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Ⅰ某自然科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用来研究不同金属跟稀硫酸反应的快慢.他们用此装置,选择
Ⅰ、(1)气泡的多少可说明反应进行的快慢,根据表格中的记录可知:金属的内活泼性为乙>容丙>甲>丁,
(2)镁、铝、铁、锌的活泼性为:镁>铝>锌>铁,则丁最有可能是铁.
Ⅱ、②由实验现象为无现象,说明插入的金属不能与氯化亚铁溶液反应,根据金属活动性,插入的金属应为铜;
故答案为:铜丝;
③为检验铝的活动性比铁强,把铝丝插入硫酸亚铁溶液,在铝表面会出现铁,生成的氯化铝溶液无色,故答案为:铝丝;
排在氢气的金属能把酸中的氢置换出来,所以根据金属活动性,铁与盐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2价亚铁盐同时放出氢气;故答案为:Fe+H2SO4=FeSO4+H2↑;
㈡ 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右图所示的装置
(1)10 (2)h先大于20cm,后逐渐减小,直到h约等于16cm时保持不变 (3)
[(20—h)/20]×100% (4)小
㈢ 某兴趣小组设计出下图所示装置来进行“铜与硝酸反应”实验,以探究化学实验的绿色化。 (1
(1)检查装置气密性 (2)Cu+4HNO 3 (浓)==Cu(NO 3 ) 2 +2NO 2 ↑+2H 2 O;反应变缓,气体颜色变淡 (3)丙;耗酸量最少回,无污染 (4)KMnO 4 ;KBr溶液(答含Br - 的溶液);c中有黄绿色气体产生,d中溶液变为黄棕色;没有处理尾气 |
㈣ 2、(2004无锡)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其中A是底面积为50
只有熟悉用铜粉、铁粉和红磷测定空气组成的实验原理、操作、现象、结论和注意事项,才能正确解答本题.
解答:解:(1)在操作a中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由B装置中玻璃管的敞口出加入水,并调整B的高度,使A中的液面至刻度15cm处,静置一会儿后观察A中液面若仍然在15cm处,则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选项中只有木炭与氧气反应能产生气体,因此不能用木炭代替铜粉.故选B.
(3)液面至A装置的15cm刻度处后,A装置内气体的高度为15cm,其中氧气约占15cm×
1
5
=3cm.因此反应完成后,A中液面应上升至15cm-3cm=12cm处.
若液面升至11cm处,则15cm-11cm=4cm>3cm.说明实验结果比理论值偏大.
(4)由于木炭与氧气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 2NaOH=Na2CO3 H2O.
故答案为:
(1)由B装置中玻璃管的敞口出加入水,并调整B的高度,使A中的液面至刻度15cm处,静置一会儿后观察A中液面若仍然在15cm处,则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B.
(3)12;偏大.
(4)氢氧化钠溶液;CO2 2NaOH=Na2CO3 H2O.
㈤ 某兴趣小组设计出如右图所示装置来改进教材中“铜与硝酸反应”的实验,以探究化学实验的绿色化.(1)实
(1)实验前,关闭活塞b,试管d中加水至浸没长导管口,塞紧试管c和d的胶塞,加热c.其内目的是检查装置容的气密性,
故答案为: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浓硝酸和铜反应生成硝酸铜、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4HNO3(浓)=Cu(NO3)2+2NO2↑+2H2O,离子方程式为:3Cu+8H++2NO3-=3Cu2++2NO↑+4H2O,
故答案为:3Cu+8H++2NO3-=3Cu2++2NO↑+4H2O;
(3)方案①是铜和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二氧化氮和水,有污染气体生成,不能体现绿色化学理念;方案②是稀硝酸和铜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和水,有污染气体生成,不能体现绿色化学理念;③是利用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反应过程中无污染气体生成,能体现绿色化学理念,
故答案为:③不产生有污染的氮氧化合物,消耗硝酸量最少.
㈥ (6分)某课外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该装置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探究物质性质。 (1)
(1)过氧化氢测定收集的氧气的体积 (2)CaCO 3 +2HCl = CaCl 2 + CO 2 ↑+ H 2 O不支持燃烧,本身也不燃烧 (3)Na 2 CO 3 蜡烛燃烧更旺 ㈦ 学校化学兴趣小组进行探究性学习,同学们设计如右图所示装置进行一系列的实验;(1)若在Ⅰ中加入浓氨水
㈧ 为研究酵母菌的发酵产物,某研究小组设计了如下图甲所示的装置,并将有关检测结果 绘制成图乙.①号、②
A、酒精不存在于①号试管中,检验酒精应对培养液取样检测,检验酒精的方法是向培专养液中加入含重铬酸钾属的浓硫酸,A错误; ㈨ 某兴趣小组设计出下图所示装置来进行“铜与硝酸反应”实验,以探究化学实验的绿色化.(1)实验前,关闭
(1)因实验前要检查装置气密性,这是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常见方法,故答案为:检查装置气密性;
铜与稀硝酸制取硝酸铜时的方程式是: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生成的NO也会造成大气污染,硝酸的利用率为
此过程用方程式可表示为:2Cu+O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