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植物中的元素的分离与鉴定
首先要说的是分离植物中的元素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够去鉴定其中含有回哪些元素,首先C,答H,O,N是肯定含有的,K,Ca,Mg之类常见的金属元素植物中也是必不可少的。此外还会一些微量元素。
具体鉴定方法,实验室里可以采取浸提法。然后对滤液进行原子吸收光谱测定。这样具体含有的元素就能测出来了。
『贰』 如要重做植物中某些元素的分离与鉴定这个实验,实验仪器和步骤如何改善
元素的分离没有做过,只做过低端的色素的提取分离,生化实验里讲解的很多。。元素的分离应该有相关的实验技术的书的吧
『叁』 枯叶中几种元素的鉴定
枯叶中几种元素的鉴定
叶中的有机化学成分和无机矿物元素含有许多营养成分和药效成分。有机化学成分主要包括:茶多酚类、植物碱、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果胶素、有机酸、脂多糖、糖类、酶类、色素等;而无机矿物元素主要有:钾、钙、镁、钴、铁、锰、铝、钠、锌、铜、氮、磷、氟、碘、硒等。作为一名中学生, 叶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检测茶叶的主要元素,既可锻炼学生的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所以,本方案应用已学和资料提供的检验离子的反应,检验茶叶中的某些主要元素。
二、问题解决设想
这主要包括几个方面。首先,通过查找资料了解茶叶中大概含有哪几种元素。其次,运用已学和资料提供的检验离子的反应设计出检验主要元素的方向和路线;然后,通过路线、查找资料得出可行方案和根据方案设计实验检测茶叶的主要元素;最后,通过实验结果分析茶叶中含有的元素和对此次实验的总结。
三、试验设计方案
(一)、实验原理
溶液中的阴、阳离子大多能发生特征的化学反应,根据反应现象,可以推知其是否存在,达到定性地检测物质中某种元素的目的。在表1中,归纳了中学一些常见的离子检验方法。
表1 几种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离子
检验方法
现象
注意事项
Ca2+
在点滴板孔穴中滴2滴Ca2+试液、2滴6mol/L H Ac,再滴入饱和草酸铵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
Mg2+
在点滴板孔穴中依次滴加2滴Mg2+试液、2滴6mol/L氢氧化钠和2滴镁试剂
生成天蓝色沉淀
反应必须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常需加EDTA溶液以掩蔽其他氢氧化物沉淀的干扰
Fe2+
在点滴板孔穴中依次滴加1滴Fe2+试液、1滴2mol/L HCl和1滴
K3[Fe(CN)6]试剂
生成蓝色沉淀
Al3+
在离心管中依次滴加2滴Al3+试液、5滴水、2滴2mol/L H Ac和2滴铝试剂,震荡后在水浴中加热片刻,再加入2滴氨水
生成红色絮状沉淀
Zn2+
在小试管中依次滴加2滴Zn2+试液、5滴氢氧化钠溶液、10滴二苯硫腙,震荡后在水浴中加热
水溶液呈粉红色
Pb2+
在点滴板孔穴中依次滴加2滴Pb2+试液、2滴2mol/L H Ac和2滴0.5mol/LK2CrO4溶液
生成黄色沉淀
Ba2+、Ag+等有类似反应,但溶于HAc
Fe3+
在点滴板孔穴中滴2滴Fe3+试液、2滴6mol/L H Ac,再滴入KSCN溶液
出现血红色溶液
I-
在试管中加2滴I-试液和6滴CCl4,再逐滴加入氯水,边加边震荡
CCl4层出现紫色
PO43-
于滤纸上同一点处依次滴加1滴PO43-试液、1滴(NH4)2MoO4的硝酸溶液、1滴联苯胺试剂和1滴Na Ac
溶液
出现蓝色斑点或轮圈
(二)、实验探究过程
1、实验用品
药品:6mol/L HCl、浓氨水、草酸铵溶液、铝试剂、KSCN溶液、茶叶。
仪器:托盘天平、酒精灯、泥三角、蒸发皿、玻璃棒、三脚架、研钵、110mL烧杯、漏斗、滤纸、pH试纸
2、 实验装置
3、实验方案设计
4、实验步骤
(1)取10g茶叶于蒸发皿中用酒精中灼烧灰化,所得的灰分移至研钵中研细。
(2)在烧杯中加入两药匙研细的灰分,再加入30mL 6mol/L的HCl,搅拌后,
浸泡15min,过滤。
(3)用浓氨水调节滤液的pH至5左右,将得到的悬浊液煮沸30min后过滤。
(4)向实骤(3)得到的滤液中滴加草酸铵溶液,观察现象。
(5)实验步骤(3)得到的沉淀用6mol/L的HCl溶解。
(6)取两只试管,分别加入适量步骤(5)所得到的溶液,向其中一只试管加
入铝试剂,另一只试管加入KSCN溶液,观察现象。
四、实验过程记录
(一)实验现象记录
表2 实验现象记录
步骤
现象
方程式
(1)取10g茶叶于蒸发皿中用酒精中灼烧灰化,所得的灰分移至研钵中研细
(2)在烧杯中加入两药
匙研细的灰分,再加入
30mL6mol/L的HCl,搅
拌后,浸泡15min,过滤。
。
(3)用浓氨水调节滤液的pH至5左右,将得到的悬浊液煮沸30min后过滤。
(4)向实骤(3)得到的
滤液中滴加草酸铵溶液,
观察现象。
(5)实验步骤(3)得到的沉淀用6mol/L的HCl溶解。
(6)取两只试管,分别
加入适量步骤(5)所得
到的溶液,向其中一只试
管加入铝试剂,另一只试
管加入KSCN溶液,观察
现象。
(二)实验结论
五、相关问题探讨
1、茶叶中的Ca2+、Al3+、Fe3+在茶叶的灼烧后,可能以什么形式存在于茶叶灰中?
2、为什么要用6mol·L-1的浓盐酸来溶解茶叶灰呢?
3、为什么用浓氨水控制溶液的PH值,而不用氢氧化钠控制?
4、怎样鉴定溶液中的Al3+、Ca2+、Fe3+,说出使用的试剂及现象。
【教案分析】:
化学是一门实验的科学。通过这门课认识实验的意义,实验是我们判定的最主要的手段。实验化学这个模块,兼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学生认识事物及其变化规律提供了大量的实验事实。在操作过程中应充分放手给学生。给老师和学生更大的自由权,甚至突破教材,可以选自己认为合适的实验。能够让学生通过实验学化学,随学随做,随做随学。长期坚持下去,学生会通过实验建构学习化学的新模式。本教案设计符合新课改理念,内容充实,设计合理,实验利于学生的操作。实验化学虽然有很大的优势,但真正实施起来也有一定的困难。比如说:一个是时间少。二是知识内容的衔接。学生已有的知识有限。三是实验硬件条件,我们实验室完成不了的实验。四是教师的科研水平有限。但我们仍然可以克服这些困难,充分利用我们的实验条件开展适合我们学校学生的实验,我们开设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以体会为主。
『肆』 下图为用完全培养液栽培植物的实验装置图及培养过程中培养液里几种矿质元素
A正确复 CHONPS属于大量元素,培养液中制含量较多
B错,培养液中物质的浓度越高说明剩下的越多,应该是对E的需求最大
C错 培养液是完全培养液不会表现缺素症状
D错 植物正常生长除了需要氧气外,还要适宜的温度光照等条件。
『伍』 下图是验证植物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实验要用黑布将整个装置遮盖起来,不让
(1)要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就要使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以免影响实验效果回;因此实验时,答用黑布将整个装置遮盖起来,不让光线透入的目的就是防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2)因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因此第二天揭开黑布,装置内小烧杯中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实大钟罩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大大增加.
(3)氧气有助燃的性质,将燃烧着的火柴放进大钟罩内立即熄灭,说明大钟罩内氧气的浓度大大降低.
(4)根据呼吸作用的过程:有机物(储存能量)+氧(通过线粒体)→二氧化碳+水+能量,可以说明:植物的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5)呼吸作用在氧气的参与下,要不断的消耗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一部分用于呼吸作用,另一部分用于构建植物细胞或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入其他生物体内.
故答案为:(1)见光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影响实验效果
(2)二氧化碳
(3)氧气
(4)氧气;二氧化碳
(5)有机物;构建生物体;食物链
『陆』 如图是有关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两个实验的装置图,请据图并结合你平时的实验体验回答下列问题.(1)在实
(1)在实验一中,快要熄灭的卫生香遇到绿色植物在光下释放出的气体,发生的现版象是快要熄灭的卫生香迅速复燃,权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绿色植物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2)在实验二中,绿色植物必需预先经过的处理是暗处理.
将甲、乙两个装置放在阳光下几小时 后,各摘下一个叶片脱色、漂洗、滴加碘液,观察到变蓝的是
乙 装置中的叶片,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吸收二氧化碳.
(3)综合上述两个实验的结论可知,绿色植物对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起重要.要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可采取的措施是提高二氧化碳的含量.
『柒』 观察下列实验装置图,按要求作答:(1)写出图中四种实验操作的名称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分液)过滤
(1)由图中漏斗、蒸发皿、蒸馏烧瓶、分液漏斗等仪器可知,①为过滤,②为蒸内发,容③为蒸馏,④为萃取(分液),
故答案为: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分液);
(2)④中的玻璃仪器有分液漏斗、烧杯,故答案为:分液漏斗、烧杯;
(3)从海水中提取水,沸点不同,利用蒸馏装置;NaCl溶于水,分离NaCl和水利用蒸发装置;碳酸钙不溶于水,则分离CaCO3和水利用过滤装置;植物油和水分层,利用分液漏斗分液,故答案为:③;②;①;④.
『捌』 观察下列实验装置图,按要求作答:(1)写出图中实验操作的名称:①______ ③______(2)装置④中所有玻
(1)①为过滤;③为蒸馏,故答案为:过滤;蒸馏;
(2)④中玻璃仪器有烧杯、分回液答漏斗,故答案为:烧杯;分液漏斗;
(3)从KCl溶液中获取KCl晶体可用蒸发;从海水中提取水可用蒸馏;CaCO3不溶于水,可用过滤;植物油和水能分层,可用分液分离,故答案为:②;③;①;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