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5、利用Fe+CuSO4 =Cu+FeSO4设计一个原电池。在方框内画出实验装置图,并指出: 正极
没有盐桥的简易装置, 铜是正极, Cu2+ + 2e- == Cu
铁是负极, Fe - 2e- == Fe2+
Ⅱ 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验证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实验装置,下列有过说法不正确的是
选d,氢气失去电子,氯气得到电子,有电流,所以指针会转动。
Ⅲ 2015北京高考,问一下第4问内个实验装置是电解池还是原电池(两个电极均为石墨哦)
原电池。石墨导电,但本身不发生化学变化。
原反应就是2Fe3+ +2I- =可逆=2Fe2+I2
当指针归零就回是反应达到平衡,答然后向左管中滴加AgNO3溶液,生成黄色AgI沉淀,I-浓度降低,2Fe3++2I-=可逆=2Fe2++I2平衡逆向移动,原来正反应进行时右管b正极,现在是逆反应左管石墨就为正极,指针向左偏转;
Ⅳ (1)铜锌原电池装置如图.请回答:①简述实验现象____________;②取出盐桥时右边烧杯中溶液带______电
(1)①该装置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符合原电池构成条件,所以属版于原电池权,放电上,锌易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锌离子而作负极,所以锌逐渐被溶解,铜作正极,铜电极上铜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铜,所以正极上电极质量增加,放电过程中有电子通过,所以能产生电流,则电流计指针偏转,
故答案为:电流计指针偏转,锌电极逐渐溶解,铜电极质量增加;
②放电时,电子从负极锌沿导线流向正极铜,所以取出盐桥时右边烧杯中溶液带负电荷,故答案为:负;
(2)根据电池反应式知,锌易失电子作负极,锌对应的电解质溶液为可溶性的锌盐,如硫酸锌,亚铁离子得电子生成铁,则铁作正极,铁电极对应的电解质溶液为可溶性的亚铁盐,如硫酸亚铁,电子从负极锌沿导线流向正极铁,所以其装置图为.
Ⅳ 某学生利用下面实验装置探究盐桥式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按照实验步骤依次回答下列问题:(1)导线中电子流
(1)锌铜原电池中,锌比铜活泼,故锌为负极,铜为正极.原电池中,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回,故电子答的流向为a→b,故答案为:a→b;
(2)Zn为负极,锌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Zn-2e-=Zn2+,故答案为:Zn-2e-=Zn2+;
(3)0.64g铜物质的量为0.01mol,由电极反应式Cu2++2e-=Cu可知,生成1mol铜,转移2mol电子,故生成0.01mol铜,导线中转移0.02mol电子,电子数目为0.02NA,
故答案为:0.02NA ;
(4)左侧烧杯中锌失电子变成锌离子,使得锌电极附近带正电荷,吸引阴离子向左侧烧杯移动,右侧烧杯中铜离子得到电子变成铜,使得铜电极附近带负电荷,吸引阳离子向右侧烧杯移动,故盐桥中的K+向右侧烧杯移动、Cl-向左侧烧杯移动,故答案为:B.
Ⅵ 利用反应Zn+2FeCl 3 ═ZnCl 2 +2FeCl 2 设计一个原电池.在右边方格内画出实验装置图,并指出正极为_____
由反来应源“Zn+2FeCl 3 ═ZnCl 2 +2FeCl 2 ”可知,反应中Zn被氧化,应为原电池负极,失电子而被氧化, 电极反应为Zn-2e - =Zn 2+ ,正极应为活泼性比Zn弱的金属或非金属材料,Fe 3+ 在正极得到电子而被还原, 电极反应式为Fe 3+ +e - =Fe 2+ ,电解质溶液为FeCl 3 ,实验装置图可设计如下: ![]() . |
Ⅶ 简易铜锌原电池实验装置能使led发光吗
1、能。
2、使用低电压的LED,1.4V或1.8V的小功率二极管
3、把原电池串联使用,单个的电池一般电动势为1.1V,两个串联可以得到2.2V,如果还不亮,请串联三个
Ⅷ 利用反应Zn+2FeCl3=ZnCl2+2FeCl2设计原电池装置.(1)在框图中画出实验装置图,并指出:负极材料为_____
(1)由反应“Zn+2FeCl3═ZnCl2+2FeCl2”可知,反应中Zn被氧化,应为原电池负极,失电内子而被氧化,
电极容反应为Zn-2e-=Zn2+,正极应为活泼性比Zn弱的金属或非金属材料,Fe3+在正极得到电子而被还原,
电极反应式为Fe3++e-=Fe2+,电解质溶液为FeCl3,实验装置图可设计如下:,
故答案为:Zn;Zn-2e-=Zn2+;比Zn不活泼金属或碳;2Fe3++2e-=2Fe2+;
(2)若反应过程中有0.2mol电子通过,则溶解Zn的物质的量为0.1mo,质量为6.5g,故答案为:6.5.
Ⅸ 某学生利用下面实验装置探究盐桥式原电池的工作原理(Cu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4).按照实验步骤依次回答
图为原电池装置,Zn为负极,Cu为正极,
(1)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则电子流向为由a到b(或内a→b);
故答容案为:由a到b(或a→b);
(2)负极Zn失去电子,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故答案为:Zn-2e-=Zn2+;
(3)铜电极发生Cu2++2e-=Cu,增加0.64g,n(Cu)=
0.64g |
64g/mol |
Ⅹ 原电池实验
这个问题对初学者来说一直疑惑,实际上这个问题不必追究.原电池的形成原理就是要有两极+一电解质溶液+一个氧化还原反应+外电路闭和.因此原电池的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将一个氧化还原反应拆开了,将还原反应在正极进行,氧化反应在负极进行,而高一我们学的必修里的锌铜原电池是将锌和铜用导线连接后直接一起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在选修里突然就将该原电池一分为二成为锌半电池和铜半电池,而书本却没有作出任何解释.参考书也基本上不讲这个问题,根据查阅资料和许多老师的回答都是一致的,那就是实际上这两个电池的性质和原理几乎都是完全一样的,也就是哪一个都正确,只是经过化学科学的发展,人们发现第二种电池无论在性能上(比功率比能量)和强度上都比第一种强,所以将氧化还原反应以这一种更明显的方式一分为二,原理上并没有改变,只是为了增强其性能.
外电路:Zn失电子后电子流向Cu.
铜半电池:硫酸铜溶液里的Cu2+得电子变成铜.导致溶液中阳离子减少,于是盐桥(琼胶的KCl溶液)中的K+进入铜半电池补充阳离子电荷守恒.
锌半电池:电极锌失电子后变成Zn2+进入溶液,阳离子过多,盐桥中的Cl-进入锌半电池补充阴离子电荷守恒.
3者共同构成闭合回路,可以看出,总反应并没有变化,都是Zn + Cu2+ == Cu + Zn2+.但由于反应分别在两个半电池中进行,使原电池效率大大提高.
如果你还要问为什么会提高,那涉及到大学电化学高等知识,不需要过分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