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数控机床的发展
数控机床的发展经历了五代:
第一代:1952年 ,电子管控制;
第二代:1959年,出现版了晶体管控制的权“加工中心”;
第三代:1965年,出现了小规模集成电路,使数控系统的可靠性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第四代:1967年以计算机作为控制单元的数控制系统,柔性制造系统。
第五代:1970年,美国英特尔开发使用了微处理器。
❷ 中国第一个自主研制的三维五轴数控激光机床是哪年研制的
中国第一个自主研制的三维五轴数控激光机床是【2015】年研制的
❸ 我国的第一台数控机床是什么时候生产的
1958年,许道荣刚从清华大学毕业不久,就被选中参与第一台数
控机床的设计。
许教授回忆说,那时数控机床在世界上还是一项新技术。为研制
设计我国第一台数控机床,当时清华大学电机系和机械系的十多位老
师组成了攻关小组,协同作战。这些同志的年龄大多在25岁左右。
数控机床是国防工业的关键环节。它能生产飞机、军舰的重要零
部件,备受国家的重视;它也是显示国家技术实力和工业制造能力的
一项重要指标。
但由于当时计算机水平的落后,数控机床也才刚刚起步,到正式
开始设计时,他们才发现几乎找不到现成的可以学习和参考的东西,
只能白手起家,边研究边设计。
设计者们面临的另一大难题是——原器件的稀缺。就连现在学生
们做实验随手可用的电阻,在那时都很紧张,用前必须打报告申请。
同志们就开动脑筋想办法补救。数控机床的关键设备——步进电机是
同志们自己设计制造的,插件镀金等工作也是研究者们自己亲手做的。
这样边研究、边设计、边准备原材料,只干了一年多时间,就研
制出我国第一台数控机床的样机,这种速度令外国同行刮目相看、大
吃一惊。
数控机床多用于军工,离人民生活较远,为了让更多的人理解数
控机床,设计者们专门编定程序指挥数控机床写字。其实,写字只是
数控机床诸多功能中最简单的一种,但人们看后兴奋不已,奔走相告:
“我国的机床也能写字了。”
这台数控机床不仅成了清华大学的骄傲,也是中国的骄傲。
❹ 第一台数控机床是在哪一年研制出的呢
1948年,美国帕森斯公司接受美国空军委托,研制飞机螺旋桨叶片轮廓样板的加工设备。由于样板形状复杂多样,精度要求高,一般加工设备难以适应,于是提出计算机控制机床的设想。1949年,该公司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伺服机构研究室的协助下,开始数控机床研究,并于1952年试制成功第一台由大型立式仿形铣床改装而成的三坐标数控铣床,不久即开始正式生产,于1957年正式投入使用。这是制造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突破,标志着制造领域中数控加工时代的开始。数控加工是现代制造技术的基础,这一发明对于制造行业而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世界上主要工业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数控加工技术的研究和发展。 当时的数控装置采用电子管元件,体积庞大,价格昂贵,只在航空工业等少数有特殊需要的部门用来加工复杂型面零件;1959年,制成了晶体管元件和印刷电路板,使数控装置进入了第二代,体积缩小,成本有所下降;1960年以后,较为简单和经济的点位控制数控钻床,和直线控制数控铣床得到较快发展,使数控机床在机械制造业各部门逐步获得推广。我国于1958年开始研制数控机床,成功试制出配有电子管数控系统的数控机床,1965年开始批量生产配有晶体管数控系统的三坐标数控铣床。 1965年,出现了第三代的集成电路数控装置,不仅体积小,功率消耗少,且可靠性提高,价格进一步下降,促进了数控机床品种和产量的发展。60年代末,先后出现了由一台计算机直接控制多台机床的直接数控系统(简称DNC),又称群控系统;采用小型计算机控制的计算机数控系统(简称CNC),使数控装置进入了以小型计算机化为特征的第四代。 1974年,研制成功使用微处理器和半导体存贮器的微型计算机数控装置(简称MNC),这是第五代数控系统。第五代与第三代相比,数控装置的功能扩大了一倍,而体积则缩小为原来的1/20,价格降低了3/4,可靠性也得到极大的提高。
❺ 数控机床的研制是从哪一年开始起步的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于1952年成功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数控铣床。1955年用于制造航空零件的数控铣床正式问世!以后其他一些工业国家,如德国,日本,英国,俄罗斯等相继开始开发,研制和应用数控机床。
我国第一台数控机床于1958年,由清华大学研制最早的样机!1966年我国诞生了第一台用直线——圆弧插补的晶体管数控系统。1970年初研制成功集成电路数控系统!
❻ 中国数控机床的发展史
我国数控系统的发展史
1.我国从1958年起,由一批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少数机床厂起步进行数控系统的研制和开发。由于受到当时国产电子元器件水平低,部门经济等的制约,未能取得较大的发展。
2.在改革开放后,我国数控技术才逐步取得实质性的发展。经过“六五"(81一85年)的引进国外技术,“七五”(86一90年)的消化吸收和“八五”(91一95年)国家组织的科技攻关,才使得我国的数控技术有了质的飞跃,当时通过国家攻关验收和鉴定的产品包括北京珠峰公司的中华I型,华中数控公司的华中I型和沈阳高档数控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蓝天I型,以及其他通过“国家机床质量监督测试中心”测试合格的国产数控系统如南京四开公司的产品。
3.我国数控机床制造业在80年代曾有过高速发展的阶段,许多机床厂从传统产品实现向数控化产品的转型。但总的来说,技术水平不高,质量不佳,所以在90年代初期面临国家经济由计划性经济向市场经济转移调整,经历了几年最困难的萧条时期,那时生产能力降到50%,库存超过4个月。从1
9
9
5年“九五”以后国家从扩大内需启动机床市场,加强限制进口数控设备的审批,投资重点支持关键数控系统、设备、技术攻关,对数控设备生产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在1
9
9
9年以后,国家向国防工业及关键民用工业部门投入大量技改资金,使数控设备制造市场一派繁荣。
4.根据2003年4月我国最高级别的机床展览会—
第八届北京国际机床展览会以及许多资料表明,目前我国的国产数控系统主要为经济型(多采用单片机开发),销量较大的为广州数控,南京华兴数控,成都广泰数控,北京帝特马数控,南京新方达数控,江苏仁和数控等;而我国的高档数控市场的95%仍被国外公司占据,如日本的法拉克,德国的西门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