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世界各国主战坦克的排名
2015年度世界十大主战坦克,根据国外媒体的综合分析,从电子设备:以红外夜视仪、猎歼火控系统、网络中心战能力为主的各种坦载电子设备水平; 机动性能:坦克动力系统水平、坦克传动和悬挂系统性能、机动性、越野速度、最大越野里程等性能。
一、土耳其“阿尔泰”坦克是土在韩国坦克技术输出的技术上,结合德国、美国技术自行开发的新型主战坦克。该坦克战斗全重约57吨,采用7对负重轮。最大公路时速可达70公里每小时。最大潜渡达4.1米。舱内共有4名乘员,其中炮长和车长的座位均有昼夜两用热成像仪。主要武器包括一门120毫米滑膛炮,一挺l2.7毫米机枪和一挺7.62毫米并列机枪。
二、挑战者2坦克为现今英国及阿曼陆军的主战坦克。挑战者2与1代相比,火控系统及其他部件已全部重新设计,是世界上防护力最好的坦克之一。挑战者2主战坦克采用了TN54传动装置、1533数据总线、新型电子部件及新型火控部件。
三、韩国K-2主战坦克是韩国国防科学研究所(ADD)2007年开发的新型坦克,装备有先进的主动防御系统,采用的主炮为德国莱茵金属集团生产的Rhl20-L55型120毫米口径滑腔炮。
四、日本10式主战坦克是由日本防卫省技术研究本部(TRDI)主持,三菱重工生产的日本陆上自卫队新一代主战坦克。2002年制造出第一台原型车,2008年2月13日正式公开,2012年1月开始正式服役于日本陆上自卫队。10式坦克采用了多种革命性新技术,自诞生之日就起在世界坦克排行榜一直有很高的名次。但德国媒体认为该型坦克的防护能力太弱,44吨的战斗全重并不能防御周边国家新型主战坦克的攻击。
五、以色列设计的“梅卡瓦”MK4主战坦克算得上是当今世界上最具活力、最有特色的主战坦克了。“梅卡瓦”MK4坦克装备以色列军队以来,它亲历了巴以爆发的多次冲突,防护能力超强和电子系统性能优秀成就了“中东之虎”的高超性能,且装备有“战利品”主动防御系统,除此之外, MK4 的主炮还可发射如今新出现的反人员/器材穿甲弹(APAM)和激光制导反坦克炮射导弹( LAHAT )。
六、勒克莱尔主战坦克(英语:Leclerc Main Battle Tank,法语:Leclerc Char de Combat Principal,或以GIAT产品编号称之为AMX-56主战坦克)是法国GIAT(现Nexter)集团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为法国陆军研制的新一代主战坦克。
七、俄罗斯 T-14 “阿玛塔”主战坦克俄罗斯T-14阿玛塔坦克是冷战后俄罗斯首款新坦克,配备无人炮塔系统,具备一定的第四代主战坦克特性,不过这种坦克仍然在开发中,大量新技术还需要得到验证,据悉,防护能力大幅增强是“阿玛塔”的一大亮点,主要功劳来自于隔舱化设计。
八、中国ZTZ-99A坦克是中国在99式坦克上进行大量改进后的全新主战坦克,其信息化水平不弱于欧美产品,火控系统和电子系统由于俄罗斯主战坦克,99A坦克保留了99系列引以为傲的“猎-歼”火控系统,还加装了新型炮长上反式稳像火控系统,炮长车长观察窗口很可能已全部升级为可全天候作战的热像仪。
九、美国M1A2 SEP“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是“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的最新型和最先进的型号,装备了二代热成像系统、车长独立热成像仪、真彩平面显示仪、数字化地形图、热控制系统和最新的数字化指挥、控制、通信装备。
在国际武器评估小组日前公布的其对各国现役主战坦克的最新排名中,通过对坦克机动性能、火控系统和防护水平等方面的综合评估,M1A2 SEP“艾布拉姆斯”再次蝉联了世界最强坦克的称号。
十、德国豹2A7+主战坦克德国“豹”2A7+主战坦克能够根据用户特种需求进行优化升级,是装备莱茵金属防务公司的L/55式120毫米滑膛炮的“豹”2A6主战坦克的改进型,也可从装备L/44式120毫米滑膛炮的“豹”2A4/2A5基础上升级。
参考:搜狐--全球各国主战坦克大排名:中国这一款竟跻身前十
http://mt.sohu.com/20150810/n418513385.shtml
② 谁有俄罗斯“黑鹰”坦克的详细资料啊
于1997年9月出现的俄罗斯“黑鹰”(即-80UM2)主战坦克,一直是世界坦克界的热门话题。随着新资料的陆续披露,“黑鹰”的真面目逐渐变得更清晰了。“黑鹰”坦克主要性能数据:车长6.86米、车宽3.59米、车高1.82米、战斗全重48吨、乘员3人、公路最大速度70千米/小时、越野速度40-45千米/小时。
结构特征
“黑鹰”主战坦克出身自T一80家族,所以继承了T系列坦克的标准布置形式。在外形上与T-80系列其他型号的最大区别,就是换装了西方式的带尾舱的大倾角炮塔。全车由前至后仍分成驾驶、战斗和动力传动三部分,乘员为车长、炮长、驾驶员三人。
“黑鹰”的车体为全焊接结构,炮塔依然处于车体中部,不过车长在炮塔内位于左侧、炮长位于右侧,与T-80以前的型号正好相反。车长指挥塔顶部的舱门向前开启,舱门顶部安置了3具后视潜望镜,指挥塔四周安装5具潜望镜、正前方安装1具热像仪。炮长上方的舱门也向前开启,舱门正前方也有1具热像仪,在舱门右侧还安装了1挺12.7毫米高射机枪。驾驶员位于车体前部中央,其上方有1扇向右开的滑动式舱盖。舱盖上装有3具潜望镜,在需要时,中间的1具可换成微光或红外潜望镜。在炮塔后部的左右两侧,各有一组4具烟幕发射器。
1997年对外展示的“黑鹰”采用了T-80UM坦克底盘。1999年出现的。''黑鹰”已正式采用新底盘,来自俄罗斯陆军的消息称该底盘是从T一80U/UM坦克的底盘上发展出来的,行动装置每侧有7个挂胶负重轮和6个托带轮,诱导轮在前、主动轮在后,两侧履带均有履带张力调节油缸。为支持炮塔的重量,第三、第四负重轮间距较小,这和T-80系列的其他型号是一致的。
动力传动装置位于车体后部,包括主发动机、传动装置等。主发动机旁装有一台辅助发动机。发动机室顶采用封闭式盖板,排气口在车体尾部;进气口设在炮塔后方正中的位置,可提高进气的净化程度。
武器系统
海湾战争中,T一72装备的125毫米火炮未能击穿西方主战坦克的前主装甲,令世界对T系列主战坦克的攻击力产生了严重的不信任感。为摆脱攻击力不佳的形象,俄一再声称已研制成功了新式135毫米和140毫米火炮,并装备在了新型主战坦克上。人们曾坚信这种新式火炮肯定会装备在“黑鹰”上。可让人大跌眼镜的是,鄂木斯克展览会上的“黑鹰”主战坦克配备的只是1门与T-80UM1同型号的2A46M-4滑膛坦克炮,在总体性能上Lb2A46M-1提高约37%。火炮炮身装有热护套、内膛镀铬,火炮中间位置装有圆柱形抽气装置,炮口有初速度测速装置,因而大大提高了射击精度及炮管寿命。据称该炮的寿命约为800~850发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或1000发空心装药破甲弹。在不吊装炮塔的前提下,火炮可在1.5小时内更换身管。
“黑鹰”主战坦克的辅助武器
为2挺机枪。一挺是安装在主炮左侧的7.62毫米并列机枪,弹药基数1250发。另一挺是安装在炮长舱门上的新型12.7毫米“科尔德”(Kord)高射机枪,弹药基数500发,由炮长在车内遥控射击或手动射击。作战时,炮长通过1个AA型升降式瞄准具进行瞄准,瞄准具接目镜位于枪架下面左侧;枪架上还装有1个处于保护之下的AA型反射式瞄准具。未经证实的消息说,“科尔德”型高射机枪可配备装有贫铀弹头的弹药,能击穿40毫米厚的钢板。
由于俄罗斯军事工业的保密系统又回归到苏联模式,人们对于“黑鹰”今后是否会采用135或140毫米主炮不得而知。如果仅从威力上说,大口径主炮的威力肯定要比2A46系列坦克炮强得多;但出于成本考虑,估计这两种口径的主炮在相当长时间内还很难被采用。
防护性能
关于T-80坦克的防护性能一直争论颇大,主要原因是苏联解体前对T-80的防护性能严格保密,而且没有出口过一辆T一80坦克,外界根本无法知晓其防护能力。即使是出口了T-80坦克,西方也不可能知道更多情况,因为俄制武器的出口型和自用型向来有较大的不同。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曾解密过一些文件。其中有文件披露,在苏联入侵阿富汗的战争中,T-80系列坦克防住了阿富汗抵抗战士手中各式各样的西方新型反坦克武器。但由于这是俄自家的说法,所以西方一直予以否认。1996年第一次车臣战争爆发后,全世界都看见格罗兹尼市区内满街都是东倒西歪、烈火熊熊的T-80坦克。这一实战情况给了西方军火商以攻击T-80坦克的口实,许多坦克专家由此认为T-80坦克的防护力不比T-72好多少。
但俄军战后调查组的调查显示,在损失的T一80坦克中有98%是由于坦克炮塔的顶部、后部,车体侧后部、尾部及履带等“软肋”被击毁而引起的,没有一辆T-80坦克的车首装甲与炮塔前部装甲被击穿。西方一些防务专家私下承认,即使是美国的M1A2或德国的“豹IIA6”被反坦克武器击穿上述薄弱部位,命运比T一80也好不到哪里。由此可以判断,T-80系列坦克的装甲防护力并非西方军火商宣传的那样弱,与西方主战坦克应该是基本相当的。防护技术与T一80相比,“黑鹰”采用了更好的防护技术。首先在外形上,高度降低到2米以下,在战场上更难被发现。其次,炮塔一改T系列的圆形铸造炮塔,采用类似西方带尾舱的焊接炮塔。炮塔前装甲倾斜71。,大大提高了来袭弹药跳弹的概率。为防止二次爆炸效应,“黑鹰”还运用了西方坦克的防护思想,在弹仓与乘员之间用高强度的阻燃抗拉复合材料装甲板隔开;弹仓顶部装有可掀掉的装甲板条,炮弹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将掀掉板条向外排出,而不会进入乘员室。这样既不会伤及乘员,对车辆本身的伤害也减到最小。模块化装甲车体前装甲与炮塔正面装 甲为模块化装甲,可根据威胁与技术的发展而迅速更换。俄有关方面声称,在更换装甲时只需打开装甲间的焊接点即可。至于这种先进主装甲的厚度和材料组成,目前仍是俄军的最高军事机密,没有任何资料披露过。俄一些防务杂志则称,这种主装甲为俄最先进的复合装甲,在性能上与美国的贫铀装甲相媲美。装甲材料是在淬火硬钢板内交替嵌入贫铀材料、特种塑料层、受控变形层而组成的,防穿甲弹与破甲弹的能力分别相当于900毫米和1400毫米厚的均质钢板。有一点可以肯定,即“黑鹰”坦克炮塔和车体的前装甲的防护能力,要高于以往任何一种T系列主战坦克。反应装甲在车体前装甲和炮塔前主装甲上安装的标准组件式附加反应装甲,并不是西方以前认为的“接触一5”型,而是俄罗斯新研制的。这种新型的附加反应装甲除了能防御空心装药破甲弹与穿甲弹的攻击,还可以有效防御采用串联战斗部的反坦克武器的攻击。“黑鹰”车体前斜装甲板上并排安装有两排这种型号的反应式装甲块(呈倒品字型),每排有5块;炮塔正面两侧各有7块。为增强对攻顶式武器的防御,反应式装甲块从火炮防盾上方向后、一直延升到炮塔顶部后部边缘,覆盖了整个炮塔顶部。当该型反应式装甲与“黑鹰”的基本装甲结合使用时,应该可以防住当今世界上绝大多数现役和在研的反坦克武器了。“黑鹰”侧翼防护能力为加强“黑鹰”侧翼的防护能力,设计人员在前5个负重轮(注意,T-80U/UM/UMl是前3个负重轮)的上半部侧裙板上也安装了反应式装甲块。不过该反应式装甲块与车体的反应式装甲块不同,它的外板仍为钢板,而内板则采用三层橡胶压成的橡胶板,为的是防止反应式装甲爆炸时内板伤及履带。为防止地雷对坦克的伤害,“黑鹰”车体前部下方安装了用橡胶纤维制成的挠性板,用于提前扫除带触杆式引信的反坦克地雷
“黑鹰”还安装由俄罗斯机械生产设计局和相关企业联合研发的“阿雷纳”主动防护系统。俄坦克专家评估认为,安装“阿雷纳”的“黑鹰”比不装“阿雷纳”的T-80UM,坦克防护力最少高出3倍以上。再加上先进的复合多层基本装甲和附加反应装甲,拥有三层防护系统的“黑鹰”坦克的防护能力将跻身世界上最先进行列。坦克驾驶员的座椅如同T一80U那样挂在车体顶甲板上,可有效防止地雷爆炸时产生的冲击波直接传递至驾驶员。此外,“黑鹰”还配备了先进的“图曼”快速探测,灭火抑爆设备、三防系统、“图恰”热烟幕发射系统等。
火控系统
俄制坦克的火控系统一向落后于西方,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也一直成为西方对苏/俄制坦克口诛笔伐的重点之一。俄方迄今没有公布“黑鹰”火控系统的详情,只对外宣称是一种新型的数字稳像式火控系统,在性能上至少与美国M1A2主战坦克的火控系统相当。目前唯一得知的是,该火控系统具备全自动跟踪、识别并按优先顺序排列威胁目标的功能。
这种能力不要说以前的俄制坦克,就是西方最新型主战坦克也不具备。此外,“黑鹰”还安装C3I系统,将为俄军装甲部队的作战能力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为了一改俄制坦克怯于夜战的弱点,“黑鹰”的车长与炮长都有独立的全景稳定式可见光/热像仪,具有搜索、发现和指示目标的能力。在无星光夜晚的有效作用距离可达3700米,目前西方最新型热像仪的水平也不过如此。“黑鹰”还用二氧化碳激光测距机代替了掺钕钇铝 石榴石激光测距机,前者不但对眼睛安全,而且测量距离与穿透距离也更远。先进的数字式弹道计算机能够精确修正活动目标的提前量,并有本机自检能力,可根据目标距离与横向运动速度、自身运动速度、火炮耳轴倾斜角和身管磨损量、外界温度、大气压力、横风速度以及选定的弹种,计算出弹道参数。
由于配备了先进的火控系统,“黑鹰”在以45千米,小时的速度行进时,主炮和并列机枪依然能对运动/静止目标实施有效攻击,命中率高达85%。“黑鹰”的车长依然拥有超越控制能力,即可超越炮长操纵火炮对目标进行瞄准射击。
机动性能“黑鹰”的动力系统
暂时采用T-80UMl上的动力系统,即1台1500马力的GTD-1250G HP型燃气轮机。与T-80U,UM使用的GTD一250G型燃气轮机相比,HP型采用了一种液压容积调节机构,能够将坦克的越野速度提高31%,有效使用寿命延长27%,油耗减少9%。据说目前正在试验安装大功率 柴油发动机的“黑鹰”,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要。
性能良好的动力传动系统有着高可靠性的磨擦装置、液力减速器及制动器,完全适应燃气轮机的特性,保证了“黑鹰”在各种复杂的战场条件下有最好的机动性。该动力传动系统使坦克在标准路况下的平均速度提高12%、转向速度提高33%、行动机构寿命提高50%、传动装置寿命提高50%。
“黑鹰”坦克的行动装置
为传统结构形式,其履带传动装置包括2条短销挂胶装置、14个带胶铝制负重轮、12个外置的减震托带轮、2个全金属诱导轮、2个主动轮、2个履带调节器。因为使用了高质量的材料,使其维护相对简单,排除故障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黑鹰”仍运用了扭杆弹簧独立悬挂装置,在第1、第2、第6个轴和第7悬挂总成以及金属制动器上装有液压减振器,维护与修理都相当简单。另外,车辆的操纵仅通过方向盘、节气门和踏板3个控制装置来实现,操纵系统非常简便,使驾驶员的工作强度大大减轻,能集中精力处理战场、地形等其他情况。
“黑鹰”坦克的油箱
“黑鹰”坦克有1个主油箱和5个外组油箱,主油箱位于车体内,外组油箱位于履带上方。当长途行军时,车体尾部可加装2个容量分别为300升的桶形副油箱。使用主油箱和外组油箱时,最大公路行程超过400千米;如果加上使用副油箱,则可达到500千米左右。而且所有的油箱都用1个加油口加油,坦克一次加满所有油箱的时间仅需15分钟。
“黑鹰”坦克的涉水能力
“黑鹰”坦克有着很强的涉水能力。因进气口在炮塔后面,距离地面较高,所以在无准备的情况下,“黑鹰”可涉渡水深1.8米的河流;在有准备的情况下能涉渡水深达5米的河流,并且潜渡的距离不受限制。
③ 现代兵器的资料(要段)
AK47资料
1946年,卡拉什尼科夫在他设计的使用7.62×39mm М1943式中间型威力枪弹的半自动步枪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可连发射击的样枪(称为АК-46),他设计的回转式闭锁枪机,成为此后设计的АК系列枪械闭锁机构的原型。同年参加靶场选型试验。经过一系列试验与改进了导气装置与活塞系统,设计而成АК-47,在风沙泥水环境中经过严格测试,1947年被选中定为苏联军队制式装备,1949年最终定型,正式投入批量生产,在伊热夫斯克军工厂生产。1951年开始装备前苏联军队,取代西蒙洛夫半自动卡宾枪。在1953年АК-47改变了机匣的生产方法,由冲压工艺变为机加工艺。АК-47开始大量装备苏联军队。苏军所装备的AK-47于50年代末由其改进型AKM所取代。从1950年代到1980年代,АК-47系列是前苏联军队和华沙条约组织国家军队制式装备。在1980年代5.54mm口径型АК-74系列装备前苏联军队后,АК-47系列逐渐从苏军制式装备中退出。
АК-47突击步枪属于自动步枪。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步枪相比,枪身短小、射程较短,适合较近距离的突击作战的战斗。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导气管位于枪管上方,通过活塞推动枪机动作。回转式闭锁枪机。7.62毫米口径,发射7.62×39毫米M1943型中间型威力枪弹,容量30发子弹的弧形弹匣供弹,保险/快慢机柄在机匣右侧,可以选择半自动或者全自动的发射方式,拉机柄位于机匣右侧。АК-47的枪机动作可靠,即使在连续射击时或有灰尘等异物进入枪内时,它的机械结构仍能保证它继续工作。可以在沙漠、热带雨林、严寒等极度恶劣的环境下保持相当好的效能。据说在越南战争中把它放入水中几个星期然后从水中拿出来上膛后仍能射击。而且它的结构简单,分解容易;容易清洁和维修,勤务性好;操作简便。АК-47主要缺点是,由于全自动射击时枪口上跳严重,枪机框后座时撞击机匣底,枪管较短导致瞄准基线较短,瞄准具设计不理想等等缺陷,影响了射击精度,300米以外无法保证准确射击,连发射击精度更低,实际上它可以满足以遭遇战为主的较近距离上突击作战的要求。
激光枪
激光武器是一种利用定向发射的激光束直接毁伤目标或使之失效的定向能武器。根据作战用途的不同,激光武器可分为战术激光武器和战略激光武器两大类。武器系统主要由激光器和跟踪、瞄准、发射装置等部分组成,目前通常采用的激光器有化学激光器、固体激光器、CO2激光器等。激光武器具有攻击速度快、转向灵活、可实现精确打击、不受电磁干扰等优点,但也存在易受天气和环境影响等弱点。激光武器已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其关键技术也已取得突破,美国、俄罗斯、法国、以色列等国都成功进行了各种激光打靶试验。目前低能激光武器已经投入使用,主要用于干扰和致盲较近距离的光电传感器,以及攻击人眼和一些增强型观测设备;高能激光武器主要采用化学激光器,按照现有的水平,今后5—10年内可望在地面和空中平台上部署使用,用于战术防空、战区反导和反卫星作战等。
坦克
坦克,或者称为战车,现代陆上作战的主要武器,有“陆战之王”之美称,它是一种具有强大的直射火力、高度越野机动性和很强的装甲防护力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主要执行与对方坦克或其他装甲车辆作战,也可以压制、消灭反坦克武器、摧毁工事、歼灭敌方有生力量。坦克一般装备一中或大口径火炮(有些现代坦克的火炮甚至可以发射反坦克/直升机导弹)以及数挺防空(高射)或同轴(并列)机枪。
直升机
直升机主要由机体和升力(含旋翼和尾桨)、动力、传动三大系统以及机载飞行设备等组成。旋翼一般由涡轮轴发动机或活塞式发动机通过由传动轴及减速器等组成的机械传动系统来驱动,也可由桨尖喷气产生的反作用力来驱动。目前实际应用的是机械驱动式的单旋翼直升机及双旋翼直升机,其中又以单旋翼直升机数量最多。
直升机的最大速度可达300km/h以上,俯冲极限速度近400km/h,使用升限可达6000m(世界纪录为12450m),一般航程可达600~800km左右。携带机内、外副油箱转场航程可达2000km以上。根据不同的需要直升机有不同的起飞重量。当前世界上投入使用的重型直升机最大的是俄罗斯的米-26(最大起飞重量达56t,有效载荷20t)。
直升机的突出特点是可以做低空(离地面数米)、低速(从悬停开始)和机头方向不变的机动飞行,特别是可在小面积场地垂直起降。由于这些特点使其具有广阔的用途及发展前景。在军用方面已广泛应用于对地攻击、机降登陆、武器运送、后勤支援、战场救护、侦察巡逻、指挥控制、通信联络、反潜扫雷、电子对抗等。在民用方面应用于短途运输、医疗救护、救灾救生、紧急营救、吊装设备、地质勘探、护林灭火、空中摄影等。海上油井与基地间的人员及物资运输是民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目前直升机相对飞机而言,振动和噪声水平较高、维护检修工作量较大、使用成本较高,速度较低,航程较短。直升机今后的发展方向就是在这些方面加以改进。
鱼雷
鱼雷是海战中在水中使用的武器。现在的鱼雷,发射后可自己控制航行方向和深度,遇到舰船,只要一接触就可以爆炸。它具有航行速度快、航程远、隐蔽性好、命中率高和破坏性大的特点,可以说是 “水中导弹”。它的攻击目标主要是战舰和潜水艇,也可以用于封锁港口和狭窄水道。鱼雷雷身形状似柱形,头部呈半圆形,以避免航行对阻力太大。图6-7所示是线导鱼雷的外形和结构。它的前部为雷头,装有炸药和引信;中部为雷身,装有导航及控制装置;后部为鱼尾,装有发动机和推进器等动力装置。鱼雷的动力系统能源分别为燃气和电力等。根据不同的需要,鱼雷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直径为533毫米以上的为大型鱼雷;直径在400~450毫米之间的为中型鱼雷;直径为324毫米以下的为小型鱼雷。鱼雷主要用舰船携带,必要时也可以用飞机携带。在港口和狭窄水道两岸,也可以从岸上发射。鱼雷在水中航行的速度为70~90千米/时。
鱼雷的前身是一种诞生于19世纪初的 “撑杆雷”,撑杆雷用一根长杆固定在小艇艇艏,海战时小艇冲向敌舰,用撑杆雷撞击爆炸敌舰。1864年,奥匈帝国海军的卢庇乌斯舰长把发动机装在撑杆雷上,利用高压容器中的压缩空气推动发动机活塞工作,带动螺旋桨使雷体在水中艇行攻击敌舰。但由于艇速低、艇程短、控制不灵,卢庇乌斯的发明未策投入使用。曾参与上述研制工作的英国工程师罗伯特·怀特黑德于1866年成功地研制出第一枚鱼雷。该鱼雷借鉴了卢庇乌斯的发明,用压缩空气发动机带动单螺旋桨推进,通过液压阀操纵鱼雷尾部的水平舵板控制鱼雷的艇行深度。当时鱼雷的艇速仅11公里/小时,射程180—640米,尚无控制鱼雷艇向的装置。因其外形似鱼,而称之为 “鱼雷”,并根据怀特黑德的名字(意译为 “白头”)(而命名为 “白头鱼雷”。几乎与卢庇乌斯和怀特黑德同时,俄国发明家亚历山德罗夫斯基也研制出类似的鱼雷装置。1887年1月13,俄国舰艇向60米外的土耳其2000吨的 “因蒂巴赫”号通信船发射鱼雷,将其击沉。这是海战史上第一次用鱼雷击沉敌舰船。很快德国也产出了改进型黑头鱼雷(由SchwartzKopf船厂生产,意译为黑头)在亚洲得到广泛的使用.
就说这些了。goodbye!!!!!!!!!!!!!!!!!
④ 请问这是什么飞机
ch47支奴干,美国的运输直升机。
发展过程
CH-47“支奴干”中型运输直升机,是美国著名的波音直升机公司为美陆军 研制的双旋翼纵列式(可在恶劣的高温、高原气候条件下完成任务)全天候中型运输直升机。该机型于1956年研制,CH-47A型于1963年开始装备美军,后又发展了B、C、D型。目前,仍在进行现代化改装。CH-47型机是美军主要运输直升机,也是唯一的中型运输直升机。目前,装备最多的是C型和D型。其中,CH-47D型是美陆军下世纪初空中运输直升机的主力。中国台湾省也购买了数架CH-47D直升机,用于装备航空旅和海军陆战旅。目前,与美国下一步采购方案也在执行之中。
主要改型
CH-47B型,是CH-47A型机的发展型,装2台2125千瓦的T55-L-7C涡轮轴发动机, 总共为美军方生产108架。
CH-47C型,是CH-47B型的改进型。主要加强了传动系统,更换了功率更大的发动机,并将旋翼由原金属桨叶替换成玻璃钢,增加了抗毁油箱,使“支奴干”可在1220米高度、气温35℃条件下,外挂6800公斤载荷起飞,活动半径56公里。
CH-47D型,美国波音公司为达到美陆军新的战术要求,对“支奴干”进行了13项重大改进的最新型直升机。包括更换大功率发动机,传动功率比原来有较大提高,使用了更大强度的旋翼桨叶,驾驶舱与夜视镜兼容,先进的液压和自动飞行控制系统,等等。
性能特点
1.适应能力强。具有全天候飞行能力,可在恶劣的高温、高原气候 条件下完成任务。可进行空中加油,具有远程支援能力。部分型号机身上半部分为水密隔舱式,可在水上起降。
2.运输能力强。可运载33~35名武装士兵,或运载1个炮兵排,还可吊运火炮等大型装备。
3.具有一定的抗毁伤能力,其玻璃钢桨叶即使被23毫米穿甲燃烧弹和高爆燃烧弹射中后,仍能安全返回基地。
基本数据
(CH-47D型)
旋翼直径 18.79米
机身长 15.54米
机宽 3.78米(旋翼折叠)
机高 5.68米 空重 10500公斤
内部有效载荷 6512公斤
外部有效载荷 7192公斤
最大吊挂载荷 10627公斤
最大平飞速度 280公里/小时
最大爬升率 6.77米/秒(海平面)
任务半径 65公里
转场航程 2059公里
作战运用
越南战争中,美国大量运用CH-47实施兵力机动、火炮吊运和物资输送任务,对美军广泛实施的机降作战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海湾战争中,曾被广泛用于建立加油与补充弹药站,支援纵深作战,执行远程救援等任务。在地面作战开始的第一天,就为地面部队运送了595526升的燃料和大量的弹药、食物和水,并为地面部队空运了榴弹炮。该机主要装备美101空中突击师。在海湾战争地面战斗阶段,该师由南向北大规模机动和在伊军前沿阵地后方机降时,使用了大量的“支奴干”运输直升机。CH47D运输直升机缺少全球定位导航系统,在无明显特征的沙漠环境下,难以实现精确导航。此外,该机的旋翼叶片、发动机和滑油散热器等存在受风沙侵蚀等问题。
科索沃战争中,美国使用该型机部署维和部队和输送物资,为其快速进驻科索沃地区发挥了重要作用。
识别特征
1.有两副纵列反向旋转的3片桨叶旋翼,前低后高配置,后旋翼塔较高,径向尺寸较大,起到垂尾作用,其根部,对称配置2台发动机。
2.机身为正方形截面半硬壳式结构。驾驶舱、机舱、后半机身和旋翼塔基本上为金属结构。机身后部有货运跳板和舱门。
3.采用不可收放的4轮式起落架,2个前起落架均为双轮。2个后起落架为单轮。
CH-47与美国海军陆战队装备的CH-46外形十分相似,主要区别在于发动机的形状。前者位于后旋翼塔前部两侧,呈暴露状态,而CH-46为内置式,在相同部位仅有排气孔。
美国陆军“支努干”直升机升级计划
升级CH-47D“支努干”直升机的缘由
CH-47“支努干”直升机一直是美国特种部队和常规陆军部队频繁使用的运输工具,但是,目前的“支努干”直升机已经老化,维护与使用开支不断增加。因此,美国陆军启动了CH-47F改进型直升机升级计划,这可以使老化的“支努干”直升机的寿命再延长20年的时间。
1982年至1994年间,波音公司先后升级了CH-47A型、CH-47B型、CH-47C型,直至CH47-D型“支努干”直升机。当该直升机达到20年的使用寿命时,其机体、航空电子设备以及其它子系统频繁出现问题。老化的导线和连接器也经常导致故障的发生。
在阿富汗期间,CH-47D型“支努干”直升机经常执行“黑鹰”直升机不能执行的运送任务,不过它已经不能满足陆军的运输需求了。CH-47D型能够在30海里范围内运送15000磅重的货物,而陆军目前使用的M198榴弹炮及其炮组和装备的总重约为16000磅,已经大大超过了CH-47D型“支努干”直升机的运送能力。升级目标与预期进度
在“沙漠风暴”行动之后,陆军计划对CH-47进行升级,使其拥有四片桨片的螺旋桨、新型发动机以及全部集成的电子设备,但经过论证,该计划的开支巨大,陆军的预算难以承受。而此次的CH-47F升级计划则现实得多,主要工作将是换装全新的配线和连接器,更换传动装置、螺旋桨片和发动机。
虽然升级计划的目标是节省“支努干”直升机的使用与维护费用,但由于该计划开支不菲,五角大楼目前仍在对该计划进行严格的详细审查。不过,升级工作目前仍在继续按计划进行,因为其它替换产品注定要更加昂贵。
据国防部长办公室估计,每架CH-47F“支努干”改进型直升机的成本约为2200万美元,预计至少可以在陆军服役到2033年,距第一架“支努干”直升机投入使用有77年的时间。
升级计划要求将陆军所有的433架CH-47D“支努干”直升机中的300架升级为CH-47F型。第一架低速初始生产的CH-47F“支努干”直升机预计于2004年交付使用。
今年5月,波音公司向美国陆军交付了第一架改制的序号为8002的CH-47F“支努干”直升机,是升级计划中要求的两架原型机之一。这两架直升机均于去年进行了飞行与系统验证测试。
据波音公司估计,该公司设在费城的工厂每个月至少可以升级4架直升机。目前的升级计划要求从2003年的每年改进7架的升级速度增加到2009年的27架。最终至2016年为29架。
陆军估计,此次升级可以将CH-47D“支努干”直升机2526美元/小时的使用费用降至CH-47F型的1895美元/小时。此外,CH-47F型直升机能够在高空运送更多的货物,并且能够与其它平台共享信息。
具体升级内容
CH-47D型“支努干”直升机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振动问题。此次升级将对机身进行调整,使其结构更加坚硬,既减少了振动也减轻了振动抑制系统的重量。由于机身的刚性部分大多位于前端上部,因此CH-47F使用了全新的座舱。更低的振动能够减少使用与维护费用,同时提高航空电子设备和控制系统的可靠性。
通过对机身进行破裂与腐蚀性检查,工作人员将对其进行必要的修理。另外,CH-47F使用的生产线仍是原有的流水线。CH-47F的机尾螺旋桨更易于拆卸和组装,便于快速部署。
最初的升级计划要求CH-47F毫无变化地使用现有的传动装置。不过,后来陆军又同意检查变速箱,虽然CH-47D“支努干”直升机具有7500轴马力的传动能力,能够满足陆 军目前的空运需求,不过,军方还希望直升机能够具有更高的传动功率,以满足未来需求。目前,工作人员正在将哈内威尔公司生产的3750轴马力的T55-L-712涡轮轴升级为4867轴马力的T55-GA-714A 标准涡轮轴。这就使CH-47F能够运送16000磅重的榴弹炮及其炮组,运送距离可增至100海里,这个距离是陆军需求的3倍还多。虽然CH-47F“支努干”直升机的动力增加了,不过其总重量仍为目前的50000磅,与CH-47D型等重。用于特种行动的“支努干”直升机和目前的出口型直升机约为54000磅。
在前端,CH-47F 引入的玻璃座舱并没有出口型“支努干”或新型UH-60M“黑鹰”直升机座舱那样尖端。波音公司将“支努干”直升机的机组控制台与洛克威尔·柯林斯公司的硬件和软件集成在一个符合MIL-STD 1553B标准的数据总线上。
在中心控制台上,每个飞行员面前都有一个控制显示装置,机组成员能够通过它管理整个系统并实现通信与导航。CH-47F有两个GPS/INS导航器,能够显示数字地图并提供垂直速度信息。
CH-47F还装有一个改进型数据调制解调器,能够接收来自空中或地面平台的命令和形势报告。其通信设备包括:一台装有“Have Quick II”跳频装置的ARC-164 超高频调幅收发机、两部ARC-201D 甚高频调频收发机、一台ARC-186甚高频调幅/调频收发机和 一台用于超水平线通信的ARC-220高频收发机。
CH-47F的电子对抗装置与CH-47D相同,不过,它将装备第2套M130闪光箔条撒播器,其数据总线还允许可以安装综合无线电频率电子对抗套件(SIRFC)和综合红外对抗套件(SIIRCM)。
在振动得以降低的情况下,CH-47F内的数字电子部件能够获得更高的可靠性并减少使用与维护费用。但是,为了控制费用并降低集成工作的难度,CH-47F仍使用现有的电动机械仪器来显示发动机参数。虽然CH-47F使用了新型数据总线,不过仍未安装前视红外夜视传感器。
根据计划,将有7架第1批次的CH-47F“支努干”直升机被升级为MH-47G直升机,其油箱体积将更大,还要装备空中加油管、多模式雷达以及包括彩色多功能显示器在内的新型公用航空电子设备。洛克威尔·柯林斯公司的航空电子架构系统将用来对MH-47、MH-60以及A/MH-6航空软件进行标准化。波音公司负责将软件集成到MH-47G直升机的座舱内。
CH-47F的模拟飞行控制计算机仍与CH-47D一致,但在第2批次的CH-47F中,将使用更先进、可支持能力更高的数字计算机。
型号简介
CH-47A
最初生产型。第一架于1962年8月16日交付给美国陆军。早期生产的CH-47A装两台T55-L-5涡轮轴发动机,后改用T55-L-7涡轮轴发动机。总共交付给美国陆军354架CH-47A,交付给泰国皇家空军4架。CH-47A型已停产。根据1978年的美国陆军合同,它的传动系统功率已加大到CH-47C的标准。
CH-47B
CH-47A的发展型。装两台2125千瓦的T55-L-7C涡轮轴发动机。1967年5月10日开始交付,总共生产了108架,1968年2月交付完毕。根据1978年的陆军合同,它的传动系统功率已加大到CH-47C的标准。
CH-47C
CH-47B的改进型。由于加强了传动系统,采用了两台2796千瓦的T55-L- 11A发动机和增加了总燃油量,大大提高了这一型号的性能,从而满足了美国陆军提出的新要求:在大气温度+35℃、1220米高度条件下,外挂6800千克载荷起飞,活动半径56千米。CH-47C于1967年10月14日首次试飞,1968年3月开始交付,1980年夏天交付完毕,共交付给美国陆军270架。1973年该公司研制成功桨叶大梁裂纹检查系统(ISIS)和抗坠毁油箱,油箱容量为3944升。1973年3月以后交付的CH-47C上均装有这两项设备,对以前生产的CH-47C也逐步进行了改装。1978年5月开始在CH-47C上试装玻璃钢桨叶,1979年开始将182架美国陆军的CH-47C改装玻璃钢桨叶,到1986年改装工作全部结束。
CH-147
CH-47C的加拿大部队编号。1973年接到加拿大武装部队订购9架CH-47C的合同,1974年9月开始交付。这种型号基本与CH-47C相同。
BV-234
民用型。1978年夏末,美国波音直升机公司宣布研制波音234,以执行客运、货运及其它专门任务,如近海油田和天然气钻井平台支援、远距资源开发、吊运、伐木和建筑、海上及陆地搜索和救援、空中灭火、港口疏散、救灾、输电线路敷设、管道建设及修理等。
CH-47D
CH-47系列的改型。1976年根据与美国陆军签订的一项合同将3架早期型的CH-47(A、B、C型各1架)改成D型的标准原型机,第1架标准原型机于1979年5月11日首次试飞。1980年10月,美国陆军与波音直升机公司签订第一个CH-47D生产型改进合同。截止1984年改装了88架。1984年2月28日首次装备美101空降师达到初始作战能力。1989年1月13日波音直升机公司又得到一项多年合同,将144架CH-47改装成CH-47D(包括11架MH-47E),前后共改装472架(包括MH-47E),从而将美国陆军“支奴干”机群的使用寿命延长到下一世纪。GCH-47D地勤维修训练机。仅在费吉尼亚有几架。
MH-47E
CH-47D的特种部队型。1987年12月2日,波音直 升机公司收到8180万美 元的合同,即在改进的CH-47D的基础上为美国陆军特种作战部队研制一架MH-47E“支奴干”原型机。计划需要51架MH-47E,后削减到25架,原型机在1990年6月1日首飞。首批11架MH-47E已于1992年11月交付给了第160特种作战航空联队第2大队,第二批14架的最后一架于1995年4月交付完毕。
CH-47SD
“超D”(SuperD)最新出口型。采用了一些MH-47E的技术。装T55-L-714A涡轮轴发动机,带全权数字式发动机控制系统;直升机两侧有单点压力加油和放油口,燃油装在两个抗坠毁的弹性油箱中,总容量为7828升,并装有史密斯公司的数字式油量测量系统。
CH-47F
CH-47D的升级型。ICH“改进货运直升机”计划,计划为CH-47D换装T55-GA-714A发动机,命名CH-47F。主要工作将是换装全新的配线和连接器,更换传动装置、螺旋桨片和发动机。
服役情况
美国陆军共购买了5架YCH-47A,349架CH-47A,108架CH-47B,270架C
H-47C,2架美国制造的CH-47D和11架意大利制造的CH-47C,各型共745架。 日本陆上自卫队的CH-47运输直升机
各型“支奴干”出口的国家和地区有:阿根廷(5架),澳大利亚(12架),加拿大(9架),埃及(4架),希腊(7架),日本(60架),西班牙(19架),韩国(30架),新加坡(6架),中国(6架),中国台湾(3架),泰国(9架)和英国(58架)。
接收意大利阿古斯塔/南方直升机公司按许可证制造的CH-47C的国家有:埃及(15架),希腊(10架),伊朗(68架),意大利(37架),利比亚(20架)、摩洛哥(9架)和美国宾夕法尼亚陆军国民警卫队(11架)。
“支奴干”的总订货量达1134架(包括民用型)。
实战表现
在越南战争中,CH-47A主要用于为陆军部队运送兵员物资,特别是在为炮兵吊送火炮到不便进入的复杂地带,为前线输送油料(一次外吊2个各500加仑容量的软油箱)和回收近降或受伤在外的直升机(一次可吊一架UH-1)方面获得好评。在越南南方,当以200千米/小时的速度全速低空飞行时,基本不需要别的飞机的护航。但涡轮式发动机在高山、高温季节中出力不足,影响了性能的正常发挥。
91年海湾战争时,有163架“支奴干”直升被部署到西南
亚,组成10个中型直升机连。这个数目占美军装备量的47%。CH-47D常常是美军唯一一种能够在宽阔地域上运送重型货物的直升机,其载重量和速度为美军指挥员和后勤官提供了优于其他国家陆军的作战能力。在地面作战中由第18空降师执行的侧面机动就以CH-47D为“基石”的。仅第一天作战中,CH-47D就运送了大量弹药装载货盘和131000加仑燃料,同时在2小时内建立了40个相互独立的燃料弹药补给点,从而为第二天总攻做好准备。 CH-47D在波斯尼亚的维和行动中表现同样非常出色。16架“支努干”在6个月的行动期间通过时数达2222小时的飞行运送了3348名乘客,以及1452吨货物、这个数字相当于运送112个步兵排或者201门M198榴弹炮。其中最为人知晓的任务是在95年11月29日和30日,CH-47D协助第502工程连在发生洪水的萨瓦河上铺设浮桥,以便第一装甲师能够跨河进入波斯尼亚。每当洪水冲走浮桥设备时,CH-47D能迅速的重新供应相应物资。
CH-47“支努干”运输直升机结构数据
美国陆军的CH-47,是美军标准中型运输直升机,它是一种纵列双旋翼直升机,近短形截面的机身头部是驾驶舱,中段是长9.15米、高1.98米的大型主舱,可容44名士兵或
27名伞兵或24副担架,地板上设系留点91个,可一次运输一套战术地对地导弹或2辆吉普车。为此,机尾是兼作跳板的向下翻的货舱门,装卸极为方便。 机组成员3名,机身长15.5米,旋翼直径18米,最大起飞质量22700千克,最高速度260公里/小时,巡航速度259千米/时,航程560千米,续航时间2.2小时,武器2门70毫米机关炮,装载质量10800千克,载重22680公斤时爬升率464米/分钟。
其装备了AV/ASH-137多普勒雷达,有具备地形跟踪、地形回避、空对地测距和地形显示功能的AN/APQ-174雷达。导航设备有全球定位系统、地形参考导航系统和AN/ASH-145航向姿态参考系统。另有激光、雷达、导弹告警系统,脉冲干扰机、干扰物/曳光弹发射器和抗干扰无线电台。此外,还配有前视红外装置和数字式移动图形显示仪等。MH-47E在驾驶舱中增设了一个由4部多功能显示器组成的任务管理系统和一个任务辅助系统。
给个分谢谢
⑤ 目前世界上那些坦克比较先进
年6月,美国一家军事研究机构的“国际武器评估小组”搞了一个世界现役主战坦克的排名榜。
美国通用动力公司研制的M1A2SEP“艾布拉姆斯”荣获“世界最强坦克”。
排在第二位的是以色列“梅卡瓦”4型坦克。
处于第三位的是日本90式坦克(由三菱重工公司制造)。
评估小组将德国最新式“豹”2A6(由克劳斯·玛菲公司研制)排在了第四的位置上。
占据第五位的英国“挑战者”-2型坦克(由维克斯国防系统有限公司制造)在伊拉克战争期间也有不俗表现,但它在某些方面并不太符合北约的一系列标准。这其中就包括它准备换装的大口径火炮。
美国人为什么仅仅排出一个只取5名的排行榜?这个与以往排行榜相比颇有几分异样的排行榜让人频生疑问,似乎难以服众。
国际上对这个美国排行榜反应冷淡。俄罗斯坦克专家更是尖锐地批评“美国人的研究结论缺乏严肃性”及充满对俄罗斯坦克的偏见。美国武器评估分析师迪安·洛科伍德则辩解说:“在全球反恐战争的要求下,我们不能再奢侈地仅仅在安全的训练环境下评估武器系统的性能。机器和人一样,在战斗中能够显示出以前不知道的力量和缺点。”
该排行榜具体地显示了哪些“以前不知道的力量和缺点”?个中奥妙到底怎样?咱们不妨一起来看个究竟……
·不甘第二的“M1A2SEP”今年自命第一
美国M1A2SEP在近年来的“世界主战坦克排行榜”上,一直徘徊在老二的位置。但这次它竟荣登榜首。不过,这是由美国的“国际武器评估小组”所公布的。发榜之后,世界上的同行颇有微词。
但美国人既然将M1A2SEP坦克自命为“天下第一”也是有其理由的:M1A2SEP 在伊拉克战争期间的表现充分体现了其优异的作战性能。这里暂且不说这个论据是否有力,还是来看看M1A2SEP到底魅力何在。
M1A2SEP是美军现役最先进的数字化坦克。而包括了车际信息系统和21世纪旅及旅以下部队战斗指挥系统的数字化指挥系统是其灵魂所在。车际信息系统能在整个装甲部队内实时传送己方、敌方坦克的位置和行动数据,在车长的显示器上,能看到敌友各方的配置和行动。更高一级战斗情报的获取则得力于21世纪旅及旅以下部队战斗指挥系统。
M1A2SEP的先进主要先进在SEP上。SEP是系统组件的英文缩写,涉及观瞄、火控、武器、动力、通信、防护和车辆管理等多个方面。有些组件的先进性不容小觑。
如车长独立瞄准镜组件具有“猎-歼”能力。通过这种瞄准镜,即使炮长正在对敌坦克目标进行瞄准,车长也能搜索和瞄准新的目标,直接用手柄便能超越炮长进行火炮射击。
再如热管理系统组件能确保乘员舱的温度在35℃以下,电子设备的温度在52 ℃以下,这对维持乘员健康身体状态和保护精密电子设备起着重要作用。
第二代前视红外夜视仪组件也是M1A2SEP坦克上一个很突出的技术亮点。它的夜视能力比海湾战争中的M1A1有很大的提高。M1A1的最大探测距离为4公里,而M 1A2SEP达到了6.8公里。第二代前视红外夜视仪实行宽视场和窄视场转换,放大倍率可选择3倍、6倍、13倍、25倍乃至50倍,比M1A1第一代前视红外夜视仪放大率只能在3倍和10倍之间转换要强多了。在执行监视任务时,M1A2SEP的前视红外夜视仪可用低倍率来确保宽的视场和清楚的目标图像。在对目标进行敌友识别时用窄视场,M1A2SEP可采用50倍放大倍率去辨别目标特征。
·“雪豹”、“黑鹰”T-80U改进型主动防护一流
俄罗斯的T-80U已发展出两个改进型———T-80UM1“雪豹”和T-80UM2“黑鹰 ”。可惜这回在美国人的榜上它却无名。也怪,现在国际上有些人一面到处说俄罗斯坦克的性能不如自己的好,一面又害怕俄罗斯坦克的发展脚步。
T-80U改进型在防护技术上有革命性突破。它不单注意加强被动式的装甲防护,而且采用主动式防护,装置了“竞技场”主动防护系统和“窗帘”-1型光电对抗系统。“窗帘”-1型光电对抗系统是一种辅助防御系统。“竞技场”效果神奇。它在全天候条件下几乎可以阻击任何方向袭来的反装甲火箭和反坦克导弹。它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什么随机信号和假信号都欺骗不了它,只有当真正威胁逼近坦克时它才会启动。系统有全自动和手动两种工作模式。车长打开或关闭控制开关,即可实现工作模式的转换。因装置了这种世界一流的主动防护系统,T- 80U改进型坦克的防护力提高了3~5倍。
T-80U改进型的机动力也有惊人进步。它采用改进型燃气轮机和液力传动装置,公路最大速度70公里/小时,超过了“梅卡瓦”3型和M1A2坦克。它的改进型燃气轮机有M1A2燃气轮机所缺乏的长处。它“不挑食,能吃杂粮”,柴油、煤油和汽油它都能用,因而方便了后勤保障。不过,它有最大行程较短的缺点。它的主要武器是一门2A46M型125毫米两用滑膛炮。它在崎岖不平的地形上以35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状态下,仍能攻击各方向的来袭目标。这个性能优于现今西方主战坦克。令人惊叹的是它发射的9M119激光驾束制导导弹对敌坦克和武装直升机都有很大的杀伤力。导弹在5公里距离上的命中率接近100%。
·榜上最大赢家硝烟中成长的“梅卡瓦”4
以色列的“梅卡瓦”坦克在1982年问世以后,就一举成为中东地区最优秀的坦克。1999年,“梅卡瓦”3闯上世界主战坦克排行榜,居第10名。2000年,“梅卡瓦”3“猎鹰”升到第6名。2001/2002年,“梅卡瓦”4登上第4名。这次在美国人排的榜上成了银牌得主。显然,“梅卡瓦”4是榜上最大赢家。
“梅卡瓦”坦克是闻着战火硝烟味儿设计和改进的。“防护第一”的原则在 “梅卡瓦”的发展过程中得到最突出最有力的体现。从“梅卡瓦”1披挂爆炸式附加装甲到“梅卡瓦”3采用模块式复合装甲,“梅卡瓦”的装甲防护技术一直令国际防务专家称道。“梅卡瓦”4模块式复合装甲组件采用了新的材料和新的结构形式,装甲防护力又有了新的提高。动力-传动系统前置是“梅卡瓦”坦克结构的一大特点。这使其运动速度非常快,跑起来可越过宽达3.56米的壕沟,还能爬37 度的陡坡。
别看美国现在把“梅卡瓦”4评为第二名,其实它刚刚问世时,美国很不高兴。美国曾向以色列施压,要以色列放弃“梅卡瓦”,全部换用M1A2,但遭到以色列的坚决拒绝。
·偏要与众不同颇为自傲的“挑战者”2E
在现今世界著名的主战坦克中,英国的“挑战者”坦克有着更多的与众不同。
它首创“乔巴姆”复合装甲,至今“乔巴姆”的结构仍然保密;它车重超群,将近63吨;它采用120毫米线膛炮,坚持自己的火力特色。“挑战者”2E是“挑战者”2坦克的发展型,在机动性、目标搜索和生存能力等主要方面都有加强。它换装了德国MTU公司的欧洲动力组件,提高了机动性,坦克最大行程由450公里增加到550公里。它装置了第二代热成像系统,车长和炮长可在全天候条件下远距离更精确地观察及捕捉目标,增强了目标跟踪能力,能够更快速地攻击目标。它安装了战场管理系统,构建战场信息网络,提高部队整体作战能力。
多年来,不少北约专家建议英国用滑膛炮取代线膛炮,以便使用北约弹药,但得到的回答却往往是英国的坦克线膛炮多么美妙。英国人迷上了线膛炮,偏要与众不同。
·当年曾领先世界近年仍握铜牌的90式
在1994年前的世界主战坦克排行榜上,日本90式曾连续几年位列第一名,很是风光;可后来德国“豹”2改进型和美国M1A1改进型的技术有新突破,90式排名便下移了,不过还能多年稳挂铜牌,仍属世界先进坦克之一。尽管它屈居老三,但其单价之高却一直稳居魁首。
日本90式远看会被误认是“豹”2。它的轮廓和框架确实从“豹”2“脱胎而出”,但比“豹”2要矮小和轻多了。外形尺寸小和低车姿结构,是90式坦克的主要外部特征。采用日本自制的自动装弹机、二冲程发动机和日本式复合装甲,是其突出特色。
90式坦克近年改进不大,在使用中暴露出不少问题。它与世界其他最先进坦克的突出差距是没有采用数字化信息系统,在起伏地形上行进时车体会晃动不已,射击无法控制。这些薄弱环节使90式坦克受到士兵和日本装甲车辆专家的质疑。
·多年雄居榜首的“豹”2兄弟今朝仍誉满欧洲
“M1A1和M1A2是美国人使用的坦克,而‘豹’2则是欧洲人使用的坦克,是‘ 欧洲通用主战坦克’。”一位国际军事评论家曾这样说过。
在多年世界主战坦克排行榜上居冠的“豹”2兄弟以其综合性能好、火力与防护力和机动力三大性能平衡、可靠性高、经久耐用和发展潜力,强烈地吸引着欧洲用户,已经有10个国家选用“豹”2作为21世纪陆军的主要装备。“豹”2也从 “德国豹”发展成“欧洲豹”了。没想到,这回在美国人开列的榜上,“豹”2的最新型号“豹”2A6EX竟被踢出三甲,排到了第4。但在世界同行眼中,“豹”2A 6EX之“世界最佳坦克”形象可不是那么容易消失的。
作为“豹”2最新改进型的“豹”2A6EX成功采用了55倍口径的120毫米滑膛炮及配用的DM53型长杆穿甲弹,是西方国家列装的坦克中第一个装备这么大口径火炮的坦克。
“豹”2A6EX的机动能力令人惊叹。它安装有1.1兆瓦的柴油发动机,公路最大速度72公里/小时,最大行程500公里,有极好的越野性能。它无须作大准备便能快速涉渡水域,不用支援也能闯过4米深的水障碍。“豹”2改进型坦克虽然战斗全重达62吨,但其机动性仍未达到极限。
与其他世界先进坦克相比,“豹”2A6EX对各种威胁具有均衡的防护。它的模块式防护装甲能抵御穿甲弹的直接攻击,模块式炮塔顶部防护也能对付集束炸弹的顶部威胁,对反坦克地雷和核生化武器也有独到的防护措施。
在国际上进行的无数次坦克火力对比试验中,“豹”2A6EX的火力和穿透力方面是领先的。它的车长和炮长的观瞄、炮控装置都有冗余装置,能保证在各种气候条件下作战时作出迅速反应。火控系统与指挥系统紧密连接,即使在决战时遇到数量占优势的敌人,坦克也明显处于最佳状态。
“豹”2A6EX坦克体现了最佳的火力、防护、机动性、可指挥性和系统可靠性。在所有的国际性对比试验中,它都获得优胜。
中国坦克从来不参加评选
⑥ 支努干直升机是那个国家的
CH-47“支努干”直升机来 美国陆军的自H—47,是标准的中型运输直升机,它开发于1958年,设计要求能将2.7吨物资运到185千米处,并重新搭载1.35吨物资不补加燃油飞回原出发点。或应能在机外吊挂7吨物资飞到37千米外的地方卸下,并不加油飞返原地。经竞争,波音伏托直升机公司的伏托114型方案中标,并以HC—1的旧称号投入试制。1961年9月原型机YHC—1B试飞(后改称CH—47A)。1962年8月服役,至今仍在生产、改进和使用中。估计总产量为800架左右,其中有58架出口英国、加拿大和西班牙。日本仿制的型号尚未包括在内。H—47是一种纵列双旋翼直升机,近短形截面的机身头部是驾驶舱,中段是长9.15米、高1.98米的大型主舱,可容44名士兵或27名伞兵或24副担架,地板上设系留点91个,可一次运输一套战术地对地导弹或2辆吉普车。为此,机尾是兼作跳板的向下翻的货舱门,装卸极为方便。
⑦ 现代兵器有那些
1、强击机
强击机,是作战飞机的一种,也叫攻击机,主要用于从低空、超低空突击敌战术或浅近战役纵深内的目标,直接支援地面部队作战。国外也称之为近距空中支援飞机。强击机具有良好的低空操纵性、安定性和良好的搜索地面小目标能力,可配备品种较多的对地攻击武器。
⑧ 什么是隔舱传动装置
隔舱传动装置适用于运送原油、石油及化学液体的船舶的泵轴以及其它通过机舱水密舱壁处的轴系。
1、隔舱壁隔舱壁密封装置为一圆环状设备,主要由两组填料函和端面密封型式组合而成。通过填料函(1)(2)、壳体(3)、哈夫式密封环(5)(6)(8)、O型圈(4)、填料函之间有效的机械顺序结合,能够通用使用在江河和海洋上各种中、小型船舶上,经套装在船舶主轴上并固定在舱壁上,可作为船舶轴系贯穿舱与舱之间的密封,特别在特殊情况下通过O型圈与哈夫式密封作用,在任一舱内进水一定程度后,可以实行舱之间的自动补偿密封。
2、主船体在设计和建造时按要求设置了若干的横向和纵向舱壁,这些舱壁所起的作用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将船体内部分隔成若干个舱室,以便安装各种机械设备及装载货物、燃油、淡水、备品和压载水等;横舱壁对保证船体的横向强度和刚性起很大作用,它是船底、舷侧和甲板等结构的支座,可使船体各部位构件之间的作用力相互传递,其中水密横舱壁是保证船舶抗沉性能的重要结构;纵舱壁可减少自由液面对船舶稳性的影响,较长的纵舱壁还可增强船舶的总纵强度;某些舱壁采用了防火结构,可在一定时间内防止火灾蔓延。舱壁的分类舱壁一般按用途和结构形式的不同分两大类。
⑨ 这是哪架飞机啊,特种常用的
支奴干
美国陆军的H—47,是标准的中型运输直升机,它开发于1958年,设计要求能将2.7吨物资运到185千米处,并重新搭载1.35吨物资不补加燃油飞回原出发点。或应能在机外吊挂7吨物资飞到37千米外的地方卸下,并不加油飞返原地。经竞争,波音伏托直升机公司的伏托114型方案中标,并以HC—1的旧称号投入试制。1961年9月原型机YHC—1B试飞(后改称CH—47A)。1962年8月服役,至今仍在生产、改进和使用中。估计总产量为800架左右,其中有58架出口英国、加拿大和西班牙。日本仿制的型号尚未包括在内。
H—47是一种纵列双旋翼直升机,近短形截面的机身头部是驾驶舱,中段是长9.15米、高1.98米的大型主舱,可容44名士兵或27名伞兵或24副担架,地板上设系留点91个,可一次运输一套战术地对地导弹或2辆吉普车。为此,机尾是兼作跳板的向下翻的货舱门,装卸极为方便。
在越南战争中,CH—47A主要用于为陆军部队运送兵员物资,特别是在为炮兵吊送火炮到不便进入的复杂地带,为前线输送油料(一次外吊2个各500加仑容量的软油箱)和回收近降或受伤在外的直升机(一次可吊一加UH—1)方面获得好评。在越南南方,当以200千米/小时的速度全速低空飞行时,基本不需要别的飞机的护航。但涡轮式发动机在高山、高温季节中出力不足,影响了性能的正常发挥。
曾有3架CH—47A被改为重火力空中护航机,共装备7.7毫米机枪7挺、20毫米机炮3门、40毫米掷弹筒一具和火箭发射巢1具,型号为ACH—47A。
H—47其他改型还有:CH—47B和CH—47C。而CH—47D则是利用CH—47A/B/C进行返厂再改良的型号,延寿后可使用到下世纪初。MH—47E是为陆军特种部队改装的型号,于90年代上半期交付使用。
皇家空军的改型称为“支努干人”HC.Mk I和MK II型,改装工人选将持续到1995年。西班牙使用的型号为HT47“支努干人”。日本仿制型是CH—47J。
H—47还出口到泰国、阿根廷、澳大利亚、加拿大诸国,是西方国家广泛使用的中型运输直升机。
美军的CH—47D“支奴干”运输直升机和CH—54A“塔赫”起重直升机,是世界著名的重型运输直升机。在现代军用运输直升机家族中,这两种直升机谓怪杰。
CH—47D“支奴干”是一种较新的改型,美军除装备部队外,还向多国出口。“支奴干”中型运输直升机在海湾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这种直升机主要任务是输送人员、武器、弹药、设备及其他货物,对战斗部队进行一般保障。其绝大多数任务是运送补给和外载武器弹药。
CH—47D“支奴干”直升机是最典型的双旋翼纵列式结构,机舱很大,外部吊运也十分方便。
该机机组成员3名,具备初始作战能力的时间1984年,目前美军共有34415.2米,旋翼直径18米,最大起飞质量22700千克,巡航速度259千米/时,航程560千米,续航时间2.2小时,武器2门70毫米机关炮,装载质量10800千克。在“沙漠盾牌”和“沙漠风暴”行动中,有163架“支奴干”直升被部署到西南亚,组成10个中型直升机连。这个数目占美军装备量的47%。
美国陆军特种部队在选用直升机时,看上了波音公司生产的CH-47“支努干”直升机。它的机身就象一节火车的车厢,这也是它得名“飞行车厢”的缘由。
在CH-47的基础上,播音直升机公司又动了一些“内脏手术”,改进后(编号MH-47E)的直升机电子系统有了很大提高。它的雷达系统有AN/ASN-137多普勒雷达,有具备地形跟踪、地形回避、空对地测距和地形显示功能的AN/APQ-174雷达。导航设备有全球定位系统、地形参考系统、卫星导航接受系统、地形参考导航系统和AN/ASN-145航向姿态参考系统。干扰和抗干扰设备有:激光、雷达、导弹告警系统,脉冲干扰机、干扰物/曳光弹发射器和抗干扰无线电台。此外,还配有前视红外线装置和数字式移动图形显示仪等。MH-47E最主要的特点是,在架驶舱中增设了一个由4部多功能显示器组合成的任务管理系统和一个任务辅助系统。
MH-47E可以利用副油箱和空中加油设备进行远距离飞行或快速越海飞行。改进后的MH-47E除装有两挺12.7毫米机枪外,还可以携挂空对空导弹。它的最大平飞行速度297千米/小时,实用升限2900米。目前,美国陆军特种部队已装备了50架MH-47E。
CH-47的两个纵列旋翼安置在机身上方,两台发动机则外置在机身后部,发动机通过一条安装在机身顶部的传动轴驱动前旋翼(下图)。这种设计意味着CH-47的的机舱和外挂点不受机体结构影响,机舱长而平直,三个外挂点也容易布置。其货舱能够装载45名全副武装的士兵,或10吨货物,或155毫米榴弹炮,或小型汽车。外挂点也有相应的承载能力。这种宽大方便的机舱、外挂点设计要归功于纵列双旋翼布局。在CH-47机尾处有一个可放倒的跳板式机舱门,装载货物非常简便。小型车辆可通过这扇门自由进出机舱。另外机上还有两个大尺寸的侧门。由于有较大的载重量,CH-47算得上是一种理想的战场供应直升机。
纵列双旋翼的另外一个好处是不象其他直升机那样需要一个尾桨来平衡旋翼的扭矩,动力效率高。但也有一些缺点,如两个旋翼必须同步避免互相间的碰撞。而且因为CH-47尺寸较大,加上两个旋转翼展达20米的旋翼,整架飞机起降时影响到的范围达100米。而最大的缺点在于由于旋翼重叠,产生的气流相互干扰,导致较大幅度的功率损失,因此至今也只有少数直升机采用了这一布局。
支奴干的机载系统:液压系统包括一套通用液压系统,1号和2号两套飞行操纵液压系统。座舱用一台211×106焦耳加热器/鼓风机。飞行操纵液压系统压力为207×105帕,最大流量53升/分。球形液压蓄压池容积为5.33升,增压到1.72×105帕。通用液压系统压力为231×105帕,最大流量为51.5升/分。活塞型蓄压池容积为7.01升,其中5.33升是可用的,可增压到3.86×105帕。发动机起动液压系统压力为274.4×105帕。电气系统包括由减速器传动系统驱动的两台40千伏安气冷交流发电机。T62-T-2B辅助动力装置驱动附件齿轮传动装置,进而驱动全部液压系统和电气系统。
标准的航空电子设备有: ARC-199高频无线电电台、柯林斯公司ARC-186超高频/调幅调频电台、ARC-164超高频/调幅通信电台;C-6533机内通话器;AN/APX-100敌我识别器;APN-209雷达高度表;AN/ARN-89B无线电罗盘;AN/ARN-123伏尔/下滑信标台/指点标接收机和AN/ASN-43陀螺磁罗盘。仪表飞行用的标准飞行仪表有AN/AQU-6A水平位置指示器,多余度自动飞行控制系统。任务设备包括:AN/APR-39A雷达告警接收机;ALQ-156导弹告警设备;M130箔条/曳光弹发射器;一些英国皇家空军型“支奴干”装有19-400卫星通信天线;ARI18228雷达告警接收机;AN/ALQ-157红外干扰机;RNS252超战术空间导航系统/惯性导航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M-206/M-1箔条/曳光弹发射器;AN/AAR-47导弹告警设备。标准设备有用于救援和吊运货物的液压绞车、后视反射镜、维护工作用的工作平台和脚踏板;可选装拆卸大部件用的固定拉绳和吊杆。
性能特点:
1.适应能力强。具有全天候飞行能力,可在恶劣的高温、高原气候条件下完成任务。可进行空中加油,具有远程支援能力。部分型号机身上半部分为水密隔舱式,可在水上起降。
2.运输能力强。可运载33~35名武装士兵,或运载1个炮兵排,还可吊运火炮等大型装备。
3.具有一定的抗毁伤能力,其玻璃钢桨叶即使被23毫米穿甲燃烧弹和高爆燃烧弹射中后,仍能安全返回基地。
基本数据:(CH-47D型)
旋翼直径 18.79米
机身长 15.54米
机宽 3.78米(旋翼折叠)
机高 5.68米
空重 10500公斤
内部有效载荷 6512公斤
外部有效载荷 7192公斤
最大吊挂载荷 10627公斤
最大平飞速度 291公里/小时
最大爬升率 6.77米/秒(海平面)
任务半径 55.5公里
转场航程 2059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