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数控机床撞刀事故的原因有哪些
加工中心在执行加工程序时,第一把刀加工正常,但在换完第二把刀后,加工时主轴与工件发生碰撞,碰撞后机床不能移动。非常突然这是怎么回事呢?
一、对故障进行分析和诊断
上述现象与驱动控制板、电源及行程开关都可能有关系。打开控制柜,清理灰尘,仔细检查导线、接头及元件各部分是否有异常。检测后发现,X、Y、Z
轴驱动板上的功率晶体管GTK457 烧坏。更换损坏的功率管后,X、Y、Z
轴三个方向可以进行移动,手动换刀也能进行,但是在执行加工程序命令中换刀动作不能执行。机床回零后第一把刀具可以换,但在加工过程中还是不能执行换刀。依据经验,依次做下列检测:
1、TM4 伺服检测发现,Z 轴显示± 0. 028,正常应显示X 为0. 009 ~ 0. 000 mm、Y 为0. 009 ~
0. 000 mm、Z为0. 009 ~0. 000 mm 之间。此显示说明机床在第一把刀加工后换第二把刀前机床没有回到零点,即Z
坐标值不在0. 009 ~0. 000 mm 之间。后经更改Z 轴检测精度参数( 也叫机床定位精度) ,设定Z = 0. 050
mm,机床能正常工作。但是第二天机床重新上电后,发现机床显示X 轴正负、Y 轴正负及Z 轴正负均超程。
2、检查机床急停按钮线路及回路,工作正常; 检查所有保险管,发现FU4( 强电箱里) 保险管烧坏,更换后上电显示还是X 轴、Y 轴、Z
轴均超程。检查电源板的24 V 电压,输出正常,但是在检查Z 轴行程开关时,没有24 V
电压输入。检查后发现,在前步更换保险管时,保险管有松动现象,紧固保险管后机床上电显示正常,但是在工作中还是不换刀。依据经验,将机床断电5 min
后重新上电,使系统复位,同时更改刀具号,机床换刀正常。
二、根据分析原因制定出解决方法
1、在机床换刀发生碰撞后,首先检查并更换X、Y、Z 轴控制板上损坏的元件,保证机床各部分能够单独工作正常。不换刀的主要原因是机床在换第二把刀时没有回到原点,因此不能执行换刀动作。
2、机床3个轴同时显示超程,说明控制轴的行程开关回路没有电,信号无法反馈到控制部分,因此机床显示超程报警。
② 机床有哪些撞机情况
一是对刀具或者砂轮 的直径和长度输入错误;
二是对工件的尺寸和其他相关的几何尺寸输入错误以及工件的初始位置定位错误;
三是机床的工件坐标系设置错误,或者机床零点在加工过程中被重置,而产生变化。
机床碰撞大多发生在机床快速移动过程中,这时候发生的碰撞的危害也最大,应绝对避免。所以操作者要特别要注意机床在执行程序的初始阶段和机床在更换刀具或砂轮的时候,此时一旦程序编辑错误,刀具或砂轮的直径和长度输入错误,那么就很容易发生碰撞。在程序结束阶段,各数控轴的退刀动作顺序错误,那么也可能发生碰撞。为了避免上述碰撞,在第一次使用刀具和砂轮时,要仔细进行对刀,不能轻视该问题。为了避免碰撞,操作者在操作机床时,要充分五官的功能,观察机床有无异常动作,有无火花,有无噪音和异常响动,有无震动,有无焦味。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程序,待机床问题解决后,机床才能继续工作。同时在操作之前,操作者应该接受机床操作的安全培训,每类机床应有安全操作规程,操作人员应经系统的操作和安全培训,持有培训合格的上岗证后才能上机床工作。工作前,应知道灭火器的位置,并且操作者要掌握灭火器的方法,机床的气压开关的位置,机床的输入电源的开关的位置,液压工作站的位置,都因掌握应急的关闭的方法,对于使用冷却油的磨床应将灭火器的放置在机床的三米之内。
③ 法兰克机床撞击 怎么解决 越详细越好
从3个方面分析:
一,看下你们的这个床子是线规还是角轨(就是通常说的硬轨),如果是线轨,排查下线轨上的滑块,有没有损坏?在撞击时有可能会损坏线轨上的4个滑块!硬轨无需排查这个环节了
二,检查X轴和电机连接器,有没有损坏。撞击的时候产生松动,移动的时候连接器会发出声响
三,最后排查丝杆上的轴承了,这个是最难的一关了 。收紧轴承一套,滚珠螺母座,后端的定位轴承。等于你要是 把拆下来也可以更换下了。
④ CNC加工中心发生撞刀故障的原因是什么
数控车床:
1、未确认机床是否锁住
数控机床是采用软件锁住,如果模拟时没有进行对刀,机床未锁住,极易发生撞刀。
2、未检查空运行开关
模拟程序时,一般打开空运行来节省时间,因为全部的G01加工速度系统自动用G00的速度运行,会造成打刀、撞机事故。
模拟后未返回参考点,造成坐标系零点偏移,也会发生撞机事故。
3、超程解除方向不对
当机床超程时,应该按住超程解除按钮,用手动或手摇方式朝相反方向移动,即可以消除。但是如果解除的方向弄反了,则会对机床产生伤害。
4、运行程序段错误
指定行运行时,往往是从光标所在位置开始向下执行。对数控机床而言,需要调用所用刀具的刀偏值,如果没有调用刀具,运行程序段的刀具可能不是所要的刀具,极有可能因刀具不同而造成撞刀事故。
简而言之9点原因要知道:
1、程序编写错误——G01输入为G00
2、程序单备注错误——精加工程序调为粗加工程序
3、刀具测量错误——对刀时基准面未统一
4、程序传输错误——传输的程序并非实际加工零件的程序
5、选刀错误——大孔径加工选择了细刀杆
6、毛坯超出预期——毛坯过大与程序设定之毛坯不相符
7、工件材料本身有缺陷或硬度过高——铸造毛坯内有夹渣
8、装夹因素,垫块干涉而程序中未考虑——加工过程中直接切到工装夹具
9、机床故障,突然断电,雷击导致撞刀等
⑤ 如何避免数控机床发生碰撞
数控加工是用数字信息控制零件和刀具位移的机械加工方法,数控机床加工与传统机床加工的工艺规程从总体上说是一致的,但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它是解决零件品种多变、批量小、形状复杂、精度高等问题和实现高效化和自动化加工的有效途径。数控机床的加工过程中有一点至关重要,那就是在编制程序和操作加工时,一定要避免使机床发生碰撞。因为数控机床的价格非常昂贵,维修难度大且费用高。但是,碰撞的发生遵循一定的规律是能够避免的,下面将以下几点总结分享给大家:
1、利用计算机模拟仿真系统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控加工教学的不断扩大,数控加工模拟仿真系统越来越多,其功能日趋完善。因此可用于初步检查程序,观察刀具的运动,以确定是否有可能碰撞。
2、利用机床自带的模拟显示功能
一般较为先进的数控机床图形显示功能。当输入程序后,可以调用图形模拟显示功能,详细地观察刀具的运动轨迹,以便检查刀具与工件或夹具是否有可能碰撞。
3、利用机床的空运行功能
利用机床的空运行功能可以检查走刀轨迹的正确性。当程序输入机床后,可以装上刀具或工件,然后按下空运行按钮,此时主轴不转,工作台按程序轨迹自动运行,此时便可以发现刀具是否有可能与工件或夹具相碰。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保证装有工件时,不能装刀具;装刀具时,就不能装工件,否则会发生碰撞。
4、利用机床的锁定功能
一般的数控机床都具有锁定功能(全锁或单轴锁)。当输入程序后,锁定Z轴,可通过Z轴的坐标值判断是否会发生碰撞。此功能的应用应避开换刀等运作,否则无法程序通过。
5、选用符合标准配件
使用符合标准的配件,如:刀具、夹具和切削油等产品可以避免因为配件误差产生的碰撞。在选购以上配件时严禁使用翻新产品,以免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6、坐标系、刀补的设置必须正确
在启动机床时,一定要设置机床参考点。机床工作坐标系应与编程时保持一致,尤其是Z轴方向,如果出错,铣刀与工件相碰的可能性就非常大。此外,刀具长度补偿的设置必须正确,否则,要么是空加工,要么是发生碰撞。
7、提高编程技巧
程序编制是数控加工至关重要的环节,提高编程技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碰撞。掌握加工中心的编程技巧,能够更好地提高加工效率、加工质量,避免加工中出现不必要的错误。这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从而使编程、加工能力进一步加强。
⑥ 数控车床撞刀了,该怎么办
技术不熟,二年内还有不少这事发生的。
这情况就是求神保佑机床没坏啦。
坏了就叫人修,自已就被骂罗。
我干了十几年,刚开始撞机也是不少的。
教你个方法,对刀后开始加工时走慢点,快接近零件时快速按下暂停,这时看一下你的系统数字显示还有多少距离要走,再看下你的刀与零件的距离与数显示的是不是差不差不相同。确认正确后现继续行,这样可以绝对不会发生对刀撞机。
⑦ 如何预防和避免数控车床碰撞事故措施和操作规范
【操作技巧】如何预防和避免数控车床碰撞事故措施和操作规范
由于数控车床是按编程人员所编程序指令进行自动加工的,尽管现在有好多模拟仿真软件可以检测程序,但仍会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机床发生碰撞事故时有发生。
安装和调试阶段技术要求
环境温度和湿度要求。数控车床一般要求使用环境恒温,以确保机床的工作精度,一般要求恒温20摄氏度左右。大量的实践证明,夏季高温时期,数控系统的故障率大大增加,很易造成碰撞事故的发生。潮湿的环境也会降低数控车床运行的可靠性,因此应对数控车床环境采取去湿措施,以避免电路短路,造成数控系统误操作,发生碰撞事故。同时,还要求数控车床远离锻压设备等振动源,远离电磁场干扰,远离电焊机,远离线切割机床以及电火花机床等电加工机床。
养成规范的调试动作,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调试程序时必须把G00速度选择开关打在F0挡上,让刀具以较慢的速度靠近工件,否则,一旦刀偏有错,刀具从换刀点以G00方式极快地运动到进刀点时,可能会与工件发生强烈的碰撞,让操作者无所适从,来不及排除险情;相反,让刀具以较慢的速度靠近时,即使刀偏有误,操作者也有充裕的时间给予调整。
2)在调试程序时,必须使数控车床处于单步执行的状态。操作者在数控车床执行上一程序段后,必须再次检查下一程序段的正误性和合理性,并相应作出调整。
3)数控车床在运动过程中,操作者必须时刻观察屏幕上刀具坐标的变化和程序中的运动终点坐标与刀具实际运动的坐标是否一致。
4)程序调试过程中,操作者可将一只手指放在循环启动按钮上,另一只手指放在循环保持按钮边,以便在紧急时刻能及时停止程序的执行。同时,时刻记住紧急按钮的位置,以便不时之需。在启动机床时,一般要进行机床参考点设置。机床工件坐标系应与编程坐标系保持一致,如果出错,车刀与工件碰撞的可能性就非常大。此外,刀具长度补偿的设置必须正确,否则,要么是空加工,要么是发生碰撞。
5)程序的调试阶段,利用计算机模拟仿真功能。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控加工教学的不断扩大,数控加工模拟仿真系统越来越多,其功能日趋完善。因此可用于初步检查程序,观察刀具的运动,来确定是否有可能发生碰撞。利用数控车床自带的图形模拟加工功能。一般较为先进的数控车床都自具有图形模拟加工功能,在自动加工前,为避免程序错误,刀具碰撞工件或卡盘,可对整个加工过程进行图形模拟,检查刀具轨迹是否正确。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降低数控设备的操作事故应不仅要从从管理、工艺、培训、监督检查等多环节进行预防,根据多年从事数控的经验和众多案例的研究,我们总结出以下数控机床预防操作事故规程,可以对操作事故的预防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1)数控设备定人定机操作,未取得资格前不得操作设备。
2)两个以上人员操作设备时必须做好协商交接工件,严禁未经操作人员同意擅自更换设备状态。
3)操作人员应不断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责任心。
4)首件加工前必须仔细检查程序,并经单段加工试验后方可进行自动加工。
5)对程序和数据修改后必须严格检查,并按首件加工步骤执行。
6)对编程中的坐标原点及换刀点的选择必须做到安全第一、万无一失。
7)合理选用切削参数,如转速、切削量、进给量等,杜绝超负荷使用设备。
8)严格检查工件毛坯,对于毛坯外形过大(或过小)者必须预先处理。
9)工件、道具装夹必需方式、位置合理,夹紧力调节恰当。
10)刀柄装夹必需牢固可靠。
11)操作中必需谨慎细心,严防手动移动机床时发生碰撞。
12)设备出现异常或撞车事故,必须立即通知维修人员检查设备状况,不得隐瞒拖延。
13)未经专业培训和认可,严禁调整和修改机床参数。
14)认真切实按照操作说明每日按时保养设备,如实填写设备点检表。
结语
数控车床技术人员掌握数控车床的编程技不但能很好地提高经验交流加工效率、加工质量,更能避免加工中出现不必要的错误。这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从而使编程、加工能力进一步加强,更进一步提高编程安全。数控车床操作人员在工作中要注意操作规范、注意安全。
数控等离子切割机:http://www.hycsk.com/category-15.html
⑧ 关于撞数控车床
有撞刀经历不是坏事,能让人时刻记住危险性。我是自学编程、操作,看着说明书一步一步学会的,撞刀的事情在所难免,2次撞刀会让人不知所错。
冷静下来还是要认真阅读操作说明里的注意事项,编程时脑袋里要有空间想像力。每次更改程序时,要仔细阅读程序,想象刀尖的位置和走向,确认无误后才操作,不可随意修改且不做核对。
由于有撞刀经历,每次对到后试车第一个零件时,都要用单段执行方式,并用直尺核对刀具初始位置与目标位置的距离,确认无误、不会有撞刀时才执行。用单段执行走完程序后,之后可以放心操作。
不必担心老师会如何看待这次撞刀,初学者撞刀不奇怪,奇怪的是经常撞刀没进步。
祝你学有所成!
在撞刀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初次执行一个小程序段时,有莫名奇妙的刀补数值,停止执行后再次执行,刀补值消失,完全按照程序给出的数值进行。
M03 S600
T0101
G01 U-6.2 W-30 F80
M30
上述程序段是车一个小锥度,初次执行时,在剩余移动量显示不是X-6.2 Z-30,而是随机数,发现不对立即停止,再次执行时,剩余移动量显示X-6.2 Z-30。很奇怪,我因此撞过一次刀。
⑨ 怎么判断机床主轴是否受过严重撞击
检查主轴精度,包括端面和径向跳动,如果撞过精度会不好。一般主轴精度都在0.01左右。如果超出好几倍那就有问题。
⑩ 数控机床发生碰撞都有哪些原因
机床碰撞对机床的精度是很大的损害,对于不同类型机床影响也不一样,一般来说,对于刚性不强的机床影响较大。所以对于高精度数控车床来说,碰撞绝对要杜绝,只要操作者细心和掌握一定的防碰撞的方法,碰撞是完全可以预防和避免的。
碰撞发生的最主要的原因:一是对刀具的直径和长度输入错误;二是对工件的尺寸和其他相关的几何尺寸输入错误以及工件的初始位置定位错误;三是机床的工件坐标系设置错误,或者机床零点在加工过程中被重置,而产生变化,机床碰撞大多发生在机床快速移动过程中,这时候发生的碰撞的危害也最大,应绝对避免。所以操作者要特别注意机床在执行程序的初始阶段和机床在更换刀具的时候,此时一旦程序编辑错误,刀具的直径和长度输入错误,那么就很容易发生碰撞。在程序结束阶段,数控轴的退刀动作顺序错误,那么也可能发生碰撞。
为了避免上述碰撞,操作者在操作机床时,要充分发挥五官的功能,观察机床有无异常动作,有无火花,有无噪音和异常的响动,有无震动,有无焦味。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程序,待机床问题解决后,机床才能继续工作。