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氟利昂为什么会破坏大气的臭氧层
制冷剂是压缩式制冷中的工作介质,在系统中循环流动。 它在低温下吸热汽化,再在高温下凝结放热。历史上曾用过氨、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空气等作为制冷剂。1930年美国开发出氟利昂,是饱和碳氢化合物的氟、氯、溴衍生物的总称,氟利昂是一大类,有几十种。它们的热力性质有很大的区别,但它们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又有许多共同的优点。因此,从1930年到1990年,氟利昂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975年美国学者提出,含氯的氟利昂中的氯原子会破坏臭氧层。臭氧层在离地面25-40的平流层。它能够屏蔽对地球上生物有害的紫外线。太阳辐射的紫外线有各种波长,其中的波长为0.28-0.32微米以下的紫外线会危害生命。臭氧层能够阻挡这些有害的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人类和生物。氟利昂中的氯原子会破坏臭氧层的理论到九十年代被广泛接受,该理论于1995年得到了诺贝尔化学奖。根据该理论,含氯的氟利昂中的氯原子在平流层会分离出来,与臭氧分子作用生成氧化氯和氧分子。氧化氯能与臭氧作用,重又生成氯原子和氧分子。这样不断重复,使臭氧大量被破坏。
研究表明,臭氧层的臭氧每减少1%,则有害辐射增加2%。其后果是皮肤癌和眼病增加,人体的免疫系统性能下降、海洋生物的食物链被破坏、一些植物生长受影响(包括农作物减产)。有人提出,当臭氧层余下1/5 时,是地球生命的临界点。
2. 冰箱里的氟利昂为什么会破坏臭氧层
氟利昂是臭氧层破坏的元凶,它是20世纪20年代合成的,其化学性质稳定,不具有可燃性和毒性,被当作制冷剂、发泡剂和清洗剂,广泛用于家用电器、泡沫塑料、日用化学品、汽车、消防器材等领域.20世纪80年代后期,氟利昂的生产达到了高峰,产量达到了144万吨.在对氟利昂实行控制之前,全世界向大气中排放的氟利昂已达到了2000万吨.由于它们在大气中的平均寿命达数百年,所以排放的大部分仍留在大气层中,其中大部分仍然停留在对流层,一小部分升入平流层.在对流层相当稳定的氟利昂,在上升进入平流层后,在一定的气象条件下,会在强烈紫外线的作用下被分解,分解释放出的氯原子同臭氧会发生连锁反应,不断破坏臭氧分子.科学家估计一个氯原子可以破坏数万个臭氧分子.
3. 氟利昂制冷剂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原因吗
是主要原因,其实氟利昂是一个家族,有很多种,只有含Cl的氟利昂才能破坏臭氧层。二氧化碳主要是温室效应
4. 氟利昂破坏臭氧层的原理是什么
氟利昂破坏臭氧层的原理是氟利昂进入平流层后,在紫外照射下分解出Cl原子基,Cl再与O3发生链反应。当氟利昂遭受太阳中紫外线的照射,逐渐分解出活性极大的氯原子,当它碰到臭氧时,氯原子就与氧分子紧密结合,当其他的氧分子碰到这一氯氧化和的分子结构,就又把氧分子抢回去,构成一个氧原子,而成单身的氯原子就又可以去破坏其他的臭氧了。
臭氧层的作用
地球臭氧层可以把紫外辐射在高空被臭氧吸收,对大气有增温作用,同时保护了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远紫外辐射的伤害,透过的少量紫外辐射,有杀菌作用,对生物大有裨益。臭氧层是大气层的平流层中臭氧浓度高的层次。浓度最大的部分位于20—25公里的高度处。臭氧含量随纬度、季节和天气等变化而不同。
5. 冰箱空调是怎样破坏臭氧层的
据有关资料显示:臭氧层出现空洞与电冰箱、空调有关。电冰箱能制冷并完好保存食物的新鲜,空调能吹出自然风、调节室内的温度,都与氟利昂这种制冷剂有关。氟利昂在常温下都是无色气体或易挥发液体,略有香味,低毒,化学性质稳定。但它也能变成气体,当它挥发到臭氧层中,能破坏臭氧的整体结构,从而使臭氧的浓度减少产生空洞。除此之外,只要是含有氟类的物质,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也会排放到大气中造成臭氧层出现空洞。电冰箱、空调制冷剂的氟氯代烷的大量排放、漂浮在大气高层中,在太阳紫外线的辐射、分解下使臭氧日益减少,破坏着人类的天然屏障。不仅如此,还影响人类的身心健康,造成整个生态系统失衡。
6. 氟制冷剂为何会破坏臭氧层如果它不泄露会不会破坏臭氧层
之所以会破坏臭氧层是因为有些氟制冷剂里面含有“氯”元素;
当然,绝对不泄漏是不会破坏臭氧层的.
但是,实际上绝对不泄漏是做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