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领域,都有哪些发展方向
(一)当今电力系统的自动控制技术正趋向于
1、在控制策略上日益向最优化、适应化、智能化、协调化、区域化发展。2、在设计分析上日益要求面对多机系统模型来处理问题。3、在理论工具上越来越多地借助于现代控制理论。4、在控制手段上日益增多了微机、电力电子器件和远程通信的应用。
(二)整个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则趋向于
1、由开环监测向闭环控制发展,例如从系统功率总加到AGC(自动发电控制)。2、由高电压等级向低电压扩展,例如从EMS(能量管理系统)到DMS(配电管理系统)。3、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一体化发展,例如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发展。4、装置性能向数字化、快速化、灵活化发展,例如继电保护技术的演变。5、追求的目标向最优化、协调化、智能化发展,例如励磁控制、潮流控制。
2由开环监测向闭环控制发展,例如从系统功率总加到AGC(自动发电控制);由高电压等级向低电压扩展,例如从EMS( 能量管理系统)到DMS(配电管理系统);由单个元件向部分区域及全系统发展,例如SCADA(监测控制与数据采集) 的发展和区域稳定控制的发展;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一体化发展,例如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发展;装置性能向数字化、快速化、灵活化发展,例如继电保护技术的演变;追求的目标向最优化、协调化、智能化发展,例如励磁控制、潮流控制;由以提高运行的安全、经济、效率为目标向管理、服务的自动化扩展,例如MIS(管理信息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贰』 我需要一篇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论文的开题报告
1 IEC 61850通讯规约在农村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 王其红 农业工程学报 2007/12
2 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方案探讨 孙司正 继电器 2007/22
3 基于Hypersim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闭环测试环境的建立 杨洪涛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07/11
4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规约转换的分层结构 郑蔚 继电器 2007/17
5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无缝通信体系的研究及实现 陈祥华 电站系统工程 2007/05
6 新一代变电站自动化技术——集成变电站自动化系统(ISAS) 王财勇 电气应用 2007/09
7 SCL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应用 周文瑜 继电器 2007/15
8 500kV斗山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改造 杨国庆 华东电力 2007/08
9 遵循IEC 61850实现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时间同步的频率调节算法设计 易娜 电网技术 2007/16
10 基于点对点通信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双总线通信方案 李惠宇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7/16
11 基于嵌入式以太网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无缝通信体系结构 孙鸣 电网技术 2007/09
12 接地方式对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影响 陆鸿禧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07/06
13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实时仿真装置的设计与实现 黄曙 继电器 2007/04
14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通信网关的设计 徐云松 继电器 2007/03
15 基于IEC 61850标准的智能电子设备及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测试 吴俊兴 电网技术 2007/02
16 分布式内存数据库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应用 钟昀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07/03
17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遥信去抖方法分析 郭建 继电器 2007/01
18 基于IEC 62351安全体系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 丁杰 电网技术 2006/S2
19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遥信去抖方法分析 欧阳永坚 电网技术 2006/S2
20 双嵌入式以太网技术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 程臣 电网技术 2006/S1
21 多Agent分层分布式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研究 郑顾平 微计算机信息 2006/35
22 新型开放式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研究 刘国民 电气应用 2006/10
23 国内首套应用IEC 61850标准的500 kV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在南瑞出厂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6/22
24 程序化操作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的实现 叶锋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6/21
25 智能通信服务器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应用 眭碧霞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06/10
26 嵌入式网关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 樊晓虹 工矿自动化 2006/04
27 以太网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通信中的应用前景 冯邦成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06/07
28 西门子全球第100个IEC 61850项目——南桥500kV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顺利投入运行 濮群方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06/06
29 电力工业电力设备及仪表质量检验测试中心远动(方)终端、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及智能单元委托、型式检验质检公告(第五号) 电网技术 2006/07
『叁』 影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关键技术有哪些
属于电气自动化专业,本科、专科学校很多都有这个专业,像上海电力学院、长沙电力学院、武汉大学、郑州电力高专、西安电力高专、沈阳电力高专等
『肆』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
从上图来的结构图可以看出是上海自聚仁提供的解决方案,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主要是为了提高35kV变电站安全、可靠稳定运行水平,降低运行维护成本,向用户提供高质量电能服务。35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主要应用了自动控制技术、信息处理和传输技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最终实现35kV变电站运行监测、协调、控制和管理任务,取代变电站常规二次系统,减少和代替运行值班人员对变电站运行进行监视、控制的操作,使变电站更加安全、稳定、可靠运行。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的实现
以一个变电站实现综合自动化为例,整个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改造分为两个部分:站控层与现地层。
◇站控层
由通信保护管理器、MODEM等构成,负责完成整个变电站的控制和监视以及远程维护。所有模拟量、数据量、开关量、脉冲量的实时采集、处理,按照通信规约的要求,上传给各个上级调度端,并对间隔层的设备进行管理和下发各种命令。
◇现地层
按站内一次设备(一台主变、多条线路等)分布式配置。保护全部采用微机保护,保护测控装置全部集中在主控制室内。各保护单元相对独立,能独立完成其保护功能,并通过通讯接口向监控系统传送保护信息。
『伍』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历程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建设的发展历程:
全国第一套微机保护装置----1984华北电力大学
全国第一套分布式综合回自动化系答统----1994大庆
全国第一套就地安装保护装置----1995 CSL200A
全国第一套220kV综合自动化变电站----1996珠海南屏
全国第一套全下放式220kV综合自动化变电站----1999丹东
全国第一套全国产500kV综合自动化变电站----1999南昌
全国第一套将专家系统应用到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2000
国内第一家引进现场总线LonWorks (由华北电力大学教授,工程院院士杨奇逊老师创办) **注:(摘自老师课堂课件)**
『陆』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发展趋势
1、整个系统的数字化、集成化、规范化
当前变电站自动化的发展趋势将会不断朝着高集成化、数字化、标准化方向发展。随着集成电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新型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将会进一步应用在继电保护和测控装置上,这些新器件的应用将使保护和测控装置的电路板更加小型集成化。高集成化可以使装置通信、数据存储及处理能力更强,降低成本,减少故障率,有利于实现统一的运行管理。
数字化是指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整体数字化、信息化以及与电力整体的协调操作。随着变电站一次设备的智能化,如智能开关设备、光电式电压和电流互感器和各类智能电子装置的出现和应用,变电站自动化将进人数字化阶段,有利于改进和优化现有的保护和控制功能。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将逐步向产品标准化方向发展。具体表现在:产品基本功能设计和要求的标准化及产品的对外接口和通讯协议的标准化,变电站内不同厂家的设备可以做到互换互连,“即插即用”增加了用户选择变电站内各类设备和更换设备的自由度,同时不满足标准化设计的厂商将被逐步淘汰,使变电站自动化专业逐步走向良性的发展。
2、从集中控制、功能分散型向分层分布式网络型发展
传统的保护、远动和站级监控、故障录波等设备是按功能分散考虑的。趋势是从一个功能模块管理多个间隔单元,向一个模块管理一个间隔单元发展,实现地理位置上的高度分散。这样发生故障时对系统的影响可大大减小,功能模块的独立性、适应性更强。通信接口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早期的串行通信到现场总线,从现场总线再到工业以太网通信,工业以太网技术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带宽的提高和交换技术等新技术的发展,使通信实时性得到了保障。在网络化的IEC61850 数字化变电站系统中,基于上述技术的交换式以太网,解决了基于HUB的共享式以太网冲突检测机制造成的丢包问题和交换式以太网的实时性不确定问题,以太网交换机除了用于构建各种网络架构和传输各种控制命令和监测数据以外,还通过网络传输间隔设备之间的跳闸命令和闭锁信号。因此,对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在IEC61850 系统中的应用提出更高的要求,它已经成为组成变电站综自系统其中极为重要的设备。已有的实际工程应用中,这些交换机还存在着部分问题,如电源损坏率高,部分严酷情况下会出现丢包现象等,在设计中必须考虑采用符合IEC61850-3 标准的产品,应满足与安装在变电站间隔层就地的保护测控装置一样的环境、机械以及电磁兼容的要求。通信容量更大、实时性更高、可靠性更高的需求影响着未来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
3、遥视系统的应用
遥视系统在综合自动化变电站内已广泛使用,它将变电站内采用摄像机拍摄的视频图象远距离传输到调度中心或集控站(主站),使主站的运行、管理人员可以借此对变电站电气设备的运行环境进行监控,以保证无人值班变电站的安全运行。遥视系统的视频图象监视在本质上还属于图象获取系统,将计算机视觉技术运用到图象信息的分析与理解中,可以实现变电站系统图象信息的智能处理。计算机视觉技术在变电站领域已成功应用的例子有指针式仪表表示值的自动检定、移动物体的自动识别报警和跟踪运行人员的操作过程。随着与计算机视觉相关的一些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其在变电站领域显示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4、蓝牙技术的发展应用
蓝牙技术是一种无线数据与语音通信开放性全球规范,它是一种以低成本的近距离无线连接为基础、为固定与移动设备通信环境建立一个特别连接的短程无线电技术,解决了以太网用于变电站自动化布线难的问题。该技术具有小功率、微型化、低成本以及与网络时代相适应的特点。蓝牙技术是一项发展中的技术,其应用正处于起步阶段,但蓝牙技术标准统一、知识产权共享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其未来的发展不可限量。可以预见,变电站内许多设备问采用无线方式通信在不久的将来就可以实现。
XNR-800型微机综合自动化系统,是在综合国内外多家微机保护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吸收当前国内外先进微机技术,采用国际最新的DSP为核心处理单元,研制成集保护、测控、远动、通讯于一体的综合自动化系统。该系统适用于1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变电站,具有保护、遥测、遥信、遥脉、遥调、遥控等功能,可实现对变电站全方位的控制和管理,实现了变电站无人值守功能。
该系统自投入市场以来,以其运行稳定、功能完善、采样准确、开入开出正确、通讯可靠而深受用户的好评。
该系统采用分层分布式控制模式,装置可以集中组屏,也可分散安装于开关柜的二次仪表室中。集中组屏时,屏柜采用2260(或2360)×800×600尺寸,每面屏柜可装4层装置,每层可装3个装置。其各种保护测控装置、自动化控制装置从物理性能上与空间分布至主变电站一次设备间隔层,各装置作为一个完整系统,具有独立的电源,CPU及独立的操作回路,完成对变电站对应间隔的保护、测量、控制等功能,各装置在软、硬件设计上是完全独立的,不依赖通讯网。
构成分布式系统的保护、测控装置的CPU芯片采用国际先进的DSP芯片,并采取了隔离、软硬件滤波、看门狗电路、抗干扰编码、智能诊断、各种开放、闭锁控制电路、抗震动、抗干扰的新型结构设计等多种软硬件方面的措施,提高了装置的可靠性。
在通讯系统中,各装置可通过现场总线直接连接微机进行通讯,也可与通讯管理机进行通讯,将采集到的各种信息通过通讯管理机上传给微机监控系统;同时通讯管理机把接收到的各种命令传送到所对应的装置中。控制设备层以站内一次设备为测控对象,面向对象,综合分析变电站对信息的采集、处理及控制要求,分布式配置小型化、高可靠性的微机保护和测控装置。各装置相对独立,可与变电站层设备通讯,实现变电站综合自动化。
『柒』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发展历程
全国第一套微机保护装置----1984国电南自
全国第一套分布式综合自动化系统----1994大庆
全国第一套就回地安装保护装置答----1995 CSL200A
全国第一套220kV综合自动化变电站----1996珠海南屏
全国第一套全下放式220kV综合自动化变电站----1999丹东
全国第一套全国产500kV综合自动化变电站----1999南昌
全国第一套将专家系统应用到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2000
国内第一家引进现场总线LonWorks (四方公司引进,四方公司由华北电力大学教授,工程院院士杨奇逊老师创办) **注:(摘自老师课堂课件)**
随着IEC61850标准的诞生,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又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