL烧杯中,用硫酸(5+95)加热浸取,洗出坩埚,加热使溶液透亮。冷却,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硫酸(5+95)定容至刻度。
(4)二氧化钛标准溶液B(50.0μg/mL):分取10.00mL二氧化钛标准溶液置于100mL容量瓶中,用硫酸(5+95)稀释至刻度。
(三)操作要点
1.标准溶液系列的配制及标准曲线绘制
取0mL、1.00mL、2.00mL、4.00mL、6.00mL、8.00mL、10.00mL二氧化钛标准溶液B,置于一系列1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50mL左右,加10mL盐酸(1+1),摇匀。加入5mL抗坏血酸溶液,摇匀。放置5min后,加入15mL二安替比林甲烷溶液,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放置2 h后,在分光光度计上390 nm处测量其吸光度。以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硅酸盐中二氧化钛的测定
分取一定体积分离二氧化硅后的滤液,置于1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50mL左右,摇匀。以下按标准溶液步骤操作,测量其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查得相应的二氧化钛量。
3.结果计算
按下式计算TiO2质量分数:
岩石矿物分析
式中:w(TiO2)为TiO2的质量分数,%;m1为自工作曲线上查得的分取溶液中TiO2的质量,μg;V为分取试样溶液的体积,mL;m为称取试料的质量,g。
实验指南与安全提示
比色用的试样溶液可以是重量法测定硅后的溶液,也可以是用氢氧化钠熔融后的盐酸溶液。但加入显色剂前,需加入5mL乙醇,以防止溶液浑浊而影响测定。
抗坏血酸及二安替比林甲烷溶液不宜放久,应现用现配。
⑷ 用什么仪器或方法检验钛白粉中的二氧化钛含量
5 . 4 二氧化钦含且测定
5 . 4 . 1 方法提要
以浓硫酸和硫酸按溶解试样。在二氧化碳气氛下用金属铝将钦< N) 还原成钦( 皿) 。还原后的溶液
以硫氰酸按作指示剂, 用硫酸铁按标准滴定溶液滴定。
⑸ 二氧化钛含量检测中加硫酸铁铵什么作用 是“二氧化钛含量检测中加硫酸铵什么作用”
助熔.因为滴定法测二氧化钛含量其实滴定的是钛离子,所以必须要将二氧化钛溶解至浓硫酸中,浓硫酸溶解二氧化钛花费的时间太长,而且很难全部溶解,必须加入硫酸铵助熔.
⑹ 二氧化钛检测方法
二氧化硅的测定方法有多种,下面逐一将不同方法作简单介绍。
1 挥散法
若某个试样中二氧化硅的含量在98%以上,应用氢氟酸挥发重量差减法(即挥散法)来测定SiO2含量。具体测定步骤如下:
将铂坩埚中测定过烧失量的试样,用少量水润湿,加入4~5滴硫酸及5~7mL氢氟酸,放在电炉上低温加热,挥发至近干时,取下放冷,再加2~3滴硫酸及3~4mL氢氟酸,继续加热挥发至干,然后升高温度,至三氧化硫白烟完全逸尽。将铂坩埚置于高温炉中,于950℃温度下灼烧30分钟,取出放在干燥器中冷至室温,称重。如此反复灼烧,直至恒重。
SiO2=×100
G1——测烧失量时灼烧后试样和坩埚的重量,g;
G2——残渣和坩埚的重量,g;
G——试样的重量,g;
若试样中SiO2含量在98%以下,采用上述方法测定SiO2将引起较大的误差。这种情况下,宜采用重量法或氟硅酸钾容量法来测定。
2 重量法
对可溶于酸的试样,可直接用酸分解。对不能被酸分解的试样,多采用Na2CO3作熔剂,用铂坩锅于高温炉中熔融或烧结之后酸化成溶液,再在电炉上用蒸发器皿蒸发至干,然后加酸煮沸,并置于水浴锅上在温度60℃~70℃的范围内,加入动物胶,使硅酸凝聚,然后加水溶解可溶性盐类,过滤分离出硅酸沉淀物。在瓷坩埚内于电炉上灰化,最后于高温炉中950℃灼烧至恒重。冷却,称重,即得到SiO2的含量。
重量法的准确度较高。但对于一些特殊样品,如萤石CaF2,由于含有较大量的氟,会使试样中的Si以SiF4形式挥发掉,不能用重量法测定。还有重晶石以及锆含量较高的样品、钛含量较高的样品,在重量法的条件下形成硅酸的同时,生成其它沉淀,夹杂在硅酸沉淀中。所以这些特殊样品不能用重量法来测定。这种情况下可用氟硅酸钾容量法来测定SiO2的含量。
3 容量法
对可溶于酸的试样,直接用硝酸分解,不能被酸分解的试样多采用KOH在镍坩埚中熔融,然后用硝酸分解熔融物。加酸后生成游离的硅酸,在过量的氟离子和钾离子存在下,硅酸与氟离子作用形成氟硅酸离子,进而与钾离子作用生成氟硅酸钾沉淀,该沉淀在热水中水解生成相应量的氢氟酸,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由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体积计算二氧化硅的含量。由于该法的测定条件要求较高,影响因素又多。所以本法与操作者掌握操作的熟练程度有很大关系,但只要熟练掌握此法,检测结果准确,费时较少。
4 比色法
试样中SiO2含量在2%以下时,宜用比色法测定。比色法有硅钼黄和硅钼兰两种。硅钼黄法基于单硅酸与钼酸铵在适当的条件下生成黄色的硅钼酸络合物(硅钼黄);而硅钼兰法把生成的硅钼黄用还原剂还原成兰色的络合物(硅钼兰)。在规定的条件下,由于黄色或蓝色的硅钼酸络合物的颜色深度与被测溶液中SiO2的浓度成正比,因此可以通过颜色的深度测得SiO2的含量。硅钼黄法可以测出比硅钼兰法含量较高的SiO2,而后者的灵敏度却远比前者要高。因此在一般分析中,对少量SiO2的测定都采用硅钼兰比色法。用比色法测定SiO2时,最关键的问题是必须将试样中的硅全部转入溶液并以单分子硅酸状态而存在。因此在制备试样溶液时,为了获得稳定的单硅酸溶液,一般多用碳酸钾(碳酸钠)—硼砂混合溶剂(2:1)、苛性钠或苛性钾分解试样,并且采用逆酸化法,即以熔剂熔融后用水浸出所制得的碱性溶液,迅速的倒入稀盐酸溶液中,使溶液由碱性迅速越过pH3~7的范围,到达pH 0.5~2微酸性溶液,这样可大大地减少聚合硅酸的形成。另外溶液的酸度、温度以及共存离子等因素都对测定结果有所影响,因此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减少或消除其可能产生的误差。
总之,这四种测定SiO2含量的方法各有优缺点,要根据待测试样的具体特点来分析,制定出合适的测定方法。
参考文献
1 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编著.玻璃陶瓷化学成分分析.北京:中国
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13
2 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编著.水泥化学分析.北京: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1982.236
1
F CL JC TKS 0003 铁矿石二氧化硅的测定盐酸蒸干重量法
F_CL_JC_TKS_0003
铁矿石-二氧化硅的测定-盐酸蒸干重量法
1 范围
本推荐方法采用盐酸蒸干重量法测定铁矿石中二氧化硅的含量。
本方法适用于铁矿石中二氧化硅的测定。
2 原理
试样用碳酸钠熔剂熔融,盐酸浸取,在水浴上蒸干脱水,以盐酸溶解盐类,过滤并灼烧成
二氧化硅。
3 试剂
3.1 无水碳酸钠
3.2 焦硫酸钾
3.3 盐酸,ρ1.19 g/mL,1+1, 3+97
3.4 氢氟酸,ρ1.15 g/mL
3.5 硫酸, 1+4
3.6 乙醇,95%(V/V) 。
4 仪器
4.1 天平:不应低于四级,精确至0.0001g
4.2 铂坩埚:带盖,容量15~30 mL。
4.3 马弗炉:隔焰加热炉,在炉膛外围进行电阻加热。应使用温度控制器,准确控制炉温,并定
期进行校验
5 试样制备
试样必须有代表性和均匀性。大样缩分后的试样不得少于100g,试样通过0.080 mm 方孔
筛时的筛余应不超过15%。再以四分法或缩分器将试样缩减至约25g,然后磨细至全部通过
0.080mm 方孔筛,装入试样瓶中供分析用,其余作为原样保存备用。
6 操作步骤
6.1 称样
称取0.50g 试样,精确至0.0001g。
6.2 试样测定
将称取的试料置于铂坩埚中,加4g 无水碳酸钠,混匀,再用1g 无水碳酸钠铺在表面。盖
上坩埚盖并留有缝隙,先于低温加热,逐渐升高温度至950~1000℃,熔融呈透明熔体,旋转
坩埚使熔融物均匀地附着在坩埚壁上。冷却,将熔体用热水溶出,移入瓷蒸发皿中。
盖上表面皿,自皿口加入10 mL 盐酸及2~3 滴硝酸,待作用停止后取下表面皿,用平头
玻璃棒压碎块状物使分解完全,用热盐酸(1+1)清洗坩埚数次,洗液合并于蒸发皿中。将蒸
发皿放在水浴上,皿上放一玻璃三角架,再盖上表面皿,蒸发至干。取下蒸发皿,加入10~20mL
盐酸(3+97),搅拌使可溶性盐类溶解。用中速滤纸过滤,用胶头扫棒以热盐酸(3+97)擦洗
玻璃棒及蒸发皿,并洗涤沉淀3~4 次,然后用水充分洗涤,直至用硝酸银溶液检验无氯离子为
止。在沉淀上滴加6 滴硫酸(1+4)。滤液及洗液保存在300mL 烧杯中。
将烧杯中的滤液移到原蒸发皿中,在水浴上蒸发至干后,取下放入烘箱中,于110℃左右
2
的温度下烘60min,取出放冷。加入10~20mL 热盐酸(3+97),搅拌使可溶性盐类溶解。用中
速滤纸过滤,用胶头扫棒以热盐酸(3+97)擦洗玻璃棒及蒸发皿,并洗涤沉淀3~4 次,然后
用水充分洗涤,直至用硝酸银溶液检验无氯离子为止。滤液及洗液保存在250mL 容量瓶中。在
沉淀上滴加3 滴硫酸(1+4),然后将二次所得二氧化硅沉淀连同滤纸一并移入铂柑蜗中,烘干,
灰化,然后放入1200℃的高温下灼烧20~40min。取出坩埚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量,
反复灼烧,直至恒量。
将沉淀用数滴水润湿,加6 硫酸(1+4)和10 mL 氢氟酸,放入通风橱内的电热板上缓慢蒸
发至干,升高温度继续加热挥发至三氧化硫白烟完全逸尽。将坩埚置于1100~1150℃温度下灼
烧10min,取出坩埚置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量。反复灼烧,直至恒量。
往经过氢氟酸处理后得到的残渣中加入0.5g 焦硫酸钾熔融,熔块用热水和数滴盐酸(1+1)
溶解,溶液并入分离二氧化硅后得到的滤液和洗液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此溶液A 供滤
液中残留的胶溶性二氧化硅以及试样中三氧化二铝、氧化钙、氧化镁和二氧化钛用。
7 结果计算
按下式计算二氧化硅的含量,以质量分数表示:
式中:WSiO2——二氧化硅的质量分数,%;
m1——灼烧后未经氢氟酸处理的沉淀及坩埚的质量,g;
m2——残渣和坩埚的质量,g;
m——试料的质量,g;
c——在工作曲线上查得的每100mL 被测定溶液中二氧化硅的含量,mg;
10——全部试样溶液与所分取试样溶液的体积比。
⑺ 如何设计一个鉴定不同掺氮(N)量二氧化钛薄膜的光催化性能实验装置 降解品红溶液或者罗丹明B
品红不好,请枪毙;
罗丹明B或可以,但不理想
掺N应是考察可见光活性,目标物最后不要用吸收可见光的染料,以改用无色分子 为宜。
当然,决定权在你
⑻ 二氧化钛的抗菌实验怎么做简单易行的
在有二氧化钛镀层的容器(或者平板)表面放置一层营养物质(量一定要少 不能多) 然后接种 培育
再进行几组平行实验 实验步骤与上述的一致 只是容器(平板)换成玻璃和其它金属材料的 对一定时间后对各组之间的细菌总数或菌群数结果进行比较 就能知道二氧化钛镀层的抗菌性能了
实验中一些关于微生物实验的具体操作可以参考(只是参考实验操作 不是照搬整个标准)国家标准中的检测方法 环境监测和食品检测方面都有这方面的国家标准 指导性很强 很容易实现
标准号:GB 4789.3-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菌群计数
GB/T 4789.3-2008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菌群计数
HJ/T 347— 2007 水质 粪大肠菌群的测定多管发酵法和滤膜法
⑼ 二氧化钛是什么东西
理论上光触媒确实有这样的效果,在光源照射下有强氧化性,可氧化分解各种有机化合物和矿化部分无机物,并具有抗菌的作用。但对光源有要求,只有特定波长(388nm)才有作用。自然光包含这一波长的光。TiO2是最常用的光触媒。
过滤那一部分就不是光触媒的作用了,不敢保证。
光触媒在反应过程中,本身不会发生变化和损耗,在光的照射下可以持续不断的净化污染物,时间持久、持续作用。
所以,唯一的疑问在于这款产品光触媒含量是多少?是否采用优质光触媒材料。这个问题就要送检才知道了,否则看不出来
⑽ 钛白粉在水性下分散性测试方法
一种方法给你:
4.8水分散
检查化纤钛白结束
4.8.1目的在水中的分散程度。
4.8.2原理和点
的试样搅拌的电磁力,在标记的水淤浆倒入的分散度沉降管测定,让其静置一定的时间内,测定淤浆前,后沉降比浓度。
4.8.3设备和电器
4.8.3.1电子秤;
4.8.3.2 500ml烧瓶
4.8.3.3 250ML;
4.8.3.4 50毫升毕业缸
4.8.3.5电磁搅拌机;
4.8.3.6 10毫升的移液管;
4.8.3.7恒重的蒸发皿2
4.8.3.8沉降管;
4.8.3.9抽气的
4.8.3.10的烤箱。
4.8.4操作
4.8.4.1称取15±0.1克样品放置在一个500毫升的锥形烧瓶中,加入285mL蒸馏水;
4.8.4.2磁力搅拌器搅拌下,30分钟,使浆料A;
4.8.4.3绘制一个溶液10ml恒重的蒸发皿立即称重M1(样品浆,加上蒸发皿),把它放在烤箱在140±2℃干燥;
4.8.4.4剩余的溶液A的进一步搅拌2-5分钟,并立即注入干燥的沉降管,安装到200毫米的刻度线;
4.8.4.5沉降管被放置在室温,静置5小时;恒重
4.8.4.6烘箱浆料干燥约4小时,取出放称重(平方米)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约45分钟),反复,直到后的差为±0.0002克;
4.8.4.7将被允许静置沉淀抽空5小时的分散液从液体中的分散液的表面(即沉降管从底部30毫米)的分散液B的500毫升烧瓶中装有吸入170毫米;
4.8.4.8的B溶液,搅拌2-5分钟;
4.8.4.9“⑶”节目的操作重(立方米)G
4.8.4.10称重(M4) G程序操作“⑹”;
4.8.5水分散计算的水分散性%= ------×100
M2/M1
式
> m4/m3
:M1 - 分散10毫升;
平方米 - 分散10毫升干燥,
的M3 - B分散的10毫升,的
M4 - 乙的分散10毫升干燥的重量
您也可以参考非颜料二氧化钛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