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请问可以用哪个软件画光纤激光器实验装置图
实验课本上一般都有抄实验装置图,你要先熟练掌握单个仪器的画法。
然后呢,在做实验时,首先确定实验所需仪器,接着按照仪器连接顺序自下而上、自左向右画出实验装置即可。
因为化学实验装置图一般只要求画平面的,所以难度不是很大。要想使图画美观,还是建议对单个实验仪器画法多加练习。排版时候,注意在纸张上安排得当,这样画出来就间接、美观。
B. 化学和生物的平面实验装置图在电脑上应该怎样制作
化学和生物的平面实验装置图在电脑上应该怎样制作
(1)仪器①是分液专漏斗;C装置适用于固体和属液体的不加热反应,实验室可用双氧水制取氧气,方程式是还可用此装置制取氢气,方程式是:Zn+H 2 SO 4 =ZnSO 4 +H 2 ↑;
(2)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不需加热,所以可用B或C装置制取,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方程式是:CaCO 3 +2HCl=CaCl 2 +H 2 O+CO 2 ↑;
(3)实验室用加热固体氯化铵和熟石灰的混合物制取氨气,是固体的加热反应,所以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为A;
(4)氨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用D装置收集氨气,则气体应从b端进;
(5)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用F装置吸收可防止水倒吸和增加吸收面积;
(6)B装置中添加液体使用了分液漏斗,分液漏斗可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从而控制反应速率;
C. 怎样画化学实验装置图
实验课本上一般都有实验装置图,你要先熟练掌握单个仪器的画法。
然后呢,在做实验时,首专先确定实属验所需仪器,接着按照仪器连接顺序自下而上、自左向右画出实验装置即可。
因为化学实验装置图一般只要求画平面的,所以难度不是很大。要想使图画美观,还是建议对单个实验仪器画法多加练习。排版时候,注意在纸张上安排得当,这样画出来就间接、美观。
D. 小乐和小霞分别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和“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装置图分别如图甲和乙所示:(1)如图
(1)透明的玻璃板,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故实验中,M是玻璃板,不是平面内镜.
(2)②物容距大于一倍焦距而小于2倍焦距,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
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从15cm向12cm移动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
③由图乙可知,蜡烛在二倍焦距以外,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像距2f>u>f.
而此时光屏距透镜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所以要使光屏靠近透镜.
④凸透镜的焦距为f=10cm,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5cm时,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像在凸透镜的同侧,眼睛在右侧透过凸透镜观察.
故答案为:(1)玻璃板;(2)②大;③靠近;④右.
E. 回顾实验和探究:(1)如下图是“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①需要用到的器
(1)①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应利用控制变量法,为达到实验目的因选择的器材由弹簧测力计、砝码、木块、长木板、棉布、毛巾;
②只有让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物体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才是一对平衡力,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摩擦力大小等于拉力的大小;
(2)①本实验是把动能的大小转化为球把木块推出距离的远近,这是一种转换的研究问题方法;
②速度相同时,质量大的动能大,滚下来推木块运动的距离远,做的功多.
故答案为:(1)①毛巾;②匀速直线运动;二力平衡;拉力的大小;(2)①木块被推动的距离的远近;转换;②质量大的球.
F. 实验装置图在电脑上怎么画
用一些工具软件能画出你要的形状,调整距离等工作也会耗费大量时间(我深有回体会),不如扫描后当答作插图,自己动手也比较容易达到满意的标准。
绘图工具,大众化一点的就是office里面VISIO,功能全,不过对一些专业的图支持不算很好。其他的,工业设计用的最多的就是CAD了,不过免费的功能都很很少,最多拿来画画房屋平面图就不错了,而且用盗版的要被查的,其中专业制图较多的有AutoCAD、SolidWorks
下载一个 chemdraw 软件,这个是专门针对一些化学装置图和复杂的化学结构式的,使用也非常简单 。
G. 如图所示,是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的实验装置图.(1)把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可以沿ON向前
(1)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一束红光贴着纸板沿EO射到O点,光将沿OF方向反射版出去;如果一束权红光沿FO方向射到O点,它被反射后沿OE方向射出;
把纸板ON的右半边向后折时,由于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还在原来的位置,所以反射光线不能出现在纸板上;
(2)由表中数据可知,三次实验中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度数相等.
故答案为:OE;不能;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H. 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协装置图
A、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故EO、ON、OF三线在同一平面上,说法正确;
B、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EON=∠NOF,说法正确;
C、根据光路是可逆的可知,一束蓝光沿原FO方向射到0点,它反射后沿OE方向射出,说法正确;
D、如果把纸板ON的右半边向后折,反射光线仍然存在,但不会存在与后折的纸板上,说法错误.
故选D.
I. 教材实验情景再现:(1)实验一:“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图1中甲为实验装置图让一束光线EO贴着纸板射到平
(1)由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当纸板F转过一定版的角度后,两块纸板不在权同一平面上,所以在纸板F上就无法呈现出反射光线了,因此这个现象说明了: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这时的入射角为原来的反射角,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时的反射角为原来的入射角,所以会发现光线原路返回,也就是说,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在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竖直玻璃板后出现蜡烛的像,再拿出一支外形相同但未点燃的蜡烛,当移到A′处时,看到它跟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体大小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经三次实验,分别将图2乙中像点A′、B′、C′和对应物点A、B、C连接,发现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故答案为:(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2)等效替代;相等.
J. 小乐和小霞分别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和“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装置图分别如图甲和图乙所示:(1)如
(1)①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蜡烛所成的像可能偏高或偏低,这样蜡烛与专蜡烛的像就无法属重合了.
②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避免实验现象的偶然性,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
(2)①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因为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所以是因为烛焰相对于凸透镜靠下,因此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可以向上移动烛焰或向下移动凸透镜,或向上移动光屏.
③凸透镜的焦距为f=10cm,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5cm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
④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从15cm向12cm移动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
⑤凸透镜的焦距为f=10cm,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5cm时,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像在凸透镜的同侧,眼睛在右侧透过凸透镜观察.
(3)平面镜成虚像;凸透镜能成实像,也能成虚像.
故答案为:(1)①玻璃板没有垂直放置;②实验次数少,具有偶然性;
(2)①上;③投影仪;④变大;⑤右;
(3)虚;虚或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