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火炮反后座装置设计电子版

火炮反后座装置设计电子版

发布时间:2021-02-28 19:18:57

『壹』 现代装甲车已近接近老式坦克的重量,为什么不能装大口径火炮

轮胎对地面的抓力远低于履带,大口径火炮的反作用力不容易传给地面,所以轮式装甲车的大口径火炮射击会引起装甲车移动与跳动,大大影响射击准确性,也大大影响车辆轮胎的寿命。而且对装甲车威胁最大的是飞机与直升机,武器还要兼有防空作用。所以现代轮式装甲车虽然总重加大,仍然只适合安装高平两用小口径速射机关炮或者无后坐力炮火箭炮等武器,而不宜安装射速低的大口径火炮。

『贰』 二战有哪些战斗机装备有大口径火炮或者反坦克炮我对这种奇怪的机器很感兴趣。

苏联:
1943年夏季,苏联空军少量伊尔-2换装了37毫米NS-37炮,因为苏联认为德国装甲部队装备的坦克的顶部和后部装甲比较薄弱,23毫米航炮已经足够应付。之后45毫米,甚至57毫米口径的航炮相继开发出来。雅克-9K就有1门可以从桨毂中间发射的45毫米反坦克航炮。

图-2的第二架原型机图-2Sh装备一门75毫米炮,第三架则装备两门ShVAk20毫米机炮,两门37毫米NS-37机炮和两门45毫米NS-45机炮。但这些飞机并未投产。

德国:
德国使用最广泛的大口径航炮是37毫米的BK-3.7,它是由陆军的Flak-18型37毫米防空炮发展而来的。德国空军二战时期主要的反坦克攻击机型号有两种:首先是两翼下各挂一门BK-3.7航炮(每门备弹6发)的Ju-87G。尽管飞机本身设计已显落伍,性能并不出色,但BK-3.7航炮在战斗中被证明是对付苏联坦克的有效武器;

另一种被广泛使用的攻击机是Hs-129。由于使用两台缴获的法国Gnome-Rhone 14M4/5水冷发动机,Hs-129的动力明显不足。Hs-129机身两侧安装有MG-17和MG-151/20机炮各1门,真正用于反坦克的是机腹下吊挂的1门大口径航炮——Mk-101/103或BK-3.7。为了对付装甲日益加厚的苏联坦克,德国人实验过在Hs-129上安装威力惊人的75毫米口径BK-7.5航炮。同样也是75毫米口径的KwK-39和PAK-40也曾被安装在Ju-88P上,但它们的体积、重量和巨大的膛口焰是双发Ju-88P所不能承受的。因此,在Ju-88P1后的型号上,航炮的选择重新回到了BK-3.7或者由PAK-38发展而来的50毫米BK-5炮。

英国:
英国皇家空军最终使用重型航炮——“莫林斯航炮”有一段曲折的发展历史。

1942年英国陆军要求发展一种使用6磅炮弹的反坦克炮自动装弹机,莫林斯公司接手了该计划。虽然该公司之前只生产自动机械,而从没有生产过军械,但他们只用了5个月就完成了。但这

时德军虎式坦克的出现使得英国陆军认为,6磅炮弹不足以击穿其前装甲,所以该计划被取消。莫林斯公司转而为海军生产这种反坦克炮的航炮版,莫林斯航炮口径达57毫米,炮长3.78米,使用有22发炮弹的旋转弹仓。

英国皇家空军在1943年订购了36门莫林斯航炮,用于将蚊式战斗轰炸机改装成反坦克攻击机。7月,总共有27架蚊式经过改装并装载了这种航炮,成为蚊式FB.MK XVIII型。但这种炮也被认为不能有效攻击虎式坦克的装甲。这些蚊式攻击机被转交给了海岸司令部,用于反舰及反潜任务。战争后期,美、英比较彻底的抛弃了反坦克用大口径航炮,而转向了空地无制导火箭的研究。

美国:
其中的典型A-38灰熊(Grizzly),一种外形紧凑简洁的飞机,2台强劲的R-3350发动机为其提供动力。A-38在机鼻处安装了威力强大的T-15E1 75毫米航炮(备弹20发)。但不幸的是,由于B-29轰炸机的地位更优先,因此占用了几乎所有生产出来的R-3350发动机,A-38项目因此下马。

另外,还有号称“北美空中炮艇”的B-25G米切尔中型轰炸机。B-25G装备有1门75毫米M-4航炮,B-25H则换成T-13E1 75毫米炮。

M-4是一种轻巧紧凑的陆军火炮,B-25的机鼻空间刚好能容纳它。T-13E1则是在M-4基础上专门为飞机设计的轻型化版本。这种火炮在对付小型舰船和地面目标时非常有效,但由于它只能手动装填,且备弹量也很少,加之战争末期的太平洋上已经没有多少目标好打,因此B-25G/H上的航炮经常被拆下来换成几挺12.7毫米机枪。

意大利:
更加野心勃勃的计划是出自意大利人之手,它的名字是Piaggo P.108A。这是一种类似B-17的四发大型现代化轰炸机,但由于意大利实力有限,Piaggo P.108A只建造了很少数量,装备了意大利空军仅有的1个战略轰炸机中队。

Piaggo P.108A在机鼻安装了一门102毫米海军炮,射角向下。加上反后座系统,全炮重不超过1500公斤,火炮备弹50发,弹药总重1吨。除了局部的小缺陷外,Piaggo P.108A被认为是不错的设计。其轰炸改型则称为P.108B,它的性能难以评价,因为意大利的迅速投降令这个项目终结。

附带:二战后,美国研发的AC-130装备的大口径航炮可谓是“绝唱”。

AC130初期型号上使用从7.62毫米到20毫米的各种机枪机炮;并携带大威力的重磅炸弹,如用于铲除大面积丛林的重型BLU-82炸弹。后期的H型安装了1门105毫米榴弹炮(改进自陆军的105毫米炮,加装反后座装置),这可能是航空史上口径最大的航炮!

关于一、二战时期的大口径航炮,你可以参考下文:http://mil.news.sina.com.cn/2005-07-19/1029307103.html

『叁』 新闻中提到过中国有一种用卡车搭载的自行火炮,求该炮资料.

卡车搭载的?是不是和法国恺撒类似?

如果是的话那应该是155毫米的SH-1型车载加榴炮和122毫米的SH-2型车载榴弹炮.

下面是相关资料:

核心提示:近年来,中国先后研制出2款国产新型车载自行火炮,分别为155毫米的SH-1型车载加榴炮和122毫米的SH-2型车载榴弹炮。这两种中国轮式车载炮代表了中国最新的国防工业水平,具有不错的性价比,已吸引多国军方产生购买兴趣。

按照传统的火炮设计发展思路来看,以155mm加榴炮(榴弹炮)为代表的大口径压制火炮应当按照牵引和自行两条主线的模式发展。牵引火炮结构简单、重量轻、成本低廉适于大批量装备,但是自动化程度较低而且完全没有防护能力。自行火炮采用履带式底盘(极少数为轮式底盘)和装甲炮塔,火力强大、自动化程度高,具有良好的越野机动性能和防护性能,但是重量庞大、技术复杂、成本高昂,只有少数国家具备设计生产和大批量装备的能力。几十年来,虽然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但是大口径压制火炮的这一基本格局从未被打破过,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大口径自行火炮的发展浪潮中涌出另一朵浪花——155mm车载炮,这朵自行火炮中的奇葩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短时间风靡全球军火市场,而中国也成为受其影响的主要国家之一。

德国Pzh2000式155毫米自行榴弹炮性能优越,但战斗全重高达55吨,使它成为自行火炮中重量庞大、技术复杂、成本高昂的典型代表。

这些90年代以来出现的155mm车载炮几乎全部用标准6X6轮式军用卡车做底盘,搭载45或者52倍口径155mm长身管牵引加榴炮再辅以自动供弹机构和数字化火控设备构成,因此也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卡车炮”。由于火炮摇架以上的部分几乎可以完全借用牵引火炮的设计,因而车载炮无论研制成本还是技术难度都远较履带式底盘的装甲自行火炮低廉。但是,车载炮已经脱离了牵引火炮的概念,归为自行火炮范畴。和同样能够自主运动的自走炮(带APU系统的牵引火炮)相比,车载炮完全摆脱了牵引车的限制,能够实现快速行军战斗转换,地面机动性远优于牵引火炮和自走炮。车载炮底盘的驾驶室因为经过改造已经具备一定的装甲防护能力,因而炮手和驾驶员的安全性(大部分先进的车载炮驾驶室都拥有两排座椅,可以搭载炮班全部人员)也较牵引火炮有明显改观。

法国“凯撒”52倍口径155毫米车载自行火炮,该炮是上世纪90年代很有代表性的一款车载炮。

可以说,车载炮巧妙的结合了自行火炮“自己行动”和牵引火炮“简单实用”的优点,在大口径压制火炮战技性能和列装成本的天平上取得了良好的平衡。正是得益于这个明显的优势,车载炮一经出现就受到广大中小军事国家的广泛关注出口,现有型号的前景一路看好,由于研制门槛相对较低,向瑞典、波兰等以前没有大口径自行火炮研制经验的国家也纷纷开发自己的155/152mm车载炮,力图博得国内外潜在用户的青睐。短短十几年来,轮式车载炮的发展一发不可收拾,大有和传统履带式自行火炮分庭抗礼的势头。

车载炮的出现,使自行火炮的研制门槛降低。图为以色列研制的ATMOS2000型155毫米榴弹炮。

第一种国产车载加榴炮研制计划始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2002年前已有至少一门样炮问世。国产车载加榴炮的底盘采用WS2250型6×6特种专用卡车底盘,三轴均布设计,这种底盘采用176千瓦柴油机动力,相对于22吨的车重来说发动机功率较为强劲,底盘原有机动能力基本没有降低,并且能够用大中型运输机进行空运。底盘前部驾驶室的结构没有改变,虽然增加了一定的装甲防护,但是只能乘坐三名乘员,半数炮班人员仍然需要乘坐弹药运送车跟随火炮机动。
这种车载加榴炮的火炮部分直接借用PLL01型45倍口径155mm加榴炮,性能和原牵引火炮完全一致。火炮除发射国产155mm系列全膛弹药外,还可以兼容北约制式155mm弹药,发射国产远程全膛底排榴弹的最大射程为39千米,火炮的射击精度液与国产155mm牵引加榴炮相当。在炮尾气动输弹机的帮助下,最大射速可以达到4~6发/分。炮车携弹量为20发,存储在火炮前部的两个盒型装甲弹舱内。因为炮车只有一个尾部大型驻锄,因此方向射界较小,仅为左右各20度。国产车载加榴炮的自动化程度较高,火炮回转机构配备了电液自动瞄准机,能够控制火炮自动或半自动指向目标。驻锄和火炮行军固定器液都在电液驱动下实现了自动收放。火炮的行军战斗转换和战斗行军转换都可以在1分钟内完成。考虑到火炮的实验目的和节约成本,这门车载炮并未配备自主导航/定位系统和火控系统。

中国PLL01型45倍口径155mm加榴炮,中国第1代车载炮火炮部分直接借用了该炮。

配备有辅助动力的中国PLL01型45倍口径155mm加榴炮,这使该炮可以依靠自身动力进行转移,只是速度较慢。

这种车载炮由于火炮性能已经落后(采用45倍口径身管和螺式炮尾结构)而且系统配套并不完整,因此不具备实战意义。但是作为第一种国产155mm车载加榴炮,它比较圆满的完成了国产车载炮项目论证和可行性研究,为后续52倍口径车载加榴炮的研制打下良好基础。

采用万山汽车公司WS2250型6×6特种专用卡车底盘的中国第1代车载炮。

在45倍口径155mm车载炮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国紧接着研制了新一代52倍口径155mm车载加榴炮。通常情况下,国外车载炮的火炮部分几乎都直接采用同口径牵引火炮的设计,但是由于中国没有真正立项的45倍口径以上长身管牵引155mm火炮项目(仅在8、90年代利用老式国产牵引火炮炮架改造过几门52倍口径弹道试验炮),国产新型车载炮使用的是国产155mm自行加榴炮的身管。新型车载炮的平衡机结构与国产155mm牵引火炮类似,但是安装方向恰好相反。方向机和平衡机手柄由轮盘式变为转矩更大,占用空间更少的曲柄式。火炮反后座装置的变化非常大,安装位置移动到火炮身管下方,外形结构和PLZ-45自行火炮非常类似,特别是与PLZ-45火炮相同的横楔自动炮闩炮尾结构直接说明了这种火炮的渊源。此外,火炮自动输弹机为了适应新型炮尾,结构也做了调整。

PLZ45型155毫米自行榴弹炮。SH-1型车载炮使用的是国产155mm自行加榴炮的身管。

国产新型车载炮采用铁马XC2030 型6×6通用越野车底盘,和前作相比已经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让人一眼望去很有“东方凯撒”的味道。首先发动机功率更为强劲,位置也移动到车首,这样检修时就不用像45倍径车载炮那样需要摇起整个驾驶室了。动力舱及后部的乘员舱采用框架加强结构,都得到了良好的装甲防护,钢装甲厚度为2.4毫米,防护等级达到了装甲运兵车的级别,车顶还有一个机枪转塔用于自卫。驾驶室有两排座椅,可以为全部5名乘员提供保护。由于驾驶室位置后移,火炮在正前方无法直接降低至水平位置,为了方便空运,车顶正中开有一个舱门,打开它就能让火炮穿过驾驶室,摇至水平位置。无独有偶,“凯撒”车载炮的驾驶舱也采用了这一有趣的设计。其次,由于火炮结构重量和发射后坐力有较大提高,车轴变为重型卡车的两轴后置结构,后部驻锄的结构随研制进度的不同有所变化,但是同样经过了加强,火炮在射界边缘区域进行直瞄射击时仍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最后,国产新型车载炮底盘后部各种搭载设备的布置更加井然有序。从前往后一次是火炮行军固定器,左右两排共4组弹舱(携带炮弹20发)和火控电子设备。液压驱动机构布置在车体中线,各种工具则固定在弹箱上部。上述大部分设备都得到了装甲盒的保护。

SH-1型155mm车载加榴炮采用铁马XC2030 型6×6通用越野车底盘,与法国“凯撒”车载炮颇为神似。

国产新型车载炮火力性能有了明显提升,其内弹道设计经过优化后符合《北约弹道谅解备忘录》的要求,采用国产弹药时全膛底排弹最大射程超过40千米,全膛底排火箭复合增程弹最大射程超过53千米,同时能够发射国产155mm制导炮弹,火炮射击精度优于国产45倍口径155mm火炮。新型车载炮还配备了完善的火控、定位系统和炮口初速测定雷达,自主作战能力有了明显提高,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数字化炮兵武器装备。

下面是中国SH-1型155mm车载加榴炮与世界其他几款典型车载炮的性能对比:

新型车载加榴炮2006年参加阿布扎比国际防务展时以SH-1的编号首度公开,很快就引起国内外人士的广泛关注,目前已有多个国家军方对其产生了浓厚购买兴趣。它一方面代表了新世纪初中国长身管155mm火炮武器优异的研制水平;另一方面也成为中国北方工业公司继PLZ-45火炮系统后又一个大口径压制火炮拳头产品,准备向竞争激烈的国际军贸市场进军。

SH-1型155车载炮发射底排火箭复合增程弹时最大射程能超过53千米。

由于具有较好的支撑能力,SH-1型155mm车载加榴炮可以实现0度平射。

SH-2型122毫米车载炮
除研制155mm车载加榴炮外,我国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也在积极探索122mm车载自行火炮技术。2006年,和SH-1式155mm车载加榴炮一同亮相的就有SH-2式轻型122mm车载榴弹炮。与SH-1火炮来源于国产155自行火炮不同的是,SH-2式122mm车载炮更接近现代车载炮典型设计,它的火炮和架体部分直接借用了国产PL-96式122mm牵引榴弹炮,弹道特性与国产新型牵引122mm榴弹炮完全相同。该炮发射122毫米制式弹药,可发射底凹弹时最大射程达18千米,发射底排弹最大射程为22千米,发射底排火箭增程弹的最大射程可达27千米,虽然没有自动装弹设备,但是因为122mm分装炮弹重量远轻于155mm火炮炮弹,其最大射速仍然可以达到6-8发/分。

SH-2型122毫米车载炮的火炮和架体部分直接借用了国产PL-96式122mm牵引榴弹炮。图为PL-96式122mm牵引榴弹炮炮群。

SH-2作为一种自行火炮,和原来的牵引火炮相比,虽然火炮本身结构变化不大,但是火控自动化程度有了明显提高。火炮装备了定位定向导航装置,具有自主作战能力,配置炮长终端、数传电台等综合信息系统,配有火控计算机、伺服控制系统等。火控系统具体由炮长终端、火控计算机、火控操控台、配电箱、捷联惯导装置、炮控箱、交流驱动设备、方位/高低电机、方位/高低传感器、射角限制器、半自动操纵台、倾角传感器、数传电台、通信控制器、车通设备等组成,并可根据需要重新选配,满足各层次信息化作战需求。有自动、半自动和人工三种作战模式。在自动模式下,炮长只需通过火控终端接受前观或指挥所发来的射击诸元,按下瞄准按钮后炮控设备将自动瞄准目标,火炮射击后还能快速自动复瞄,让高速持续射击成为可能。因为实现了火控、操瞄的全自动化,SH-2作战使用变得及其方便快捷,其行军/战斗转换时间仅为45-50秒,典型作战模式下:行军转战斗-发射6发炮弹-战斗转行军全过程可在2分钟以内完成,打了就跑,大大提高了战场生存能力。

中国国产SH-2型122毫米车载榴弹炮发射瞬间。虽然没有自动装弹设备,但是因为122mm分装炮弹重量远轻于155mm火炮炮弹,其最大射速仍然可以达到6-8发/分。

SH-2型122毫米车载榴弹炮发射不同弹药的射程。

SH-2型122mm车载榴弹炮底盘系统以“枭龙”轻型高机动越野车为基础,以底盘与火炮系统一体化设计方法设计制造,非独立悬挂的前、中、后三桥均为门式桥,全时6x6驱动,最小离地间隙400毫米,发动机功率160千瓦,传动箱是变速、分动一体式结构。采用对开式车轮,中央充放气系统,前后轴四轮转向,让其具备了类似坦克的小半径转向掉头能力,最小转弯直径不大于13米。SH-2底盘采用一体化设计的高端面框型车架,因为是三桥等间距布置,SH-2的火炮上架通过座圈直接安装在中央车桥上方,形成独特的射击支撑结构,有效承受火炮发射时的后坐载荷,火炮射击稳定性优良,这种设计让SH-2具备了360度全向射击能力,而且可以在正前方向进行0度角平射,具备了极佳的火力转移能力。SH-2底盘具有宽敞舒适的驾驶室,早期样车驾驶室采用平头设计,后期样车为了适应火炮平射炮口冲击波,对驾驶室结构做了重点强化,更换为一种漂亮的前置发动机驾驶舱。驾驶室内部仪表板、火控设备、控制面板等根据室内空间进行了合理布置和优化设计。驾驶室左右各设置两个侧门,前面两个供驾驶员和炮长出入,后面两个供三位炮手出入,乘员进出方便。车窗玻璃均可防火炮射击时产生的冲击波。驾驶室内部装有暖通和空调,具有良好的热区和寒区乘员舒适性。SH-2的战斗全重小于11.5吨,可携带24发弹药,乘员4-5人,可实现零度角射击,全炮高度2.95米。该炮公路最大行驶速度可达90千米/小时以上,最大续驶里程达到600千米。

从各方面来看,SH-2都是一种性能成熟先进的现代化轻型车载榴弹炮,可以认为是中国轮式车载炮技术发展十余年来获得技术经验的结晶,是对车载炮技术特性的一次完美展示。

SH-2型122毫米车载炮的平射和最大仰角状态。独特的射击支撑结构让SH-2具备了360度全向射击能力,而且可以在正前方向进行0度角平射。

可以预见,SH-1和SH-2这两种外贸车载炮必定能够赢得属于自己的订单份额,有了这些先进装备实物做见证,中国陆军在即将举行的国庆60周年大阅兵上无论公开何种先进车载自行火炮都是不会让人感到意外。

『肆』 M24霞飞轻型坦克的武装

主炮为M6 75mm火炮,此炮是为B25轰炸机设计的火炮,实际最早可以追溯到年,使用的弹药和M3火炮的通用,火炮安装在M64炮座上,此炮座的特点是采用同心式反或作装置,反后座装置的汽缸包着炮管,但是这一设计容易漏油而使火炮无法使用。此炮的身管壁要比M3薄,其更容易过热且寿命较短。火炮的重量很轻只有400磅,相比之下M3则有893磅。此炮的后座只有12英寸。火炮使用的弹药是M61 APC(APCBC/HE-T),M72 AP(AP-T)和M48 HE。火炮最大射程为14000码,M61在1000码的穿甲厚度只有60mm,在500码也只有70mm的穿深。但是此炮射速很快可以高达20发每分,但是不能持续长时间。火炮的第一次开栓把手在火炮左侧这对于在炮塔右侧的装填手来说比较麻烦,虽说第一发后炮栓时自动打开的,但是这一点依然被部队诟病,而且由于装填手在炮塔右侧,其要用左手推弹,比较烦。炮塔式液压驱动也可以手动操纵,液压驱动时炮塔转速为24度/秒。火炮的俯仰则是手动操纵,俯仰范围为-10度到+15度。弹药共有48发,储存在车底板的水套内。和主炮并列的是M1919A4.30机枪,炮长使用M71G远望式瞄准镜。车长拥有一指挥塔,拥有6俱观察镜和一个潜望镜。在炮塔右侧还以35度固定安装了一门M3 2英寸迫击炮,发射烟雾弹,备弹14发。在炮塔顶部安装了一挺M2重机枪,用于防空,备弹440发,此枪被安装在装填手们后面,结果和和很多美国坦克相同,当用M2射击地面目标时,成员一般会跑到炮塔后面操纵M2,后来很多M24将高射机枪座改在了车长门前。在副驾驶前用一挺M1919A4作为航向机枪,整车.30弹药共3750发。此外成员还有M2 .30三脚架用于M1919A4车下射击,4只.45冲锋枪,可能是M3或汤姆森,或者3只冲锋枪一只M1卡宾和M8枪榴弹发射器,以及手雷。

『伍』 中国SH-1型155mm车载榴弹炮有哪些特点

在45倍口径155mm车载炮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国紧接着研制了新一代52倍口径155mm车载加榴炮。通常情况下,国外车载炮的火炮部分几乎都直接采用同口径牵引火炮的设计,但是由于中国没有真正立项的45倍口径以上长身管牵引155mm火炮项目,国产新型车载炮使用的是国产155mm自行加榴炮的身管。

新型车载炮的平衡机结构与国产155mm牵引火炮类似,但是安装方向恰好相反。方向机和平衡机手柄由轮盘式变为转矩更大,占用空间更少的曲柄式。

火炮反后座装置的变化非常大,安装位置移动到火炮身管下方,外形结构和PLZ-45自行火炮非常类似,特别是与PLZ-45火炮相同的横楔自动炮闩炮尾结构直接说明了这种火炮的渊源。此外,火炮自动输弹机为了适应新型炮尾,结构也做了调整。

国产新型车载炮采用铁马XC2030型6×6通用越野车底盘,和前作相比已经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让人一眼望去很有“东方凯撒”的味道。首先发动机功率更为强劲,位置也移动到车首,这样检修时就不用像45倍径车载炮那样需要摇起整个驾驶室了。

动力舱及后部的乘员舱采用框架加强结构,都得到了良好的装甲防护,钢装甲厚度为2.4毫米,防护等级达到了装甲运兵车的级别,车顶还有一个机枪转塔用于自卫。驾驶室有两排座椅,可以为全部5名乘员提供保护。

由于驾驶室位置后移,火炮在正前方无法直接降低至水平位置,为了方便空运,车顶正中开有一个舱门,打开它就能让火炮穿过驾驶室,摇至水平位置。无独有偶,“凯撒”车载炮的驾驶舱也采用了这一有趣的设计。

其次,由于火炮结构重量和发射后坐力有较大提高,车轴变为重型卡车的两轴后置结构,后部驻锄的结构随研制进度的不同有所变化,但是同样经过了加强,火炮在射界边缘区域进行直瞄射击时仍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最后,国产新型车载炮底盘后部各种搭载设备的布置更加井然有序。从前往后一次是火炮行军固定器,左右两排共4组弹舱(携带炮弹20发)和火控电子设备。液压驱动机构布置在车体中线,各种工具则固定在弹箱上部。上述大部分设备都得到了装甲盒的保护。

国产新型车载炮火力性能有了明显提升,采用国产弹药时全膛底排弹最大射程超过40千米,全膛底排火箭复合增程弹最大射程超过53千米,同时能够发射国产155mm制导炮弹,火炮射击精度优于国产45倍口径155mm火炮。新型车载炮还配备了完善的火控、定位系统和炮口初速测定雷达,自主作战能力有了明显提高,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数字化炮兵武器装备。

『陆』 意大利炮是什么梗

流行起来的复原因是因为《亮剑》第制14集中李云龙的台词:"二营长!你他娘的意大利炮呢?给我拉来!"。

在弹幕文化中,"把老子的意大利炮拿来"经常用来吐槽一些令人无法忍受的事物。这个梗最终也流传到了一些非ACG站点。

来源考证

这门"意大利炮"并不是真正的意大利货,而是法制1897式75mm野战炮。1897式顾名思义就是法国在1897年研制成功的火炮。由于这是世界第一款装有反后座装置的火炮,火炮射速高达15发每分钟,远超过同时代其他火炮,所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放异彩,产销量高达20000门以上。

据史料记载,一战时期意大利曾经从法国进口了一批这样的火炮,战争结束淘汰下来的旧货又被卖到了中国,最终在抗战战场上露面。由于炮身上刻有意大利文,所以在一些记载中便有了"意大利炮"的称呼。

『柒』 早期火炮反后座的问题

前膛炮时候,没有复进机,一般是用沙袋顶着,缆绳拴着,地面刨坑等措施。
后来有用弧形坑来吸收后座能量帮助复位的。再后来就是机械的复位装置,从架退到管退,从弹簧到液压……

『捌』 反后坐火炮发展历史

最早的炮架很简单,用槽形木架支撑炮身。十五世纪后期,炮身上采用了炮耳轴将其安装在基座上或带轮的架体上,可使炮口升降以调整射程。这种与炮身通过炮耳轴刚性地连接在一起的炮架,称为刚性炮架。发射时全部后坐力作用在炮架上,全炮后坐。火炮十分笨重,发射速度也很低。
十九世纪末,火炮上采用了反后坐装置(弹性缓冲装置),通过它将炮架与炮身连接起来,这种炮架为弹性炮架。发射时炮身相对于炮架后坐,全炮不后移。反后坐装置消耗了大部分后坐能量,炮架受力大减,因而大幅度减轻了全炮质量,同时也提高了发射速度。这是火炮技术上的一次飞跃。现在火炮除迫击炮和无后坐炮外,几乎都采用弹性炮架。随着机械、液压和电气技术在炮架上的综合应用,现代火炮的炮架性能更加完善,种类也较多
火炮反后坐装置的发明是一个里程碑,它结束了刚性炮架的时代,进入了弹性炮架的时代。通俗的说,火炮的反后坐装置就是一个“弹簧”,是火炮射击时一个有特殊功能的缓冲和复位装置:在火炮射击时,反后坐装置通过后坐部分的后坐运动产生一定的后坐力,从而控制后坐部分的后坐运动规律(速度和行程);同时也储存部分能量,使后坐部分在后坐终止时再能自动返回到射击前的初始位置。可见,反后坐装置的最大优点就是它能将火炮射击时所产生的巨大后坐力巧妙地缓解掉,同时也使得后坐部件正常复进到位以便下次射击。
整体来看,火炮的反后坐装置一般由制退机和复进机组成,它们的组成有多种样式,如各自独立分置的,有机联合的,等等。
最早的制退机是用弹簧缓冲的,也就叫弹簧式制退机。它结构简单、作用可靠,但对火炮而言,它的缓冲能力太小,很快就被淘汰。气体式的制退机,基本上与弹簧式制退机的原理相同,也被淘汰。使用最广泛、使用时间最长的是液压式制退机。目前,电磁缓冲正处于研究之中。
复进机是火炮后坐部分的复位装置,它的功能是:平时让火炮的后坐部分在任何射角时都保持在待射击的位置;射击时吸收并储蓄足够的后坐能量,以备后坐到位后拉动其复进运动,所以它也是后坐阻力的组成部分。
目前,弹簧式的,液体气压式,气压式和火药燃气式几种结构形式的复进机都在用。显然,复进机可以用弹簧和气体作为弹性元件。弹簧结构简单、紧凑,工作可靠,不易损坏。气体式的质量轻,便于调整复进速度。通常情况下,火炮口径小的用弹簧式,口径大的用液体气压式,射速快的航炮用火药燃气式,舰炮用气体式。

『玖』 电视剧《亮剑》中,二营长的意大利炮究竟有多大的威力

二营长,你他娘的意大利炮呢?给老子拉过来!

这局经典的《亮剑》桥段让网友为之疯狂。

但是这毕竟是电视剧中的桥段,这门意大利炮并不是真正的意大利生产的,而是法国生产的75mm野战炮。75mm是什么意思?这个75mm代表的是炮弹的口径,口径越大,杀伤力越强。我们在《亮剑》中看见的基本都是92试步兵炮,这种炮便于携带,方便拆卸,但是杀伤力不够,无法对大面积进行有效杀伤,并且有效射击攻击距离较短,适合在快速行军过程中对敌人进行打击。有的时候这种92式的步兵炮还不能真正的杀伤敌人,往往是将地方的行动能力剥削,从而打扫战场的时候在进行后续步骤

然而电视剧中的意大利炮杀伤力到底有大的杀伤力呢?我们可以好好的回忆一下。李云龙在攻打平安县城的时候,平安县城上方是土墙,土墙的防御能力我给你做一下对比。楚云飞第一次来到独立团的时候魏和尚一脚踹塌了一扇土墙。那么魏和尚的脚力我们就先增加10倍也不一定能把平安县城的小楼踹倒。并且李云龙下令开炮之前92式步兵炮也已经发射过了,并不能对平安县城小楼上方的敌军进行有效打击并且击杀敌人。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就是目前独立团的火炮威力最大的就是这门意大利火炮。他可以直接一炮就将平安县城的小楼轰了个粉碎,可想而知比92式步兵炮的威力大的那是相当的多了。并且这门意大利炮还有减震系统可知这后坐力是多么的大。

因此,李云龙的意大利炮的威力比10门92式步兵炮加起来要更厉害。

『拾』 火炮为什么要采用反后坐装置

152加榴炮瞬间后座力400吨,没有反后座装置炮身会飞出去的~~~

阅读全文

与火炮反后座装置设计电子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货车变速箱轴承套怎么拆 浏览:570
我买的鼻炎仪器怎么用 浏览:189
试剂和设备哪个好做 浏览:186
台湾东田电动工具 浏览:386
常青藤工具箱功能 浏览:74
dnf机械牛怎么开启 浏览:476
总线上设备有什么特点 浏览:156
全身手脚动不了用什么样器材锻炼 浏览:35
精凌玻璃自动切割设备怎么样安微 浏览:59
用什么仪器检查乳房疾病 浏览:890
正方形内一个圈是什么阀门 浏览:396
检测冲击试验机需要哪些仪器 浏览:161
雨燕废气阀门位置图 浏览:397
公园健身房器材设备有哪些 浏览:108
远距离液位测量装置的作用 浏览:696
测余氯用什么实验器材 浏览:742
冰恒制冰机充什么型号制冷剂 浏览:234
治疗鼓膜内陷有什么仪器 浏览:347
热电阻校验装置实验 浏览: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