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造波实验装置

造波实验装置

发布时间:2021-03-02 20:59:32

⑴ 会玩红色警戒3帝国的进!

初期应该先侦察看他是单矿出重工还是双矿,在侦察过程中出帽子,记住要让蜻蜓死得其所,因为苏联一开始是不能维修的,这样一来电脑的心思就花在你的蜻蜓上了。你侦察完了之后就速重工,前期先用帽子防一下,等重工的T2科技,之后不断地出海啸。当然期间也要去骚扰一下电脑的矿,这里我隆重推荐天狗,因为三个国家只有苏联是防空和防地是分开的,这会让你的对手不得不去造不必要的防空。当海啸成群之后马上主攻遇到两个以上的铁锤马上跑—让在后面的帽子去打铁锤,当你看到对手的实验室时应该适当的出8-10个天狗因为对方很快就会出基洛夫了这里有两个选择1.你想用你比较弱的陆军去打陆军最强的苏联,就一直攀科技,出鬼王,波能这些高级单位配合两个超武把欧列格打的落花流水。2.你想用最强的海军去打,这就是最好的,利用将军战舰超强的攻击再加上海翼的防空,如果还有强化战舰与导弹这两个秘密协议的话简直无敌了。最后提醒几点1.如果镰刀跳起来压帽子,就按x。2.在建造的时候要小心重工和码头不要被炸了。3.超级武器两个配合来用效果更妙,先派天狗去侦察,看到人多的地方(这里不单指步兵)就用超能波毁灭装置,然后立刻放下虫巢之后敌人损失惨重。4.建议你去下载红色警戒3起义时刻,里面多了很多单位,日本海军多了超级要塞(这个可是超厉害的)盟军装甲多了平定者,未来坦克,飞机多了先锋武装战艇机(缩小版质子撞击炮)

⑵ 红色警戒三起义时刻怎么打赢中等难度的日本

苏联出锤子和摩托成群后狂按F攻击敌人 其他具体战术版来此咨询权 http://tieba..com/ra3

⑶ 哪位老师能够说明一下“波浪水槽无反射造波系统”的相关知识

有关于“波浪水槽无反射造波系统”专题报告
复合式结构物

消波特性探讨
学号:M93520057
姓名:林建明前言
台湾为一四面环海以出口为导向的海洋国家,经贸往来运输主要仰赖船运;因此,如何提供一规划设计完善的港埠设施,将关系运输效率及影响整体国家经贸成长.港埠建设之成效,取决於是否能够提供较静稳水域,以确保船舶航行,泊靠及装卸作业之安全;加上人民所得提高,然而个人的生活休闲品质要求也相对提高,而蓝色公路是近期内蓬勃发展的一项观光休闲活动,游艇港所需要求的港池静稳度需较平稳,有些游艇港是季节性的开放,若能在季风强时或台风侵入时,能使防波堤受到最小破坏是必要的,则浮式结构物具备了这项条件,所以本实验将针对有关浮式结构物方面的消波特性,进行一系列的探讨.
二,实验目的
利用本校海洋大学河工系一馆地下室水动力实验室之断面水槽,进行水工模型实验,探讨复合式消波结构物的消波特性;结合前人研究〔许骏祥(2004),刘奕宏(2004)〕,组合成复合式消波结构物,所以本实验将浮式结构物配合多孔隙消波结构物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复合式消波结构物的消能探讨,期能设计一有效消减波能的结构,可提供作为后续研究与实际设计之参酌.

实验仪器设备
2-1 实验设备
本实验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包括:断面水槽,造波设备及波高资料撷取系统.
2-2 断面水槽
本实验利用本校台湾海洋大学河海工程学系一馆地下室「水动力实验室」内之断面造波水槽中进行.如下图所示,该水槽总长28m,宽0.8m,高0.8m;其两端为混凝土所铺设而成,底部为高0.6m之混凝土基座,中间观测段,两侧镶嵌透明强化玻璃,厚度为1cm.
断面水槽示意图
2-3 造波机
造波装置为加拿大国家水利研究所(CHC/NRC)及DAVIS公司所制,属於活塞式造波机(piston type wave generator).如下图所示,藉由控制箱面版输入不同之造波周期,经由控制盒传送讯号以驱动造波机造波.
活塞推拉式造波机
2-4 波高资料撷取设备
波高资料撷取设备包含容量式波高计(capacitance wave gauge),波高增幅器(amplifier)及波高资料撷取电脑系统(NDAC).WG-50 容量式波高计原先系由加拿大环保署的国家水利研究所所设计,而授权由Richard Brancker Research(RBR)公司生产制造.NDAC为造波机控制及资料撷取软体,采用Windows图形显示介面.而GEDAP及GPLOT则使用批次指令执行.GEDAP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可供NDAC使用的控制讯号,其次为分析由NDAC程式所撷取到的仪器讯号.而GPLOT则可将造波机控制讯号或是仪器所撷取到的讯号绘成图形.整个系统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软体操作系统架构图
2-5 本实验架构
(1)本实验以刘奕宏学长为主轴,搭配许骏祥学长的实验配置.
刘奕宏(2004)-结论
相同厚度下,当孔隙率为0.6时,能达到最佳的消波效果.多孔隙结构物的反射率会随著无因次波数的增加而递减,当KB=1.2附近时,反射率到达最低点;当通过最低点之后,反射率又随著无因次波数增加而递增;当无因次波数到达某一值之后,反射率的曲线才趋於平衡.相同的孔隙率,相同厚度的情形下,有效水深愈小,对於长周期波而言,愈能降低其反射率,本实验为例,q=0.45会得到最佳之消波效果.
(2)许骏祥学长部份,取其消波效果较好条件进行试验.
许骏祥(2004)-结论
入射波浪波高的大小对反射率的影响并不显著.排列方式Type1(通水面积大的情况)消波效果优於Type2.当无因次周频率<1.5时,高度增加,反射率递减.反射率随著孔隙率愈大其减小趋势愈显著.
2-6 本实验背景
刘奕宏(2004)
水深为0.5公尺,波高固定为4公分,孔隙率为0,0.4,0.5,0.6,相对厚度(B/h)为0.60,0.77,0.95,q值取0.45.
许骏祥(2004)
浮式结构物取其Type1(通水面积大的情况),模型高度取D4(10.16cm),孔隙率为0,0.4,0.5,0.6.
2-7 实验示意图
2-8 波浪条件
T
周期 sec
L
波长 m
0.50
2.01
4.07
0.75
1.64
3.17
1.00
1.42
2.62
1.25
1.27
2.23
1.50
1.16
1.94
1.75
1.07
1.71
2.00
1.00
1.52
2.25
0.95
1.37
2.50
0.90
1.24
2.75
0.86
1.13
3.00
0.82
1.04
3.25
0.79
0.96
3.50
0.76
0.90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本实验步骤及方法如下:
(1)波高计率定
将容量式波高计固定於可上下垂直移动之固定架上,并於水槽中直接进行率定工作.率定时首先用酒精擦拭波高计测线以除去表面的污垢,接著调整固定架旋转钮,使波高测线的中心点位置与静水面对齐,并执行NDAC程式的Sensor Calibration,选取波高计频道,开始取样,然后再次调整波高计固定架旋转钮使其分别依次向上和向下移动5公分,并於移动完毕之后随即启动取样,重复以上过程经由程式做波高计的回归分析,则可得到此波高计之率定曲线方程式与其最佳量测之范围.
(2)实验中需随时检测水位,以避免水量溢出,蒸发或减少,以确保
造波水深为固定值.
(3)透过电脑控制造波机以产生实验所需要之波浪条件.
(4)资料撷取
本次实验取样频率为20Hz,由於造波板至结构物距离为21.4公尺,资料撷取应在二次反射发生之前.
(5)在水槽侧边架设数位相机及告示牌,记录每一次造波的过程.
(6)造波完毕,将实验中所得的波高资料加以分析,并更换下一组实验所需之模型.
(7)进行下一组实验,并进行资料分析.
(8)资料分析部分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反射率变化,方法是利用Goda and Suzuki (1976)之二点法分析,分析方法详见附录.
四,预期成果
本实验将从三种模型配置情形下去探讨消波特性:
(1)固定厚度,孔隙率,改变浮体孔隙率.
(2)固定厚度,浮体孔隙率,改变孔隙率.
(3)改变厚度,固定,孔隙率.
* 为后方多孔隙结构物孔隙率,为前方浮体孔隙结构物孔隙率.
最后再从结果中去列出:
(1)探讨出本实验最佳配置.
(2)比较前人研究之最佳配置.
(3)在双重消波结构物下,应得更加消波效果.参考文献
1.许骏祥(2004)"多孔隙浮式结构物之消波特性探讨",国立台湾海洋大学,硕士论文.
2.刘奕宏(2004)"多孔隙结构物之消波特性探讨",国立台湾海洋大学,硕士论文.

⑷ 红色警戒3中超级武器怎么造

苏联科技树:电站-矿场-大电-作战实验室-铁幕和真空内爆弹
盟军科技专树:电站-机场属-矿场(可与机场交换)-高科-超时空传送仪和质子撞击炮(主基地不用升级)
帝国科技树:电站-矿场-电脑主机核心-纳米护罩和超能波毁灭装置
1.12中小超武也需要高科才能建造。

⑸ 为什么跳水比赛泳池边都会有一根水管冲水

对于我们中国的跳水运动员也一直都是我们国家的骄傲,而很多人在观看跳水比赛的时候也就会发现在运动员参加过一个比赛之后,那么接下来就会有一个工作人员拿着一根水管进行冲水,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还有就是很多人也会发现跳水运动员在跳过水之后就会马上进行冲洗自己的身体,这主要也是因为在跳水池当中含有一些消毒物质,而对于这些物质一旦残留在身体上就会对皮肤造成一些损害,所以呀,跳水运动员在跳入水中起来之后就会立马的用干净的水再冲洗一遍,这样就能够减少对皮肤的伤害。

⑹ 哪位有关于造波机的英文说明,谢谢!

我们实验室有个师兄的硕士论文做的就是造波机这一块的 查看原帖>>
满意请采纳

⑺ 实验形成过程及结果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三角洲前缘产生滑塌的充要条件是要有一定的触发机制。触发机制可以是外界的,例如地震作用、波浪作用等;也可以是内在的,如三角洲前缘砂体自身重力所产生的压实沉陷等。在不同机制作用下,滑塌浊积体的形成过程和分布规律都有较大的差异性。

(一)地震作用模拟

地震作用是一种最直接的,也是最频繁的外界机制,它不但可以产生断层、形成沟谷,还可以诱发产生崩塌和滑坡。在断陷盆地中地震活动尤其频繁。

模拟实验首先在底形上沉积形成一个延伸距离长2.7m的三角洲沉积体,待池内水体澄清后,将24磅的磅锤抬高0.5m,让其自由落体,敲打震源触发点,至三角洲前缘产生明显滑塌时共敲击20下,历时40s。在地震作用下,三角洲前缘发生液化滑塌和断阶滑塌两种类型的滑塌,形成三种类型的滑塌浊积体,可明显观察到7个泥质沟道-浊积体系。它们分布在不同区带内,在三角洲前缘形成了广泛发育的滑塌浊积体系。

1.液化滑塌浊积体

在靠近震源一侧,由于受到的震动作用比较强烈,三角洲前缘发生强烈液化,整体塌陷前移。在液化体前方可形成小型浊积体,浊积体的物源来自泥质沟道初始端下部的砂质沉积,它们在液化作用下上涌至表面,然后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底形斜坡下倾方向迁移,移动过程中同时携带了表面的泥质沉积和水形成砂泥水的混合物,移动一定距离后沉积下来形成浊积体。这种浊积体往往分布在前缘斜坡与底形坡折的中央部位,规模小、物性差。底形斜坡的存在是其迁移和沉积的重要前提。

2.断阶滑塌浊积体

在远离震源一侧,基底的震动使三角洲前缘局部形成近于垂直的断阶。断阶上部断开了三角洲体上部的顶积层,下部则沿着前积层层理发育。断阶之上的沉积物在重力作用下顺着前缘斜坡向下滑动,先在坡脚处的较深水区分别形成对应的一级滑塌砂体。随着震动的继续,一级滑塌体前方的局部砂体会突然脱离主滑塌体而向深洼陷移动和沉积,在深洼陷内形成孤立的二级滑塌浊积体。

三角洲前缘实际上是由多个相对独立的前积体组成。地震作用产生的断阶可断掉前缘的多个前积体,使其成为滑塌浊积体的物源。不同位置的前积体具有不同的势能,滑动过程中由于各单层前积体滑动次序的不同和速度的差异,使这些前积体互相叠置,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下滑的同时也受到了后续滑塌前积体的推挤。滑塌初期,这些叠置体作为一个整体沿着斜坡面向下滑动,到达坡脚后速度逐渐减慢。连续震动过程中的一次强震形成新的叠置体,它以较高的速度沿斜坡面下滑并撞击早期形成的叠置体,最前方的叠置体在碰撞力的作用下就会脱离整体而向深洼处移动。这就像连珠相撞一样,相互靠着的一排圆球,如果撞击最后一个,则只有最前面的那个被撞出去,而其他的球仍然靠在一起不动。当再一次出现强震时,后方叠置体的撞击力会使前方第二个叠置体脱离群体,形成一个新的浊积体或与第一个叠置体相接触组成复合浊积体沉积(图10-10)。

图10-10 三角洲前缘断阶滑塌浊积体系剖面分布示意图

二级滑塌浊积体发育规模较大、移动距离远、物性相对较好,且多分布在深洼陷内部,具有良好的生储盖条件,往往是隐蔽油气藏勘探的有利目标。

此外,在一级滑塌体内部的前缘或侧缘还发育另外一种浊积体,它们规模很小,移动距离短,其产生滑塌的部分并不是三角洲前缘的一个前积体,而是一级滑塌体在迁移过程中新形成的小型浊积砂体,也可以将其称为次生叠置浊积体。它们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底形斜坡的下倾方向移动,形成小型的泥质沟道-浊积体系。这种浊积体多在前缘斜坡坡脚处沉积,很难与一级滑塌体区分开,因此不将其作为有利勘探目标。

总的来说,二级滑塌浊积体规模较大,最大可达30×18cm2,最小也有10×10cm2。两个液化滑塌浊积体较小,大的为6×4cm2,小的为3×3cm2。两个次生叠置滑塌浊积体面积也很小,都在3×3cm2左右。二级滑塌体的泥质沟道最长可由前缘斜坡根部延伸至水槽顶端,长达100cm,短的也有30cm长(次生叠置体除外)。沟道的宽度一般与浊积体大小有关,浊积体越大沟道越宽。

(二)无外界触发机制作用模拟

无任何外界触发机制作用下,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体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前缘砂体的压实沉陷作用。前缘主沟道入水口处的砂体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向下部泥岩压实沉陷,从而导致三角洲前缘局部位置的滑塌,并进一步产生远距离搬运的浊积砂体。

三角洲平原分支河道的频繁改道,也是三角洲不断发育生长的主要方式。在河道间歇期,三角洲平原以漫流沉积为主,不发育主河道,大量的泥质沉积物被带入前缘的湖盆中。由于泥质浊流的搬运距离比较远,在三角洲前缘会形成较厚的、表面平直的泥岩,它直接覆盖在前缘斜坡底部之上。该层泥岩未固结,而且饱含水,一旦上部有物质沉积,则处于欠压实状态,因此是无触发机制作用下三角洲前缘发生滑塌的重要前提。

在主河道发育期,大量的砂质沉积物经河道搬运至三角洲前缘,形成具有固定前缘斜坡的前积体。这组前积体直接形成在河道间歇期的泥岩之上,当其规模和沉积厚度达到一定时,其自身的重力开始大于下部泥岩的承受能力,这时前缘会产生一条高角度的正断层,断层上盘的砂岩前积体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滑塌沉陷,取代下部的泥岩沉积,并迫使泥岩向下坡方向推移。同时,砂岩前积体滑塌后,前缘斜坡的坡度变得平缓,砂岩可沿泥质沉积物表面滑移更远的距离,滑塌砂体规模越大则移动越远。对下部的泥岩,这些砂体质量同样是超载的,因此沿着滑塌砂岩的分布可形成多条同生正断层,各断层下降盘的砂岩随着主滑塌的继续同样也发生滑塌和变形,在移动过程中形成火焰构造、揉皱构造等各种变形构造,砂泥接触面上还可以形成重荷模等反映重力流沉积的标志。泥岩的揉动变形使原来就被断层断开的滑塌砂体变得更加孤立,在三角洲前缘形成一系列孤立的浊积体。同时,由于饱含水的泥岩在上部沉积物的重力作用下还可以发生液化现象,使主砂体前方本来就已经发生变形的区域变得更为复杂。

由于底形坡度的存在,滑塌砂体以及液化形成的砂、泥、水混合浊流在重力作用下会沿着底形滑动,冲蚀出一条近于垂直岸线的深水沟道,沉积物沿沟道缓慢移动和沉积。其中的砂质沉积物在移动过程中会先沉积下来,沿着沟道形成断续相连或孤立的小型浊积砂体。在底形的坡折处,由于坡度骤减以及砂质沉积物含量的减少,剩下的泥质沉积物失去了迁移的动力而在坡折附近发散,形成舌形发散体(图10-11)。

图10-11 无外界触发机制下三角洲前缘滑塌体系平面分布图(单位:cm)

河道发育期过后,整个前缘剖面继续接受泥质沉积,并等待下一期主河道的来临。而下一期主河道同样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同时,后一组塌陷还可以将前一组已经或几乎已经孤立的砂岩体向湖盆方向推挤,在离母源区更远的地方保存下来。多期的压实沉陷作用使该类浊积体分布更复杂。早期压实沉陷形成的深水沟道内的浊积体,甚至早期的主滑塌砂体也可能被逐步孤立在后期三角洲下面。

(三)波浪作用模拟

波浪对湖岸有较强的侵蚀作用。断陷盆地内构造的频繁活动不仅会产生强烈的地震,而且会搅动湖盆内水体引起湖啸,所形成的波浪可以破坏和改造三角洲前缘,进而诱发形成浊积砂体。这类浊积体不是滑塌成因的,而是前缘砂体再沉积的产物。

波浪作用的模拟是在湖平面基本保持不变的基础上进行的,待水体澄清后在水槽末端的中央位置通过容器在水中的上下起伏来制造波浪,造波时间4min,平均波高8cm。

在波浪作用下,岸线附近的沉积物被波浪搅起,形成浊流,并被波浪的回流作用携带至湖盆内部,在最大浪基面以下接受再沉积。静水面与最大浪基面之间的前缘沉积被波浪的回流作用带走后,在三角洲前缘形成一个环带状的液化区。液化区是一个平坦的沉积区,由于该区上部的原始沉积物被波浪回流作用带走,下部饱含水的砂、泥岩因上部压力的突然消失而涌上地表,形成砂火山、泥火山等液化现象,最后液化区的砂岩沉积表面被泥岩所覆盖,并显示出明显的区带性。

波浪回流作用所携带的沉积物在三角洲前缘斜坡脚的再沉积是进一步形成三角洲前缘浊积体的重要前提。前缘坡脚处沉积的砂岩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三角洲前缘的底形斜坡进一步向前移动,形成指状砂体(图10-12)。这些指状砂体根部与坡脚沉积的主砂体相连,向深湖方向指状变窄。指状砂体在移动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弱,指根砂体受主砂体的牵引会很快停止移动,而指尖砂体在重力和惯性力的作用下会沿着底形斜坡继续移动,直至其能量全部消失,在前缘形成孤立的浊积砂体。

图10-12 三角洲前缘波浪改造示意图

这种浊积体是以块体流的形式迁移的,由于没有后续能量的补充,其迁移动力很快消散,因此并不会移动很远的距离。此外,指尖砂体规模太小也可能是它移动距离不远的原因之一,这就导致了实际勘探中很难将该类浊积体与三角洲主砂体区分开。

波浪作用形成的浊积体规模小,数量少,且靠近三角洲主砂体。实验中只有一个指状砂体形成的浊积体最为明显,形成两个小型孤立的浊积体,前方的浊积体大小为2×3cm2,距坡脚主砂体55cm远(泥质沟道的距离);后方浊积砂体相对较大,有3×5cm2大小,距坡脚主砂体30cm远,泥质沟道宽2~3cm。

(四)滑塌浊积体分布规律

不同机制形成的三角洲前缘浊积体,其沉积特征、发育规模、分布规律等也都不一样。地质历史上,各种成因机制可以是同时存在、共同作用,也就是说,三角洲前缘发育的浊积体往往是混合成因的,不同类型的浊积砂体在三角洲前缘成片、成带出现,这使我们既看到了三角洲前缘隐蔽油气藏类型的多样性和较好的勘探前景,同时又增添了我们预测的难度。

根据水槽实验模拟结果可以发现,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体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带性。各种成因机制下,三角洲前缘的主体滑塌都会沉积在前缘斜坡的坡脚处。这些主滑塌沉积的砂体往往与三角洲前缘斜坡砂体在垂向上相互叠置,平面上紧密相连。通过沉积构造的差别虽然可以将它们区分开,但由于二者连通性较好,并不能将主滑塌体沉积作为独立的浊积体来分析。

主滑塌砂体的前方才是孤立的滑塌浊积体发育的场所。根据水槽实验模拟结果,将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体的分布划在四个区带内,区带Ⅰ是紧邻主滑塌沉积体的区域,也是波浪成因的浊积体(图10-13①,图10-14①)和地震作用产生的次生叠置浊积体(图10-13④,图10-14④)发育的有利场所。区带Ⅱ是三角洲前缘与底形坡折之间的中央区带,强水流作用下三角洲前缘重力压实沉陷形成的深水沟道内的浊积砂体(图10-13②,图10-14②)以及振动作用下液化滑塌形成的小型浊积体(图10-13③,图10-14③)由于动力作用的逐渐消失而多沉积于该区带内。区带Ⅲ位于底形坡折附近,是强水流作用下形成的滑塌浊积体系的舌形发散体(图10-13⑤,图10-14⑤)沉积的场所。区带Ⅳ为三角洲前缘的深水洼陷区,地震作用产生的断阶滑塌所形成的二级滑塌浊积体(图10-13⑥,图10-14⑥)主要沉积在该区域。

相对而言,区带Ⅰ、Ⅱ和Ⅳ中的浊积砂体是较为有利的勘探目标,尤其是区带Ⅳ中的浊积砂体,规模较大、砂质含量较高,又发育在深洼陷内,直接与生油岩相接触,是三角洲前缘最为有利的岩性油气藏。区带Ⅰ和Ⅱ中的浊积砂体规模小,分布的规律性差,是次一级的有利目标。区带Ⅲ沉积的浊积体虽然规模较大,但沉积物泥质含量高,物性差且厚度薄,是最次一级的三角洲前缘浊积体勘探目标。

图10-13 三角洲前缘浊积体平面分布规律示意图

图10-14 三角洲前缘浊积体剖面分布规律示意图

⑻ 什么是热水浸提法实验室操作.实验装置是什么样的

多糖(polysacharides,PS),又称多聚糖,是由10个以上的单糖通过苷键连接而成的,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天然大分子化合物.它广泛分布于自然界高等植物、藻类、微生物(细菌和真菌)与动物体内.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逐渐发现多糖具有复杂的、多方面的生物活性和功能[1]:(1)多糖可作为广谱免疫促进剂,具有免疫调节功能,能治疗风湿病、慢性病毒性肝炎、癌症等免疫系统疾病,甚至能抗AIDS病毒[2].如甘草多糖具有明显的抗病毒和抗肿瘤作用[10],黑木耳多糖、银杏外种皮多糖和芦荟多糖可抗肿瘤和增强人体免疫功能[3-5].(2)多糖具有抗感染、抗放射、抗凝血、降血糖、降血脂、促进核酸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作用.如柴胡多糖具有抗辐射,增强免疫功能等生物学作用[6],麦冬多糖具有降血糖及免疫增强作用[7-8],动物黏多糖具有抗凝血、降血脂等功能[9].(3)多糖能控制细胞分裂和分化,调节细胞的生长与衰老.如爬山虎多糖具有抗病毒和抗衰老作用[10],银杏外种皮粗多糖具有抗衰老、抗过敏、降血脂、止咳祛痰、减肥等功能[11]. 另外,多糖作为药物,其毒性极小,因而多糖的研究已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 由于多糖具有的生物活性与其结构紧密相关,而多糖的结构又是相当复杂的,所以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相对缓慢.但人们在多糖的分离提取与纯化方面已做出了不少工作. 1. 多糖的提取[12] 1.1 热水浸提法: 1.1.1多糖提取条件的优选根据文献报道[13]:影响热水浸提多糖的因素主要有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溶剂体积、浸提温度、pH值、醇析浓度和植物颗粒大小等.在试验前对上述多种因素利用正交实验法做出优选,才能选出最佳提取方案. 1.1.2其步骤为:原料→粉碎→脱脂→粗提(2-3次)→吸滤或离心→沉淀→洗涤→干燥首先除去表面脂肪.原料经粉碎后加入甲醇、乙醚、乙醇、丙酮或1:1的乙醇乙醚混合液,水浴加热搅拌或回流1-3小时,脱脂后过滤得到的残渣一般用水作溶剂(也有用氢氧化钾碱性水液、氯化钠水液、1%醋酸和1%苯酚或0.1-1M氢氧化钠作为提取溶剂)提取多糖.温度控制在90-100℃,搅拌4-6小时,反复提取2-3次.得到的多糖提取液大多较粘稠,可进行吸滤.也可用离心法将不溶性杂质除去,将滤液或上清液混合(得到的多糖若为碱性则需要中和).然后浓缩,再加入2-5倍低级醇(甲醇或乙醇)沉淀多糖;也可加入费林氏溶液或硫酸铵或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等,与多糖物质结合生成不溶性络合物或盐类沉淀.然后依次用乙醇、丙酮和乙醚洗涤.将洗干后疏松的多糖迅速转入装有五氧化二磷和氢氧化钠的真空干燥器中减压干燥(若沉淀的多糖为胶状或具粘着性时,可直接冷冻干燥).干燥后可得粉末状的粗多糖. 1.2 微波辅助提取法:其原理为利用不同极性的介质对微波能的不同吸收程度,使基体物质中的某些区域和萃取体系中的某些组分被选择性加热,从而使萃取物质从基体或体系中分离出来,进入到介电常数小,微波吸收能力较差的萃取剂中[14]. 由于微波能极大加速细胞壁的破裂,因而应用于中草药中有效成分的提取能极大加快提取速度,增加提取产率.而且由于其选择性好,提取后基体能保持良好的性状,提取液也较一般的提取方法澄清[15]. 聂金源等在柴胡多糖和黄酮化合物的提取[18]中对微波辅助提取法、超声辅助法和索氏提取法进行比较,发现微波辅助提取法所需时间最短(10min),多糖的提取率最高(28.46%). 1.3 超声辅助法:其原理是利用超声波的空化作用加速植物有效成分的浸出提取,另外超声波的次级效应,如机械振动、乳化、扩散、击碎、化学效应等也能加速欲提取成分的扩散释放并充分与溶剂混合,利于提取[16]. 超声波辅助法与常规提取法相比,具有提取时间短、产率高、无需加热等优点[17]. 1.4 索氏提取法:将植物粉末置于索氏提取器中,加入石油醚,60℃-90℃条件下提取至无色(一般为6小时).过滤,滤渣挥发干燥完溶媒后加入80%乙醇,再提取6小时,过滤,滤渣乙醇挥发干燥后加蒸馏水.回流提取2次,趁热过滤,滤液减压浓缩,再除蛋白,醇沉,除色素.60℃干燥,称重. 1.5 醇提法:先后将90%和50%乙醇加入植物粉末中,振荡充分再抽滤.滤液中加入足量无水乙醇,至于4℃冰箱中过夜.减压抽滤,再除去色素,得多糖粗品,在60℃通风干燥箱中干燥,再置干燥皿中恒重保存. 醇提法方法简单,易于操作,但提取率较低,乙醇使用量大,不宜大规模提取使用. 1.6 其它方法:多糖的提取方法还有稀碱液浸提法、稀酸液浸提法、酶法等.但由于稀酸、稀碱条件下,易使多糖发生糖苷键的断裂,部分多糖发生水解而使多糖的提取率减少,因而很多试验中避免采用稀碱液浸提法和稀酸液浸提法. 2. 多糖的纯化 2.1 多糖中杂质除去方法 粗多糖中往往混杂着蛋白质、色素、低聚糖等杂质,必须分别除去. 2.1.1 除蛋白质采用醇沉或其它溶剂沉淀所获得的多糖,常混有较多的蛋白质,脱去蛋白质的方法有多种:如选择能使蛋白质沉淀而不使多糖沉淀的酚、三氯甲烷、鞣质等试剂来处理,但用酸性试剂宜短,温度宜低,以免多糖降解.常用的方法有[19]: 2.1.1.1 沙维积法(Sevag法)[20]:根据蛋白质在氯仿等有机溶剂变性而不溶与水的特点,将多糖水溶液、氯仿、戊醇(或正丁醇)之比调为25:5:1或25:4:1,混合物剧烈振摇20到30分钟,蛋白质与氯仿-戊醇(或正丁醇)生成凝胶物而分离,然后离心,分去水层和溶剂层交界处的变性蛋白质.此种方法较温和,在避免降解上有较好效果,但效率不高,如五味子多糖的提取实验中要重复处理达三十几次.并且每次除去蛋白质变性胶状物时,不可避免的溶有少量多糖,另外少量多糖与蛋白质结合的蛋白聚糖和糖蛋白,在处理时会沉淀下来,造成多糖的损失.如能配合加入一些蛋白质水解酶,再用Sevage法效果更佳. 2.1.1.2 三氟三氯乙烷法[21]:多糖溶液与三氟三氯乙烷等体积混合,低温下搅拌10min左右,离心得上面水层,水层继续用上述方法处理几次,即得无蛋白质的多糖溶液,此法效率高,但溶剂沸点较低,易挥发,不宜大量应用. 2.1.1.3 三氯醋酸法:在多糖水溶液中滴加5%-30%三氯醋酸,直至溶液不再继续混浊为止,在5-10℃放置过夜,离心除去沉淀即得无蛋白质的多糖溶液.此法会引起某些多糖的降解. Sevag法、三氟三氯乙烷法和三氯醋酸法三种方法均不适合糖肽,因糖肽也会像蛋白质那样沉淀出来.对于对碱稳定的糖蛋白,在硼氢化钾存在下,用稀碱温和处理,可以把这种结合蛋白质分开[1]. 2.1.1.4 酶解法[22]:在样品溶液中加入蛋白质水解酶,如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木瓜蛋白酶、链霉蛋白酶等,使样品中的蛋白质降解.通常将其与Sevag法综合使用除蛋白质效果较好. 2.1.1.5 盐酸法[23]:取样品浓缩液,用2mol/L盐酸调节其PH至3,放置过夜,在3000r/min条件下离心,弃去沉淀,即脱去蛋白质. 另有李知敏[23]和叶将瑜[25]等人分别在植物多糖实验中证明:盐酸法、三氯乙酸法及Sevag法脱蛋白率分别为72.5%、46.1%和42.3%,多糖的损失率分别为15.1%、6.1%和14.3%.盐酸法脱蛋白率高,但多糖的损失率也较高;三氯乙酸法较温和,但除蛋白效率不高;Sevag法的脱蛋白效果不及前两种. 2.1.1.6 其它方法:可以加入5%ZnSO4溶液和饱和Ba(OH)2溶液,振荡后离心去蛋白.此法除蛋白不够彻底,可结合Sevag法使用.还可在提取液中加入50%的TCA溶液至沉淀完全,在4000r/min的条件下离心10min,收集上清液,即为除蛋白液.还有人使用4:1的氯仿-乙醇溶液除蛋白,将混合液清摇,再静置,取上清液.此过程需重复多次方可除尽蛋白. 除去蛋白质的样品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验,观察在280mm处是否有吸收,如果无吸收则表明蛋白质已经除尽[24]. 2.1.2 除色素 2.1.2.1活性炭(activated carbon)除色素[12]:活性炭属于非极性吸附剂,有着较强的吸附能力,特别适合于水溶性物质的分离.它的来源充足,价格便宜,上柱量大,适用于大量制备性分离.目前用于色谱分离的活性炭主要分为粉末状活性炭、颗粒状活性炭、锦纶活性炭三种.一般情况下,尽量避免用活性炭处理,因为活性炭会吸附多糖,造成多糖的损失. 2.1.2.2对于植物来源的多糖,可能含有酚型化合物而颜色较深,这类色素大多呈负性离子,不能用活性炭吸收剂脱色,可用弱碱性树脂DEAE纤维素或DuoliteA-7来吸附色素. 2.1.2.3若糖和色素时结合的,易被DEAE纤维素吸附,不能被水洗脱,这类色素可进行氧化脱色:以浓氨水或NaOH液调至PH8.0左右,50℃以下滴加H2O2至浅黄色,保温2小时. 2.1.2.4 依次用丙酮、无水乙醚和无水乙醇洗涤多糖,即可得到较为纯净的多糖.此法较为简单,便于操作,多糖损失也较小. 2.1.2.5 用4:1的氯仿-正丁醇除色素.操作简单,多糖有一定损失. 2.1.2.6发酵来源的多糖颜色一般较浅,色素含量较少,一般可不除色素. 2.1.2.7对于动物,微生物等提取得到的多糖也可根据不同情况按上述方法处理. 2.1.3 除低聚糖等小分子杂质 2.1.3.1采用逆向流水透析法.即准备好一桶蒸馏水,用一根导管将水通入透析袋的烧杯底部,另用一根导管将水引出,根据水量控制流速,使水缓慢流动48小时.这样得到的就是多糖的半精品. 2.1.3.2利用溶液浓度扩散效应,将分子量小的物质如无机盐、低聚糖等从透析袋渗透到袋外的蒸馏水中,不断换水即可保持浓度差,从而除尽小分子杂质.具体的做法是根据多糖溶液的体积截取相应长度的透析袋,用透析夹夹住一端,灌入多糖液,离液面2-3cm处夹紧透析袋,置于一大烧杯中,注入蒸馏水至完全浸没透析袋后,用磁力搅拌器慢速搅拌,每12小时换一次水,重复3-4次. 2.2 多糖的纯化方法 纯化是将多糖混合物分离为单一多糖的过程,纯化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2.2.1 分部沉淀法 根据各种多糖在不同浓度的低级醇或丙酮中具有不同溶解度的性质,逐次按比例由小到大加入甲醇或乙醇或丙酮,收集不同浓度下析出的沉淀,经反复溶解与沉淀后,直到测得的物理常数恒定(最常用的是比旋光度测定或电泳检查).这种方法适合于分离各种溶解度相差较大的多糖.为了多糖的稳定,常在pH7进行,唯酸性多糖在pH7时-COOH是以-COO` 离子形式存在的,需在pH2-4进行分离,为了防止苷键水解,操作宜迅速.此外也可将多糖制成各种衍生物如甲醚化物、乙酰化物等,然后将多糖衍生物溶于醇中,最后加入乙醚等极性更小的溶剂进行分级沉淀分离. 2.2.2 盐析法 在天然产物的水提液中,加入无机盐,使其达到一定浓度或饱和,促使有效成分在水中溶解度降低沉淀析出,与其它水溶性较大的杂质分离.常做盐析的无机盐的有氯化钠、硫酸钠、硫酸镁、硫酸铵等. 2.2.3 季铵盐沉淀法 季铵盐及其氢氧化物是一类乳化剂,可与酸性糖形成不溶性沉淀,常用于酸性多糖的分离.通常季胺盐及其氢氧化物并不与中性多糖产生沉淀,但当溶液的PH增高或加入硼砂缓冲液使糖的酸度增高时,也会与中性多糖形成沉淀.常用的季铵盐有十六烷基三甲胺的溴化物(CTAB)及其氢氧化物(cetyl trimethyl ammonium hydroxide,CTA-OH)和十六烷基吡啶(cetylpyridinm hydroride,CP-OH).CTAB或CP-OH的浓度一般为1%-10%(W/V)的多糖溶液中,酸性多糖可从中性多糖中沉淀出来,所以控制季铵盐的浓度也能分离各种不同的酸性多糖.值得注意的是酸性多糖混合物溶液的PH要小于9,而且不能有硼砂存在,否则中性多糖将会被沉淀出来. 2.2.4 柱层析:包括纤维素柱层析、纤维素阴离子交换柱层析、凝胶柱层析、亲和层析、高压液相层析和其它柱层析.如用活性炭及硅胶做载体的柱层来分离多糖;或用硼砂型的离子交换树脂分离中性多糖. 纤维素柱层析 纤维素柱层析对多糖的分离既有吸附色谱的性质,又具有分配色谱的性质,所用的洗脱剂是水和不同浓度乙醇的水溶液,流出柱的先后顺序通常是水溶性大的先出柱,水溶性差的最后出柱,与分级沉淀法正好相反. 纤维素阴离子交换柱层析 最常见的交换剂为DEAE-纤维素(硼酸型或碱型),洗脱剂可用不同浓度的碱溶液、硼砂溶液、盐溶液等.此方法目前最为常用.它一方面可纯化多糖,另一方面还适于分离各种酸性多糖、中性多糖和粘多糖. 凝胶柱层析 凝胶柱层析可将多糖按分子大小和形状不同分离开来,常用的凝胶有葡聚糖凝胶(sephadex G)、琼脂糖凝胶(sepharose bio-gel A)、聚丙烯酰胺凝胶(bio-gel P)等,常用的洗脱剂是各种浓度的盐溶液及缓冲液,但它们的离子强度最好不低于0.02.出柱的顺序是大分子的先出柱,小分子的后出柱.由于糖分子与凝胶间的相互作用,洗脱液的体积与蛋白质的分离有很大的差别.在多糖分离时,通常是用孔隙小的凝胶如sephadex G-25、G-50等先脱去多糖中的无机盐及小分子化合物,然后再用孔隙大的凝胶sephadex G-200等进行分离.凝胶柱层析法不适合于粘多糖的分离. 亲和层析 用凝聚素(一般是蛋白质和糖蛋白)做亲和色谱来分离多糖. 高压液相层析 2.2.5 制备性区域电泳 分子大小、形状及所负电荷不同的多糖其在电场的作用下迁移速率是不同的,故可用电泳的方法将不同的多糖分开,电泳常用的载体是玻璃粉.具体操作是用水将玻璃粉拌成胶状、柱状,用电泳缓冲液(如0.05mol/L硼砂水溶液,PH9.3)平衡3天,将多糖加于柱上端,接通电源,上端为正极(多糖的电泳方向是向负极的),下端为负极,其单位厘米的电压为1.2-2V,电流30-35MA,电泳时间为5-12小时.电泳完毕后将玻璃粉载体推出柱外,分割后分别洗脱、检测.该方法分离效果较好,但只适合于实验室小规模使用,且电泳柱中必须有冷却夹层. 2.2.6 金属络合物法 常用的络合剂有费林溶液、氯化铜、氢氧化钡和醋酸铅等. 2.2.7 其它方法:纯化除采用上述方法外,还有超过滤法(多糖溶液通过各种已知的超过滤膜就能达到分离)、活性炭柱色谱.另据报道,国外多采用的LKB柱色谱系统,用比旋度、示差折射及紫外检测多糖,各组分的峰位自动记录,分离效果好且方便. 2.3 多糖纯度的鉴定 2.3.1超离心法 由于微粒在离心力场中移动的速度与微粒的密度、大小和形状有关,故当将多糖溶液进行密度梯度超离心时,如果是组分均一的多糖,则应呈现单峰.具体的做法是将多糖样品用0.1molNaCl或0.1molTris盐缓冲溶液配制成1%-5%的溶液,然后进行密度超离心,待转速达到恒定后(通常是60000r/min),采用间隔照明的方法检测其是否为单峰. 2.3.2高压电泳法 由于中性多糖导电性差、分子量大、在电场中的移动速度慢,故常将其制成硼酸络合物进行高压电泳.多糖的组成不同、分子量不同,其与硼酸形成的络合物就不同,在电场作用下的相对迁移率也会不同,故可用高压电泳的方法测定多糖的纯度.通常高压电泳所用的支持体是玻璃纤维纸、纯丝绸布、聚丙酰铵凝胶、纤维素醋酸酯薄膜等.缓冲液是PH9.3-12的0.03-0.1mol的硼砂溶液,电压强度约为30-50V/cm,时间是30-120min.由于电泳时会产生大量的热,所以要有冷却系统,将温度维持在0℃左右,否则会烧掉支持体.一般单糖、低聚糖因醛基而发生的颜色反应在多糖上不明显,电泳后常用的显色剂是p-茴香胺硫酸溶液(p-anisidine)和过碘酸希夫试剂等. 2.3.3凝胶柱层析 常用的凝胶是Sephadex、Sepharose、Sephacryl,展开剂为0.02-0.2molNaCl溶液或0.04mol吡啶与0.02醋酸1:1的缓冲溶液,柱高和柱直径之比大于40. 2.3.4旋光测定法 在多糖水溶液中加入乙醇使其浓度为10%左右,离心得沉淀.上清液再加入乙醇使其浓度为20%-25%,离心所得二次沉淀,比较二次沉淀的比旋度.如果比旋度相同则为纯品,否则为混合物. 2.3.5其它方法:官能团摩尔比恒定法,即如为纯品两次分离所得产物的官能团如-COOH、-NH2、-SO3H、-CHO等摩尔比应该恒定.类似的方法还有示查折射法、HPLC法等.此外德国常用高压液相法来检测多糖纯度,结果可靠. 必须注意的是:纯度检查一般要求有上述两种方法以上的结果才能肯定.

⑼ 如图是观察水面波衍射的实验装置,AB和CD是两块挡板,BC是一个孔,O是波源,图中已画出波源所在区域波的传播

ABC

⑽ 粒子加速器的实验装置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是一台可以使正、负两个电子束在同一个环里沿着相反的方向加速,并在指定的地点发生对头碰撞的高能物理实验装置。由于磁场的作用,正负电子进入环后,在电子计算机控制下,沿指定轨道运动,在环内指定区域产生对撞,从而发生高能反应。然后用一台大型粒子探测器,分辨对撞后产生的带电粒子及其衍变产物,把取出的电子信号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它始建于1984年10月7日,1988年10月建成,包括正负电子对撞机、北京谱仪(大型粒子探测器)和北京同步辐射装置。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建成,为中国粒子物理和同步辐射应用研究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它的主要性能指标达到8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一些性能指标迄今仍然是国际同类装置的最好水平。 而且中美科学家还于2003年7月30日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首次发现一个新粒子,中美科学家合作分析研究从对撞机上得到的5800万个J粒子事例的数据时,发现了这个新的短寿命粒子。这可能是几十年前由科学家费米和杨振宁预言的多夸克态粒子。
上海同步辐射光源
上海光源是一台高性能的中能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它的英文全名为Shanghai Synchrotron Radiation Facility,简称SSRF。它是中国迄今为止最大的大科学装置和大科学平台,在科学界和工业界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每天能容纳数百名来自全国或全世界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在这里进行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
兰州重离子加速器
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是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台重离子加速器,同时也是我国到目前为止能量最高、可加速的粒子种类最多、规模最大的重离子加速器,是世界上继法国、日本之后的第三台同类大型回旋加速器,1989年H月投入正式运行,主要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以创新的物理思想,利用这台加速器成功地合成和研究了10余种新核素。
合肥同步辐射装置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 合肥同步辐射装置主要研究粒子加速器后光谱的结构和变化,从而推知这些粒子的基本性质。它始建于1984年4月,1989年4月26日正式建成,经过两次改造,迄今已建成数十个个实验站,接待了大量国内外用户,取得了一批有价值的成果。
大型强子对撞器
世界上最大、能量最高的粒子加速器——大型强子对撞器(Large Hadron Collider,简称LHC)
大型强子对撞器(Large Hadron Collider,LHC),是一座位于瑞士日内瓦近郊欧洲核子研究组织CERN的粒子加速器与对撞机,作为国际高能物理学研究之用。(全球定位点:北纬46°14′00″,东经6°03′00″46.233333333333;6.05) LHC已经建造完成,北京时间2008年9月10日下午15:30正式开始运作 ,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粒子加速器设施。但在2008年9月19日,LHC第三与第四段之间用来冷却超导磁铁的液态氦发生了严重的泄漏,导致对撞机暂停运转 。LHC是一个国际合作的计划,由34国超过两千位物理学家所属的大学与实验室,所共同出资合作兴建的。
激光粒子加速器
美国科学家Tomas Plettner在出版的《物理评论快报》上报告,他和斯坦福大学、斯坦福线形加速器中心(SLAC)的同事一起,用一种波长800纳米的商用激光调节真空中运行的电子的能量,获得了和每米递减4千万伏的电场一样的调制效果。这一技术有望发展成新型激光粒子加速器,用来将粒子加速到Tev(万亿电子伏)的量级。
传统的加速器必须做成几百米甚至更长的庞然大物,以将粒子能量提升到粒子物理学家所需的程度。几年来,科学家发展出一种主要基于激光等离子体的技术,可获得比传统加速器更高的加速梯度,从而为缩短加速度的长度带来可能。然而,之前的一些技术往往导致同步加速器的辐射损失或降低粒子束的质量,限制了其对粒子物理学家的吸引力。
斯坦福大学研究小组开发的新方法,在用激光束加速的同时,施加一个和激光同向的纵向电场,形成叠加的加速效果。电子获得的能量自然等于纵向电场和激光束单独作用施加能量之和。该装置在真空中加速电子,而不是在复杂得多的等离子体环境中。
在自然空间,激光的相位速度——单一波长光的传播速度——比电子的速度低,因此不会影响加速效果。然而,Plettner和同事用一种镀金的带状聚合物,在电子束和光束互相作用的点上设置一条“边界线”;该线减轻了电子束和光束之间的相互影响,使两者之间产生电子加速所需的能量交换,从而克服了这个问题。
“这项工作最初、最主要的动机是想探索开发粒子加速器的可能性,从而把现有直线加速器的长度缩减一个数量级。”Plettner说,“这将导致碰撞能达1Tev甚至更高的‘紧凑’型高亮度轻子碰撞的出现。”据悉,新方法还可能导致小型X射线源技术的发展。

与造波实验装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为什么轴承槽是矩形 浏览:64
冲床机械自动送料装置视频 浏览:581
空气检测装置标准化设备 浏览:370
摇筛传动装置 浏览:482
轴承怎么测试 浏览:847
发黄的电动车仪表盘怎么处理 浏览:305
机床为什么松刀会有压力 浏览:10
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探究实验 浏览:38
新益五金制品有限公司招聘 浏览:725
苹果设置为什么没有管理设备 浏览:370
发廊设备哪里有卖 浏览:674
esky轴承是什么牌子的 浏览:545
器材管理有哪些 浏览:680
东莞宝祥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浏览:397
长的装轴承的圆棒用什么材料加工 浏览:231
水系统装什么阀门好 浏览:108
7206轴承多少钱一个 浏览:301
超声波医用洗牙机什么牌子好 浏览:643
利簋是用什么工艺铸造的 浏览:119
松江区直销制冷设备哪个好 浏览:816
© Arrange www.fbslhl.com 2009-2021
温馨提示:资料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