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海啸 科研消息
印度洋海啸在全球科技界引起强烈震撼,有关加强海啸预警科研和最大限度减少海啸灾害的呼声日见增强。据《纽约时报》报道,美国会正在考虑对海啸预警系统追加3000万美元,以支持海岸浮标系统、波浪计和地震传感器等海啸预警装置建设。估计为维持这样的系统每年需投入750万美元。目前类似的系统只存在于太平洋。在美国会作证的科学家指出,此次海啸导致如此大的伤亡和破坏,暴露不少地区缺乏海啸预警系统,他们呼吁给予太平洋海啸预警系统足够的经费,并增加对大西洋和印度洋以及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的类似支持。
据悉,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署将部署全部50个海洋探测传感装置,预计每个装置的安装费在25万美元,每年的维持费在5万美元。其中在太平洋已经安置了6个这样的传感装置。三年前,位于夏威夷的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依靠这6个传感装置,通过卫星及时传递了太平洋海啸信息。
中、德、澳等国纷纷建海啸预警系统
作为地震海啸严重区的中国也已建立了海啸预警机制。据中国国家海洋局提供的信息,上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加强了对海啸的预报力度,在沿海海域地震海啸分布概况和发生频率等方面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90年代后期起,国家海洋局组织开发了太平洋海啸资料数据库、太平洋海啸传播数值预报模式和越洋、局地海啸数值预报模式。这些模式已在我国广东大亚湾、浙江秦山等5个核电站的环境评价中得到应用。
澳大利亚科学家正计划建立耗资2000万美元的印度洋预警系统,其中包括30台测震仪,10台潮汐检测仪,6个海啸监测浮标,这些浮标与太平洋2万英尺下的压力记录仪连接,主要用于印度洋深海评估和海啸预测。
德国政府近日决定拨款4000万欧元,用于建立印度洋海啸预警系统。新的海啸预警系统将在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和其他邻国增加30到40个站点。发生地震时,警报将通过它们自动在因特网上发布,并通过地区数据中心以电子邮件或短信方式传播。
海啸科研成为新热点
除了建立和完善海啸预警体系外,与海啸相关的科学研究也正成为新的科研热点。据《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报道,一场探知深海地震和海啸灾害的革命正在悄无声息地进行中。
一批可接收海底信息的先进脉冲声纳正在加紧研制中;一些研究人员则期望通过跟踪监测珊瑚,来了解该地区海底地震史。
防灾减灾也成为紧迫课题。研究人员注意到,印度洋海啸的伤亡数如此之大与岸边建筑物规划失当有很大关系。巨浪席卷而来时,那些建在滨水区的停车场实际上成了摧毁建筑物的“钢铁加橡胶”的“武器”。为此,美国6所大学的科学家正协力开发相关的计算机模拟软件,研究人员希望在未来5至10年里,设计出适合于海啸易发区的滨江区域建筑布局,以尽可能降低海啸的为害程度。
http://news.sina.com.cn/c/2005-01-12/07254800004s.shtml
② 如何预防海啸
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大地活动都可能引起海啸。如何预防海啸呢?
③ 如何设计一个电压自动报警装置谢谢
简单说一下.先计算出允许的最大和最小值,再分别连接电动机,根据值算出相应角度,在那儿连金属片和电铃灯泡.
④ 火灾警报装置的设计要点有哪些
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均应设置火灾声警报装置,并在发生火灾时发出警报。
2、在环境噪声大于60dB 的场所设置火灾警报装置时,其声警报器的声压级应高于背景
噪声15dB。
3、火灾声警报器单次发出火灾警报时间宜在8s~20s 之间,同时设有火灾应急广播的火
灾自动报警系统中,火灾声警报应与火灾应急广播交替播放,并应设置播放同步控制装置。
⑤ 海啸预警系统的缺点是什么
1、不够精确
相对于那些能被证实的警报,也同样会制造许多更不确实的回警报。
2、无法预警答靠近震中的地区
当某地的沿海一带被推测极其接近震中时,没有任何系统能使它免于一场突如急来的海啸[来源请求]。例如北海道南西冲地震造成日本北海道的外海引发具破坏力的海啸。结果,在奥尻町的一个小岛上,202人罹难,数百人甚至于更多人失踪或受伤。这场海啸在地震后的三至五分钟停止,而大多数的牺牲者是在地震后幸存后,正要逃往高地或安全地点时被海啸吞噬。
当一场海啸即将带来突如急来的破坏前,仍然尚存一种可能性,该预警系统此时则能发挥作用。例如美国西海岸的外海发生一场规模极大的隐没带地震(9.0 的矩震级),那么远在日本的人们当海啸抵达之前,将给与他们比12小时更多的时间(从夏威夷与其他地方预警系统发布的可能性警报),使他们远离可能会造成影响的区域。
⑥ 海啸预警系统的研发设备
2014年4月22日,日本电子中央研究所向媒体公开了位于千叶县我孙子市内的大型实验设专备。据了解,该设备可以属以三分之一的规模,再现日本“3·11”大地震中发生的海啸。今后,该设备将用于防潮堤和铁塔的耐久实验等,能够有效的帮助核电站制定应对海啸的措施。
该设备由约、约、约的水槽以及能够蓄水约650吨的蓄水池组成。在运行中,水流的最大流速可以达到每秒7米,可以形成约2米高的大浪。登陆后的海啸,波浪会经历从浅而快速到深而缓慢的复杂变化,而该设备上装载了可以控制流量的阀门,再加上高度可以控制的拦水堤坝,所以能够再现出近似于实际海啸发生时的状态。
⑦ 如何设计一个遇水报警的装置
可以使用水位限制器,一端接报警装置就行了
⑧ 海啸预警系统的介绍
海啸预警系统是侦测海啸并警告以避免在海滨人员死亡的系统,包含两部份:一部分是侦测系统,另一部分是通讯系统和海边预警系统。
⑨ 海啸预警系统主要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什么
基于GIS的海啸预警信息系统集成框架 Integrated frame of tsunami warning information system based on GIS 预先利用CTSU海啸数值模型模拟出可能存在的各种假想海啸源.运用海啸数值计算模型,分别就5个不同震级(6.5、7.0、7.5、8.0、8.5)、6个不同震源深度(0、20、40、60、80、100 km)的1 400多个假想海啸源进行海啸数值模拟,模拟的时间步长为1 min,空间网格以2′为间隔,模拟区域为104°~132°N、0°~32°E.按照引发海啸的级别不同,将数模计算结果存贮于数据库之中,并在应用时基于GIS网格建立快速内插索引,自动输出预警信息,并在GIS界面中提供可视化表达.系统采用模板文件来定义预警分析的范围和内容.在海啸预警分析时,系统主要使用以下4个模板:(1) 海啸源网格模板,该模板定义了整个预警场中可能存在的海啸源地理位置和相关属性;(2) 海啸预警网格框架模板,此模板定义了整个海啸预警分析场中最后需要汇总的岸线网格位置;(3) 海啸预警岸段网格模板,该模板用来定义预警网格归于哪一个岸段;(4) 海啸预警城市网格模板,这个模板可以定义用户最为关心的重点城市的海啸预警信息.系统采用GIS界面,预警分析操作十分简单,系统运算也非常快,输入地震的精确位置、地震强度以及震源深度3个参数后,系统将自动执行一系列运算,在1~2 min内便可计算出所有海啸预警信息,并自动将预警信息在GIS界面中显示出来.最终以web网页的形式向公众发布海啸预警信息,达到了快速海啸预警分析的目的.网页开发采用Ajax技术,同时借助Google Maps API函数实现了预警信息的显示与维护.网络客户端仅需要1个浏览器,就可以实现有关信息的查询.系统在海量数据存贮、快速查询和分析等方面较好地解决了相关的技术难点,它对提高海啸防灾减灾科学决策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⑩ 海啸预警系统作用
收集海洋海盆的地震波和海潮监测站探测到的信息,交换各探测版点情报,评估能引发海啸的地权震并发布海啸警报。如果地震发生在海洋盆地内或附近,并且强度在6.5级(含)以上但在7.5级(含)以下(偏远海域和岛屿为7级以上),则向预警系统有关各方发出海啸信息公告。如果地震强度超过7.5级(近海和主要海域为7级以上) ,则发出海啸预警/监视公告,警告有关各方注意发生海啸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