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纸层析法可分离光合色素,下列分离装置示意图中正确的是()A.B.C.D
A、层析液是由2份丙酮和1份苯混合而成,具有一定的毒性,因此用橡皮塞赛紧瓶口内,A错误;
B、层容析液容易挥发,需要用橡皮塞赛紧瓶口,另外滤液细线触到层析液,则色素溶解在层析液中,滤纸条上得不到色素带,B错误;
C、有滤液细线的一端朝下,并没有触到层析液,则滤纸条上分离出四条色素带,C正确;
D、滤液细线触到层析液,则色素溶解在层析液中,实验失败,D错误.
故选:C.
2. 下图是提取胡萝卜素的实验流程示意图
(1)工业提取天然β-胡萝卜素除了可以从植物中提取天然胡萝卜素外,还可以从养殖的岩藻中获得或者利用微生物的发酵生产.
(2)萃取的效率主要取决于萃取剂的性质和使用量.
(3)图中B过程表示浓缩,此过程用到的有机溶剂应该具有很高的沸点,能够充分溶解胡梦卜素,并且不与水混溶.
(4)①胡萝卜素粗品鉴定的方法是纸层析法.
②a的作用防止层析液挥发.
③在图乙的胡萝卜素的结果示意图中,A、B、C、D四点中,A和D没有其它色素带,属于标准样品的样点,为对照组,实验组是BC,即属于提取样品的样点.
④乙代表的物质是其他色素和(杂质).
故答案为:
(1)微生物的发酵
(2)萃取剂的性质和使用量
(3)浓缩 沸点 溶解
(4)①纸层析法 ②防止层析液挥发 ③A、D(少答不给分)④其他色素和(杂质)
3. 如下图所示为胡萝卜素的纸层析结果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该图所示的鉴定方法称为___
(1)纸层析法 (2)2 (3)A和D B和C 应该快速细致,圆点细小,每次点样时滤纸都要干燥 (4)β-胡萝卜素专 其他属色素和杂质 (5)胡萝卜素粗品的鉴定 分离叶绿体的色素 (6)C |
4. 什么是纸层析法(高中生物 要求详细讲述实验过程)
那是提取叶绿素(还是胡萝卜素)的一种方法
5. 请简述纸层析法提取青蒿素的过程 这个图是怎么看的 哪边在下面
香菇多糖的提取多采用热水及稀碱溶液,避免在强酸、碱溶液中进行,否则极易造成多糖回中糖苷键断裂及构象变化。答常用的分离纯化方法大致经过沸水浸提、乙醇沉淀、透析及柱层析等步骤。 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的方法是以萃取原理为基础,主要有乙醚浸提法和溶剂汽油浸提法。挥发油主要采用水蒸汽蒸馏提取,减压蒸馏分离,其工艺为:投料---加水---蒸馏---冷却---油水分离---精油;非挥发性成分主要采用有机溶剂提取,柱层析及重结晶分离,基本工艺为:干燥---破碎---浸泡、萃取(反复进行)---浓缩提取液---粗品---精制。 可见香菇多糖和青蒿素的提取过程都涉及到萃取和浓缩,只是萃取的萃取剂不一样,方法差别也很大。
6. 这是胡萝卜素的纸层析结果示意图,图中六个点分别是什么作用这个图怎么看求赐教!
AD代表样品的胡萝卜素,BC代表萃取的胡萝卜素,如果BC出现和标准样品一样的层析内带,则说明萃取胡容罗素成功。因为萃取样品会含有杂质,所以会出现多个不同高度的样品点。由于含有杂质,萃取样品的颜色会比标准样品的颜色浅
7. 胡萝卜素纸层析法这个图怎么看
标样是标准品,B、C是待测样品,B、C与标样在相同位置有相同斑点出现,说明样品B、C中均有胡萝卜素存在
8. 纸层析法原理
纸层析法又称纸色谱法。以纸为载体的色谱法。固定相一般为纸纤维上吸附的水分,流动相为不与水相溶的有机溶剂;也可使纸吸留其他物质作为固定相,如缓冲液,甲酰胺等。
纸层析法依据极性相似相溶原理,利用混合物各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两种不同溶剂中的分配系数差异,将它们分离。
纸层析法是用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的分配层析法,纸层析所用展层溶剂大多由有机溶剂和水组成。其中滤纸纤维素上吸附的水是固定相,展层用的有机溶溶剂是流动相。因为滤纸纤维与水的亲和力强,与有机溶剂的亲和力弱,因此在展层时,水是固定相,有机溶剂是流动相。
试样经层析后可用比移值(Rf)表示各组成成分的位置,其中,比移值就是原点中心至色谱斑点中心的距离与原点中心至流动相前沿的距离之比。
由于影响比移值的因素较多,因此一般采用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对照物质对比以确定其异同。作为单体鉴别时,试样所显主色谱斑点的颜色(或荧光)与供置,应与对照(标准)样所显主色的谱斑点或供试品-对照品(1∶1)混合所显的主色谱斑点相同。作为质量指标(纯度)检查时,可取一定量的试样,经展开后,按各单体的规定,检视其所显杂质色谱斑点的个数或呈色(或荧光)的强度。作为含量测定时,可将色谱斑点剪下洗脱后,再用适宜的方法测定,也可用色谱扫描仪测定。
9. 纸层析实验的实验步骤及现象
氨基酸的纸层析 一、 实验目的 1.了解并掌握氨基酸纸层析的原理和方法。 2.学习纸层析法的操作技术,分析未知样品氨基酸的成分。 二、 实验原理 用滤纸为支持物进行层析的方法,称为纸层析法,它是分配层析法的一种。纸层析所用的展层溶剂大多是由水饱和的有机溶剂组成。滤纸纤维的—OH 基的亲水性基团,可吸附有机溶剂中的水作为固定相,有机溶剂作为流动相,它沿滤纸自下向上移动,称为上行层析;反之,使有机溶剂自上而下移动,称为下行层析。将样品点在滤纸上进行展层,样品中的各种氨基酸即在二相中不断进行分配,由于它们各自的分配系数不同,故在流动相中移动速率不等,从而使不同的氨基酸得到分离和提纯。纸层析法主要是依据混合组分对二相分配系数的差异进行分离,但亦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吸附作用和离子交换现象。氨基酸经层析在滤纸上形成距原点不等的层析点,氨基酸在滤纸上的移动速率用Rf 表示。 Rf = 原点到层析斑点中心的距离/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只要实验条件(如温度、展层溶剂的组分、pH、滤纸的质量等)不变,Rf 值是常数,因此可做定性分析参考。如果溶质中氨基酸组分较多或其中某些组分的Rf 值相同或近似,用单向层析不宜将它们分开,为此可进行双向层析,在第一溶剂展开后将滤纸转动90度,以第一次展层所得的层析点为原点,再用另一种溶剂展层,即可达到分离目的。由于氨基酸无色,可利用茚三酮反应使氨基酸层析点显色,从而定性和定量。 三、仪器和试剂 仪器 层析滤纸、烧杯、剪刀、层析缸、培养皿、猴头喷雾器、微量加样器或毛细管、吹风机一个、直 尺、铅笔等。 试剂 1.混合氨基酸溶液(水解后的氨基酸干粉) 甘氨酸溶液:50mg 甘氨酸溶于5mL 水中。 蛋氨酸溶液:25mg 蛋氨酸溶于5mL 水中。 亮氨酸溶液:25mg 亮氨酸溶于5mL 水中。 氨基酸混合液: 甘氨酸50mg,亮氨酸25mg,蛋氨酸25mg 共溶于5mL 水中。 2.展层溶剂 碱相溶剂:正丁醇∶12%氨水∶95%乙醇 = 13∶13∶13(V/V) 酸相溶剂:正丁醇∶80%甲酸∶水 = 15∶3∶2(V/V),摇匀后放置半天以上,取上清液备用。 3.显色贮备液: 0.4mol/L 茚三酮—异丙醇∶甲酸∶水=20∶1∶5。 4.0.1%硫酸铜:75%乙醇=2∶38,临用前按比例混合。 四、实验步骤 (1)标准氨基酸单向上行层析法 1.画基线 戴上指套或橡皮手套,在长约20cm、宽约17cm 滤纸上,距短边2.5cm 处,用铅笔画一条线,即为基线。 2.点样 在原线上,从距纸的长边4cm处开始,每隔3cm 用微量注射器或毛细管依次分别点上甘氨酸、蛋氨酸、亮氨酸和混合氨基酸溶液。点样点干后可重复点加1~2次。每一点的直径不超过2mm,点样量以每种氨基酸含5~20ug 为宜。 3.展层 将点好样的滤纸卷成筒形,滤纸两边不相接触,用线固定好,将原线的下端浸入盛有溶剂的培养皿中,不需平衡可立即展层。展层剂为酸性溶剂系统,在展层溶剂中加入显色贮备液(每10mL 展层剂加0.1~0.5mL 的显色贮备液)进行展层,基线必须保持在液面之上,以免氨基酸与溶剂直接接触。盖好层析缸,当溶剂前沿距纸端2cm 时(大约3h),取出滤纸。 4.显色 滤纸取出后,吹干或在80℃左右烘箱内烘3~5min,即出现紫红色的氨基酸层析 斑点。用铅笔划下层析斑点,可进行定性、定量测定。 (2)混合氨基酸双向上行纸层析法 1.滤纸准备 将滤纸裁成约28cm2的正方形,在距滤纸相邻两边各2cm 处的交点上,用铅笔划下一点,做为原点。 2.点样 取混合氨基酸溶液(5mg/mL)10~15μL,分别点在原点上。 3.展层与显色 将点好样的滤纸卷成半筒形,立在培养皿中,原点应在下端。取少量12%的氨水与小烧杯中,盖好层析缸,平衡过夜。次日,取出氨水,加适量碱相溶剂(第一向)与培养皿中,盖好层析缸,上行展层,当溶剂前沿距滤纸上端1~2cm 时,取出滤纸,冷风吹干。将滤纸转90o,再卷成半筒形,竖立在干净培养皿中,并于小烧杯中至少量酸相溶剂,盖好层析缸,平衡过夜,次日将加显色剂的酸性溶剂(每10mL 展层剂加0.1~0.5mL 的显色贮备液)倾入培养皿中,进行第2向展层。展层毕,取出滤纸,用热风吹干,蓝紫色斑点即显现。 五、计算 单向层析的Rf 值,按 “Rf = 原点到层析斑点中心的距离/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计量后计算。双向层析Rf 值,由两个数值组成,在第一向计量一次,第二向计量一次,分别与已知的氨基酸在酸碱系统的Rf 值对比,即可初步决定它为何种氨基酸的斑点,将它剪下,在同一张纸剪下一块大小相同的空白纸作为对照,用硫酸铜—乙醇溶液洗脱,用722型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吸光度,在标准曲线上查出氨基酸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