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zr3r燃烧热实验装置南京

zr3r燃烧热实验装置南京

发布时间:2021-03-05 11:39:35

『壹』 物理小实验

1.伯努利定律:在一个漏斗的大口处放一个乒乓球(贴紧),在小口处用力吹,而乒版乓球不掉下来。
2.大气压权原理:在一张平整的桌子上面平铺一张平整的报子,在报子下面要几乎不留空气,然后在报子和桌子之间轻轻插一把塑料尺子,留一半在外面,然后用手打尺子的这半边,只见尺子断了,而报子还是把尺子“压住了”。
3.分子运动:准备两杯等体积的水,一杯是冷水,一杯是热水,然后分别滴一滴红墨水,过一会儿,只见那杯冷水还没有全部变红,而那杯热水几乎全部变红了.

『贰』 奈的恒容燃烧热和恒压燃烧热是多少

奈的恒容燃烧热是来-5153KJ/mol,恒源压燃烧热是-3255KJ/mol。

在恒容条件下测得的燃烧热称为恒容燃烧热(Qv);在恒压条件下测得的燃烧热称为恒压燃烧热(Qp)。

恒容燃烧热:△U=Qv;恒压燃烧热:△Q,p=△H=△U +p△V

恒容热等于系统内能的变化,恒压热等于系统的焓变。

若以摩尔为单位,把参加反应的气体和反应生成的气体作为理想气体处理,则有下列关系式:Qp=Qv+△nRT,这样由反应前后气态物质的量的变化,就可以算出恒压燃烧热。

(2)zr3r燃烧热实验装置南京扩展阅读

化学反应热效应

当生成物与反应物温度相同时,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化学反应热效应一般称为反应热。

注意必须具备以下条件才是化学反应热效应:

1、生成物的温度和反应物的温度相同,避免将使生成物温度升高的或降低所引起的热量变化混入到反应热中。

2、只做体积功不做其它功。

恒容反应热QV

容量恒定过程中完成的反应称恒容反应,其热效应称恒容反应热QV。

QV=∆U即恒容反应过程中,体系吸收的热量全部用来改变体系的内能。

『叁』 如何测定液体燃烧热

有机物的燃烧焓△cHm是指1摩尔的有机物在P时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通常称燃烧热.燃烧产物指定该化合物中C变为CO2 (g),H 变为H2O(l),S变为SO2 (g),N变为N2 (g),Cl变为HCl(aq),金属都成为游离状态.
燃烧热的测定,除了有其实际应用价值外,还可用来求算化合物的生成热,
化学
反应的 反应热和键能等.?
量热方法是热力学的一个基本实验方法.热量有 Qp 和 Qv 之 分.用氧弹热量计测得的是恒容燃烧热Qv;从手册上查到的燃烧热数值都是在298.15K,10 1.325kPa条件下,即标准摩尔燃烧焓,属于恒压燃烧热Qp.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Qv=△U;Qp=△H.若把参加反应的气体和反应生成的气体都作为理想气体处理,则它们之间存在 以下关系:
△H=△U+△(PV) Qp=Qv+△nRT
式中,△n为反 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中气体的物质的量之差;R为气体常数;T为反应的热力学温度.
在本实验中,设有mg物质在氧弹中燃烧,可使Wg水及量热器本身由T1升高到T2 , 令Cm代表量热器的热容,Qv为该有机物的恒容摩尔燃烧热,则:
|Qv|=(Cm+W)(T2 - T1)·M / m
式中,M为该有机物的摩尔质量.
该有机物的燃烧热则为:?
△cHm =△rHm=Qp=Qv+△nRT
= -M (Cm+W)(T2 - T1)/ m+△nRT
由上式,我们可先用已知燃烧热值的苯甲酸,求出量热体系的总热容 量(Cm+W)后,再用相同方法对其它物质进行测定,测出温升△T=T2 - T1,代入上式,即可 求得其燃烧热.
3 仪器 试剂
GR3500型氧弹热量计 1套 直尺 1把 精密电子温差测量仪 1台 剪刀 1把氧气钢瓶 1个 万用电表 1个氧气减压阀 1个 台秤 1台压片机 1台 引燃专用丝
容量瓶(1000mL,500mL)各 1个 苯甲酸(分析纯)
萘(分析纯)
4 实验步骤
测定热量计的水当量(即总热容量)
① 压片
用台秤预称取0.9g~1.1g的苯甲酸,在压片机上压成圆片.样片压得太紧,点火时不易全部燃烧;压得太松,样品容易脱落.将压片制成的样品放在干净的滤纸上,小心除掉有污染和易脱落部分,然后在分析天平上精确称量.
装氧弹
a 截取20 cm的镍铬燃烧丝,在直径约3mm的玻璃棒上,将其中段绕成螺旋形5圈~6圈.
b 将氧弹盖取下放在专用的弹头座上,用滤纸擦净电极及不锈钢坩埚.先放好坩埚,然后用镊子将样品放在坩埚正中央.将准备好的燃烧丝两端固定在电极上,并将螺旋部分紧贴在样品的上表面,然后小心旋紧氧弹盖.用万用表检查两电极间的电阻值,一般不应大于20Ω.
充氧气
充气前先用扳手轻轻拧紧氧弹上的放气阀.
第二,用手拧掉氧弹上的充气阀螺丝,将氧气钢瓶上的充气管螺丝拧入充气阀,用扳 手轻轻拧紧.检查氧气钢瓶上的减压阀,使其处于关闭状态,再打开氧气钢瓶上的总开关. 然后轻轻拧紧减压阀螺杆(拧紧即是打开减压阀),使氧气缓慢进入氧弹内.待减压阀上的减压表压力指到1.8MPa~2.0MPa之间时停止,使氧弹和钢瓶之间的气路断开.这时再从氧弹上取下充气螺丝,并将原来氧弹上的充气阀螺丝拧回原处.充气完毕关闭氧气钢瓶总开关,并 拧松压阀螺杆.
安装热量计:热量计包括外筒,搅拌马达,内筒和控制台等.
先放好内筒,调整好搅拌,注意不要碰壁.将氧弹放在内筒正中央,接好点火插 头,加入3000mL自来水.插入精密电子温差测量仪上的测温探头,注意既不要和氧弹接触,又不要和内筒壁接触,使导线从盖孔中出来,安装完毕.再次用万用表检查电路是否畅通.
数据测量:打开搅拌,稳定后打开精密电子温差测量仪,监视内筒温度. 待温度基本稳定后开始记录数据,整个数据记录分为三个阶段:
a 初期:这是样品燃烧以前的阶段.在这一阶段观测和记录周围环境和量热体系在试验开始温度下的热交换关系.每隔1分钟读取温度1次,共读取6次.
b 主期:从点火开始至传热平衡称为主期.
在读取初期最末1次数值的同时,旋转点火旋钮即进入主期.此时每0 .5min读取温度1次,直到温度不再上升而开始下降的第1次温度为止.
c 末期:这一阶段的目的与初期相同,是观察在试验后期的热交换关系.此阶段仍是每0.5min读取温度1次,直至温度停止下降为止(约共读取10次).
停止观测温度后,从热量计中取出氧弹,缓缓旋开放气阀,在5min左右放尽气体,拧开并取下氧弹盖,氧弹中如有烟黑 或未燃尽的试样残余,试验失败,应重做.实验结束,用干布将氧弹内外表面和弹盖擦净,最好用热风将弹盖及零件吹干或风干.
萘的燃烧热的测定:称取0.8g~1g 萘,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测定.
5 数据处理
(1) 用雷诺法校正温差.具体方法为:将燃烧前后观察所得的一系列水温和时间关系作图,得一曲线,如图Ⅱ-1-1所示.
图Ⅱ-1-1 雷诺温度校正图 图Ⅱ- 1-2 绝热良好情况下的雷诺校正图
图中H点意味着燃烧开始,热传入介质;D点为观察到的最高温度值;从相当于室温的J点作水平线交曲线与I,过I点作垂线ab,再将FH线和GD线延长并交ab线于A,C两点,其间的温度差值即为经过校正的△T.图中Ⅱ-1-1A A′为开始燃烧到温度上升至室温这一段时间△t1内,由环境辐射和搅拌引进的能量所造成的升温,故应予扣除.CC′为由室温升到最高点D这一段时间△t2内,热量计向环境的热漏造成的温度降低,计算时必须考虑在内,故可认为,AC两点的差值较客观地表示了样品燃烧引起的升温数值.
在某些情况下,热量计的绝热性能良好,热漏很小,而搅拌器功率较大,不断引进的能量使得曲线不出现极高温度点,如图Ⅱ-1-2.校正方法相似.
用公式法校正温差:
①量结果按下列公式计算:
K=(Q·a+gb) / 〔(T-T.)+△t〕
式中 K——量热体系的热容量;
Q——苯甲酸的热值( J·g-1);
a——苯甲酸的重量(g);
g——燃烧丝的热值(J·g-1);
b——实际消耗的引火丝重量(g );
T——直接观测到的主期的最终温度;
T0——直接观测到的主期的最初温度;
t——热量计热交换校正值.
② 热量计热交换校正值△t,用奔特公式计算:
△t=m(v+v1) / 2+v1r
式中: v——初期温度变率;
v1——末期温度变率;
m——在主期中每0.5min温度上升不小于0.3℃的间隔数,第一间隔不管温度升高多少度都计入m中;
r:在主期每半分钟温度上升小于0.3℃的间隔数;
③记录及计算示例:
室 温 :22.3℃;
外筒温度:22.5℃;
内筒温度:21.8℃;
苯甲酸热值:26465J·g-1
6 注意事项
(1) 试样在氧弹中燃烧产生的压力可达14MPa. 因此在使用后应将氧弹内部擦干净,以免引起弹壁腐蚀,减少其强度.
(2) 氧弹,量热容器,搅拌器在使用完毕后,应用干布擦去水迹,保持表面清洁干燥.
(3) 氧气遇油脂会爆炸.因此氧气减压器,氧弹以及氧气通过的各个部件,各连接部分不允许有油污,更不允许使用润滑油.如发现油垢,应用乙醚或其它有机溶剂清洗干净.
坩埚在每次使用后,必须清洗和除去碳化物,并用纱布清除粘着的污点.
7.思考题
(1) 固体样品为什么要压成片状 如何测定液体样品的燃烧热
(2) 根据误差分析,指出本实验的最大测量误差所在.
(3) 如何用萘的燃烧热数据来计算萘的标准生成热

『肆』 南京的高中是学那个教材版本,以及各科的教材上课顺序。

数学 苏教版 顺序 必修一,必修四,必修五,必修二,必修三,选修部分
物理 人教版 顺序 必修一,必修二,选修3-1,选修部分
化学 人教版 顺序 必修一,必修二,选修部分

数学
选修Ⅰ
1.统计
抽样方法。总体分布的估计。正态分布。
线性回归。
2.极限与导数
数列的极限。
函数的极限。极限的四则运算。
导数的概念。多项式函数的导数。
导数的应用:变化率。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和极值。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微积分建立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意义。

选修Ⅱ
1.概率与统计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值和方差。
抽样方法。总体分布的估计。正态分布。线性回归。
极限 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应用举例。
数列的极限。
函数的极限。极限的四则运算。函数的连续性。
3.导数与微分
导数的概念。导数的几何意义。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
两个函数的和、差、积、商的导数。复合函数的导数。基本导数公式。
微分的概念与运算。
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和极值。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4.积分
定积分的概念。定积分的简单性质。微积分基本公式。
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不定积分的线性性质。基本积分公式。
平面图形的面积。旋转体的体积。路程问题。变力作功。
微积分学建立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意义。
5.复数
复数的概念。复数的向量表示法。
复数的加法与减法。复数的乘法与除法。
复数的三角形式。复数三角形式的乘法、除法、乘方、开方。
6.研究性课题
有关研究性课题的要求和教学目标见本大纲必修课中"研究性课题"的说明

物理
高二

第一章 电流
一、电荷库仑定律
二、电场
三、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五、电流和电源
六、电流的热效应

第二章 磁场
一、指南针与远洋航海
二、电流的磁场
三、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四、磁声对运动电荷的作用
五、磁性材料

第三章 电磁感应
一、电磁感应现象
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三、交变电流
四、变压器
五、高压输电
六、自感现象 涡流
七、课题研究:电在我家中

第四章 电磁波及其应用
一、电磁波的发现
二、电磁光谱
三、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
四、信息化社会
五、课题研究:社会生活中的电磁波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 内能
一、分子及其热运动
二、物体的内能
三、固体和液体
四、气体

第二章 能量的守恒与耗散
一、能量守恒定律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
三、热机的工作原理
四、热力学第二定律
五、有序、无序和熵
六、课题研究:家庭中的热机

第三章 核能
一、放射性的发现
二、原子核的结构
三、放射性的衰变
四、裂变和聚变
五、核能的利用

第四章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热机的发展和应用
二、电力和电信的发展与应用
三、新能源的开发
四、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五、课题研究:太阳能综合利用的研究

致同学们
第一章 电场 直流电路
第1节 电场
第2节 电源
第3节 多用电表
第4节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第5节 电容器

第二章 磁场
第1节 磁场磁性材料
第2节 安培力与磁电式仪表
第3节 洛伦兹力和显像管

第三章 电磁感应
第1节 电磁感应现象
第2节 感应电动势
第3节 电磁感应现象在技术中的应用

第四章 交变电流电机
第1节 交变电流的产生和描述
第2节 变压器
第3节 三相交变电流

第五章 电磁波通信技术
第1节 电磁场电磁波
第2节 无线电波的发射、接收和传播
第3节 电视移动电话
第4节 电磁波谱

第六章 集成电路传感器
第1节 晶体管
第2节 集成电路
第3节 电子计算机
第4节 传感器

高三
第一章 光的折射
第1节 光的折射 折射率
第2节 全反射 光导纤维
第3节 棱镜和透镜
第4节 透镜成像规律
第5节 透镜成像公式

第二章 常用光学仪器
第1节 眼睛
第2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
第3节 照相机

第三章 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
第1节 机械波的稍微和干涉
第2节 光的干涉
第3节 光的衍射
第4节 光的偏振

第四章 光源与激光
第1节 光源
第2节 常用照明光源
第3节 激光
第4节 激光的应用

第五章 放射性与原子核
第1节 天然放射现象 原子结构
第2节 原子核衰变
第3节 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
第4节 射线的探测和防护

第六章 核能与反应堆技术
第1节 核反应和核能
第2节 核列变和裂变反应堆
第3节 核聚变和受控热核反应

第四章 电磁感应
1 划时代的发现
2 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
3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4 椤次定律
5 感生电动势和动生电动势
6 互感和自感
7 涡流

第五章 交变电流
1 交变电流
2 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
3 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
4 变压器
5 电能的输送

第六章 传感器
1 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
2 传感器的应用(一)
3 传感器的应用(二)
4 传感器的应用实例
附 一些元器件的原理和使用要点

第七章 分子动理论
1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2 分子的热运动
3 分子间的作用力
4 温度的温标
5 内能

第八章 气体
1 气体的等温变化
2 气体的等容变化和等压变化
3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4 气体热现象的微观意义

第九章 物态和物态变化
1 固体
2 液体
3 饱和汽和饱和汽压
4 物态变化中的能量交换

第十章 热力学定律
1 功和内能
2 热和内能
3 热力学第一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
4 热力学第二定律
5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解释
6 能源和可持续发展

第十一章 机械振动
1 简谐运动
2 简谐运动的描述
3 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
4 单摆
5 外力作用下的振动

第十二章 机械波
1 波的形成和传播
2 波的图象
3 波长、频率和波速
4 波的反射和折射
5 波的衍射
6 波的干涉
7 多普勒效应

第十三章 光
1 光的折射
2 光的干涉
3 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4 光的颜色 色散
5 光的衍射
6 波的干涉
7 全反射
8 激光

第十四章 电磁波
1 电磁波的发现
2 电磁振荡
3 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
4 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
5 电磁波谱

第十五章 相对论简介
1 相对论诞生
2 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
3 狭义相对论的其他结论
4 广义相对论简介

第十六章 动量守恒定律
1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2 动量守恒定律(一)
3 动量守恒定律(二)
4 碰撞
5 反冲运动 火箭
6 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的第二定律

第十七章 波粒二象性
1 能量量子化:物理学的新纪元
2 科学的转折:光的粒子性
3 崭新的一页:粒子的波动性
4 概率波
5 不确定的关系

第十八章 原子结构
1 电子的发现
2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3 氢原子光谱
4 玻尔的原子模型
5 激光

第十九章 原子核
1 原子核的组成
2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3 探测射线的方法
4 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
5 核力与结合能
6 重核的裂变
7 核聚变
8 粒子和宇宙

化学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与生活 选修1
第一章 关注营养平衡
第一节 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
第二节 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
第三节 生命的基础---蛋白质
第二章 促进身心健康
第一节 合理选择饮食
第二节 正确使用药物

第三章 探索生活材料
第一节 合金
第二节 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第三节 玻璃、陶瓷和水泥
第四节 塑料、纤维和橡胶
第四章 保护生存环境
第一节 改善大气质量
第二节 爱护水资源
第三节 垃圾资源化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与技术 选修2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工业
课题1 化学生产过程中的基本问题
课题2 人工固氮技术——合成氨
课题3 纯碱的生产
第二单元 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
课题1 获取洁净的水
课题2 海水的综合利用
课题3 石油、煤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
第三单元 化学与材料的发展
课题1 无机非金属材料
课题2 金属材料
课题3 高分子化合物与材料
第四单元 化学与技术的发展
课题1 化肥和农药
课题2 表面活性剂 精细化学品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物质结构与性质 选修3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 原子结构
第二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 共价键
第二节 分子的立体结构
第三节 分子的性质
第三章 晶体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 晶体的常识
第二节 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
第三节 金属晶体
第四节 离子晶体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反应原理 选修4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第二节 燃烧热 能源
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
第二节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第三节 化学平衡
第四节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第一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
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
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
第一节 原电池
第二节 化学电源
第三节 电解池
第四节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有机化学基础 选修5
第一章 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第二节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第三节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第四节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第二章 烃和卤代烃
第一节 脂肪烃
第二节 芳香烃
第三节 卤代烃
第三章 烃的含氧衍生物
第一节 醇酚
第二节 醛
第三节 羧酸 酯
第四节 有机合成
第四章 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
第一节 油脂
第二节 糖类
第三节 蛋白质和核酸
第五章 进入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时代
第一节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
第二节 应用广泛的高分子材料
第三节 功能高分子材料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实验化学 选修6

第一单元 从实验走进化学
课题一 实验化学起步
课题二 化学实验的绿色追求

第二单元 物质的获取
课题一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课题二 物质的制备

第三单元 物质的检测
课题一 物质的检验
课题二 物质含量的测定

第四单元 研究型实验
课题一 物质性质的研究
课题二 身边化学问题的探究
课题三 综合实验设计

希望对你有帮助 o(∩_∩)o

『伍』 如何用蔗糖的燃烧热数据来计算蔗糖的标准生成热

目的要求 Purposes and Demands

1.用氧弹量热计测定蔗糖的燃烧热。

2.明确燃烧热的定义,了解恒压燃烧热与恒容燃烧热的区别。

3.了解量热计中主要部分的作用,掌握氧弹量热计的实验技术。

学会雷诺图解法校正温度改变值。

实验原理 Principle

燃烧热是指1摩尔物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在恒容条件下测得的燃烧热称为恒容燃烧热(Ov),恒容燃烧热这个过程的内能变化(ΔU)。在恒压条件下测得的燃烧热称为恒压燃烧热(Qp),恒压燃烧热等于这个过程的热焓变化(ΔH)。若把参加反应的气体和反应生成的气体作为理想气体处理,则有下列关系式:

Qp=Qv+ΔnRT 公式1

本实验采用氧弹式量热计测量蔗糖的燃烧热。测量的基本原理是将一定量待测物质样品在氧弹中完全燃烧,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使卡计本身及氧弹周围介质(本实验用水)的温度升高。

氧弹是一个特制的不锈钢容器(如图)为了保证化妆品在若完全燃烧,氧弹中应充以高压氧气(或者其他氧化剂),还必须使燃烧后放出的热量尽可能全部传递给量热计本身和其中盛放的水,而几乎不与周围环境发生热交换。

但是,热量的散失仍然无法完全避免,这可以是同于环境向量热计辐射进热量而使其温度升高,也可以是由于量热计向环境辐射出热量而使量热计的温度降低。因此燃烧前后温度的变化值不能直接准确测量,而必须经过作图法进行校正。

仪器和试剂 Apparatus and Reagent

氧弹卡计 1台

压片机 1台

万用表 1只

贝克曼温度计 1支

温度计(0℃-100℃) 1支

点火丝

容量瓶(1000ml) 1只

氧气钢瓶及减压阀 1只

蔗糖(A.R.)

苯甲酸(A.R.)

实验步骤 Procere

(一)热量计常数的测定

1、用布擦净压片模,在台秤上称约1g的苯甲酸,进行压片。样片若被玷污,可用小刀刮净,用微型手钻于药片 中心钻一小孔,在干净 的玻璃板上敲击2-3次,再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量。

2、用手拧开氧弹盖,将盖放在专用架上,装好专用的不锈钢杯。

3、剪取约10cm引火丝在天平上称量后,将引火丝中间段绕成螺旋约5-6圈,螺旋一部分紧贴样品表面,将两端在引火电极上缠紧,用万用表检查两电极是否通路。盖好并用手拧紧弹盖,关好出气口,拧下进气管上的螺钉,换接上导气管的螺钉,导气管的另一端与氧气钢瓶上的氧气减压阀连接。

打下钢瓶上的阀门及减压阀缓缓进气,到1Mpa时放气,到0.5Mpa再充气,重复两次,第三次充气时当气压达1MPa保持半分钟后,关好钢瓶阀门及减压阀,拧下氧弹上导气管的螺钉,把原来的螺钉装上,用万用表检查氧弹上导电的两极上是否通路,若不通,则需放出氧气,打开弹盖进行检查。

4、于量热计水夹套中装入自来水。用容量瓶准确量取3L自来水装入干净的水桶中,水温应较夹套水温低1℃左右。用手扳动搅拌器,检查桨叶是否与器壁相碰。在两极上接上点火导线,装上已调好的贝克曼温度计,盖好盖子,开动搅拌器。

5、待温度变化基本稳定后,开始读点火前最初阶段的温度,每隔半分钟读一次,共10个间隔,读数完毕,立即按电钮点火。指示灯熄灭表示着火,继续每半分钟读一次温度读数,至温度开始下降后,再读取最后阶段的10次读数,便可停止实验。温度上长很快阶段的温度读数可较粗略,最初阶段和最后阶段则需精密至0.002℃。完后注意关好点火开头,以免下次实验时自动提前点火。

6、停止实验后关闭搅拌器,先取下温度计,再打开量热计盖,取出氧弹并将其拭干,打开入气阀门缓缓放气。放完气后,拧开弹盖,检查燃烧是否安全,若弹内有炭黑或未燃烧物时,则应认为实验失败。若燃烧完全,则将燃烧后剩下的引火丝在分析天平上称量,最后倒去铜水桶中的水,用手巾擦干全部设备,以待进行下一次实验。

7、在台秤上称约0.6g蔗糖进行压片,蔗糖操作与前相同。

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Data Records and Data Processing

1、用雷诺作图校正法计算Δt校正,计算量热计常数。

2、计算蔗糖的标准摩尔燃烧热ΔcHm,并与文献值比较。

问题讨论

Questions

1、在本实验中,哪些是系统,哪些是环境?系统和环境间有无热交换,这些热交换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如何校正?

2、使用氧气钢瓶和减压器要注意哪些事项?

注意事项

Attentions

1.压片时应不松不紧,以保证其可以完全燃烧,且不会散开。

2.点火丝不要插入药片的小孔不,以免燃烧时药品熔化,把点火丝埋于小孔内,影响点火质量。

3.如实验失败需要重新再做的话,应把氧弹从水桶中提出,缓缓旋开氧弹的上盖的放气阀,使其内部的氧气彻底排清,才能重新再做,否则开不了盖。

4.往水桶内添水时,应注意避免把水溅湿氧弹的电极,使其短路。

可参见:http://151.fosu.e.cn/hxsy/wulihuaxueshiyan/my%20web/ranshaore%20z.htm

『陆』 南京爆炸死亡人数

网络贴吧都封了!
这只能是遥远的未来出现在教科书里了!
当然如果想知道真相只能是改朝换代以后的事情了!

『柒』 物化实验,燃烧热的测定

Δn=-2;R≈8.314;T=(23.6+273.15)K
Qp=Qv-2(8.314×296.75)/1000

Qp,m=-1366.8kJ/mol(25℃)

阅读全文

与zr3r燃烧热实验装置南京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备用电源自动装置高清图 浏览:253
永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9
水车仪表盘哪个显示水剩多少 浏览:778
男机械用什么传说 浏览:313
电脑输入设备哪个重要 浏览:530
深圳骏达五金机电公司 浏览:219
机床刀库换刀卡住了怎么办 浏览:526
滚动轴承对人体有什么伤害 浏览:50
机械表表带老掉怎么办 浏览:48
股票吴忠仪表多少 浏览:314
煤气罐总阀门怎么开 浏览:874
设备档案不及时建立怎么办 浏览:759
环科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409
机械控制需要学会哪些软件 浏览:820
贴地砖的水平仪器怎么用 浏览:191
吃鸡vr游戏设备多少钱一套 浏览:762
什么价格需要专用机床 浏览:504
电房什么时候进设备 浏览:235
水电站泵站机械设备包括哪些 浏览:185
经营范围中的五金制品 浏览: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