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打点计时器应该接交流电源(3分);开始时重物应该靠近版打点计时器(3分)(其他说明权若正确也给分);②

(3分);9.4(3分)
㈤ 某学生利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来测量一个质量m=50g的钩码下落时的加速度值,该学生将钩码
①实验中安装、调整好器材,穿好纸带,在打点之前,应先接通电源,后松开纸带,实验结束关闭电源整理器材.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x=aT 2 ,有: s 6 -s 3 =3a 1 T 2 ① s 5 -s 2 =3a 2 T 2 ② s 4 -s 1 =3a 3 T 2 ③ a= 解得:a= ( s 6 +s 5 +s 4 )- (s 3 + s 2 +s 1 ) | (3T) 2 | = ( s 6 +s 5 +s 4 )- (s 3 + s 2 +s 1 ) | 36 | f 2 . 带入数据解得a=9.60m/s 2 . ②根据实验原理可知,造成该实验误差的主要原因是物体下落过程中存在摩擦阻力,一是小球下落的空气阻力,二是纸带和限位孔之间的摩擦,故具体采取的具体措施为:将钩码换成较大质量的重锤. 故答案为:①交流,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释放纸带,关闭打点计时器电源; a= ( s 6 +s 5 +s 4 )- (s 3 + s 2 +s 1 ) | 36 | f 2 a=9.60m/s 2 ②将钩码换成大质量的重锤. |
㈥ 某同学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测定果蝇幼虫的呼吸速率。实验所 用毛细管横截面积为1 mm2,
[答案]B
[解析]图中X为NaOH溶液,用以吸收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软管夹关闭后液滴将向左移回动,A错误;在20~30 min内氧气的平答均吸收速率为(130-65)/10=6.5 mm3/min,B正确;如将X换为清水,并将试管充入N2无法测定果蝇幼虫无氧呼吸速率,因为果蝇幼虫无氧呼吸既不消耗氧气也不产生二氧化碳,液滴不会移动,无法观察,C错误;增设的对照实验应该将果蝇加热变成死果蝇,并将该装置置于相同的环境中,D错误。
㈦ 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重力加速度(1)请指出该同学在实验操作中存在的两处明显错误或不当
(1)打点计时器应来该接交自流电源,重物释放时紧靠打点计时器.
(2)E点的瞬时速度等于DF段的平均速度,vE==,根据v2?v02=2gh,v2=v02+2gh,则图线的斜率k=2g=,解得g=9.4m/s2.
(3)该同学测量值存在偏差的主要原因是纸带运动过程中有阻力存在.
故答案为:(1)打点计时器应接交流电源重物释放时应紧靠打点计时器
(2);9.4
(3)纸带运动过程中有阻力存在(或空气阻力和摩擦阻力的影响)
㈧ 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1)请指出该同学在实验操作中存在的两处明显错
(1)打点计时器应接交流电源;重物释放时应紧靠打点计时器 (2) (3)9.4;空气阻力和摩擦阻力的影响 |
㈨ 某学生利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装置来测量一个质量m=50g的重锤下落时的加速度值,该学生将重锤
(1)①实验操作:先接通电源,然后释放纸带,让重锤自由落下,再关闭电源.
②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x=aT2,有:
x6-x3=3a1(2T)2…①
x5-x2=3a2(2T)2…②
x4-x1=3a3(2T)2…③
a=
…④
联立①②③④解得:a=
(x6+x5+x4)?(x3+x2+x1) |
36T2 |
;
代入数据解得:a=9.60m/s
2.
(2)根据实验原理可知,造成该实验误差的主要原因是物体下落过程中存在摩擦阻力,一是小球下落的空气阻力,二是纸带和限位孔之间的摩擦.
故答案为:(1)接通电源,关闭电源,
(x6+x5+x4)?(x3+x2+x1) |
36T2 |
;9.60,(2)物体下落过程中存在摩擦阻力
㈩ (2013上海模拟)某同学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测定果蝇幼虫的呼吸速率.实验所用毛细管横截面积为1mm2,实
A、图中X为NaOH溶液,NaOH的作用是吸收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软管夹关闭后液滴将向左移动回.所以A描述错误.答
B、20min~30min内毛细管中液滴移动的距离变化是130-65=65mm,体积变化是65mm×1mm2=65mm3,平均吸收速率为6.5mm3/min.所以B描述正确.
C、若将试管充入N2,将X换为清水试管中积累了大量二氧化碳和N2,抑制了果蝇的无氧呼吸.所以C描述错误.
D、增设的对照实验应是不加果蝇,并将该装置置于相同的环境中.所以D描述错误.
故应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