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2012嘉兴)如图是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其实验过程用到了许多科学方法.
(1)在该来实验中,我自们运用了控制变量的思维来考虑,即为了控制小车在水平面上开始滑行时的速度相等,采用了让小车放在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的方法;
(2)由于不同的表面的粗糙程度是不同的,即不同表面对小车所受的摩擦力不同而导致其滑行的距离不同,故我们根据小车滑行距离的远近或小车速度减慢的快慢来比较“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3)根据实验可知,表面越粗糙,滑行距离越近;表面越光滑,滑行距离越远,所以如果表面绝对光滑时,小车将不受摩擦力,即将永远运动下去,即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1)同一高度; (2)小车速度减少的快慢; (3)匀速直线运动.
㈡ 某同学安装如图甲的实验装置,探究合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①此实验中,应当是让重物做______运
①实验过程中应让重物做自由落体运动;如果物体的机械能守恒,则满足内:
mv
2-
mv′
2=mgh,
则容
v
2-
v′
2=gh,实验需要验证的表达式为:v
2-v′
2=2gh,由此可知,实验不需要测出重物的质量.
②B点的瞬时速度v
B=
=
=192.5mm/s≈0.19m/s;
求出D点对应的速度为v
D,测出重物下落的高度为h
BD,
如果物体机械能守恒,则:
mv
D2-
mv
B2=mgh
BD,
化简得:
v
D2-
v
B2=gh
BD,实验需要验证:
v
D2-
v
B2与gh
BD是否相等;
故答案为:①自由落体;不需要;②0.19;
(v
D2-v
B2);gh
BD.
㈢ 甲图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装置;乙图是探究“物体的动能与质量关系”的实验装置,两个实
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这样小车在到达水平面时的初专速度属相同;下滑的过程中,物体所处的高度降低,速度越来越大,即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
(1)毛巾、棉布、木板依次越来越光滑,阻力也越来越小,从小车前进的距离来看,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2)当接触面完全光滑时,即阻力为0时,小车的速度将不会减小,方向也不会改变,即做匀速直线运动.可见,力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实验中,小车之所以最终会停下来,不是因为不受力,而恰恰是因为受到了阻力的作用;
(3)当秋千运动到最高点时,人和秋千在这一瞬间是静止的,所以当此时外力全部消失时,人和秋千都会保持静止的状态不再改变.故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速度;增大;(1)小;大;(2)匀速直线;改变;(3)D.
㈣ 模拟膈肌运动的实验装置及实验过程
(1)图来1所示的实验装置中,序号源①、②、③、④分别模拟人体的①表示气管、②表示胸廓、③表示肺、④膈肌.
(2)平静吸气时,呼吸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廓容积增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而回位,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图2模拟的是人体在吸气时膈肌所处的运动状态,此时由于膈肌的收缩,胸廓的上下经增大.
(3)若用此实验装置探究人体吸气和呼气的原理,则此实验装置还存在不足,因为它无法模拟胸廓前后径和左右径的变化.
故答案为:
(1)④;胸廓
(2)吸气; 上下
(3)左右
㈤ 某兴趣小组通过物块在斜面上运动的试验,探究“合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的变化的关系”。 他们的实验装置如
(自1)存在摩擦阻力;(2)0.5;(3)释放物块时存在初速度(或者是释放位置高度大于h);(4)不变
㈥ “探究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用该装置实验时,不可缺少的操作是()A.测
A、本实验是为了探究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只要保证小车的质量不变即可,不专需要测量小车的质量,故属A错误. BD、实验中改变拉力做功时,为了能定量,所以用不同条数的橡皮筋且拉到相同的长度,这样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就有倍数关系.而不需要测量出每根橡皮筋做功的数值,即不需要测量橡皮筋的伸长量.每次只要保证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这样开始时橡皮筋的形变量相同,过程中每根橡皮筋做的功就相同.故B错误、D正确. C、平衡摩擦力时,把木板的一段垫高,使得小车做匀速运动即可,不需要用量角器测出长木板的倾角,故C错误. 故选:D.
㈦ 在做“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时,通过描点法画出小球平抛运动轨迹,并求出平抛运动初速度.实验装置
(1)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很关键的地方是要保证小球能够水平飞出,只有水平飞出时小球才做平抛运动,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2)A、因为要画同一运动的轨迹,必须每次释放小球的位置相同,且由静止释放,以保证获得相同的初速度,故A错误; B、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并非越高越好,若是太高,导致水平抛出的速度太大,实验难以操作,故B正确; C、小球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水平方向匀速运动,为了正确描绘其轨迹,必须使坐标纸上的竖线是竖直的,故C正确; D、实验要求小球滚下时不能碰到木板平面,避免因摩擦而使运动轨迹改变,最后轨迹应连成平滑的曲线,故D正确. 本题选错误的,故选:B. (3)为了减小空气阻力对小球的影响,要选择体积较小质量较大的小球, 故选:C (4)根据△y=gT2得:T=
㈧ 某组同学在研究小车沿斜面运动时的速度变化,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把小车放在斜面的顶端.(1)该实验的原
(1)用刻度尺测复量路程,制用停表测量时间,用速度公式v= 计算速度; 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 1= = =0.15m/s; (2)把金属片移到斜面的中点,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中点处的时间t 2=4s,路程s 2=0.45m; ∴小车在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 2= = ≈0.11m/s; (3)小车在斜面下半段的路程s 3=s 1-s 2=0.9m-0.45m=0.45m,所用时间t 3=6s-4s=2s; ∴小车在斜面下半段的平均速度v 3= = ≈0.23m/s; (4)根据计算的数据可知,小车的运动速度越来越快,经过的路线是直线,因此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 (5)实验时,斜面的坡度应很小,减小小车运动的速度,使小车运动的时间更长,提高测量的精确度. 故答案为:(1)v= ;刻度尺;秒表;0.15;(2)0.11;(3)2;0.23;(4)快;变速直线;(4)小;长.
㈨ 如图甲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探究“物体的动能与质量关系”的实验装置.关于
A、甲、乙实验中物体运动时,都受到摩擦阻力的作用,因为会有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专故A错误;属 B、图乙让不同钢球从同一高度滚下(速度相同),发现钢球的质量越大、木块被撞击的越远,说明物体的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故B正确; C、甲实验中,如果水平面越来越光滑,则小车运动的距离就会越来越远,可以推理出: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它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一直运动下去;故C正确; D、两实验中,都控制物体从同一高度自由下滑,是为了保证物体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这样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研究要求,故D正确. 故选A.
㈩ 如图甲所示,利用小球做“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装置.一实验小组中的两位同学分别利用该装置进行正
(来1)小球自在抛出后,运动规律满足x=vt,y= gt 2 ,与小球的质量无关,故不需要天平,故选B (2)两位同学得出的轨迹不重合,在相等时间内水平位移不同,所以初速度不同,即释放小球的高度不同; (3)由图乙中I、Ⅱ两轨迹可知,同样下落一格时,运动时间相同,而水平位移I是Ⅱ的一半,所以水平初速度之比为1:2 故答案为: (1)B (2)释放小球的高度 (3)1:2 |
与物体运动变化的实验装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机床的水怎么浇
发布:2025-10-12 11:46:54
浏览: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