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⑹ 研究小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其中斜面倾角可调.已知电火花式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
(1)先连接实验器材,步骤D.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将纸带穿过限位孔,F.选择220V交流电源并接好电路 后穿纸带,再连接小车,E.将小车停靠在打点计时器附近,小车尾部与纸带相连. 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打点并选择纸带进行数据处理;C.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工作稳定后放开小车.B.关闭电源,取出纸带. 故必须的实验步骤并按正确的先后顺序排列:DFECB. (2)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周期不正常,比已知的T略大, 根据运动学公式△x=at 2 得:真实的加速度值就会偏小, 所以测量的加速度值与真实的加速度值相比是偏大. (3)由于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所以相邻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 设A到B之间的距离为x 1 ,以后各段分别为x 2 、x 3 、x 4 、x 5 、x 6 ,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 2 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 得:x 4 -x 1 =3a 1 T 2 x 5 -x 2 =3a 2 T 2 x 6 -x 3 =3a 3 T 2 为了更加准确的求解加速度,我们对三个加速度取平均值 得:a= (a 1 +a 2 +a 3 ) 即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a= 故答案为:(1)DFECB;(2)偏大 (3) |
⑺ 研究小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其中斜面倾角可调.纸带上计数点的间距如图(b)所示.
(1)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回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答,可以求出打纸带上5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
v5=
=
(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
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
得:s
4-s
1=3a
1T
2s
5-s
2=3a
2T
2s
6-s
3=3a
3T
2为了更加准确的求解加速度,我们对三个加速度取平均值
得:a=
(a
1+a
2+a
3)
即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a=
故答案为:(1)
(2)
⑻ 某同学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时,实验装置如图:其中A为砂桶和砂,B为定滑轮,C为小车,D为纸带,E为
(1)由实验装置图象可知,打点计时器用的必须是交流电,图中用的是专直流电,所以属采用的电源不对,
(2)小车释放的位置应该靠近计时器,以便测量更多的数据来减小误差.
(3)匀变速直线运动相邻的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个定值,则x34-x12=2(x12-x01),
解得:x34=2×(6.11-3.00)+6.11=12.33cm
故选:乙
(4)1点瞬时速度等于02段的平均速度,故:
v1===0.456m/s
(5)根据推论公式△x=aT2,有:
a===3.11m/s2
故答案为:(1)打点计时器应接交流电源;(2)小车释放的位置应该靠近计时器;(3)乙;(4)0.456;(5)3.11.
⑼ 研究小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其中斜面倾角θ可调,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Hz,纸带上
(1)在实验过程中应先固定打点计时器,再放置小车,然后打开电源,最后释放小车回,所以正确的顺序是答DCBA.
(2)每隔4点或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时,相临计数点的时间间隔均为0.1s.
(3)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v1=
=0.36m/s,
v
3=
=0.43m/s,
(4)根据加速度定义得:
a=
=0.35m/s
2.
故答案为:(1)DCBA
(2)0.1
(3)0.36,0.43,(4)0.35
⑽ 研究小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其中斜面倾角θ可调,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Hz,纸
①先连接实抄验器材,后穿袭纸带,再连接小车,最后打点并选择纸带进行数据处理;
故为DCBA;
②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Hz,每隔0.02s打一次电,每相邻两点之间还有4个记录点未画出,共5个0.02s,故T=0.1s;
③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故v5=;
④根据公式△x=aT2,有:(S4+S5+S6)?(S1+S2+S3)=9aT2;
解得:a=;
故答案为:①DCBA,②0.1,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