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科学万花筒”字体设计方案
花了点时间画了一个字体设计方案,希望能给到参考。如图:
⑵ 杭州万花筒广告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杭州万花筒广告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06月03日,主要经营范围为许可经营项目:无内容 一般经营项目:广告的设计、制作等。
法定代表人:吴俊
成立时间:2013-06-03
注册资本:1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330105600307010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公司地址:拱墅区富强路37号2幢二层228室
⑶ 万花筒的含义!!
万花筒的含义就是:
利用光的反射来成像的,这种成像原理我国远古时代的古人就已掌握。古书《庄子》里就有“鉴止于水”的说法,即用静止的水当镜子。
万花筒里的圆筒形玩具,两头镶着玻璃,筒的内壁装着玻璃条组成的几面镜子,筒的一端放着各种颜色和形状的碎玻璃。向着亮处转动圆筒,由于镜子的反射作用,可以从筒的另一端看到各种图案。
万花筒美妙的奥秘就蕴藏在它设计精妙的镜体结构和流动图案当中。就像万花筒的英语名称KALEIDOSCOPE一样,集合了希腊语的KALOS(美丽),EIDOS(形状)和SCOPE(观看)等美丽的词汇,将它最主要的特点都概括出来。
(3)万花筒装置设计扩展阅读:
1、万花筒诞生于19世纪的苏格兰,由一名研究光学的物理学家发明。2~3年后,几乎同一时期传到了中国和日本。19世纪初叶,中国的很多玩具进入日本时、其中也包括了万花筒。当时,作为利用光学的游戏,新鲜而有趣,万花筒成为糖果店吸引孩子的招牌玩具。
2、不用万花筒通常使用的镜片,只装有带切口的玻璃片。透过它所看到的景色,同样的图像会变成无数多个。这是在万花筒诞生之彰就有的视觉玩具,玻璃片多是被切成格子状的,也有的是切成龟甲状或只是纵向切割。
3、万花筒原理认为万花筒内有一定数量的彩色玻璃片,同一万花筒中这些碎片的数量和质量是不变的,但只要转动万花筒,使碎片发生新的组合,就会有无穷的新图案和新花样。广告创意就是将散乱无序的材料赋予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段,进行有目的的组合,产生各种各样新的想法。
⑷ 万花筒的原理
万花筒
万花筒是一种光学玩具,只要往筒眼里一看,就会出现一朵美丽的“花”样。将它稍微转一下,又会出现另一种花的图案。不断地转,图案也在不断变化,所以叫“万花筒”。
万花筒的图案是如何来的呢?原来是靠玻离镜子反射而成的。它是由三面玻璃镜子组成一个三棱镜,再在一头放上一些各色玻璃碎片,这些碎片经过三面玻璃镜子的反射,就会出现对称的图案,看上去就像一朵朵盛开的花。
万花筒的原理在于光的反射,而镜子就是利用光的反射来成像的,这种成像原理我国远古时代的古人就已掌握。古书《庄子》里就有“鉴止于水”的说法,即用静止的水当镜子。据说真正的万花筒玩具是英国物理学家大卫·布尔斯答于1816年发明的,而我国民间也很早就有了这种玩具,而且有创新,生产出了许多新型的万花筒。
万花筒的结构与奥秘
万花筒美妙的奥秘就蕴藏在它设计精妙的镜体结构和流动图案当中。就像万花筒的英语名称一样∶KALEIDOSCOPE,集合了希腊语的KALOS“美丽”、EIDOS“形状”和SCOPE“观看”等美丽的词汇,将它最主要的特点都概括出来。
“美丽”,当然就是指万花筒里瞬息万变的景色,也是万花筒的“芯”(观赏的标的物),这也是万花筒制作艺术家最下工夫的地方。而且,在创作过程当中,“芯”的选择阶段是最能体会制作万花筒的乐趣的时候。“芯”的素材非常广泛,例如彩色玻璃、宝石、鸟的羽毛、干花等等,凡是能够想到的任何物品,都可以用来作为万花筒的美丽图案。
据万花筒制作专家的介绍,“芯”的部分有很多类型。比如把两片风车状的轮子组合在一起,通过旋转轮子而形成各种各样的图案,或者在前端装上玻璃球,并旋转它来观赏身边任何一种景物,都能获得一种前所未有的新鲜构图。而在前端部分填充进各种颜色的油的组合,并通过油的流动产生不可思议的图案。
“形状”,主要是指万花筒的镜体结构,有二镜、三镜、四镜、锥形、旋转等多种结构,让我们看到的景象,不光有圆的甜美、多边形的嬗变,更有烟花般的魅力四射。
中国的万花筒
大约一百多年前,由英国人发明的万花筒进入中国。由于当时制作材料和工艺的限制,万花筒只能作为清王朝达官贵人的私室珍藏。随着封建王朝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以及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万花筒的造价也渐渐变得低廉,旧时王谢堂前燕,也飞入了寻常百姓家。
时光倒退回几十年前,在北京胡同里的小摊上,万花筒已经是常见易得的玩具。弹球、踢毽子、跳房子、推铁环,当然还有奇妙的万花筒,勾画出了多少孩子朴素而快乐的童年。在孩子们的眼中,万花筒里的“花”,就如同梁祝化身的彩蝶、武则天眼中的牡丹、翩翩而来的百花仙子,一种“花”离去,从此几十年难再重现。
早先的万花筒,里面所看到的花是剪成碎片的彩纸,透明度很差,后来有人尝试使用更透明的彩色碎玻璃。随着时间的推移,万花筒里面的“花”,变成了彩色塑料片、光滑的玻璃珠,反射用的三块玻璃也换成了三块镜子。岁月变迁,制作万花筒的材料变了,但唯一不变的,是孩子们对万花筒中的神奇世界所倾注的热情。
人们喜欢看万花筒,更喜欢动手制作万花筒。在北京东岳庙民俗运动会上,就曾出现过长约90厘米,直径10厘米,由业余爱好者利用废纸筒制作的万花筒。目前,北京民俗博物馆还收藏着由北京玩具协会常务理事、万花筒爱好者李鸿宽先生制作的,长132厘米,直径25厘米的大型万花筒。
万花筒 的简易制作
用两条长十五厘米左右、宽三厘米的镜子条(可以到玻璃商店去买边角料)。再剪一条和镜子条一样大小的纸板把它的一面涂黑。把两条镜子条和一条纸板按图中的样子组合在一起(纸板涂黑的一面应朝里),用胶布把它们贴好,再用两条橡皮筋把它们捆牢。这就成了一个最简单的万花筒。
把一些彩色的纸屑、彩色玻璃珠、放在一张白纸上。通过万花筒来观察它们,你会看到许多星状的图案。旋转万花筒,图案就跟着变化。
如果你没有镜子条,可以用玻璃条来代替,但是你应该把玻璃的一面涂黑或贴上黑纸,涂黑的一面要朝外。不过用镜子条做成的万花筒比玻璃条做的,看起来图案要明亮得多。
现在你知道了:万花筒是由两面相交成60°角的镜子组成的,由于光的反射定律,放在两面镜子之间的每一件东西都会映出六个对称的图象来,构成一个六边形的图案(如果用夹角是45°角的两面镜子做成万花筒,得到的图案就是八边形的)。你能用光的反射定律来证明这个结论吗?
⑸ 由万花筒,能联想到什么艺术装置,或者说,万花筒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看到它会让人想到什么
我们就有一个艺术装置叫万花筒,在深圳北站
⑹ 科学小论文怎样写,关于万花筒的制作
青少年科技活动充满趣味性、探索性、好奇性和创造性,积极开展科技活动是贯彻实施以培养创新意识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渠道。科技小论文是科技活动的总结,是在科技实践活动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归纳、演绎推理、类比想象、抽象概括,从而得出具有普遍推广意义的新规律、新理论、新假设等结论。指导学生写作科技小论文,是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索,了解和学习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科技素质和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我在1997年开始从事科技活动辅导以来,就如何指导学生写作科技小论文作了一些尝试和探索,取得了一点成效。在我指导学生完成的10多篇科技小论文中,获全国二等奖1篇,广西一等奖1篇,三等奖1篇,地、市级奖励6篇。现将本人的肤浅认识和体会简单介绍如下,以向同行请教。
一、提高认识,激发兴趣,消除科技小论文的神秘感
首先,坚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科技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技素质。备课时,选择教学内容要突出科技知识,并及时将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改革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重视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和科技史教育。比如在学习铁的性质时,介绍α-Fe2O3和γ-Fe2O3在录音材料上的重要用途,学生往往热情高涨,感到科学技术离他们并不遥远,从而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
其次,通过讲座、板报、科技知识竞赛、科技读书笔记比赛、科技手抄报比赛等活动,使学生充分认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对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巨大影响。例如,在1997年第一届全国中师化学科普知识竞赛中,我辅导的学生获全国二等奖1人,全国三等将2人,广西一等奖3人,二等奖5人,三等奖12人,我本人获全国中师化学科普知识竞赛优秀辅导员称号;在2000年7月广西首届中师科技艺术节的各项比赛中,我辅导的学生均获得优异成绩;在2000年12月第二届全国中师化学科普知识竞赛中,我辅导的学生获全国一等奖1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8人,广西一等奖13人,二等奖38人,我本人获全国优秀辅导员称号。这些成绩的取得,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科技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第三,向学生介绍一些他们熟悉的短小精悍的优秀科技小论文,揭开科技小论文的神秘面纱。例如,联系生活实际介绍获全国一等奖的科技小论文《水浮莲净化污水的观察与调查》、《银杏快速培育的实验》、《音乐对某些植物生长发育影响的实验》等,联系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变废为宝利用柑子皮水解后进行银镜反应的科技小论文《柑子皮的妙用》以及《蓟草可解烟毒》、《禾苗枯萎之迷》等科技小论文。这些通俗易懂的例子说明科技小论文的写作并不是高深莫测、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同时也为学生写作科技小论文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二、联系实际,选好科技小论文的写作题材
第一、引导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题材。我们是指导学生写作科技小论文,所以要放手让学生自己选题,这样才能选出学生感兴趣的、能独立完成的好题材。我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学校培养的目标是小学教师。因此,我指导学生选题的要求和原则是:面向小学,立足农村,服务农村,选择身边熟悉的感兴趣的题材。比如,我指导的获奖科技小论文《流动灌溉——马蹄优质高产试验》、《龙眼罩网防果蝠实验》、《油茶树抵御砖厂污染的调查》等题材都是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产生活中选择的,其实践结果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比如《流动灌溉——马蹄优质高产试验》的结果可使农民种植马蹄每亩增收500多元,在学生家乡已得到广泛推广,并于2000年8月26日被广西科技报在第一版宣传推广。立足农村选择的题材所需实验条件简单易行,适合学生今后在小学教学中开展科技活动。
第二、选择的题材要具有新颖性。选择新颖的好题材意味着科技小论文的写作成功了一半。我首先是在学生中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积累科技知识,引导学生用科学眼光观察生活,大胆质疑,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和科学问题,从多种角度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筛选提炼论文题材,确定实践方案。其次,还结合具体例子说明科技小论文选题的方向和规律。例如,《肉桂驳枝繁殖试验》的“驳枝繁殖”、《人工上篱种植绞股蓝试验》的“人工上篱种植”、《生姜倒种优质高产》的“倒种”、《西瓜嫁接栽培试验》的“嫁接栽培”、《竹荪的室内栽培试验》的“室内栽培”、《磁化水对几种花卉生长发育影响的实验》的“磁化水”等等,代表了科技小论文选题的一般方向和规律,都是优秀的选题。
第三、了解不宜选择的题材。除了青少年科技活动规定不宜选择的如药物、药理、药效等题材外,我认为需要时间较长的、不具备实验条件的、不符合青少年学生特点的题材也不宜选择。
第四、选题宜早不宜迟。这样才能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开展科学实验,查阅图书资料以及论文的写作修改。我指导学生写作的获奖科技小论文的题材一般都是学生提前1年甚至2年就选好了的。
三、明确要求,规范格式,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严格地说,科技小论文不是“写”出来的,而是科技实践活动的结晶。指导学生写作科技小论文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据了解,许多科技小论文在各级评比中落选的原因,是内容和格式不符合要求,或者是数据材料不足,尽管学生和辅导员都作了大量的实践工作。因此,指导学生写作科技小论文之前,必须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步骤、科技小论文的选题要求、实验数据记录的方法和要求、写作的格式等等。这样才能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展科学实践活动,作好原始记录,为科技小论文的写作做好准备。此外,还要使学生明确一篇好的科技小论文,应该有一定数量的图表和照片等直观说明材料,才能更好的体现真实性,增强说服力。
四、指导学生查阅资料,分析归纳,提高科技小论文的质量
如何依据诸多个别的实验考察的现象和数据记录得出具有普遍推广意义的结论?这是指导学生写作科技小论文至关重要的一步。
首先引导学生根据科技小论文的主题对实验考察的现象和数据学会分辨取舍,去伪存真,归纳出一般结论。其次,指导学生查阅图书资料和运用学到的科技知识进行演绎推理,从一般结论得出特殊的新观点、新发现、新方法、新设想等。最后,指导学生运用类比思维将上述的特殊结论进行推广,从而得出具有普遍推广意义的新结论、新规律,运用想象思维对原始的朦胧的观点、设想进行加工、改造,突破时空限制,得出创造性的结论。这样,既提高了科技小论文的质量,又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了学生的科研能力
五、刻苦钻研,认真总结,不断提高辅导水平
1. 刻苦钻研,虚心请教,是提高辅导水平的主要方法
我开始从事科技活动辅导的时候,对科技活动了解甚少。由于我校将青少年科技教育定位为学校的办学特色,浓厚的科技活动氛围激励我认真系统地学习有关青少年科技活动的内容、途径和要求。尤其是我校教务科陈勇副科长和贺州市教育局原科技活动专干高兴平老师的热心指导,使我的辅导水平产生了质的飞跃。1998年我辅导学生写作的科技小论文《流动灌溉——马蹄优质高产试验》获全国二等奖。这极大地增强了我指导学生开展科技活动的信心,同时也有了更强的责任感。为了进一步提高辅导能力,我先后参加了计算机培训和研究生主要课程进修,2000年又考取了在职研究生班,现在正在学习中。
2. 指导学生写作科技小论文需要有热心、耐心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就拿我指导学生完成《流动灌溉——马蹄优质高产试验》一文来说,虽然学生在我的指导下做了大量的实践工作,但写出的初稿过于简单,尚不足300字。于是,我从实验方案的设计到实验数据的记录,从实验结果的分析到图书资料的查阅,一一指导学生改进,其间八易其稿,整个辅导过程倾注了我大量的心血,花费的精力决不亚于自己撰写一篇在国家级刊物发表的学术论文。有人问我这样做值得吗?我笑之以答:“这是一名科技辅导员的职责。只有全身心投入辅导活动中,才有可能辅导出好成绩,辅导水平才会不断提高。”
3. 勤于动笔,善于总结科技活动的经验教训
1999年,我在辅导学生科技活动中受到启发而设计的一个创新实验,获全国中师化学老师实验大赛二等奖。2000年,我将辅导学生科技活动的一点做法和经验整理成文章参加第八届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比赛,获一等奖。这些成绩的取得对我辅导学生科技活动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也是学生写作科技小论文的榜样和动力。
总之,指导学生写作科技小论文是一项艰辛而又繁琐却富有意义的工作。教师虽然不是科学家,但应该是科学家的引路人
科技小论文精华~~~!看了这个你的论文会有很大就进步哦~~!
怎样撰写科技小论文
科技小论文
撰写科技小论文的方法和技巧
撰写科技小论文的方法和技巧
科技小论文是学生科学研究的总结,而不是文学作品。小论文的写法有一定的规范性,它包括以下内容:
1、论文题目:题目要与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文不对题。题目要求简洁、新颖、吸引读者。如《为什么咸蛋黄会出油?》明了,吸引读者。研究的题目不能太大,不然无从下手。
2、引言:是论文的开场白,简单说明进行该研究的目的或作者是怎样想到要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的起因。
3、材料和研究方法:要写清考察和观察对象、实验的材料及材料来源;采用什么研究方法以及具体研究步骤;使用了哪些仪器等,这都要如实交代清楚,以便经得起他人的重复试验。
4、结果:是论文的论据部分。除了用文字,还可用表格中的数据,图片,照片,这样具有说服力。数据的真实可靠是实验研究的关键所在。
5、讨论:这是论文的论证和论点部分。通过实验得出了什么科学结论。并要在理论的基础上加以说明。论点必须是以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为依据,要恰如其分,实事求是。如果脱离实际,故意扩大研究成果,就失去论文的科学性,结果将是一事无成。
本次的科技小论文选题可以参考丛书的有关课题,通过观察、考察、实验等手段。也可围绕自己劳技创意和制作过程等方面内容进行论述。论文的撰写用A4纸张。
科技小论文.传奇论文网
⑺ 1、如何利用数据库 摄像头动作捕捉来设计与观众互动的“万花筒”或“哈哈镜”
可利用数据库摄像头动物捕捉来设计与观众互动的万花筒或者哈电影响设置,这样的话,首先你要冲个变异程序的爸爸,或者从未有处理器,然后才能进行互动,互花筒,花筒,花筒,花筒
⑻ 七下科学实验:小孔成像仪、万花筒、鸡蛋撞地球装置、潜望镜、望远镜等的制作步骤,快!
我知道望远镜如何制作
首先,找一块凹镜和一块凸镜,把凸镜放在眼睛前面一点,把凹镜放在凸镜的前面,这样子,透过凸凹两镜就可以望远了,用东西固定住就可以了
注意:凸镜是放大镜,凹镜是“缩小镜”
⑼ 万花筒的图案是怎么形成的
万花筒的图案是将三面成角度的镜子放在一个圆筒里,再将花纸放在筒端的两层玻璃间。随着三角镜中镜子的角度变化,影像的数目也随之变化;影像重叠后形成各种图案,不停地转动万花筒就可以看到不断变换的图案,这就形成了万花筒的图案。
万花筒是一种光学玩具,将有鲜艳颜色的实物放于圆筒的一端,圆筒中间放置三棱镜,另一端用开孔的玻璃密封,由孔中看去即可观测到对称的美丽图像。万花筒的原理在于光的反射,利用镜把光反射来形成图像。1817年苏格兰科学家和发明家大卫·布儒斯特爵士发明万花筒。
(9)万花筒装置设计扩展阅读
历史发展:
万花筒诞生于19世纪的苏格兰,由一名研究光学的物理学家发明。2~3年后,几乎同一时期传到了中国和日本。19世纪初叶,中国的很多玩具进入日本时、其中也包括了万花筒。
同时由于万花筒典型的体现了镜子的反射,而被学校引用为教材,得到更广泛的流传。至此,可以说中国和日本都经历了同样的历史过程。直到20世纪80年代,万花筒在美国从玩具而升华为艺术品。
在日本,作为艺术品的万花筒制作也从90年代开始尝试,到现在,万花筒艺术家们手工制作了很多精美生动的万花筒。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由万花筒收藏家、万花筒制作艺术家和专销万花筒商店的店主集合起来,于1996年成立了日本万华镜俱乐部。
由俱乐部发起组织了万花筒展,开设学习班传授万花筒的手工制作方法等活动。并于2000年底,成功的举办了充满快乐生动的构思、具有丰富的原创性以及富于美感令人感动的万花筒公募作品展。日本万华镜大奖作品展是世界上唯一的仅以万花筒作为展品的公开招募的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