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酸铵 ,水(符合题意的答案皆可),CaCO
3 + 2HCl = CaCl
2 + H
2 O +CO
2 ↑(符合题意的答案皆可)
3. 小明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1)实验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木板上,弹簧
(1)木块在水平木板上运动,受到的摩擦力是水平方向的,为了使拉力和摩擦力成为专一对平衡力,弹属簧测力计必须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并使木块作匀速直线运动;
(2)由序号为1、2、3三组数据可知,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压力不同,摩擦力不同,可见,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并且f=0.2F;
(3)由图2可知,要使木块由静止开始运动,至少要2.3N的水平拉力;
如果实验时木块所受的拉力是2N,可能静止(还没拉动)、可能匀速运动;
(4)①②③都可以通过实验来进行验证,只有④是不可能保证其不受任何阻力作用的,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
(5)小车从斜面上滑下之后,不再受到力的作用,是靠惯性前进的;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其运动的路程会越远;小车最终停下来是因为它在水平方向上只受阻力,不受动力,是非平衡力的作用.
其中运动的小车在木板上最终停下来,小车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故答案为:(1)水平;使拉力和摩擦力成为一对平衡力;(2)1、2、3;f=0.2F;(3)2.3;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4)D;(5)远;机械;内.
4. 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A、B进行趣味实验.(1)使用装置A进行实验时,将滴管中的物质加入到锥形瓶中,
(1)使用装置A进行实验时,将滴管中的物质加入到锥形瓶中,版发现气球鼓起来,则权锥形瓶中的物质可能是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使瓶内的压强变小,故填:CO 2 ,NaOH溶液; (2)使用装置B进行实验时,将滴管中的物质加入到锥形瓶中,发现气球也鼓起来,则是B瓶中产生了气体额导致压强变大,可能是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锌和氢气,故填:Zn+H 2 SO 4 ═ZnSO 4 +H 2 ↑; (3)装置A、B中气球都能鼓起来的共同原理是锥形瓶内外存在气体压强差,故填:锥形瓶内外存在气体压强差. |
5. 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1)实验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弹
(1)本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无法直接测量,我们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木块处于平衡状态,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拉力和滑动摩擦力的作用,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此时拉力大小等于滑动摩擦力大小,我们可以通过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使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目的:使拉力大小等于摩擦力大小;
(2)a、要研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的关系,必须控制其他变量相同:表格中的木块放置情况、木板表面情况相同,压力不同,通过比较弹簧测力计示数大小关系得出实验结论,应选择1、2、3,通过实验数据可知,其他因素相同时,压力越大,弹簧测力计示数越大,即滑动摩擦力越大,可得出结论:当接触面粗糙程度和接触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比较三组数据可知:
=
=
=
=0.2,由此可以得出:f=0.2F;
b、要研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必须控制其他变量相同:表格中的木块放置情况、压力相同,木板表面情况不同,通过比较弹簧测力计示数大小关系得出实验结论,应选择1、4、5,通过实验数据可知,其他因素相同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越大,弹簧测力计示数越大,即滑动摩擦力越大,可得出结论:当压力和接触面积相同时,接触面粗糙程度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由(1)分析可知,当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拉力和滑动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这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其中0~4s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弹簧测力计示数2.3N,即拉力2.3N;根据图象所示信息,如果实验时木块所受的拉力是2N,则木块所处状态是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故判断选:C;
(4)两个实验方案,小华的设计更好一些,因为可以做到测力计示数更稳定,便于读数.
故答案为:
(1)水平、匀速直线;
(2)a.1、2、3;f=0.2F;b.1、4、5;
(3)2.3、C;
(4)小华;可以做到测力计示数更稳定,便于读数.
6. 在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时,小明采用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并将实验数据描绘成如图丁所
(1)①温度计读数时,俯视会造成测量值偏大;仰视会造成测量值内偏小,所以读数时视容线要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故b是正确的.
②每一个大格代表10℃,每一个小格代表1℃,示数是4℃.
(2)A从第5min开始熔化,到第15min完全熔化完,所以熔化过程经历力15min-5min=10min;第15到25min,此物质处于液态.
(3)由图象知冰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0℃不变,所以是晶体.
故答案为:(1)b;4;(2)10;液;(3)不变;晶体.
7. 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发现杠杆左端下倾,应将杠杆右
(1)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杠杆的左端下倾,平衡螺母向右端版移动;实验前调节横权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好处是可避免杠杆自重的影响.
(2)在甲图中杠杆的B处挂钩码,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得,F1×2L=2G×4L,∴F1=4G,即应挂4个钩码;
(3)实验时用同样的方法做三次,得到三组数据并进行分析,得到的规律说服性强.
故答案为:(1)右;消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2)4;(3)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8. 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A、B进行趣味实验.(1)装置A进行实验时,将滴管中的物质加入到锥形瓶中,
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导致瓶内气压减小,故气球能够膨胀起来;锌和内稀硫酸反容应能生成氢气,导致瓶内气压增大,故气球能够膨胀起来.
故答案为:(1)CO2NaOH溶液
(2)Zn+H2SO4(稀)═ZnSO4+H2↑
(3)锥形瓶内外存在气体压强差.(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9. 为探究空气的组成,小明用图A所示装置进行实验.(1)实验时,取下橡胶塞,点燃红磷后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
(1)红磷燃烧会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颗粒,所以观察现象会看到白烟.
故答案为:红专磷继续燃烧,产属生大量白烟;磷+氧气
点燃 |
10. 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以下探究过程:A.停止加热后,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水
(1)在实验中,在固定好器材后,给烧杯加水后加热.当温度快到沸点时开始,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温度,直到沸腾几分钟为止,然后停止加热,按前面要求记录水降温时的规律. 故答案为:CBDA. (2)在使用酒精灯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而图中石棉网没有接触到酒精灯的外焰. 同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和容器壁,这样测量的温度不准确,并且容器底的温度会很高. 故答案为:①酒精灯的外焰没有接触石棉网; ②温度计碰到烧杯底(壁). (3)在实验中,用纸片将烧杯口盖住,可以减少热量的损失,缩短加热时间. 从图上看,烧杯中的水过多,这样会使加热时间过长,并且实验效果不够明显. 在实验时,可以适当提高水的初温,这样比较节省加热时间. 故答案为:①用纸片把烧杯口盖上,减小热量散失; ②为缩短加热时间,做实验时用热水.(烧杯中的水要适当,不要太满等). |
与小明用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室相关的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