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跪求 硫磺粉生产工艺 流程图 最好全部资料
一种是 采用专用粉碎机制取。主要由原料料斗(1)、三级粉碎主机(2)、选专料器(3)、成品出属料器(4)、风机(5)、散风装置(6)组成。其中三级粉碎主机(2)与选料器(3)相连接,选料器(3)与成品出料器(4)相连接,成品出料器(4)与风机(5)相连接,再与散风装置(6)连接。在本硫磺专用粉碎机有关部件内部布置安装了由铜棒(37)、(47)和铜线(38)、(48)、(64)组成的静电排放系统装置。
一种是加热硫磺到沸腾,然后冷却硫蒸气得到很细的硫磺粉。
2. 中石化巴陵石化炼油部硫酸装置连运逾多少天,周期运行达国内同行先进水平。
截至9月日,巴陵石化炼油事业部硫酸装置已安全连续运行超过400天,周期运行达国内同行先进水平。
这套硫酸装置是国内第一套完全国产化的WSA湿法制硫酸装置,于2014年2月投运,主要以干气、液化气脱硫再生的含硫化氢尾气为原料,生产浓度为93—97.5%的浓硫酸。装置运行初期,因设备故障等原因频繁停车,开车周期最长仅51天,不仅较国内同行开车周期(均为1年左右)差距明显,生产负荷仅50%左右,且产出的硫酸浓度低于93%。
对此,硫酸车间集思广益,通过严把原料使用、强化设备管理、规范操作流程、改善工艺控制等措施,持续改进,消除瓶颈,努力延长开车周期。
今年5月,硫酸车间完成新操作法的编撰,对装置工艺控制指标进行全面修订,对每步操作都做了危害分析,并提出相应防范保护措施,要求班组严格控制,规范各项操作;以表单化形式在新操作法中列出各种异常情况的现象、原因及处理方法,要求操作人员照单操作,着力提高主动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
“高温高压漏点多”一度是困扰硫酸装置长周期运行的难题之一。该事业部成立硫酸装置长周期运行攻关组,对国内同类装置进行深入调研,虚心向同行专家请教学习生产、设备管理经验,编制了特护巡检表单,对已出现过漏点、容易出现漏点以及泄漏危险程度大的设备和部位进行重点巡检,规定班组和车间专业管理人员按规定时间进行检查确认,及时发现并消除隐患;通过局部保温、加强防腐等工作,减少漏点频发、积酸等影响稳定运行的情形。
与此同时,硫酸车间还组织全员强化各类预案学习和日常演练,分析总结运行过程中有关问题处置的做法,不断完善和固化。
3. 烟气脱硫(脱硝)的方法分别包括哪些
烟气脱硫(脱硝)的方法:
固体吸附再生法
主要有碳质材料吸附法、吸附法。
碳质材料吸附法
根据吸附材料的不同又可分为活性炭吸附法和活性焦吸附法两种,其脱硫脱硝原理基本相同。活性炭吸附法整个脱硫脱硝工艺流程分两部分:吸附塔和再生塔。而活性焦吸附法只有一个吸附塔,塔分两层,上层脱硝,下层脱硫,活性焦在塔内上下移动,烟气横向流过塔。
该方法的主要优点有:①具有很高的脱硫率(98%)和低温(100~200℃)条件下较高的脱硝率(80%);②处理后的烟气排放前不需加热;③不使用水,没有二次污染;④吸附剂来源广泛,不存在中毒问题,只需补充消耗掉的部分;⑤能去除湿法难去除的so2;⑥能去除废气中的hf、hcl、砷、汞等污染物,是深度处理技术;⑦具有除尘功能,出口排尘浓度小于10mg/m3;⑧可以回收副产品,如:高纯硫磺、浓硫酸、化学肥料等;⑨建设费用低,运转费用经济,占地面积小。
新的活性炭纤维脱硫脱硝技术。该技术是将活性炭制成直径20μm左右的纤维状,极大地增大了吸附面积,提高了吸附和催化能力。经过发展,该技术脱硫脱硝率可达90%。
有人将活性炭吸附和微波技术结合起来,提出了微波诱导催化还原脱硫脱硝技术。该技术用活性炭作为氮氧化物载体,利用微波能诱导可实现脱硫脱硝率达到90%以上。
该法的吸附剂是以r-氧化铝为载体,用碱或碱成分盐的溶液喷涂载体,然后将浸泡过的吸附剂加热、干燥,去除残余水分而制成。吸附剂吸附饱和后可以再生,再生过程是将吸附饱和的吸附剂送入加热器,在温度600℃左右加热使得nox被释放,然后将nox循环送回锅炉的燃烧器中。在燃烧器中nox的浓度达到一个稳定状态,且形成一个化学平衡。这样就不会再生成nox而只能是n2,从而抑制nox生成。在再生器中加入还原气体,就会产生高浓度的so2、h2s混合气体,利用克劳斯法可以进行硫磺的回收。
cuo吸附脱硫脱硝工艺法采用吸附剂进行脱硫脱硝,整个反应分两步:1)在吸附器中:在300℃~450℃的温度范围内,吸附剂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cuso4;由于cuo和生成的cuso4对nh3还原氮氧化物有很高的催化活性,结合scr法进行脱硝。2)在再生器中:吸附剂吸收饱和后生成的cuso4被送到再生器中再生,再生过程一般用h2或ch4对cuso4进行还原,再生出的二氧化硫可通过claus装置进行回收制酸;还原得到的金属铜或cu2s在吸附剂处理器中用烟气或空气氧化成cuo,生成的cuo又重新用于吸收还原过程。该工艺能达到90%以上的二氧化硫脱除率和75%~80%的氮氧化物脱除率。
吸附法反应温度要求高,需加热装置,并且吸附剂的制各成本较高。随着研究的进展,出现了将活性焦/炭(ac)与cuo结合的方法。二者结合后可制各出活性温度适宜的催化吸收剂,克服了ac使用温度偏低和cuo/al2o3活性温度偏高的缺点。
采用一步法干式洗涤,可脱除烟气中99%以上的硫氧化物,并可选择性地或同时除去99%的氮氧化物,排放尾气完全符合环境标准。由于它采用无机化合物作吸收剂,而不是传统工艺中的氨,因此其副产物是可回收的硝酸盐和硫酸盐,而不是需要堆埋的污染环境的石膏副产物。该工艺适用于以天然气或煤为燃料的发电厂,仍在实验阶段,未见诸工业应用。
气固催化脱硫脱硝技术
此类工艺使用催化剂降低反应活化能,促进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脱除,比起传统的工艺,具有更高的氮氧化物脱除效率。
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去除nox。此工艺可脱除95%的so2、90%的nox和几乎所有的颗粒物。
该工艺除了将烟气中的so2转化为so3后制成硫酸,以及用scr除去nox外,还能将co及未燃烧的烃类物质氧化为co2和水。此工艺脱硫脱硝效率较高,没有二次污染,技术简单,投资及运行费用较低,适用于老厂的改造。
是一种新型的高温烟气净化工艺,该工艺能同时去除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并且都是在一个高温的集尘室中集中处理。由于将三种污染物的脱除集中在一个设备上,从而降低了成本并减少了占地面积。其缺点是由于要求的烟气温度为300℃~500℃,就需要采用特殊的耐高温陶瓷纤维编织的过滤袋,因而增加了成本。
烟气清洁工艺已发展到中试阶段,燃煤锅炉烟气中的so2和nox的脱除效率能达到99%以上。该工艺是在单独的还原步骤中同时将so2催化还原为h2s,nox还原为n2,剩余的氧还原为水;从氢化反应器的排气中回收h2s;从h2s富集气体中生产元素硫。
循环流化床技术在最近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不仅技术成熟可靠,而且投资运行费用也大为降低,为了开发更经济、高效、可靠的联合脱硫脱硝方法,人们将循环流化床引入烟气同时脱硫脱硝技术中。
烟气循环流化床联合脱硫脱硝技术是用消石灰作为脱硫的吸收剂脱除二氧化硫,产物主要是caso4和10%的caso3;脱硝反应使用氨作为还原剂进行选择催化还原反应,催化剂是具有活性的细粉末化合物feso4·7h2o,不需要支撑载体,运行温度在385℃。
吸收剂喷射技术
将碱或尿素等干粉喷入炉膛、烟道或喷雾干式洗涤塔内,在一定条件下能同时脱除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脱硝率主要取决于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比、反应温度、吸收剂的粒度和停留时间等。不过当系统中二氧化硫浓度低时,氮氧化物的脱除效率也低。因此,该工艺适用于高硫煤烟气处理。
炉膛石灰(石)/尿素喷射同时脱硫脱硝工艺将炉膛喷钙和选择非催化还原结合起来,实现同时脱除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喷射浆液由尿素溶液和各种钙基吸收剂组成,总含固量为30%,ph值为5~9,与干ca(oh)2吸收剂喷射方法相比,浆液喷射增强了so2的脱除,这可能是由于吸收剂磨得更细、更具活性。
整体干式so2/nox排放控制工艺采用下置式燃烧器,这些燃烧器通过在缺氧环境下喷入部分煤和空气来抑制氮氧化物的生成。过剩空气的引入是为了完成燃烧过程,以及进一步除去氮氧化物。低氮氧化物燃烧器预计可减少50%的氮氧化物排放,而且在通入过剩空气后可减少70%以上的nox排放。无论是整体联用干式so2/nox排放控制系统,还是单个技术,都可应用于电厂或工业锅炉上,主要适用于较老的中小型机组。
电子活化氧化法
主要有电子束照射法和脉冲电晕等离子体法。
1.电子束照射法
利用阴极发射并经电场加速形成高能电子束,这些电子束辐照烟气时产生自由基,再和sox和nox反应生成硫酸和硝酸,在通入氨气(nh3)的情况下,产生(nh4)2so4和nh4no3氨盐等副产品。脱硫率90%以上,脱硝率80%以上。但耗电量大(约占厂用电的2%),运行费用高。
2.脉冲电晕等离子体法
该方法由于具有设备简单、操作简便,显著的脱硫脱硝和除尘效果以及副产物可作为肥料回收利用等优点而成为国际上脱硫脱硝的研究前沿。脉冲电晕等离子体技术和电子束法均属于等离子体法.脉冲电晕与传统的液相(氢氧化钙或碳酸氢铵)吸收技术相结合,提高了烟气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脱除效率,实现脱硫、脱硝的一体化。脉冲电晕放电脱硫脱硝有着突出的优点,在节能方面有很大的潜力,对电站锅炉的安全运行也没有影响。
湿法脱硫脱硝
湿法烟气同时脱硫脱硝工艺通常在气/液段将no氧化成no2,或者通过加入添加剂来提高no的溶解度。湿式同时脱硫脱硝的方法大多处于研究阶段,包括氧化法和湿式络合法。
氧化法
氯酸氧化工艺是采用湿式洗涤系统,在一套设备中同时脱除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工艺采用氧化吸收塔和碱式吸收塔两段工艺,在脱除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同时脱除有毒微量金属元素,如as、be、cd、cr、pb、hg和se。isabelle等研究了在酸性条件下利用双氧水将nox和so2氧化成硝酸和硫酸的工艺。
黄磷氧化法是将no氧化为no2,与液态的碱性吸收浆液反应生成硫酸盐和硝酸盐,对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去除率达到95%以上,但黄磷具有易燃性、不稳定性和一定的毒性,需用预处理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湿式络合吸收工艺
湿式络合吸收工艺一般采用铁或钴作催化剂。在水溶液中加入能络合no的络合剂后,使之结合成络合物。与络合剂结合的no可与溶液中的so32-/hso3-发生反应,形成一系列n-s化合物,并使络合剂再生。该工艺需通过从吸收液中去除连二硫酸盐、硫酸盐和n-s化合物以及三价铁螯合物还原成亚铁螯合物而使吸收液再生。
4. 为什么硫磺制酸中会选择填料塔
中国石油化制工股份有限公司巴陵分公司150kt/a硫酸装置为公司“煤代油”工程的配套装置,主要处理“煤代油”装置H2S尾气,并为公司己内酰胺提供w (H2SO4)98%硫酸和游离SO3(w)20%发烟硫酸。该装置是我国第一套硫磺和硫化氢联合制酸装置,由巴陵石油化工设计院设计,采用“3+2”两转两吸、湿法与干法相结合的制酸工艺,吸收工序采用了直接冷凝成酸与吸收成酸相结合的工艺。装置设计能力为协(H2SO4)98%硫酸62kt/a、游离SO3(w)20%发烟硫酸88kt/a;副产4.2MPa中压蒸汽204kt/a。该装置技术先进、自动化程度高,2006年3月投料试车,经过一年多的运行,各项工艺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 1 原料气组成 该装置的原料由固体硫磺和“煤代油”装置H2S尾气组成,“煤代油”装置H2S尾气组成见表1。 表1 “煤代油”装置H2S尾气组成项目 低硫工况 高硫工况气体组分(φ),% CO2 68.49 68.25 H2 0.14 0.15 N2 1.03 1.07 H2S 30.08 30.35 COS 0.18 0.11 CH3OH 0.08 0.07 平均分子量/(g
5. 实验室氨气的原理,装置,收集及检验
加热固体铵盐和碱的混合物
反应原理:2NH₄Cl+Ca(OH)₂=加热= CaCl₂+2NH₃↑+2H₂O
反应装置:固体+固体加热制气体装置。包括试管、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夹)等。
净化装置(可省略):用碱石灰干燥。
收集装置:向下排空气法,验满方法是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变蓝色;或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置于试管口,有白烟产生。
尾气装置:收集时,一般在管口塞一团棉花球,可减少NH₃与空气的对流速度,收集到纯净的NH₃。
注意事项:
不能用NH₄NO₃跟Ca(OH)₂反应制氨气。硝酸铵受撞击、加热易爆炸,且产物与温度有关,可能产生NH₃、N₂、N₂O、NO。
实验室制NH₃不能用NaOH、KOH代替Ca(OH)₂。因为NaOH、KOH是强碱,具有吸湿性(潮解)易结块,不易与铵盐混合充分接触反应。又KOH、NaOH具有强腐蚀性在加热情况下,对玻璃仪器有腐蚀作用,所以不用NaOH、KOH代替Ca(OH))₂制NH₃。
用试管收集氨气要堵棉花。因为NH₃分子微粒直径小,易与空气发生对流,堵棉花目的是防止NH₃与空气对流,确保收集纯净;减少NH₃对空气的污染。
实验室制NH₃除水蒸气用碱石灰,而不采用浓H₂SO₄和固体CaCl₂。因为浓H₂SO₄与NH₃反应生成(NH₄)₂SO₄。NH₃与CaCl₂反应能生成CaCl₂·8NH₃(八氨合氯化钙)。
(5)wsa湿烟气制酸装置废热锅炉的设计开发扩展阅读:
氨气的工业制法:
空气中的氮气加氢
随着大型化的发展,氨合成圈已成为降低合成氨能耗的主要单元之一。近代大型氨合成装置的代表设计有三种:
1、布朗的三塔三废锅氨合成圈
布朗三塔三废锅氨合成圈由3个合成塔和3个废锅组成。塔内有催化剂筐,气体由外壳与筐体的间隙从底部向上流过,再由上向下轴向流过催化剂床。三塔催化剂装填量比二塔多,最终出口氨含量可以从16.5%提高到21%以上,减少了循环气量,节省了循环压缩功。
合成塔控制系统非常简单,各塔设有旁路用阀门调节气体入塔温度。由于氨合成反应平衡的限制,决定了催化剂温度,不需要调节催化剂床层反应温度。
2、伍德两塔三床两废锅氨合成圈
伍德两塔三床两废锅氨合成圈采用两个较小的合成塔,3个催化剂床,两塔塔后各连一个废锅。这种结构使反应温度分布十分接近最优的反应温度,气体的循环量和压降小,投资和能耗节省,副产高压蒸汽多。
3、托普索两塔三床两废锅氨合成圈
托普索S-250系统采用无下部换热的S-200合成塔和S-50合成塔组成。
还包括:
(1)废锅和锅炉给水换热器回收废热;
(2)合成塔进出气换热器,水冷器,氨冷器和冷交换器,氨分离器及新鲜气氨冷器等。合成塔为径向流动催化剂床,采用1.5mm~3mm小催化剂,压降为0.3MPa。由S-200型塔出来的合成气,经废热锅炉回收热量,并保证入S-50型塔的合适温度,以提高单程合成率。
6. 什么是组成甘酸的原料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巴陵分公司150kt/a硫酸装置为公司“煤代油”工程的配套装置,主要处理“煤代油”装置H2S尾气,并为公司己内酰胺提供w (H2SO4)98%硫酸和游离SO3(w)20%发烟硫酸。该装置是我国第一套硫磺和硫化氢联合制酸装置,由巴陵石油化工设计院设计,采用“3+2”两转两吸、湿法与干法相结合的制酸工艺,吸收工序采用了直接冷凝成酸与吸收成酸相结合的工艺。装置设计能力为协(H2SO4)98%硫酸62kt/a、游离SO3(w)20%发烟硫酸88kt/a;副产4.2MPa中压蒸汽204kt/a。该装置技术先进、自动化程度高,2006年3月投料试车,经过一年多的运行,各项工艺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 1 原料气组成 该装置的原料由固体硫磺和“煤代油”装置H2S尾气组成,“煤代油”装置H2S尾气组成见表1。 表1 “煤代油”装置H2S尾气组成项目 低硫工况 高硫工况气体组分(φ),% CO2 68.49 68.25 H2 0.14 0.15 N2 1.03 1.07 H2S 30.08 30.35 COS 0.18 0.11 CH3OH 0.08 0.07 平均分子量/(gmol-1) 40.820 40.772 气体流量/(m3h-1) 4328 7617 H2S尾气中主要组分是CO2和H2S,随着工况的不同,气体组分和流量有一定差别。 2 工艺流程 该装置分为熔硫工序、焚硫工序、转化工序、干吸工序及废热回收系统,硫磺和硫化氢联合制酸装置工艺流程见图1(略)。 2.1 熔硫工序 将袋装固体硫磺和适量的生石灰倒人上料仓中,再遗过皮带给料机将物料送至快速熔硫槽。熔化后的液体硫磺从溢流口流至助滤槽,再由泵输送至液硫过滤机过滤,过滤后的精硫流至精硫槽,一部分经液硫输送泵直接送至焚硫炉与酸性H2S气体共同燃烧,一部分送人液硫储罐备用。该工序的各槽都有顶盖并加保温,并设有放空管,保证了工作环境的清洁、安全。 2.2 焚硫工序 液硫由液硫输送泵加压经机械喷嘴雾化后喷人焚硫炉,酸性H2S气体经储罐缓冲减压后由H2S喷嘴喷人焚硫炉。空气干燥后由鼓风机送人焚硫炉,与液硫和H2S气体充分混合,燃烧反应生成SO2和H2O。 2.3 转化工序 转化工序采用湿法与干法相结合的工艺,“3+2”流程,从废热锅炉出来的炉气经气体过滤器进入转化器,炉气经一至三段催化剂床层湿法转化后进人冷凝成酸塔、烟酸塔、一吸塔和纤维除雾器,再进入四、五段催化剂床层干法转化后进人二吸塔。 2.4 干吸工序 干吸工序采用直接冷凝成酸与吸收成酸相结合的工艺,生产w(H2SO4)98%硫酸和游离SO3(w)20%发烟硫酸。酸循环系统采用塔一槽一泵一酸冷却器一塔的配置。空气经空气过滤器过滤进入干燥塔,由塔顶喷淋的w(H2SO4)98%硫酸干燥后由空气鼓风机送人焚硫炉和转化器。循环酸经阳极保护酸冷却器冷却后由酸泵送至干燥塔顶,再回流至干吸塔酸循环槽。冷凝成酸塔、烟酸塔循环酸由酸泵送到各自酸冷却器冷却后进烟酸循环槽,一吸塔循环酸由酸泵送到阳极保护酸冷却器冷却后进干吸塔酸循环槽,二吸塔循环酸由酸泵送到阳极保护酸冷却器冷却后进二吸塔酸吸循环槽。 2.5 废热回收系统 脱盐水经除氧器除氧后由给水泵送热管省煤器预热,再进入废热锅炉汽包。废热锅炉产生的饱和蒸汽送人中温过热器,然后进入转化一段出口的高温过热器,产生的过热蒸汽减温、减压后并人公司蒸汽管网。 3 工艺和装置特点 该硫磺和硫化氢联合制酸的工艺和装置具有如下特点: a.熔硫工序各槽的液位、皮带给料机输磺量均由主控系统自动控制,液硫过滤机设有液压抽芯和振动镣渣装置,操作简单。熔硫工序冷凝水和废热均可回收利用。 b.H2S尾气中的硫化氢、氢气、甲醇等在焚硫炉内燃烧生成水,使得焚硫炉出口炉气水含量偏高,炉气水含量越高,露点也越高。经检测,该装置省煤器出口露点为245℃,废热锅炉出口气体w(H2O)超过10%,均比普通硫磺制酸装置高许多,因此需对烟气管澈换热器、转化器等设备采取防腐处理。 c.焚硫炉燃烧温度一般控制在1020℃左右,使原料燃烧完全以免产生升华硫。焚硫炉中后部加入二次空气以强化燃烧。 d.转化采用丹麦托普索公司催化剂,其中一至三段采用WSA催化剂,以保证SO2总转化率达到99.8%以上,减少装置有害气体排放。经检验,该催化剂具有
7. 布袋除尘器的作用是什么
布袋式除尘器属于环保设备的一种,作用是大气污染治理。过滤粉尘废气。
布袋式除尘器主要由上箱体(净气室)、中箱体(尘气室)、灰斗、脉冲清灰系统、滤袋、滤袋骨架、进出风口、压差计、检修人孔、卸灰装置、和pLc控制仪等组成。
布袋除尘器它适用于捕集细小、干燥、非纤维性粉尘。滤袋采用纺织的滤布或非纺织的毡制成,利用纤维织物的过滤作用对含尘气体进行过滤,当含尘气体进入袋式除尘器后,颗粒大、比重大的粉尘,由于重力的作用沉降下来,落入灰斗,含有较细小粉尘的气体在通过滤料时,粉尘被阻留,使气体得到净化。
(7)wsa湿烟气制酸装置废热锅炉的设计开发扩展阅读:
布袋除尘器的分类
1、机械振动类
用机械装置(含手动、电磁或气动装置)使滤袋产生振动而清灰的布袋除尘器,有适合间隙工作的非分室结构和适合连续工作的分室结构两种构造形式的布袋除尘器。
2、分室反吹类
采取分室结构,利用阀门逐室切换气流,在反向气流作用下,迫使滤袋形缩瘪或鼓胀而清灰的布袋除尘器。
3、喷咀反吹类
以高压风机或压气机提供反吹气流,通过移动的喷咀进行反吹,使滤袋变形抖动并穿透滤料而清灰的布袋除尘器(均为非分室结构)。
4、振动、反吹并用类
机械振动(含电磁振动或气动振动)和反吹两种清灰方式并用的布袋除尘器(均为分室结构)。
5、脉冲喷吹类
以压缩空气为清灰动力,利用脉冲喷吹机构的瞬间内放出压缩空气,诱导数倍的二次空气高速射入滤袋,使滤袋急剧鼓胀,依靠冲击振动和反向气流而清灰的布袋除尘器。
8. 烟气废热锅炉设计需要考虑辐射传热吗
辐射传热主要受三个因素的制约:
①烟气与制品的温度差;
②烟气与制品接触的面,
③烟气的辐射能力。为了强化辐射传热的效率,也就要从这几个方面去考虑,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从第一个因素中,我们可以想到,如果提高烟气的温度,也就是增大了烟气与制品的温度差,这对辐射传热是有好处的。但从实际应用的角度看,提高烟气的温度,就势必要增加燃料的消耗量,这对降低产品成本、节约燃耗不利。同时,要提高烟气温度,燃烧室的温度也必然要相应提高。燃烧室温度的提高,势必会加剧燃烧室耐火材料的损坏,缩短其寿命。所以,用提高烟气温度的办法来强化辐射传热,在实际生产中不常采用。但随着快速烧成问题的提出,这个问题又很自然地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因为推车速度加快了,单位时间内进窑的制品多了,为了使这么多产品达到规定的烧成温度,完成其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这就要求燃烧室在单位时间内提供更多的热量,也就是要提高炉子的空间热强度。炉子的空间热强度提高了,从燃烧室进入窑道内的烟气的温度也就必然有所提高。但这个办法,只能在燃烧室耐火材料容许的范围内采用,故目前还有一定的局限。以后随着耐火材料质量的提高,快速烧成研究的进展,就可以在这个方面多做点文章。第二个影响因素,人们也已经在生产实践中采用。例如,通过合理装车、适当稀码、使火道畅通,从而增大烟气与制品的接触面积,以强化辐射传热。第三个影响因素,也已应用于生产实践。例如,在隧道窑设计中,烧成带的尺寸一般都比预热、冷却带大,其目的之一就在于增加气体辐射层厚度,提高烟气的辐射率。同时,使烟气中的CO2、水蒸气、游离碳素等固体,微粒的含量增加,也可以提高烟气的辐射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