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全自动生化仪测血糖用什么真空采血管
很多种都可以啊,红色头盖的普管、金黄色头盖的分离胶促凝剂管、绿色头盖的肝素管,还有专门用于测定血糖的灰色头盖管,都可以用
❷ 采血针如何使用
采血针抄要和采血的标本管袭配套使用,作为施针者,首先要选好血管,一般是肘正中静脉,(就是胳膊肘中间,都能摸到)选粗直打的血管,然后进行常规消毒,拔掉小帽,扎止血带,就可以穿刺了,见回血后,松止血带,(针柄不用固定,不会跑针)腾出手将采血针另一端直接刺进标本管口的橡皮塞中(标本管理里有负压,血自己就跑进去了),待血不流了,先拔穿刺血管的针,再拔管口的针,嘱咐患者按压5分钟,不要揉,血标本馆缓慢调到摇晃6下,操作完毕。
❸ 采血笔是什么
采血笔是一种笔型的采血器,与一次性无菌采血针配合使用,采集人体末梢血样的版手动弹射式辅助权采血装置,有可调节穿刺深度档位装置,带卸针和不卸针装置及笔头透明及不透明几种款式。
使用方法:
1.取出采血笔,对采血笔笔头进行彻底的消毒。采血笔笔头是直接接触到血液的,每次使用必须进行消毒。
2.取下采血笔笔帽
3.将一次性无菌采血针的长端插入到采血笔的内芯中(以插入后采血针不掉落为宜)。
4.拧开采血针的保护帽。
5.将采血笔笔帽盖上。
6.根据个人皮肤,调整采血笔深度。旋拧采血笔笔帽上端的螺母,对笔帽和采血针针头的距离进行微调整。
7.采血时,将笔端呈垂直方向对着手指,轻轻按动尾部按钮即可。需要连续使用的时候,直接连续按动尾部按钮即可实现,实际操作方法与按动圆珠笔一致。
❹ 采末梢血使用得一次性采血器在技术上可以使用第二次么我担心医生给我用了前一个人用过得,求助
产品卖点: 安全:一次性的设计,使用后激发安全装置,针尖无法再推出
❺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主机和电脑连接不上怎么办
是不是链接电脑的线有问题 换一根 如果没办法就只能找工程师了
❻ 如何做好全自动血球分析仪的质量控制
1 实验前的质量控制
1重视仪器的日常维护、保养,使仪器处在最佳工作状态。o上班前,下班后,首先要搞好室内卫生,进实验室要换鞋,无关人员不得进实验室,尽量减少灰尘的污染。?操作人员对仪器的说明书要仔细阅读,对仪器的原理、操作规程、使用注意事项、细胞分布直方图的意义、异常报警的含义、引起实验误差的因素及仪器维护等要有充分了解,业务知识要扎实,操作熟练,工作责任性强。?抗凝剂的选择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不同的抗凝剂有不同的结果(表1)直接影响到仪器测定的结果。通过实验,肝素、双草酸盐、枸缘酸钠不能用于血球分析仪的抗凝剂。而EDTA-K2、EDTA-K3、EDTA-Na2做血球分析仪的抗凝剂是比较理想的,不影响白细胞数目及大小,对红细胞的形态也影响最小,而且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EDTA-Na2价格低廉,但其溶解度较低,不适用于小试管内做抗凝剂,因为小的试管不能充分混和,容易造成血液凝固(在大的试管内可以做血液分析仪的抗凝剂用)。EDTA-K2、EDTA-K3溶解度高,不会出现血液凝固,所以我们日常工作中适用EDTA-K2或ED-TA-K3做血球分析仪的抗凝剂,一般的用量为1.5~2mg抗凝剂可使1ml血液不凝固。?我们使用的采血容器都是真空采血系统,血和抗凝剂充分混和,血样无凝块,这样既可使血液分析达到自动化,又可进行质量控制和保证操作者的安全。通常在采血后4小时内检查结果。?所用的试剂必须合格,我们使用仪器配套的试剂,包括稀释液、溶血剂,清洗液等。如果使用国内生产的或自制的试剂,其电导率、渗透压、pH、直方图等主要技术指标也尽可能和进口配套试剂相同,才能保证仪器测定的准确性。
2 实验中的质量控制
每天仪器开机后,仪器进行自检,首先进行试剂空白计数,要求WBC=0、RBC=0、PLT<5×109/L、HB=0。正常时采用原厂配套的质控物进行测定,在质控范围内才能进行标本测定。血液分析仪质量控制程序见图1。我们购买原仪器厂或经国家批准的实验室的定值物,每天绘制常规工作质控图,监测工作质量。以测定结果为纵坐标,测定日期为横坐标,首先把纵坐标居中的位置定为靶值(T),从此点作出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直线称为靶值线。然后分别在纵轴上下定出允许误差的警告界限和最大允许限的上下四个点,再分别通过四个点作出四条平等于靶值线的直线,分别称为警告界限和最大允许界限。每天开机后,先测一次定值标本,要求全部定值物的值都应落在最大允许范围内,才能进行标本测定。有时我们采用每日上午取正常人标本一份,重复测定5次,取其均值为靶值,作为质控物。当测定到15~20份标本后,重复测定一次质控物与靶值相比较,并按下列规则决定是否失控:WBC±0.3×109/L、HB±2g/L、MCV±2fL、MCH±1.5pg、MCHC±1.5%。凡上下波动超过上述范围者为失控,本法较为简便易行。
3 实验后的质量控制
在前面工作基础上打出病人结果是否准确可信、有无堵孔、吸量准确否、仪器稀释度如何等,审查报告结果是十分重要的,判断是否需要重复检查或手工操作是质控的最后一关。1看图形、曲线形态的位置。看白细胞和血小板判断有无血小板凝块,看血小板图判断有无干扰、污染、红细胞破坏。o成批化验单看,当日病人标本的各项数值的均值应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看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三总数结合诊断,综合判断结果正误。三者都低是否因为吸量不足或稀释有误。微孔是血球分析仪的关键部分,也是最易发生堵孔故障的。当仪器半堵孔时,得出结果数值偏低很多,这种情况仪器无任何提示,微孔半堵情况完全靠操作者判定。?白细胞图与总数及分类值要对照分析,需要时标本可涂片镜检。?红细胞和血小板数对比,通过相互参比判断两值可信度:RBC高或正常,PLT低者可信;RBC、PLT都低可疑有堵孔;RBC低、PLT高或正常可疑看诊断。?各报告中异常指示我们均能解释,整张化验单与诊断对比要相符。细胞直方图既给临床提供诊断数据,也为操作者提供对仪器工作状态和实验结果是否可信的监控。必须在仔细分析直方图后确定是否需要显微镜的检查,再发出报告,这一点在细胞分类计数中更为重要。
❼ 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血标本有什么要求
(1)从采集部位上一般要求用静脉抗凝血,因不同部位皮肤穿刺血的细胞成分和细胞与血浆比例版常不权一致,与静脉血差别较大;毛细血管采血量少,对自动化仪器而言,不易达到检测要求量,更不便于有疑问时复查;从病人角度,静脉穿刺更可防止因毛细管采血消毒不严带来的交叉感染;从仪器设计上讲静脉抗凝血有利于对仪器的保护。
(2)一般而言,采用抗凝血在室温下,WBC、RBC、PLT可稳定24小时(但PLT不宜在低温下贮存),白细胞分类可稳定6—8小时,Hb可稳定数日。如作镜下白细胞分类,2小时后粒细胞形态即有变化,故应及时推制血片。上述保存时间还需根据各仪器说明书酌定,因各型仪器所用试剂各异。简记为:标本为静脉血,及时检测。
❽ 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怎样使用
(1)从采集部位上一般要求用静脉抗凝血,因不同部位皮肤穿刺血的细胞成分和细专胞与血属浆比例常不一致,与静脉血差别较大;毛细血管采血量少,对自动化仪器而言,不易达到检测要求量,更不便于有疑问时复查;从病人角度,静脉穿刺更可防止因毛细管采血消毒不严带来的交叉感染;从仪器设计上讲静脉抗凝血有利于对仪器的保护。
(2)一般而言,采用抗凝血在室温下,WBC、RBC、PLT可稳定24小时(但PLT不宜在低温下贮存),白细胞分类可稳定6—8小时,Hb可稳定数日。如作镜下白细胞分类,2小时后粒细胞形态即有变化,故应及时推制血片。上述保存时间还需根据各仪器说明书酌定,因各型仪器所用试剂各异。简记为:标本为静脉血,及时检测。
❾ 血常规检测仪的静脉血样本怎么采集
指尖血或耳垂血是人体的末梢血。末梢血液循环较差,受温度影响较大。特别是在冬季,检查时应使身体尤其是耳垂和手暖和后再采血,否则结果不够稳定。末梢采血因采血量少或出血困难,经常要施加一定的压力,容易使组织液混入血液当中,造成血常规测定中某些结果的异常(升高或降低)。此外,它的波动较大,如采血量少不易进行复查,存在人工操作误差和检验员之间的差异等。
指尖取血疼痛感比较明显,因为人的指尖分布着非常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末梢采血前应将皮肤清洗干净,采血后用消毒棉块或其他消毒止血物品压紧针刺处,不要接触脏物,不要立即浸水、洗手,否则容易引起感染。指尖有伤口、甲沟炎、红肿或皮肤病时最好避开采手指血。
许多化验检查都需要采静脉血。血常规检查当然也可以使用静脉血,其应用与实验室引进的大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有关。静脉血用做血常规检查在国外已实施多年,具有采血穿刺时痛感较轻(相对指血来说)、抗凝剂添加规范等优点。特别是使用真空采血系统后,采血量虽然略大,但在仪器上易于将标本混合均匀。同时,由于在处理和分析标本上采用的技术越来越先进,人为的影响因素越来越少,使得测定结果更加稳定和准确。采血量大些可能是个缺点,可它换来的是测定结果的准确和稳定,对诊断和治疗更有价值。
目前,国内各医院和实验室的条件不同,一些医院还缺乏比较好的设备,仍然使用末梢血,这是可行的,对结果影响不大。北京协和医院副主任技师张时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