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在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中,若向某一电解质溶液中逐滴加入另一溶液时,则灯泡由亮变暗
A.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NaCl,溶液电荷浓度不为0,灯泡不可内能熄灭,故A错误; B.硫容酸铜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完全反应时生成硫酸钡和水,溶液电荷浓度接近0,灯泡熄灭,符合题目要求,故B正确; C.硫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生成NaOH和硫酸钡,溶液电荷浓度不为0,灯泡不可能熄灭,故C错误; D.盐酸中逐滴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溶液电荷浓度不为0,灯泡不可能熄灭,故D错误. 故选B. |
㈡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实验
A.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NaCl,溶液电荷浓度不为0,灯泡不可能专熄灭,故属A错误;
B.硫酸铜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完全反应时生成硫酸钡和水,溶液电荷浓度接近0,灯泡熄灭,符合题目要求,故B正确;
C.硫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生成NaOH和硫酸钡,溶液电荷浓度不为0,灯泡不可能熄灭,故C错误;
D.盐酸中逐滴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溶液电荷浓度不为0,灯泡不可能熄灭,故D错误.
故选B.
㈢ 在溶液导电性的实验装置里注入浓醋酸溶液时,灯光很暗,改用浓氨水,结果相同。上述两种溶液混合起来做实
生成强电解质(醋酸铵无误)导致离子浓度增大了所以导电性增强;
CH3COOH+NH3.H2O=CH3COONH4+H2O。
㈣ 在溶液的导电性实验装置里,分别注入20ml 4mol/L的醋酸和20ml 4mol/L的氨水,灯光明暗程度相似,如果把这
醋酸和氨水两者混合生成强电解醋酸铵,完全电离,自由移动离子浓度变大,导电能力增强,灯光变亮,故选C.
㈤ 在两个溶液导电性实验装置中,分别注入30mL 2mol/L
醋酸和氨水都是弱电解质,部分电离,溶液中离子浓度较小
混合后生成了醋酸铵,属盐类,是强电解质,完全电离,溶液中离子浓度变大
使得溶液导电率变大,所以选B
㈥ 高中化学 溶液的导电性的实验过程
实验名称---某某溶液与水的导电性差异
实验目的---**(**的内容你自己填。例如比较某专某溶液与属水的导电性差异
可以是食盐啊什么的)
实验所用仪器---微电表。两个金属电极。6V或者12V直流电源
实验原理及步骤--溶液还有电解质,接通直流电源的电极同时浸润在溶液中,溶液可以导电产生电流,用微电表可以检测电流。
步骤:
1将两个金属电极分别接于电源正负两极。其中一个与电源电极间串联微电表
2将接好的电极分别同时浸入某种溶液,纯净水中;分别记录电流值
实验结论--若在溶液中测的电流值大于水中的。证明溶液可以导电。
若等于,则是不导电,或导电性与水相等。
一般不会小于。
㈦ 在溶液导电性实验装置中盛有硫酸铜溶液,
选A,之前变暗,是因为物质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物不导电,又变亮是因为反应结束后只剩该物质和生成物,该物质导电。
首先排除BC因为是沉淀,不选D因为反应后剩硫酸亚铁,铜粉。铁不溶于硫酸亚铁。
㈧ 测定电解质溶液导电性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向1molL-1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滴加入下列溶液,灯泡不是由亮→暗
氢氧化钡是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完全电离,
A.2HCl+Ba(OH)2=BaCl2+2H2O,氯化钡也是强电解质,反专应后溶液中电荷浓度属变大,灯泡变亮,故A选;
B.CuSO4+Ba(OH)2=BaSO4↓+Cu(OH)2↓,二者完全反应生成沉淀,导致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灯泡变暗,最后熄灭,再继续滴加硫酸铜溶液,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灯泡变亮,故B不选;
C.MgSO4+Ba(OH)2=BaSO4↓+Mg(OH)2↓,二者完全反应生成沉淀,导致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灯泡变暗,最后熄灭,再继续滴加硫酸镁溶液,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灯泡变亮,故C不选;
D.H2SO4+Ba(OH)2=BaSO4↓+2H2O,二者完全反应生成沉淀、弱电解质,导致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灯泡变暗,最后熄灭,再继续滴加硫酸溶液,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灯泡变亮,故D不选;
故选A.
㈨ 根据溶液的导电能力实验装置图,将实验现象及反映溶液导电能力
你好!
根据灯泡的亮度反映溶液的导电力的强弱
灯泡越亮,说明导电能力越强,说明该溶液中的离子浓度越大.
如果各溶液浓度相同的情况下,灯亮的,电离度大,灯暗的,电离度小.
如有疑问,请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