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有规范规定继电保护装置定值定期检查核对的周期吗求大神赐教
目前没有国家标准规定继电保护装置定值定期检查核对周期,但有电力部门相关规范明确规定了各类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的校验周期,请参考DL/T995-2016.
㈡ 井下防爆电气设备使用地点需要防爆检查员多长时间更换防爆合格证如何规定的
防爆产品的防爆合格证,与产品合格证都是随机资料.不需要防爆检查员更换.防爆合格证的有效期是5年,到期更换是生产厂家的事,与防爆检查员无关.
㈢ 井下消防器材库多长时间检查一次
这个矿井下的消防器材需要每间隔半个月检查一次的。
㈣ 那么,漏电保护器的检验周期是多长时间有没有这方面的规定谢谢
GB14048.2-2008和GB 6829-2009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有这方面的规定
㈤ 矿井对应急救援设施要多长时间自检一次,井下自检内容包括
煤矿井下作业以及职业病的防护和应急救援措施相关的内容,但是再好的救援也抵不上好的防护,希望您在学习应急措施的同时更多的注重防护才是。
第一节 自救器与避难硐室
一、 自救器及其使用:
《规程》规定:入井人员必须戴安全帽,随身携带自救器。
自救器是一种个人呼吸保障装置。当井下发生火灾、爆炸、煤和瓦斯突出等事故时,井下人员佩戴自救器可有效的防止中毒或窒息。
自救器分为过滤式和隔离式两类。隔离式的自救器根据氧气来源不同又分为化学氧自救器和压缩氧自救器。
(一) 过滤式自救器
1、 用途和适用条件:
用于煤矿井下发生火灾或瓦斯煤尘爆炸时,防止一氧化碳中毒的呼吸保护装置。(仅能防护一氧化碳一种气体,对其他毒气不起防护作用)。其适用条件是:灾区空气中的氧浓度不低于18%和一氧化碳浓度不高于1.5%,过滤式自救器只能使用一次,且不能重复使用。
2、 过滤式自救器的使用方法:
①、 掀开保护罩
②、 用拇指掀起红色开启扳手,拉断封印条,扔掉封口袋。
③、 去掉上外壳,抓住头带取出滤毒罐,丢掉下外壳。
④、 拉起鼻夹,将口具放入嘴内,使口具片完全含在嘴唇与牙齿之间,牙齿咬住牙垫,紧闭嘴唇。
⑤、 两手拉开鼻夹,夹在鼻子的两侧,开始用嘴呼吸。
⑥、 取下矿灯帽,带好头带,戴上矿灯帽,开始撤出灾区。
3、 使用过滤式自救器时的注意事项:
①. 在井下工作,当发现有火灾或瓦斯爆炸现象时,必须立即佩戴自救器,撤离现场。
②. 必须佩戴到安全地带,方能取下自救器,切不可因干热感觉难受而取下自救器鼻夹和口具。
③. 佩戴自救器撤离时,要匀速行走,保持呼吸均匀。禁止狂奔和取下鼻夹和口具或通过口具讲话。
(二) 隔离式自救器—化学氧自救器
1、 化学氧自救器的用途
化学氧自救器是利用化学生氧物质产生氧气,供矿工从灾区撤退脱险用的呼吸保护器。它可以在缺氧或含有有毒气体的环境中使用。
化学氧自救器只能使用一次,不能重复使用。
2、 化学氧自救器的使用方法:
①、 扯下保护带。
②、用拇指掀起红色扳手,拉断封印条。
③、去掉上外壳,抓住头带取出呼吸保护器,丢掉下外壳。
④、拔掉口具塞,拉起鼻夹,将口具放在唇齿之间,咬住牙垫,紧闭嘴唇。
⑤、向自救器内呼气,使气囊鼓起。(有启动环的化学氧自救器,可直接拉启动环,将启动针拉出,气囊会自动鼓起)。
⑥ 、两手拉开鼻夹,夹在鼻子的两侧,开始用嘴呼吸。
⑦、取下矿灯帽,带好头带,戴上矿灯帽,开始撤出灾区。
3、 使用化学氧自救器时的注意事项:
①. 佩戴时,拔掉口具塞,整理气囊,戴好自救器,第一口气向自救器内吹气,然后夹上鼻夹,做快速,短促的呼吸。
②. 佩戴自救器撤离灾区时,要冷静沉着,步行速度根据情况可稍快或稍慢,但不要过分急跑。
③. 在逃生过程中,要注意把口具,鼻夹戴好,保持不漏气,禁止取下鼻塞、口具或通过口具讲话。
④. 吸气时,感觉比吸外界空气干热一点,属自救器正常工作。
⑤. 当发现自救器气囊体积瘪而不鼓,渐渐缩小时,表明自救器有效使用时间已接近终点。
(三) 隔离式自救器——压缩氧自救器
1、压缩氧自救器的特点及用途
①. 压缩氧自救器是指利用压缩氧气供氧的自救器。可反复多次使用。每次使用后只需更换新的吸收二氧化碳的氢氧化钙和重新充装氧气即可重复使用。
②. 压缩氧自救器主要用于煤矿井下发生缺氧或在有毒有害气体环境下矿工的自身逃生,也可供救护队员在缺氧和有毒有害环境下工作时使用。
2、压缩氧自救器的使用方法:
①.携带时应斜跨在肩上。
②.使用时先打开外壳封口带扳把。
③. 打开上盖,然后左手抓住氧气瓶,右手用力向上提上盖,此时氧气瓶开关即自动打开,随后将主机从下壳中拖出。
④. 摘下帽子,挎上挎带。
⑤. 拔开口具塞,将口具放入嘴内,牙齿咬住牙垫。
⑥. 将鼻夹夹在鼻子上,开始呼吸。
⑦. 在呼吸的同时,按动补给按钮,大约1—2S,气囊充满后,立即停止。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气囊空瘪,供气不足时,可按上述方法操作。
⑧. 挂上腰口,即可使用。
4、 使用压缩氧自救器时的注意事项:
①. 高压氧气瓶储装20Mpa的氧气,携带过程中要防止撞击,磕碰和摔落也不许当坐垫使用。
②. 携带过程中严禁开启扳把。
③. 佩戴压缩氧自救器撤离时,严禁摘掉口具、鼻夹或通过口具讲话。
二、 避难硐室:
避难硐室:是指供矿工在遇到事故无法撤退而躲避待救的设施。分永久和临时避难硐室两种。
第二节 矿工自救与互救
一、井下发生灾害时矿工自救与互救的原则:
1 矿工自救的原则:
矿工自救的原则是:灭、护、撤、躲、报。
(1) 灭: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将事故消灭在初始阶段或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伤害和损失。
(2) 护:当事故造成自己所在地点的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增高,可能危及生命安全时,及时进行个人安全防护。如:佩戴自救器等。
(3) 撤:当灾区现场不具备处理事故的条件或可能危及人员的安全时,要以最快的速度,选择安全的避灾路线,撤离灾区。
(4) 躲:当在短时间内无法安全撤离灾区时,应迅速进入预先构筑的避难硐室或其他安全地点躲避,等待救援。也可利用现场的设施和材料构筑临时避难硐室。
(5) 报:立即向现场领导报告或通过电话或其他方法向矿调度室报告事故发生的地点,时间,遇险人数及灾害情况等情况。
1.矿工互救的原则:
(1) 对心跳、呼吸骤停的伤员,必须先复苏后搬运。
(2) 对出血的伤员,必须先止血后搬运。
(3) 对骨折的伤员,必须先固定后搬运。
一.井下发生灾害事故时的基本行动原则和组织救灾要求:
(一)、基本行动原则:
1、及时报告灾情:2、积极抢救:3、安全撤离:4、妥善避灾:
(二)、组织救灾的要求:
事故发生后,现场负责人(区队长、班组长、干部、有经验的老工人、煤矿特种作业人员等)要充分发挥高度政治责任心的作用,勇敢的担负起现场救灾的职责,同时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① 认真组织② 沉着冷静③ 遵循原则(即基本行动原则)④ 随机应变⑤ 及时联络⑥ 团结互助
三 、井下发生各类灾害事故时,自救与互救措施
(一)、瓦斯与煤尘爆炸事故时的自救与互救:
1、防止瓦斯与煤尘爆炸时遭受伤害的措施:
①.背靠空气颤动的方向,俯卧倒地。
②.要憋气暂停呼吸,用毛巾(最好用水浸湿)捂住口鼻,防火焰吸入肺部,尽量用衣物盖住身体,尽量减少皮肤的暴露面积,以减少烧伤。
③.迅速按规定佩戴好自救器。
④ .迅速撤离灾区。
⑤.若实在无法安全撤离灾区时,应尽快在附近找一个(或建一个)避难硐室躲避待救。
3、掘进工作面瓦斯与煤尘爆炸后矿工的自救互救措施:
(1) 如果发生小型爆炸,巷道和支架基本未遭破坏,遇险矿工未受直接伤害或受伤不重时,应立即打开随身携带的自救器,迅速撤出受灾巷道到达新鲜风流中。对于附近的伤员,要协助戴好自救器,帮助其撤出危险区。对不能行走的伤员,离新鲜风流30—50m范围内,要设法抬运到新鲜风流中,若距离远,只能为其佩戴好自救器,不可抬运。撤出灾区后,要立即报告调度室。
(2) 如果发生大型爆炸,巷道遭到破坏,退路被阻,受伤不重时,应佩戴好自救器,想法疏通巷道,尽快撤到新鲜风流中。如果巷道难以疏通,应坐在支护良好下,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建立临时避难硐室。等待救助,并有规律的发出呼救信号。对受伤严重的矿工要为其佩戴好自救器,使其静卧待救,并利用压风管道,风筒改善避难地点的生存条件。
3、采煤工作面瓦斯爆炸后矿工的自救与互救措施:
(1) 如果进回风巷道没有垮落堵死,通风系统破坏不大,采煤工作面进风侧的人员应迎风撤出灾区,回风侧的人员要迅速佩戴好自救器,尽快进入进风侧。
(2) 如果爆炸造成严重的塌落冒顶,通风系统被破坏,爆源的进回风侧一氧化碳和有害气体大量积聚时,人员都有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的可能。为此在爆炸后,没有受到严重伤害的人员,要立即佩戴自救器。在进风侧的人员要逆风撤出,在回风侧的人员要设法经最短路线,撤退到新鲜风流中。如果冒顶严重撤不出来时,首先要戴好自救器,并帮助重伤人员在较安全地点待救。并尽可能用木料,风筒等设临时避难场所,并在外悬挂衣物、矿灯等明显标志,在避难场所静卧待救。
(二)、煤与瓦斯突出时的自救与互救
1、发现突出预兆后现场人员的避灾措施:
①.采面发现有突出预兆时,要以最快速的速度通知人员迅速向进风侧撤离。撤离中,要快速打开隔离式自救器并佩戴好,迎着新鲜风流向外撤。
②.掘面发现有突出预兆时,必须迅速撤到防突风门之外,并关好防突风门。
2、发生突出事故后现场人员的避灾措施:
一旦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应立即打开并佩戴好自救器,迅速外撤。
(三)、矿井火灾事故时的自救与互救:
《规程》规定:任何人发现井下火灾时,应视火灾性质,灾区通风和瓦斯情况,立即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直接灭火,控制火势,并迅速报告矿调度室。矿值班调度和在现场的区、队、班组长应依照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的规定:将所有可能受火灾威胁地区中的人员撤离,并组织人员灭火。电气设备着火时,应首先切断其电源;在切断电源前,只准使用不导电的灭火器材进行灭火。
① 要迅速了解或判明事故的性质、地点、范围、巷道等情况,并根据《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及现场的实际情况,确定撤退路线和避灾自救的方法。
② 撤退时,任何人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惊慌,乱跑,应在现场负责人及有经验的老工人带领下有组织地撤退。
③ 位于火源进风侧或在撤退途中遇到烟气有中毒危险人员,应迎着新鲜风流撤退。
1、位于火源回风侧的人员,应迅速戴好自救器,尽快通过捷径绕到新鲜风流中,撤到安全地点。
2、撤退时行动要果断,要快而不乱,同时要随时注意巷道和风流的变化情况。
3、无论是逆风或顺风撤退,都无法躲避着火巷道或火灾烟气可能造成的危害时,应迅速进入避难硐室或选择合适的地点就地利用现场条件构筑临时避难硐室,进行避灾自救。
(四)、矿井透水事故时的自救与互救
现场人员发现透水事故时,在报告调度室的同时,应以最快的方式通知附近所有人员,按照《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中所规定的路线撤出灾区。
1、透水后现场人员撤退时的注意事项:
①.透水后,应在可能的情况下迅速观察和判断透水的地点、水源、涌水量、发生原因、危害程度等情况,迅速撤退到透水地点以上的水平,而不能进入透水地点附近及下方的独头巷道。
②.行进中,应靠近巷道一侧,抓牢支架或其他固定物件,尽量避开压力水头和泄水流,并注意防止被水中滚动的矸石和木料撞伤。
③.如果透水破坏了巷道中的照明和路标,迷失行进方向时,应朝着有风流通过的上山巷道方向撤退。
④.在撤退沿途和所经过的巷道交叉口时,应留设指示方向的明显标志,以提示救护人员的注意。
⑤.如果唯一的出口被水封堵无法撤退时,应有组织的在独头上山工作面躲避,等待救护人员营救,严禁盲目潜水逃生等冒险行为。
(五)、冒顶事故时的自救与互救:
1、采煤工作面冒顶时的避灾自救措施:
① 迅速撤退到安全地点
② 遇险时要靠煤帮贴身站立或到木垛处避灾
③ 遇险后立即发出呼救信号
④ 遇险人员要积极开展自救和互救
⑤ 遇险人员要积极配合外部的营救工作
2、独头巷道迎头冒顶被堵人员的避灾自救措施:
① 遇险人员要正视已发生的灾害,切忌惊慌失措,应在班、组长组织指挥下,团结协作,尽量减少体力和隔堵区的氧气消耗,做好较长时间的避灾准备。
② 有电话时,应立即打电话报告灾情,遇险人数和采取的避灾自救措施;否则应敲击钢轨、管道、岩石,发出有规律的呼救信号(间断发出),以便外部人员抢救。
③ 加固冒落地点和人员躲避处的支护,防止冒顶进一步扩大。
④ 有压风管应打开,给被困人员输送新鲜空气,并稀释被堵空间的瓦斯浓度。
第三节 创伤急救
一、现场创伤急救技术:
包括人工呼吸、心脏复苏、止血、创伤包扎、骨折临时固定和伤员搬运等。
(一)、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适用于触电休克、溺水、有害气体中毒、窒息或外伤窒息等引起的呼吸停止,假死状态的患者。
在实施人工呼吸前,要先将伤员运送到安全,通风良好的地点并将伤员领口解开,放松腰带,注意保持体温,腰背部垫上软的衣物等。应先清除口中赃物,把舌头拉出或压住,防止堵住喉咙,妨碍呼吸。各种有效的人工呼吸必须在呼吸道畅通的前提下进行。人工呼吸常用方法有口对口吹气法,仰卧压胸法和俯卧压背法三种。
① 口对口吹气法:每分钟吹气14—16次,吹气时切勿过猛,过短,也不宜过长,以占一次呼吸周期的1/3为宜。
② 仰卧压胸法:每分钟压16—20次。
此法不适用于胸部外伤或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中毒者。
③ 俯卧压背法:
与仰卧压胸法的操作大致相同,只是伤员俯卧。
(二)、心脏复苏:
1、心前区叩击术
2、胸外心脏按压术:按压次数以每分钟60—80次为宜。
(三)、止血:
常用的暂时性的止血方法有五种:
1.指压止血法
2.加垫屈肢止血法
3.加压包扎止血法
4.止血带止血法
5.绞紧止血法
(四) 创伤包扎:
创伤包扎的目的:保持伤口和创面,减少感染,减轻痛苦。
1、 布条包扎法
2、 毛巾包扎法
3、包扎时应注意的事项:
① 包扎时,应做到动作迅速敏捷,不可触碰伤口,以免引起出血,疼痛和感染。
② 不能用井下的污水冲洗伤口,伤口表面异物应去除,但深部异物需送医院取出,防止重复感染。
③ 包扎动作要轻柔,松紧度要适宜,绷扎部位应维持在功能位置。
④ 脱出的内脏不可拿回伤口,以免造成体腔内感染。
⑤ 包扎范围应超出伤口边缘5—250px。
(五)、骨折临时固定:
骨折固定可减轻伤员的疼痛,可防止骨折端移位而刺伤临近的组织、血管和神经,也是防止创伤和休克的有效急救措施。
(六)、伤员搬运:
转运伤员要尽量做到轻、稳、快,没有经过初步固定、止血、包扎和抢救的伤员,一般不应转运。搬运注意事项:
① 呼吸,心跳骤停及休克昏迷的伤员应先及时复苏后再搬运。、
② 对昏迷或有窒息症状的伤员,要把肩部稍垫高,头后仰。
面部偏向一侧或侧卧……注意随时都要确保呼吸道的畅通。
③ 一般伤员可用担架,木板等运输,但脊柱损伤和骨盆骨折的伤员应用硬板担架运输。
④ 对一般伤员均应先行止血,固定包扎等初步救护后再搬运。
⑤ 对脊柱损伤的伤员,要严禁让其坐起、站立和行走。也不能用一人抬头,一人抱腿或人背的方法搬运。
二、创伤急救方法:
1、对中毒或窒息人员的急救
① 立即将伤员从危险区抢运到新鲜风流中安置在顶板良好,无淋水的地点。
② 立即将伤员口、鼻内的粘液、血块、泥土、碎煤等除去,并解开上衣和腰带,脱掉胶鞋。
③ 用衣服覆盖在伤员身上保暖。
④ 根据心跳、呼吸、瞳孔等特征和伤员的神志情况,初步判断伤情的轻重。对呼吸困难或停止呼吸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当出现心跳停止的现象时,除进行人工呼吸外,还应同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急救。
⑤ 对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中毒者只能进行口对口的人工呼吸,不能进行压胸或压背法的人工呼吸。否则会加重伤情。
⑥ 人工呼吸持续时间以恢复自主性呼吸或到伤员真正死亡为止。
2、对外伤人员的急救
① 对烧伤人员的急救:灭、查、防、包、送。
② 对出血人员的急救:
先止血,后进行其他急救处理。
③ 对骨折人员的急救:
先用毛巾或衣物做衬垫,然后就地去用木棍、木板等材料做成临时夹板,将受伤的肢体固定后,抬送医院。对受挤压的肢体,不得按摩、热敷或绑扎,以免加重伤情。
3、对溺水人员的急救:
① 转送:把溺水者从水中救出以后,要立即送到比较温暖和空气流通的地方,松开腰带,脱掉湿衣服,盖上干衣服,以保持体温。
② 检查:检查溺水者的口、鼻,如果有泥水和污物堵塞,应迅速清除,擦洗干净,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③ 控水:使溺水者取俯卧位,用木料衣物等垫在肚子下面或救护者将左腿跪下,把溺水者的腹部放在救护者右侧大腿上,使头朝下,并压其背部,迫使其体内的水由气管口腔里流出。
④ 人工呼吸。上述方法控水效果不理想时,应立即做俯卧压背式人工呼吸或口对口吹气人工呼吸或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4、对触电人员的急救:
① 立即切断电源,或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② 观察伤员有无呼吸和心跳,如发现已停止呼吸或心跳微弱,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按压。
③ 若呼吸和心跳都已停止时,应同时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④ 对遭受电击者,如有其他损伤(如跌伤,出血等)应做相应的急救处理。
㈥ 微机继电保护装置的部分检验周期是多久
微机继电保护装置的定检周期为新安装的保护装置1年内进行1次全部检验,以后每6年进行1次全部检验,每1~2年进行1次部分检验。
供参考。
㈦ 井下开关保护插件试验多长时间试验一次
碳纤维是现代尖端的复合材料,东莞寮步精益五金机械厂有着专业的碳纤维制品生产解决方案,先进的生产设备,以及高端的研发技术。欢迎垂询!
㈧ 煤矿检测设备效验周期
要加强大型固定设备的日常强制性检查、维护,大型固定设备每天必须有2-4小时的停机维护检查时间,机电矿长、机电副总及动力科长每月必须组织检查两次,发现问题立即处理。检查和处理结果应做好详细记录备查。
3、 各大型固定设备机房、峒室必须有要害场所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设备包机制、交接班制、操作规程、设备巡回检查维护制和干部上岗制度。要有运行、巡检、日常维护检修、干部上岗、交接班、保护装置检查试验等记录。各记录应有完整和具体的项目,记录本不得任意涂改、挪作它用,更不能缺张少页和空班漏记。
4、 各大型固定设备机房、峒室,应有电气系统图、保护装置原理图、液压制动原理图和巡回检查图,司机、维护工和上岗人员必须按照“巡回检查图”规定的线路和要求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详细填写在记录本上。
5、 机电矿长、机电副总及动力科长每月现场检查不得少于3次,主管单位的领导及技术人员每月现场检查不得少于5次,并在干部上岗记录本上签名登记。
6、 大型固定设备的上岗司机及地面变电所的值班人员要做到“五严”,即: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严格执行要害场所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三知”,即:知设备结构、知设备性能、知安全设施原理;“四会”会操作、会维护、会保养、会排除一般故障。
7、 大型固定机房的电气设备应达到以下要求:
(1) 各类继电保护的整定试验,接地、防雷等保护装置的校验、绝缘用具的试验,应按铜川矿务局《关于加强供电安全的若干规定》和上级有关规定执行。
(2) 电气设备必须符合完好标准,开关柜操作机构动作灵活,闭锁装置完整齐全。严禁安全无保证的高压开关柜运行。大型固定设备的电动机、电控设备必须由专人负责维护,定期检修。
(3) 严禁随意变更原有电控装置的性能、参数、接线及主要元、器件(含PLC)的型号。对确因扩展功能、提高安全性能需要变更主要元、器件(含PLC)的型号,改变参数和接线方式时,必须由具有资质的单位设计,报局机械动力处审批后方可实施。
(4) 严格执行电器设备巡回检查制度、定期检查制度,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二) 大型固定设备的定期测试与探伤:
大型固定设备的技术测试与探伤是掌握运行工况,保证安全经济运行的有效措施,是大型固定设备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为此,对大型固定设备技术测试与探伤做以下规定:
1、 技术测试和探伤周期:
设备名称
测试周期 (年)
探伤周期 (年)
2m及以上绞车
3
1
主要扇风机
5
1
空气压缩机
1
1
主排水泵
1
1
每年各矿应按规定的技术测试周期安排和落实运行设备的技术测试和探伤工作。
2、 新安装与大修后的2m及以上绞车、主通风机、空气压缩机、主排水泵必须经过技术测试(大修设备还应探伤)合格后,方可投入运行。
3、 对测试探伤中查处的不安全因素与缺陷,由设备使用单位及时安排处理,必要时可在处理后再重新进行技术测试。
4、 各矿动力科要有专人负责此项工作,每年元月份将全年设备测试探伤计划一式两份报局动力处,由局统一安排制定出全局测试工作计划,下发各矿统一执行;计划外的测试项目,应提前15天向局动力处补报计划。
5、 凡没有经技术测试的大型固定设备,不能评为完好设备;凡申报达标的机房峒室,应考核其固定设备技术测试探伤原始记录,否则不予验收。
6、 对两年以上不搞大型固定设备技术测试的单位或有计划而不积极协助,造成全年未测一台的单位负责人,要进行适当的罚款。
7、 技术测试和探伤工作为有偿服务,收取一定的费用,收费办法执行陕西煤矿安全装备检测中心制定的收费标准。
㈨ 矿山设备接地装置多少时间检测一次
矿山设备接地装置通常一年检测一次,这是通常设备、装置的做法。具体参阅标准可版参阅地方标准,例权如:DB37/-7 32h-2018 矿山供电接地试验规范
其实,作为安全管理人员视乎安全的敏感度不是检查年限所禁锢的这样才能做到安全第一。例如。安全帽多长时间检查一次?汽车的刹车是否年底才检查一次啊?安全带呢?延伸出去的漏电保护装置呢?防雷器呢?
很多时候,电工要养成一个好的习惯,检修时顺带测量一下相、地电压和相零电压就可以有个大致的判断了。
㈩ 安全防坠器多长时间检测一次
每次使用安全带时,必须作一次外观检查,在使用过程中,也注意查看,在半至1年内要试验一次。
以主部件不损坏为要求,如发现有破损变质情况及时反映,并停止使用,以保操作安全。
速差式自控器固定悬挂在作业点上方,将自控器内的绳索和安全带上半圆环联结可任意将绳索拉出,在一定位置上作业。工作完毕,人向上移动,绳即自行收回自控器内。坠落时自控器受速度影响
进行制动控制。试验时,拉出绳长0.8m,要求模拟人体坠落时下滑距离不超过1.2m为合格。
(10)井下自动保护装置检查周期多长时间扩展阅读
使用半径内,不需更换悬挂点。正常使用时,安全绳将随人体自由伸缩。在器内机构作用下,处半紧张状态,使操作人员无牵挂感。万一失足坠落,安全绳拉出速度明显加快,器内锁止系统即自动锁止。
使安全绳拉出距离不超过0.2米,冲击力小于2949N,对失足人员毫无伤害。负荷解除即自动恢复工作。工作完毕安全绳将自动回收到器内,便于携带。
防坠器采用独创的“双锁止装置”结构,锁止稳定,安全系数高,可靠性好,并有效地解决因倾斜作业下坠摇摆幅度过大而撞击其他物体而导致的事故。
防坠器控制系统采用特种钢,并经特种处理,质轻、抗冲击,外壳采用铝合金,质轻,不老化。安全绳选用航空用钢丝绳。吊绳、安全带,均做阻燃处理,耐200℃高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