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孔成像实验要怎样做
把一支削得尖且细的铅笔,在一张硬纸片的中心部分扎一个小孔圆圈。
小孔的直径约三毫米,设法把它直立在桌子上,然后拉上窗帘,使室内的光线变暗。
点上一支蜡烛,放在靠近小孔的地方。拿一张白纸,把它放在小孔的另一面。这样,就会在白纸上看到一个倒立的烛焰。是蜡烛的像。前后移动白纸,瞧瞧烛焰的像有什么变化。当白纸离蜡烛比较近的时候,像小而明亮;当白纸慢慢远离蜡烛的时候,像慢慢变大,亮度变暗。
改变小孔的大小,我们再来观察蜡烛的像有哪些变化。
可以在硬纸片上,扎几个大小不等、形状不同的孔,孔和孔之间相距几厘米。这时候在白纸上,就出现了好几个和小孔相对应的倒像。它们的大小都一样,但是清晰程度不同,孔越大,像越不清楚。孔只要够小,它的形状不论是方的、圆的、扁圆的,对像的清晰程度和像的形状都没有影响。
(1)小孔成像实验装置做法扩展阅读:
1、放好蜡烛、小孔屏和毛玻璃屏。点燃蜡烛,调整蜡烛和屏的高度,使蜡烛的火焰、小孔和毛玻璃屏的中心大致在一条直线上。蜡烛和小孔屏的距离不宜过大。调整后,可以在毛玻璃屏上看到蜡烛火焰倒立的实像。
2、移动蜡烛或毛玻璃屏的位置,可以看到,蜡烛距小孔越近或毛玻璃屏距小孔越远,得到的像越大。
第二种:剪去易拉罐的上部,蒙上一层塑料膜,在罐底钻一个小洞。将小洞向外对着发光物体,即可在塑料膜上得到倒立的像。
目的和要求
认识小孔成像为规律,理解物点和像点一一对应的关系。
仪器和器材
蜡烛、小孔屏(孔径1-3毫米)、毛玻璃屏
实验方法:
1、按图2.2-1所示放好蜡烛、小孔屏和毛玻璃屏。点燃蜡烛,调整蜡烛和屏的高度,使蜡烛的火焰、小孔和毛玻璃屏的中心大致在一条直线上。蜡烛和小孔屏的距离不宜过大。调整后,可以在毛玻璃屏上看到蜡烛火焰倒立的实像。
2、移动蜡烛或毛玻璃屏的位置,可以看到,蜡烛距小孔越近或毛玻璃屏距小孔越远,得到的像越大。
注意事项:
1、配合演示要画出小孔成像的光路图,运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说明小孔成倒立实像以及物点和像点一一对应的关系。
2、孔的大小,物与小孔的距离配合要适当,以保证所成实像既清晰又有一定的亮度。一般来说,孔径越小,像越清晰,像的亮度越差;孔径越大,物与小孔屏的距离应越大。亦是光向四面八方分散的越广。所以孔径不宜过大。
3、毛玻璃屏的毛面应对着小孔,观察者即可从屏的毛面对光的漫反射看到实像,也可从毛玻璃屏透射的光看到实像。
4、本实验应在暗室中进行。
得到的道理:
1、只要小孔足够小,无论孔的形状如何,对所成像的清晰程度和像的形状都没有太大的影响。
2、像距孔越近,所成像越小且亮;反之,越大且暗。
3、孔距蜡烛越近,所成像越大且暗;反之,越小且亮。
4、小孔成像的实验中,所成的像为倒立的实像,且像的大小、清晰程度与上面的结论有关。
❷ 如何制作小孔成像装置
简易小孔成像实验:
一、实验准备:准备一张中间带小孔的硬纸板(较厚回,不透光答,小孔可以用铅笔扎出,小孔的直径约3毫米),一支蜡烛,一张白纸。拉上窗帘,让光线变暗。
二、实验步骤:
把硬纸板放在蜡烛和白纸中间固定。
点燃蜡烛,调整蜡烛和白纸的高度,使火焰、小孔、白纸的中心大约在一条直线上,可以看到一个倒立的烛焰。
改变蜡烛以及白纸的距离硬纸板的距离,观察成像的变化。
改变小孔的大小观察烛焰成像的变化。
三、根据光学原理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
实验结论: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❸ 小孔成像的原理,这个实验怎么做
用一个圆柱形的筒,像可比可的小筒就行。在底部扎个小洞,再用透明塑料布把另一端及有盖的那端包上,用灯照小空,通过有塑料布的那端,在墙上就能找到所成的像了。(该实验最好在暗的地方做这样效果会更好。)
❹ 小孔成像 制作步骤
小孔成像
墨子对光学很有研究,对于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若干物影成像,专进行了精彩的属描述。
有一次,墨子进行光学实验,他在堂屋朝阳的地方,让一个人对着小孔站在屋外,在阳光的照射下,屋内相对的墙上出现倒立人像。墨子通过小孔成像的光学实验,阐述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即光从上往下直射,人的头部与足部成影在下边和上边,构成倒影,成为后代摄影技术的先声。我们现在使用的照相机、摄像机在墨子研究发明的基础上又前进一步。
小孔成像
(1)在桌面上放一张白纸作屏,把一片中心戳有小孔的硬纸片放在白炽灯和光屏之间,并固定在支架上.
(2)合上电灯开关,即可在光屏上看到灯丝的像,且像的开口处与灯丝的开口处方向相反,说明像是倒立的,如图所示.若向上或向下移动小孔的位置,能使像的大小发生变化.
(3)若将小孔分别改为小方形,矩形,三角形,其成像不变,说明小孔成像与孔形无关.
❺ 怎样制作物理装置(小孔成像和浮沉装置)
小孔成像:拿1.蜡烛和2.胶水管(或其他圆柱形空心的物体,空心部分体积不要太大内)3.一张纸(颜色容尽量是黑色,或使用平板光滑的类似于镜子的) 步骤:1、将1.2.3都在一条水平线上。 2、蜡烛点燃,即刻有光线从2中穿透至3中。 (其实并不用这么麻烦,在有阳光树阴下站着,地上会有一些小光“洞”联想一下,这就最简单的想法了)相信你也早就知道这个,不然也不会在这里问装置(废话) 浮沉装置:一、材料:1.烧杯2.小瓶3.水4.食盐 二、材料:1.烧杯、2.新鲜鸡蛋、3.水、4.食盐、5.搅拌棒 一、方法:(同下差不多) 二、方法:取一只新鲜鸡蛋,放在清水中,观察它在水中沉浮的情况,向水中慢慢加盐,并轻轻搅拌 追问: 我的意思是,我要那种装置的制作方法,不是实验!!! 回答: 那就做那个材料里的物品,不满意,我也没办法帮你了,我没耐性,不好意思咯!
❻ 小孔成像的实验怎么做
1、放好蜡抄烛、小孔屏和毛玻璃屏。点燃蜡烛,调整蜡烛和屏的高度,使蜡烛的火焰、小孔和毛玻璃屏的中心大致在一条直线上。
2、移动蜡烛或毛玻璃屏的位置,可以看到,蜡烛距小孔越近或毛玻璃屏距小孔越远,得到的像越大。
3、小孔成像大小都是倒立的。
(6)小孔成像实验装置做法扩展阅读:
一、“小孔成像”实验结论:
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2、物距越近,像越大且亮度越暗;物距越远,像越小且亮度越亮。
二、成像原理
光的直线传播
原理: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在不受引力作用干扰的情况下沿直线传播
三、应用:
1、照相机和摄影机
一些照相机和摄影机就是利用了小孔成像的原理——镜头是小孔(大多数安装凸透镜以保证光线成像距离),景物通过小孔进入暗室,像被一些特殊的化学物质(如显影剂等)留在胶片上(数码相机、摄影机等则是把像通过一些感光元件存储在存储卡内)。
2、光的波动学说
对光的波动学说,比如杨氏干涉实验、双缝实验等光的干涉实验起到很关键性作用,小孔成像的原理和干涉实验的方法在现代物理学中仍然非常有用。
❼ 如何制作小孔成像仪
制作小孔成像仪步骤如下:
工具材料:圆柱形纸筒两个、白纸一张、铅笔、剪刀、透回明答胶带、双面胶、蜡烛、打火机。
一、用铅笔在纸上画出两个比纸筒底面大一些的正方形。
❽ 初二物理实验小孔成像具体怎么做
实验器材:蜡烛一根,火柴一盒,硬纸板一张
实验步骤:在硬纸板上钻上小孔,用火柴将蜡烛点燃,将其固定在离墙30cm左右的地方,将硬纸板放在蜡烛和墙之间,将室内的光线遮住,把蜡烛的高度调整好,使蜡烛的火苗刚好对准硬纸板上的小孔,前后慢慢移动硬纸板,直到看到墙面上有清楚的影子为止。
实验结论: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物距越近,像越大且亮度越暗;物距越远,像越小且亮度越亮。
(8)小孔成像实验装置做法扩展阅读
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倒像的实验
大约两千四五百年以前,我国的学者—-墨翟(墨子)和他的学生,做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倒像的实验。《墨经》中这样记录了小孔成像:“景到,在午有端,与景长。说在端。”“景。光之人,煦若射,下者之人也高;高者之人也下。足蔽下光,故成景于上;首蔽上光,故成景于下。在远近有端,与于光,故景库内也。”
这里的“到”古文通“倒”,即倒立的意思。“午”指两束光线正中交叉的意思。“端”在古汉语中有“终极”,“微点”的意思。“在午有端”指光线的交叉点,即针孔。
物体的投影之所以会出现倒像,是因为光线为直线传播,在针孔的地方,不同方向射来的光束互相交叉而形成影。“远近有端,与于光”,指出物体反射的光与影像的大小同针孔距离的关系。物距越远,像越小;物距越近,像越大。
《墨经》在两千多年前关于小孔成像的描述,与照相光学所讲的是完全吻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